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做出判断的分支—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2020)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做出判断的分支—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2020)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3-05-09 22:5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做出判断的分支》
【学科核心素养】
1.能够采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界定问题、抽象特征、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方案,并能够使用简单的编程语言,实现这一方案。(计算思维)
2.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中。(计算思维)
【课标内容要求】
1.6 从生活实例出发,概述算法的概念与特征,运用恰当的描述方法和控制结构表示简单算法。
1.7 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程序调试与运行的方法(计算思维)
【学业要求】
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和描述简单算法;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利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思维)
【教学内容分析】
《2.2 做出判断的分支》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 1)——数据与计算》第二单元第 2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分为 3 个课时,本课是第 2 课时。
本节课以项目 “适宜的运动心率计算器”引领学生历经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代码、调试运行的过程。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学习了数据类型、输入输出函数等程序设计的基础内容以及基本的分支语句。最终用所学的知识编程计算适宜运动心率。
【学情分析】
高中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对解决实际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于算法与程序设计,大多数同学会感觉复杂,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目标】
掌握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方法
熟悉关系运算符,理解分支结构的判断条件
掌握分支结构的基本结构
学会 if 语句的使用方法
能运用分支结构的语句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问题,感受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方法
学会 if 语句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能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
项目学习法、讲授演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 活动 2:计算任意年龄和安静心率的适宜运动心率。 low=(220-16-71 ) * 0.6 + 71 high=(220-16-71 ) * 0.8 + 71 print(low,high) 最适宜心率因人而异,每次都要修改程序很麻烦,可以怎样做呢? 思考如何解决
学 input()——从键盘输入数据 print()——在屏幕上输出数据 明确输入输出语句是什么
展、点 书写程序演示并讲解: 【age=int(input(“请输入年龄=”))】 input()括号里的内容起到一个提示作用,但如果显示到屏幕上,需要用引号引起来(单引号或双引号) 字符串:两端需加引号,可以是字母、数字或符号,输出时原样显示引号中的内容。 程序运行时通过键盘输入的内容都是字符串形式。、 变量的值除了字符串形式,还有整数和浮点数两种类型。 学习input()语句的用法,通过实例发现特点
测 1.下列选项中属于字符串常量的是( )
A.ab B. a+b C."1235" D.1235
2.整型变量x中存放了一个两位数,要将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交换位置,例如,13变成31,正确的Python表达式是( ) A.(x%10)*10+x//10 B. (x%10)//10+x//10 C.(x//10)%10+x//10 D.(x%10)*10+x%10 完成两道题目,检测学习效果
点 书写程序演示并讲解: 【print(“你的最适宜心率是:”,low,”~”,high)】 括号里面的内容只有两种:字符串和变量。 字符串原样输出,变量输出它的值。 字符串和变量两两之间均需要用逗号分隔 理解print()输出语句的特点
练 巡视每位学生书写代码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age=float(input(”请输入年龄=”)) HRrest=float(input(”请输入安静心率=”)) low=(220-age-HRrest)*0.6+HRrest high=(220-age-HRrest)*0.8+HRrest print(”最适宜运动的心率是:”,low,”~”,high) 对照课本,完善代码,编写程序
学、展 男性适宜运动心率=(220-年龄-安静心率)x(60%~80%)+安静心率女性适宜运动心率=(210-年龄-安静心率)x(60%~80%)+安静心率如何计算他的适宜运动心率呢? 我们发现公式中220或210会因为性别不同而变化我们可以用一个变量 n 来表示。于是可以把公式写成 适宜运动心率=(n-年龄-安静心率)x(60%~80%)+安静心率 (性别:男 n=220,女 n=210 ) 思考、尝试回答
点 1.单分支语句: If 条件: 语句或语句组 A 2.双分支语句 If 条件: 语句或语句组 A else: 语句或语句组 B 3.算法描述 4.程序代码 if gender=="male": n=220 else: n=210 5.关系表达式 关系表达式是用关系运算符连接起来的式子。 关系运算符(<、>、==、!=、<=、>=) 6.关系表达式的值 9>=7.9 23==24 4!=0
练 age=float(input(”请输入年龄=”)) HRrest=float(input(”请输入安静心率=”)) gender=input(”请输入男或女:”) if gender==”男”: n=220 else: n=210 low=(n-age-HRrest)*0.6+HRrest high=(n-age-HRrest)*0.8+HRrest print(”最适宜运动的心率是:”,low,”~”,high) 补全代码,运行程序
点 Python中,不像其他程序设计语言采用大括号“{}”分隔代码块,而是采用代码缩进和冒号“:”区分代码之间的层次。 缩进可以使用空格或者TAB键实现。其中,使用空格时,通常情况下采用4个空格作为一个缩进量,而使用TAB键作为一个缩进量,通常情况下建议使用空格进行缩进。在Python中,行尾的冒号和下行的缩进表示一个代码块的开始,而缩进结束,则表示一个代码块的结束。 理解缩进的含义
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理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