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python中的变量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python中的变量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3-05-09 22:4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python中的变量 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名 python中的变量
学科 信息技术 学段 高中 年级 高一年级
相关 领域 算法与程序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课程要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能够用计算机语言来描述和解决真实问题,理解计算机的思维方式。本节微课聚焦于python编程基础知识中的“变量”部分,帮助学习者理解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思维方式,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编程知识打基础。 2.理论依据 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对新知识的理解,本节课从同学们熟知的数学问题入手,体会编程语言和数学运算表示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从而引出变量的概念和使用方式。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高中年级必修模块1:《数据与计算》中单元2:算法与程序实现第2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算法与程序实现的起始课,,是学生进入编程世界的初识体验课,起着激发学生学习编程的兴趣和意愿的作用。因此设计足够简单、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和通俗易懂的知识讲解,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获得及时正反馈。 2.学生情况: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同学对编程知识和python编程语言尚不熟悉,但是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习编程知识有热情,善于接受新知识,因此采用用篇幅较短、节奏较快的微课来教学“变量”这一基础且重要的知识,帮助学生快速入门python编程。 3.教学方式: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①信息意识:理解变量的概念和作用。 ②计算思维:能根据实际问题正确使用变量。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变量的概念和定义方法。 【难点】:变量的命名。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引入 提问:一颗鸡蛋1.2元,8颗鸡蛋多少钱?用编程的方式来表示这一问题解决过程怎么做?怎么表示鸡蛋个数、怎么表示价格、怎么计算? 引入新知:用变量把这些数据装起来 从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引入编程对于该问题的表示方法。
新知:变量的概念 讲解:我们可以将价格、数量、商品名称都用变量存起来,然后让他们参与计算。 动画呈现:在计算机内部划分一块空间,来存放1.2这个数据,并给他贴上一个标签叫price,然后再划分一块空间,存放8,贴上标签叫number,这个过程就叫变量的定义。 录屏展示:在python里写作price=1.2,number=8 用图的方式使学生直观理解变量的原理,掌握变量的定义方法。
新知:变量的定义和用法 录屏演示:变量的名称、赋值号、值,数据类型。 录屏演示:我们就可以让price和number参与运算了,输出price*number,查看运行结果。 录屏演示:对于数值类型的变量,可以使用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号进行数学运算,运行例子程序。 录屏演示:同时定义多个变量,并且赋不同的值,如a,b,c=1,1.25,”鸡蛋“,则是生成了三个变量a,b,c,a的值为1,b的值为1.25,c的值为鸡蛋。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变量同时只能存一个值,若赋予它新值,旧值会被覆盖。 比如我们这样写:price=1,price=100,输出price,其值将会变成100。 采用在python编译器里实际操作变量,展示程序运行结果的方式使学生直观感知变量的定义方法。
新知:变量的命名 动画演示: 第一,在python里,变量名可以由字母、数字、下划线组成,但是数字不可以作为变量名的开头 第二,变量名是区分大小写的,如这三个名称,代表的是三个变量。 第三,变量名不可以包含空格,如写成litte boy 会报错,中间不加空格,则不会报错。 第四,python内置的关键字和函数不可以做为变量名,如使用关键字做为变量名,会报错,使用函数名做变量名,则会让函数失效。 动画演示:驼峰命名法(大驼峰、小驼峰)、下划线命名法。 采用动画呈现例子的方式呈现变量的命名规范,通俗易懂。
归纳 总结 思维导图结构化呈现本课内容。 形成结构化记忆
作业 作业 配套练习 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