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7张PPT。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zxxkw故宫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紫禁城:紫禁城是皇帝、皇后、和皇族居住的内城。“紫”字是指紫微垣,代称皇帝。又因为皇帝居住的内城严禁黎民百姓靠近,所以又叫紫禁城。
故宫:从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得名“故”指从前的(事情或处所),明清两代是早已过去的旧事,因此我们今天称他们的宫殿为故宫。
博物院:展览陈列各种文物或标本,供人们参观的地方,“院”指全国性的最大规模的。故
宫
的
名
称 故宫全景zxxkw城墙东华门西华门护城河与角楼角楼午门、金水河汉白玉桥天安门太和门铜狮三大殿太和殿太和殿宝座太和殿宝座太和殿藻井双龙戏珠中和殿保和殿保和殿后云龙台阶文华殿武英殿乾清宫外景乾清宫宝座交泰殿坤宁宫龙凤图案御花园神武门自景山上看故宫全景 景山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矗立(chù) 鳌头(áo) 湛蓝(zhàn)
琉璃(liú) 鎏(liú)金 蟠龙(pán)
中轴线(zhóu) 金銮殿(luán) 击磬(qìng)
玉玺(xǐ) 檀木(tán) 攒(cuán)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诏(zhào)书
肃穆(mù) 上谕(yù) 额枋(fāng)
藻井(zǎo) 垂脊(jǐ) 矫健(jiǎo)
妃嫔(pín) 翊坤宫(yì) 修缮(shàn)
迥然不同(jiǒng)预习检查 2.解释词语:
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井然,形容整齐的样子。整齐而有秩序。
举世闻名:形容名声极大,举:全。
矫健:强壮有力。矫:强壮
1.积累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每一个自然段说明的基本内容。
3.抓住方位词,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目标第一课时学法导引
这是一篇说明文,学习时应注意以下五点:
1.明确对象:说明了什么事物?
2.抓住特征:说明的对象具有哪些特点?
3.理清顺序: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4.找准方法: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品味语言:语言有什么特点? 说明文学习五步法: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析方法、品语言 自主学习 (一)整体感知:读完本文你有那些感受?
(二)明对象,抓特征: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整体特征是什么?从文找出有关句子。
(二)理结构,析顺序:1、概括每段所写内容。并据此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你认为本文结构是总分式还是递进式?
2.你认为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为什么?
3.故宫那么多宫殿建筑作者重点介绍了什么?为什么要把它作为重点来介绍?
4.为什么三大殿要建在中轴线上? 合作交流温馨提示:起立迅速,声音适度(以对方刚好能听清为宜),不说废话,保持高效。
第一步: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先一对一讨论解决。
第二步:一对一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组长的组织下,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讨论仍解决不了的,请在全班“展示”时提出来。展示准备(一)整体感知:读完本文你有那些感受?(0-1组)
(二)明对象,抓特征: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整体特征是什么?从文找出有关句子。(2-3组)
(二)理结构,析顺序:1.概括每段所写内容(4-6组),并据此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你认为本文结构是总分式还是递进式?(7组)
2.你认为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为什么? (8组)
3.故宫那么多宫殿建筑作者重点介绍了什么?为什么要把它作为重点来介绍。(9-10组)
4.为什么三大殿要建在中轴线上?(11组) 展示点评(一)整体感知:读完本文你有那些感受?(0-1组)
(二)明对象,抓特征: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它的整体特征是什么?从文找出有关句子。
(二)理结构,析顺序:1.概括每段所写内容(4-6组) ,并据此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你认为本文结构是总分式还是递进式?(7组)
2.你认为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为什么? (8组)
3.故宫那么多宫殿建筑作者重点介绍了什么?为什么要把它作为重点来介绍。
4.为什么三大殿要建在中轴线上?(11组) 2、4、6号(2组1号)(3组3号)(2号)(2号)(1、3、6号)(9组2号、10组6号)(5号)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整体特征是什么?从文找出有关句子。
(1)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2)对象特点: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2.概括每段所写内容。并据此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你认为本文结构是总分式还是递进式?
