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5 宇宙深处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5 宇宙深处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2-09 13:24:4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5 宇宙深处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惠州期末)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银河系、太阳系、小亚同学、质子、原子
B.质子、原子、小亚同学、银河系、太阳系
C.质子、原子、小亚同学、太阳系、银河系
D.原子、质子、太阳系、小亚同学、银河系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银河系是宇宙中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太阳是银河系中一个恒星;太阳周围有八大行星,地球是其中的一个,小亚同学在地球上;原子是一种元素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质子和中子组成了原子核,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了原子,所以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质子、原子、小亚同学、太阳系、银河系,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结合数据解答。
2.(2022八下·南丹期末)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B.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D.把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等于200mL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汤姆生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电子的存在,说明原子是可分的,A符合题意;
B.尘土是大量分子组成的几何体,扫地时尘土飞扬,是物体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分子间有空隙,把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汤姆生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电子的存在,说明原子是可分的;扫地时尘土飞扬,是物体的运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分子间有空隙。
3.(2022八下·黄山期末)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分子、地球、太阳系是按照尺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B.海绵可以被压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答案】A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和原子核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地球又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比太阳小,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之一,所以它们从小到大的顺序为:原子核、分子、地球、太阳系,A符合题意;
B.用手捏海绵,海绵被压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并未改变分子之间距离,无法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不符合题意;
C.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C不符合题意;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分为原子核和电子;地球比太阳小;海绵被压缩不能说明分子间的距离;马德保半球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4.(2022八下·安庆期末)随着我国航天员在轨道舱内停留时间的增加,在轨道舱内进行体育锻炼必将成为航天员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下列适合航天员在轨道舱中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是(  )
A.举哑铃 B.跳绳
C.打乒乓球 D.拉弹簧拉力器
【答案】D
【知识点】弹力;宇宙
【解析】【解答】轨道舱中的物体没有受到重力作用,在失重状态下,可以用很小的力举哑铃、跳绳,打出去的乒乓球也不会掉落,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在失重状态下,要拉开弹簧拉力器,与在正常的不失重状态下一样,需要航天员施加较大的拉力,航天员可以通过拉弹簧拉力器来锻炼身体。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失重状态下,与重力相关的运动都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要拉开弹簧拉力器,与在正常的不失重状态下一样,可以达到运动效果。
5.(2022八下·霍邱期末)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带正电
B.地球绕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亩的中心
C.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D.病毒、分子、原子、质子、夸克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中子不带电,A不符合题意;
B.地球绕太阳运动,只能说明太阳是日—地系统的中心,而不能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不符合题意;
C.电子是汤姆逊发现的。C不符合题意;
D.病毒、分子、原子、质子、夸克的尺寸一个比一个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中子不带电;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电子是汤姆逊发现的;病毒、分子、原子、质子、夸克的尺寸一个比一个小。
6.(2022八下·宝应期末)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物体摩擦过程中会在表面产生出电荷
D.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再分的
【答案】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两种电荷;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但以现在的知识来看,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A不符合题意;
B.光年是长度单位,B不符合题意;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C不符合题意;
D.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了原子是可再分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光年是长度单位,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了原子是可再分的。
7.(2022八下·镇江期末)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事实与对应的推论正确的是 (  )
A.固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没有空隙
B.汤姆生发现电子——原子是可分的
C.星系离地球远去——宇宙正在收缩
D.地球绕太阳运动——太阳是宇宙中心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A不符合题意;
B.汤姆生发现电子,而原子是由电子及原子核组成的,所以原子还可再分,B符合题意;
C.星系离地球远去,说明宇宙中星球间距离正在变大,即宇宙正在膨胀,C不符合题意;
D.地球绕太阳运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原子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电子;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宇宙在膨胀。
8.(2022八下·江阴期末)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C.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结构体系,其中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D.质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光年是指光在一年的时间内所走的路程,所以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路程的单位,A不符合题意;
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这说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符合题意;
C.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结构体系,恒星是相对不动的,不会是绝对静止,C不符合题意;
