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第五中学课堂教学设计首页
编写时间:2014 年 3 月 28 日 第 二 学期 总第 课时 编写人:赵文天
课题 《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 授课班级 八(1)、(3)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2.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 通过诵读,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3.熟读、背诵全文。
过程方法 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课型 新授课 主要教学方法 朗读、合作探究
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与教具 课文朗读MP3
板书设计 性格: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隐者心情爱好: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著文章 忘怀得失-----淡泊名利 生活:家 贫 宴如也------- 安贫乐道
作业设计 1、模仿本文写法,请用自赏自嘲的语言介绍一下自己,可以是个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字数300以上。2、完成配套练习。
教学反思
注:教学过程在续页上完成。
武威第五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续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背诵检查(用原文回答)1、暗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他是一位隐士的句子 2、讲述“五柳先生”这个名号来历的句子 3、点出“五柳先生”隐者心境的是 4、表现五柳先生志趣(三大爱好)的是 5、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的是6、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的是 7、描述的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的句子是8、赞语中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9、体现五柳先生最大特点和有点的句子是10、本文的设问句 11、再度赞扬五柳先生高洁人格的句子12、体现作者社会理想的句子13、五柳先生对自己贫穷生活所持的态度是 14、用颜回自况的句子: 15、五柳先生是怎样颇示己志的? 16、赞语的核心句是: 17、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出“先生”家境“贫”的特点的?⑴ ,⑵ ⑶ 自己的话是⑴ ⑵ ⑶ (或是从 , ,三方面)二、再读课文,合作探究(一)、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迅速、准确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1、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明确:文章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学生归纳、列表: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隐者风范)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安贫乐道)人生志趣好读书(书中求乐);性嗜酒(率真放达 );著文章(自得其乐,淡泊名利)(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2)“好读书”、“不求甚解”, [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他读书的目的不是不追求名利,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不求对书系统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己意者,也就是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只求精神上的享受。读书目的,不是追求名利,是求得精神享受和安 师生互动理解加深记忆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学生自主讨论交流
武威第五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续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慰,寄托感思。 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3)第二大爱好——性嗜酒。五柳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4)第三大志趣——著文章。五柳先生才华出众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文章本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 (2)至(4)条概括起来就是他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 (5)描写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草瓢屡空。” 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 小结: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 (二)合作探究,评析人物形象(教师点拨,启发思维)⑴ 综观全文,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语句分析。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⑵ 你觉得五柳先生能成为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的榜样吗?说说理由(激发学生超越教材感悟,领悟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实现情感的升华,畅述己见,言之有理即可,引导学生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三)上面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教师明确:不戚戚于贫贱――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不汲汲于富贵――“不慕荣利”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师生互动学生批注理解内化学生思考、讨论、充分交流学生思考、讨论、充分交流学生齐读“赞曰”部分,理解赞句的实质师生互动
武威第五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续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教师明确:赞语主要概括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赏其不愁贫贱,不求富贵,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生活节趣。(四)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教师明确: “先生不知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但不知道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用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起了一个字号。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先生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世风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表现了他卓而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而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也显示出他的志趣。三、写作特点分析1、语言特色:⑴ 语言简约凝练,勾画鲜明形象⑵ 多用否定句,突出与世俗格格不入的节趣讨论: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课文中共出现九处否定句 表现其思想性格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淡泊宁静“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恬淡自足“不求甚解”―― 胸襟开阔,意存高远“家贫不能常得”“不蔽风日”―― 开朗乐观“曾不吝情去留”―― 耿直率真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四、主旨总结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传。从传中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五、齐读课文六、拓展迁移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学生思考、讨论、充分交流师生互动学生思考、讨论、充分交流师生互动学生批注理解内化师生互动学生齐读课文加深理解学生思考、讨论、充分交流
不慕荣利、守志安贫
的隐士
五柳先生武威第五中学课堂教学设计首页
编写时间:2014 年 3 月 28 日 第 二 学期 总第 课时 编写人:赵文天
课题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 授课班级 八(1)、(3)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2.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 通过诵读,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3.熟读、背诵全文。
过程方法 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课型 新授课 主要教学方法 朗读、合作探究
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与教具 课文朗读MP3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一、作者二、重点字词三、一词多义四、古今异义
作业设计 背诵默写翻译全文
教学反思
注:教学过程在续页上完成。
武威第五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续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三、题目解读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传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四、课堂诵读,翻译课文1、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语调,划出不理解的语句2、生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 学生联想回顾学生结合配套介绍了解掌握作者师生互动学生按要求听读学生按要求用各种形式诵读
武威第五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续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3、分组交流,释疑译文要求:先读诗句,接着解释重点词语,最后译讲全句。五、再诵读,理解整理词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嗜(Shì)辄(zhé)戚(chóu)欤(yú )俦(chóu)吝情(lìn)短褐(hè) 箪(dān)瓢屡(lǚ)空 晏(yàn) 黔(qián) 汲汲(jí) 衔觞(shāng)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课文注释)3、一词多义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 高可二黍许(左右、上下)杂然相许(赞同)去:曾不吝情去留(离开) 日始出时去人远(距离)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离) 志:寻向所志 (标志) 以乐其志 (志向)颇示己志 (志趣)其:其亲旧知其如此(他,代五柳先生)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中的)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揣测、反问)4.理解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因以为号焉(古以:把……作为,今义:认为)每有会意(古义:领会书中的意思,今义:相互明白,心灵相通) 造饮辄醉(古义:到、往,今义:制造)5.特殊句式的理解:判断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倒装句:不戚戚于贫贱省略句:闲静六、学生齐读七、达标测试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③环堵萧然: ④晏如也:⑤不戚戚于贫贱: ⑥不汲汲于富贵:2、翻译 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学生齐读加深理解学生齐读学生练习
武威第五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续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1)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 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4、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B.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 D.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想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