1节:故宫的位置和历史沿革(总写)
2节:故宫整体布局及特点:
3节:午门及护城河
4节:三大殿概况(总写)
5、6、7、8节:分写太和殿
5节:太和殿外形
6节:太和殿内景
7节:太和殿位置
8节:太和殿用途
9节:分写中和殿:外形和用途。
10节:分写保和殿:用途。内廷:
11节:小广场(前朝后廷间的过渡){过度段}
12节:分写乾清宫
13节:交泰殿、坤宁宫。
14节:总写后三宫
15节:御花园
16节:故宫全貌
层次结构:
(一)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总体特征。(1-2)总
(二)分别介绍故宫中的前三殿,后三宫、御花园。(3-15)分
(三)站在景山上回望故宫全貌。(16)总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交代故宫的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二部分(第2段),统观故宫全局,介绍故宫的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第三部分(3~15段),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介绍。
第一层(第3段),介绍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和汉白玉石桥。
第二层(4~10段),介绍三大殿,重点介绍太和殿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及功用。
第三层(第11段),过渡段承上启下。
第四层(12~14段),略写后三宫,突出它以凤为主的宫殿图案。
第五层(第15段),介绍御花园。
第四部分(第16段),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再次突出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和谐统一。 【神武门】
【御花园】
【坤宁宫】
【交泰殿】
【乾清宫】
【小广场】
【保和殿】
【中和殿】
【太和殿】
【太和门】
【汉白玉石桥】
【午门】课后练习一3.你认为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为什么?
空间顺序——沿紫禁城中轴线由南向北介绍。
4.故宫那么多宫殿建筑作者重点介绍了什么?为什么要把它作为重点来介绍?
太和殿是故宫的核心,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同时它又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其雄伟壮丽的外观,布置精美的内景,和谐统一的布局都体现了故宫建筑的风格特点,因此无论是历史意义还是艺术价值都最具代表性。
5.为什么三大殿要建在中轴线上?
象征一切以皇帝为核心,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封建统治者希望他们的皇位代代相传,永世不变。完成作业练习册P40:1-7题。
1.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爱国感情。
2.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3.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
4.体会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作业检查1.guī chù é zhàn zhóu liú fēn liáo
2.A
3.第一句的表达效果更好。运用双重否定句加强了肯定的语气,强调了作者对故宫建筑的赞美之情。
4.(1)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内景爹处彩绘了“龙"的图案,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龙是皇权的象征。
(2)显示出一种等级森严的封建君王能统治制度。
5.①英国②美国③俄罗斯
6.示例:有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有独特深邃的四合院。
7.示例:华夏名宅乔家大院,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练习册P40:1-7题参考答案(一)读第5-8段,探究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
2.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
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为什么写龙?
(二)读第9-14段,探究下列问题:
1.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
2.“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三)析方法,品作用:文章为说明故宫的特点时,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
(四)品语言,感特点:
1.说明文的语言要求简明、准确和生动。请仔细阅读课文,勾画本文语言简明、准确和生动的地方,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2.故宫如此宏伟庞大,文章是怎样把它给我们解说清楚的?如何准确生动的介绍建筑物?
(五)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温馨提示:起立迅速,声音适度(以对方刚好能听清为宜),不说废话,保持高效。
第一步: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先一对一讨论解决。
第二步:一对一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组长的组织下,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讨论仍解决不了的,请在全班“展示”时提出来。展示准备(一)读第5-8段,探究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12.1组)
2.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2-3组)
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为什么写龙? (4组)
(二)读第9-14段,探究下列问题: (5-6组)
1.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
2.“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三)析方法,品作用:文章为说明故宫的特点时,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 (7-8组)
(四)品语言,感特点: (9-10组)
1.说明文的语言要求简明、准确和生动。请仔细阅读课文,勾画本文语言简明、准确和生动的地方,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2.故宫如此宏伟庞大,文章是怎样把它给我们解说清楚的?如何准确生动的介绍建筑物?
(五)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 (3、11组)展示点评(一)读第5-8段,探究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12-1组)
2.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2-3组)
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为什么写龙? (4组)
(二)读第9-14段,探究下列问题: (5-6组)
1.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
2.“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三)析方法,品作用:文章为说明故宫的特点时,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 (7-8组)
(四)品语言,感特点: (9-10组)
1.说明文的语言要求简明、准确和生动。请仔细阅读课文,勾画本文语言简明、准确和生动的地方,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2.故宫如此宏伟庞大,文章是怎样把它给我们解说清楚的?如何准确生动的介绍建筑物?