D.质子还可以再分,目前发现的最小粒子为夸克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年是长度单位;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这说明原子可以再分;宇宙是运动的;质子可以再分。
9.(2022八下·张家港期末)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汤姆生建立了类似于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银河系、地球、分子、原子核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海绵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海绵的多孔结构,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A不符合题意;
B.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但不是宇宙的中心,B不符合题意;
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再分的,卢瑟福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类似于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C不符合题意;
D.原子核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物质在地球上,地球在银河系中,所以银河系、地球、分子、原子核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海绵被压缩不能说明分子间的空隙;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根据宇宙天体、微观物质的尺度解答。
10.(2022八下·广陵期末)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质子、原子、电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B.尘土漫天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转动,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D.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所以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原子、电子、质子,A不符合题意;
B.尘土漫天飞扬,是尘土颗粒由于空气的流动造成的,不是分子的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转动,是因为受到太阳巨大引力的作用,太阳只是银河系里面的一颗恒星,而宇宙中有很多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所以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C不符合题意;
D.水与酒精混合,由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间有间隙,二者发生扩散,总体积会略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尘土飞扬是机械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隔;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11.(2022八下·南京期中)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
C.“破镜难以重圆”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空隙
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宇宙
【解析】【解答】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不是绝对不动的,宇宙中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A不符合题意;
B.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粒子流射出,从而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B符合题意;
C.“破镜难以重圆”是因为裂缝处分子间距离太大,超过了分子间引力的作用范围,使分子间引力无法发挥作用,而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C不符合题意;
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使分子难以更加相互靠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再分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2.(2022八下·广陵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排斥力
B.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
C.在空调房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中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平常物体不带电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宇宙
【解析】【解答】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忽略,A不符合题意;
B.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B符合题意;
C.烟雾是宏观的固体颗粒,不是分子,故烟雾在空中弥漫,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不符合题意;
D.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平常物体不带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烟雾弥漫不是分子运动;物体内部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13.(2022八下·海安月考)“思维导图”对知识网络的构建提供很大的帮助,如图是小虎同学用“思维导图”总结的第七章知识要点,其中有一项与书本的章节目录不相符的是(  )
A.分子运动 B.静电现象
C.探索更小的微粒 D.宇宙探秘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第七章知识包括分子运动、探索更小的微粒和宇宙探究,静电现象与章节目录不相符,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微观世界的研究包括分子的运动、分子组成等;静电现象是电学的范围。
14.(2022八下·沭阳月考)对于粒子和宇宙,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下列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A.质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C.宇宙就是银河系
D.光年是时间单位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由原子结构可知,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A不符合题意;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B符合题意;
C.宇宙是一个无限但有层次的天体系,银河系是宇宙中的一部分,C不符合题意;
D.光年指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所以是长度单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原子结构可知,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宇宙是一个无限但有层次的天体系,银河系是宇宙中的一部分;光年指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所以是长度单位。
15.为探索宇宙飞出地球打下坚实理论基础的科学家及其著作是(  )
A.托勒密的“地心说” B.哥白尼的“日心说”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D.古代的“天圆地方”学说
【答案】C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 为探索宇宙飞出地球打下坚实理论基础的科学家及其著作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故选C。
【分析】航天科技的基础就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二、填空题
16.(2022八下·滨海期中)宇宙是一个   (有/无)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天文学中常用光年做   (时间、长度)单位;在太阳系中,太阳是   (选填“星系”、“恒星”或“星”)。
【答案】有;长度;恒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宇宙
【解析】【解答】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光年是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路程,天体之间相距遥远,天文学中常用光年做长度单位。
在太阳系中,太阳自身能发光发热是恒星。
【分析】宇宙是有层次的结构系统;太阳是恒星;光年是长度单位。
