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颐和园
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的写作顺序。 (重点)
2.分析例文,总结写作顺序,学会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方法。(难点)
学习目标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圆明园构思巧妙,建筑精致,集我国园林艺术之大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
资料链接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初读课文
思考:长廊有什么特点?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
用具体详实的数据介绍长廊的“长”和“间数多”的特点。
作者按“下 上 外”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初读课文
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初读课文
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黄色、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第4自然段是按照方向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可以按照书上的方向顺序来说,也可以变化一下方向顺序来说。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初读课文
昆明湖
长堤
向东远眺
湖心岛
这座石桥上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十七孔桥
学法指导:如何给课文分段。
分段的方法步骤:
(1)通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确定分段依据。
(2)细读每个自然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课文有没有可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的标志。
(3)精读全文,按照分段的依据,正确标出段落的起止。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这些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
万寿山
佛香阁
排云殿
昆明湖
十七孔桥
知识点
要选取重点景物
重点景物要详写
做到有详有略
(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2)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耸立
闪闪发光
(3)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4)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5)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细读例文
(1)作者按照什么样的写作顺序
写的
(2)找出课文中表示过渡的句子。
整体感知
文章根据作者游览路径,描写了圆明园中长廊、佛香阁、万寿山以及昆明湖几处的美丽景色。
本文是按作者游览的空间顺序写的。
2~5自然段的首句都是文中的过渡句
1、抄写积累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句。
2、搜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或文章读一读,写一篇读书笔记。
3、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以日记的形式写一篇游记。
4、请以介绍颐和园的美景为内容,做一张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