17.(2022八下·沭阳月考)在干燥的天气里,发现用梳过头的塑料梳子能吸引碎纸屑,是因为带电体有吸引   的性质。将两滴水银互相接近时,发现它们能自动地汇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表明水银分子间存在着   力。
【答案】轻小物体;引
【知识点】两种电荷;宇宙
【解析】【解答】用塑料梳子梳头,梳子还能吸引碎纸屑,是因为梳子由于与头发摩擦而带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两滴水银能够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缘故。
【分析】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8. 16世纪,   等科学家发动了天文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创立了“日心说”,后来,   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为天体研究奠定了科学研究基础。
【答案】哥白尼;牛顿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16世纪哥白尼等科学家发动了天文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创立了“日心说”,后来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为天体研究奠定了科学研究基础。
【分析】 天文学家托勒密创立了地心宇宙体系,后来以哥白尼为代表的日心说取代地心说,最后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为天体研究奠定了科学研究基础,也是后来航天科技发展的理论基石。
19.在古代,以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为代表 , 认为   是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以地球为中心不停运动 , 这种观点就是   。
【答案】地球;地心说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 在古代,以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为代表,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以地球为中心不停运动,这种观点就是地心说。
【分析】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以地球为中心不停运动。
20.中国人首次实现遨游太空的理想是通过   飞船发射成功来实现的。
【答案】神舟五号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 中国人首次实现遨游太空的理想是通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来实现的。
【分析】 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14圈后安全返回地面,中华民族实现了千年的飞天梦想。
21.如图所示,粘有金属小颗粒的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周围的其他小金属粒都在离它远去。同理正在发生膨胀的宇宙,星系在   ,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做   法。
【答案】彼此远离;类比
【知识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解: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在不断膨胀,课本上将一个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看做宇宙,金属粒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都彼此远离,用来说明星系也是彼此远离的,这里运用的主要一种思维方法是类比法。
故答案为:彼此远离;类比。
【分析】宇宙的体积在膨胀时,间距变大。
22.
(1)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惊人的相同规律。如图甲所示,是太阳系模拟图,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运转,这与   (选填“汤姆生”或“卢瑟福”)建立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绕核运动的   就相当于行星。
(2)在现阶段人类探索宇宙进入太空,主要是依靠火箭。如图乙所示,火箭在发射升空时向下喷射燃气,从而产生一个巨大的向上的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这个力的产生说明力的作用是   。火箭在上升过程中,若火箭受到的力全部消失,火箭将做   运动。
【答案】(1)卢瑟福;电子
(2)燃气;相互的;匀速直线
【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单位;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解:(1)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电子相当于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电子是带负电的;
(2)火箭在发射升空时会受到一个巨大的向上的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高温高压的燃气,利用的原理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火箭在上升过程中,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火箭将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卢瑟福;电子;(2)燃气;相互的;匀速直线。
【分析】(1)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电子绕原子核运动;
(2)热机工作时,高温燃气推动物体运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做匀速直线运动。
23.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他提出的时空观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看法。大发明家   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创造专利。
【答案】爱因斯坦;爱迪生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解: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他提出的时空观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看法;
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美国大发明家,他一生中共获得1000多项发明专利,被称为“发明大王”。
故答案为:爱因斯坦;爱迪生。
【分析】爱因斯坦提出的时空观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看法;爱迪生一生中共获得1000多项发明专利。
24.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且距离较近,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如图)成功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1)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选填“行星”或“恒星”);
(2)“祝融号”进入火星大气后减速下降时,相对于火星表面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1)行星
(2)运动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宇宙
【解析】【解答】(1)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2)“祝融号”进入火星大气后减速下降时,相对于火星表面的位置不断改变,因而是运动的。
【分析】(1)火星是行星;
(2)物体间有位置变化时,是运动的。
25.通过现代观测技术,我们发现星系正在离我们而去。为了模拟这一现象,我们可用粘有小塑料粒的气球类比宇宙,小塑料粒可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意两颗小塑料粒之间的距离都在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模拟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它提供了宇宙   (选填“膨胀”或“收缩”)的证据。
【答案】变大;膨胀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大爆炸,将一个粘有小塑料粒的气球看成宇宙,小塑料粒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意两颗小塑料粒之间的距离都在变大,表示宇宙中的天体在相互远离,它提供了宇宙处于不断膨胀状态的证据。
【分析】宇宙的体积在膨胀时,间距变大。
三、实验探究题
26.每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古至今,直至永远,太阳是何等辛苦.何止是太阳,我们看到的月亮和星星,不也是围绕我们地球团团转吗?据此,公元2世纪,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星星围绕地球转动,教会还认为这是上帝为了地球上的人类而特意创造的.请问:
(1)日出日落现象是否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1543年,哥白尼提出一个与上述不同的学说,叫什么?
【答案】(1)日出日落现象不是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
(2) 1543年,哥白尼提出一个与上述不同的学说,叫“日心说”.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1)日出日落现象不是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的,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自西向东的旋转,让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由西方落下,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2)哥白尼的贡献是提出了日心体系,用“日心说”否定了托罗密的“地心说”.
【分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2)哥白尼的贡献是提出了日心体系
四、简答题
27.每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古至今,直至永远,太阳是何等辛苦.何止是太阳,我们看到的月亮和星星,不也是围绕我们地球团团转吗?据此,公元2世纪,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星星围绕地球转动,教会还认为这是上帝为了地球上的人类而特意创造的.请问:
(1)日出日落现象是否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1543年,哥白尼提出一个与上述不同的学说,叫什么?
【答案】解:(1)日出日落现象不是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的,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自西向东的旋转,让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由西方落下,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
(2)哥白尼的贡献是提出了日心体系,用“日心说”否定了托罗密的“地心说”.
答:(1)日出日落现象不是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
(2)1543年,哥白尼提出一个与上述不同的学说,叫“日心说”.
【知识点】宇宙
【解析】【分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2)哥白尼的贡献是提出了日心体系.
五、综合题
28.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   星,太阳大气可分为三层,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太阳实际是它的   层。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常见的太阳活动有   、耀斑、日珥等。
(3)如图为某市民拍下的日晕照片。日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由于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   或反射而形成的。
【答案】(1)恒;对流
(2)太阳黑子
(3)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宇宙
【解析】【解答】解:(1)常见的太阳活动包括黑子、耀斑和日珥等;(2)日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由于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
故答案为:恒;对流;(1)太阳黑子;(2)折射。
【分析】太阳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恒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它的对流层,太阳活动包括黑子、耀斑和日珥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5 宇宙深处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惠州期末)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银河系、太阳系、小亚同学、质子、原子
B.质子、原子、小亚同学、银河系、太阳系
C.质子、原子、小亚同学、太阳系、银河系
D.原子、质子、太阳系、小亚同学、银河系
2.(2022八下·南丹期末)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B.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D.把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等于200mL
3.(2022八下·黄山期末)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分子、地球、太阳系是按照尺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B.海绵可以被压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2022八下·安庆期末)随着我国航天员在轨道舱内停留时间的增加,在轨道舱内进行体育锻炼必将成为航天员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下列适合航天员在轨道舱中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是(  )
A.举哑铃 B.跳绳
C.打乒乓球 D.拉弹簧拉力器
5.(2022八下·霍邱期末)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带正电
B.地球绕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亩的中心
C.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D.病毒、分子、原子、质子、夸克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6.(2022八下·宝应期末)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物体摩擦过程中会在表面产生出电荷
D.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再分的
7.(2022八下·镇江期末)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事实与对应的推论正确的是 (  )
A.固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没有空隙
B.汤姆生发现电子——原子是可分的
C.星系离地球远去——宇宙正在收缩
D.地球绕太阳运动——太阳是宇宙中心
8.(2022八下·江阴期末)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C.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结构体系,其中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D.质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9.(2022八下·张家港期末)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汤姆生建立了类似于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银河系、地球、分子、原子核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10.(2022八下·广陵期末)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质子、原子、电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B.尘土漫天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转动,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D.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11.(2022八下·南京期中)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
C.“破镜难以重圆”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空隙
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12.(2022八下·广陵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排斥力
B.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
C.在空调房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中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平常物体不带电
13.(2022八下·海安月考)“思维导图”对知识网络的构建提供很大的帮助,如图是小虎同学用“思维导图”总结的第七章知识要点,其中有一项与书本的章节目录不相符的是(  )
A.分子运动 B.静电现象
C.探索更小的微粒 D.宇宙探秘
14.(2022八下·沭阳月考)对于粒子和宇宙,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下列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A.质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C.宇宙就是银河系
D.光年是时间单位
15.为探索宇宙飞出地球打下坚实理论基础的科学家及其著作是(  )
A.托勒密的“地心说” B.哥白尼的“日心说”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D.古代的“天圆地方”学说
二、填空题
16.(2022八下·滨海期中)宇宙是一个   (有/无)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天文学中常用光年做   (时间、长度)单位;在太阳系中,太阳是   (选填“星系”、“恒星”或“星”)。
17.(2022八下·沭阳月考)在干燥的天气里,发现用梳过头的塑料梳子能吸引碎纸屑,是因为带电体有吸引   的性质。将两滴水银互相接近时,发现它们能自动地汇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表明水银分子间存在着   力。
18. 16世纪,   等科学家发动了天文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创立了“日心说”,后来,   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为天体研究奠定了科学研究基础。
19.在古代,以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为代表 , 认为   是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以地球为中心不停运动 , 这种观点就是   。
20.中国人首次实现遨游太空的理想是通过   飞船发射成功来实现的。
21.如图所示,粘有金属小颗粒的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周围的其他小金属粒都在离它远去。同理正在发生膨胀的宇宙,星系在   ,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做   法。
22.
(1)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惊人的相同规律。如图甲所示,是太阳系模拟图,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运转,这与   (选填“汤姆生”或“卢瑟福”)建立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绕核运动的   就相当于行星。
(2)在现阶段人类探索宇宙进入太空,主要是依靠火箭。如图乙所示,火箭在发射升空时向下喷射燃气,从而产生一个巨大的向上的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这个力的产生说明力的作用是   。火箭在上升过程中,若火箭受到的力全部消失,火箭将做   运动。
23.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他提出的时空观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看法。大发明家   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创造专利。
24.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且距离较近,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如图)成功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1)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选填“行星”或“恒星”);
(2)“祝融号”进入火星大气后减速下降时,相对于火星表面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5.通过现代观测技术,我们发现星系正在离我们而去。为了模拟这一现象,我们可用粘有小塑料粒的气球类比宇宙,小塑料粒可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意两颗小塑料粒之间的距离都在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模拟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它提供了宇宙   (选填“膨胀”或“收缩”)的证据。
三、实验探究题
26.每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古至今,直至永远,太阳是何等辛苦.何止是太阳,我们看到的月亮和星星,不也是围绕我们地球团团转吗?据此,公元2世纪,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星星围绕地球转动,教会还认为这是上帝为了地球上的人类而特意创造的.请问:
(1)日出日落现象是否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1543年,哥白尼提出一个与上述不同的学说,叫什么?
四、简答题
27.每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古至今,直至永远,太阳是何等辛苦.何止是太阳,我们看到的月亮和星星,不也是围绕我们地球团团转吗?据此,公元2世纪,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星星围绕地球转动,教会还认为这是上帝为了地球上的人类而特意创造的.请问:
(1)日出日落现象是否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1543年,哥白尼提出一个与上述不同的学说,叫什么?
五、综合题
28.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   星,太阳大气可分为三层,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太阳实际是它的   层。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常见的太阳活动有   、耀斑、日珥等。
(3)如图为某市民拍下的日晕照片。日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由于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   或反射而形成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银河系是宇宙中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太阳是银河系中一个恒星;太阳周围有八大行星,地球是其中的一个,小亚同学在地球上;原子是一种元素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质子和中子组成了原子核,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了原子,所以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质子、原子、小亚同学、太阳系、银河系,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结合数据解答。
2.【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汤姆生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电子的存在,说明原子是可分的,A符合题意;
B.尘土是大量分子组成的几何体,扫地时尘土飞扬,是物体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分子间有空隙,把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汤姆生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电子的存在,说明原子是可分的;扫地时尘土飞扬,是物体的运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分子间有空隙。
3.【答案】A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和原子核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地球又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比太阳小,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之一,所以它们从小到大的顺序为:原子核、分子、地球、太阳系,A符合题意;
B.用手捏海绵,海绵被压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并未改变分子之间距离,无法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不符合题意;
C.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C不符合题意;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分为原子核和电子;地球比太阳小;海绵被压缩不能说明分子间的距离;马德保半球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4.【答案】D
【知识点】弹力;宇宙
【解析】【解答】轨道舱中的物体没有受到重力作用,在失重状态下,可以用很小的力举哑铃、跳绳,打出去的乒乓球也不会掉落,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在失重状态下,要拉开弹簧拉力器,与在正常的不失重状态下一样,需要航天员施加较大的拉力,航天员可以通过拉弹簧拉力器来锻炼身体。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失重状态下,与重力相关的运动都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要拉开弹簧拉力器,与在正常的不失重状态下一样,可以达到运动效果。
5.【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中子不带电,A不符合题意;
B.地球绕太阳运动,只能说明太阳是日—地系统的中心,而不能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不符合题意;
C.电子是汤姆逊发现的。C不符合题意;
D.病毒、分子、原子、质子、夸克的尺寸一个比一个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中子不带电;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电子是汤姆逊发现的;病毒、分子、原子、质子、夸克的尺寸一个比一个小。
6.【答案】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两种电荷;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但以现在的知识来看,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A不符合题意;
B.光年是长度单位,B不符合题意;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C不符合题意;
D.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了原子是可再分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光年是长度单位,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了原子是可再分的。
7.【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A不符合题意;
B.汤姆生发现电子,而原子是由电子及原子核组成的,所以原子还可再分,B符合题意;
C.星系离地球远去,说明宇宙中星球间距离正在变大,即宇宙正在膨胀,C不符合题意;
D.地球绕太阳运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原子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电子;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宇宙在膨胀。
8.【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光年是指光在一年的时间内所走的路程,所以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路程的单位,A不符合题意;
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这说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符合题意;
C.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结构体系,恒星是相对不动的,不会是绝对静止,C不符合题意;
D.质子还可以再分,目前发现的最小粒子为夸克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年是长度单位;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这说明原子可以再分;宇宙是运动的;质子可以再分。
9.【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海绵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海绵的多孔结构,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A不符合题意;
B.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但不是宇宙的中心,B不符合题意;
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再分的,卢瑟福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类似于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C不符合题意;
D.原子核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物质在地球上,地球在银河系中,所以银河系、地球、分子、原子核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海绵被压缩不能说明分子间的空隙;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根据宇宙天体、微观物质的尺度解答。
10.【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所以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原子、电子、质子,A不符合题意;
B.尘土漫天飞扬,是尘土颗粒由于空气的流动造成的,不是分子的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转动,是因为受到太阳巨大引力的作用,太阳只是银河系里面的一颗恒星,而宇宙中有很多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所以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C不符合题意;
D.水与酒精混合,由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间有间隙,二者发生扩散,总体积会略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尘土飞扬是机械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隔;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11.【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宇宙
【解析】【解答】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不是绝对不动的,宇宙中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A不符合题意;
B.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粒子流射出,从而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B符合题意;
C.“破镜难以重圆”是因为裂缝处分子间距离太大,超过了分子间引力的作用范围,使分子间引力无法发挥作用,而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C不符合题意;
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使分子难以更加相互靠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再分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2.【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宇宙
【解析】【解答】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忽略,A不符合题意;
B.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B符合题意;
C.烟雾是宏观的固体颗粒,不是分子,故烟雾在空中弥漫,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不符合题意;
D.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平常物体不带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烟雾弥漫不是分子运动;物体内部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13.【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第七章知识包括分子运动、探索更小的微粒和宇宙探究,静电现象与章节目录不相符,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微观世界的研究包括分子的运动、分子组成等;静电现象是电学的范围。
14.【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由原子结构可知,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A不符合题意;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B符合题意;
C.宇宙是一个无限但有层次的天体系,银河系是宇宙中的一部分,C不符合题意;
D.光年指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所以是长度单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原子结构可知,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宇宙是一个无限但有层次的天体系,银河系是宇宙中的一部分;光年指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所以是长度单位。
15.【答案】C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 为探索宇宙飞出地球打下坚实理论基础的科学家及其著作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故选C。
【分析】航天科技的基础就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16.【答案】有;长度;恒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宇宙
【解析】【解答】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光年是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路程,天体之间相距遥远,天文学中常用光年做长度单位。
在太阳系中,太阳自身能发光发热是恒星。
【分析】宇宙是有层次的结构系统;太阳是恒星;光年是长度单位。
17.【答案】轻小物体;引
【知识点】两种电荷;宇宙
【解析】【解答】用塑料梳子梳头,梳子还能吸引碎纸屑,是因为梳子由于与头发摩擦而带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两滴水银能够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缘故。
【分析】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8.【答案】哥白尼;牛顿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16世纪哥白尼等科学家发动了天文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创立了“日心说”,后来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为天体研究奠定了科学研究基础。
【分析】 天文学家托勒密创立了地心宇宙体系,后来以哥白尼为代表的日心说取代地心说,最后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为天体研究奠定了科学研究基础,也是后来航天科技发展的理论基石。
19.【答案】地球;地心说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 在古代,以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为代表,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以地球为中心不停运动,这种观点就是地心说。
【分析】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以地球为中心不停运动。
20.【答案】神舟五号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 中国人首次实现遨游太空的理想是通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来实现的。
【分析】 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14圈后安全返回地面,中华民族实现了千年的飞天梦想。
21.【答案】彼此远离;类比
【知识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解: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在不断膨胀,课本上将一个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看做宇宙,金属粒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都彼此远离,用来说明星系也是彼此远离的,这里运用的主要一种思维方法是类比法。
故答案为:彼此远离;类比。
【分析】宇宙的体积在膨胀时,间距变大。
22.【答案】(1)卢瑟福;电子
(2)燃气;相互的;匀速直线
【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单位;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解:(1)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电子相当于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电子是带负电的;
(2)火箭在发射升空时会受到一个巨大的向上的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高温高压的燃气,利用的原理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火箭在上升过程中,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火箭将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卢瑟福;电子;(2)燃气;相互的;匀速直线。
【分析】(1)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电子绕原子核运动;
(2)热机工作时,高温燃气推动物体运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做匀速直线运动。
23.【答案】爱因斯坦;爱迪生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解: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他提出的时空观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看法;
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美国大发明家,他一生中共获得1000多项发明专利,被称为“发明大王”。
故答案为:爱因斯坦;爱迪生。
【分析】爱因斯坦提出的时空观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看法;爱迪生一生中共获得1000多项发明专利。
24.【答案】(1)行星
(2)运动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宇宙
【解析】【解答】(1)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2)“祝融号”进入火星大气后减速下降时,相对于火星表面的位置不断改变,因而是运动的。
【分析】(1)火星是行星;
(2)物体间有位置变化时,是运动的。
25.【答案】变大;膨胀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大爆炸,将一个粘有小塑料粒的气球看成宇宙,小塑料粒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意两颗小塑料粒之间的距离都在变大,表示宇宙中的天体在相互远离,它提供了宇宙处于不断膨胀状态的证据。
【分析】宇宙的体积在膨胀时,间距变大。
26.【答案】(1)日出日落现象不是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
(2) 1543年,哥白尼提出一个与上述不同的学说,叫“日心说”.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1)日出日落现象不是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的,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自西向东的旋转,让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由西方落下,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2)哥白尼的贡献是提出了日心体系,用“日心说”否定了托罗密的“地心说”.
【分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2)哥白尼的贡献是提出了日心体系
27.【答案】解:(1)日出日落现象不是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的,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自西向东的旋转,让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由西方落下,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
(2)哥白尼的贡献是提出了日心体系,用“日心说”否定了托罗密的“地心说”.
答:(1)日出日落现象不是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
(2)1543年,哥白尼提出一个与上述不同的学说,叫“日心说”.
【知识点】宇宙
【解析】【分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2)哥白尼的贡献是提出了日心体系.
28.【答案】(1)恒;对流
(2)太阳黑子
(3)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宇宙
【解析】【解答】解:(1)常见的太阳活动包括黑子、耀斑和日珥等;(2)日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由于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
故答案为:恒;对流;(1)太阳黑子;(2)折射。
【分析】太阳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恒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它的对流层,太阳活动包括黑子、耀斑和日珥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