(五)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 (3、11组)3、4号5号6号3号3号4、1号5、3号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额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一)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一)2.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坊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立足点是正中的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空间顺序。
(一)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为什么写龙?
空间顺序。写龙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
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午门,紫禁城正门,高37.95米 。午门有五个门洞, 三个正门 ,左右各有两个掖门, 在古代文武官员走左门;宗室王公走右门; 正门只准皇帝、皇后出入 在明代,皇帝在午门外广场杖打犯有过失的大臣,有的当场被打死。故民间有 “推出午门斩首”之说 清代皇帝每年十月初一在午门颁发第二年的历书,叫“颁朔之礼”。太和门是宫中等级最高的门。是三大殿的正门。太和门两侧各设铜狮一尊,左雄右雌,威武凶猛。雄狮脚踏绣球,象征权力和天下,雌狮左足抚幼狮,象征子嗣昌盛。太和殿内景的主要特点是彩绘了众多的龙的图案.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所谓“中和” 指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用各方关系得到和顺思考:当时中和殿主要作用是什么?皇帝在举行大典之前,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内宝座前左右两侧的四只金质四腿独角异兽。它是想像中的一种神兽,传说日行18000里,懂得四方语言,通晓远方之事。放在皇帝宝座两旁,寓意君主圣明 “保和”出自《周易》:“保合大和,乃利贞。”意思是保持好事物间的协调关系。 明代皇帝在该殿册立皇后和皇太子。清代起,皇帝在此宴请 王公大臣。雍正皇帝时,保和殿是举行殿试 的固定场所。
保和殿 考试记时器(二)1.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
乾清宫 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
(二)2.“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彩绘中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风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和前三殿相比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
(三)文章为说明故宫的特点时,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
作诠释、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作比较、分类别。
(四)1.说明文的语言要求简明、准确和生动。请仔细阅读课文,勾画本文语言简明、准确和生动的地方,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四)2.(1)故宫如此宏伟庞大,文章是怎样把它给我们解说清楚的?
a.抓住事物的特点;b.明确说明的顺序;c.突出重点,把对象的特征呈现出来;d.详略得当.
(2)如何准确生动的介绍建筑物?
a.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
b.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找好立足点
c.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五)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
高度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师总结学法总结
这是一篇说明文,学习时应注意以下五点:
1.明确对象:说明了什么事物?
2.抓住特征:说明的对象具有哪些特点?
3.理清顺序: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4.找准方法: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品味语言:语言有什么特点? 说明文学习五步法: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析方法、品语言 完成作业(一)练习册P41:8-12题
(二)选作题
1.按照空间顺序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学校,要求重点突出,总说分说结合。
2.选择你所在的城市中最有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物,向别人介绍。
3.从你家到学校有几条路,最近的路该如何走?请向同学们介绍,欢迎他们到你家做客。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 中间“正大光明”四字是顺治的笔迹 。其意是标榜自己的所做所为都是正当适合,光明磊落的。清代,乾清宫 是皇帝死后停放灵柩地方。不论皇帝死在什么地方,都要把灵柩运到乾清宫停放几天
故宫,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但是它是为封建统治阶段服务的,是封建统治者奢侈享乐的场所。据记载,故宫中生活费用平均每天需白银一万两以上。其中皇帝一顿饭费用,可供五千贫苦百姓吃一天。而清朝光绪年间,山西、陕西、河南等省贫民因饿死达130多万人。 各位朋友,在繁华的沈阳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这里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沈阳故宫。 依建筑时间和布局,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东路、中路、西路。今天,我们就按这个顺序。首先参观东路建筑。 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创于1625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龙盘柱,尽显中原之风;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浓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帐式的风貌,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沈阳故宫导游词》 作为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上演。1643年,六岁的顺治皇帝在大政殿继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颁布了出兵令,命摄政王多尔哀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代的一统大业。
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它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远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同讨论决定。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在修建宫殿时便将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现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体及军事民主的思想。因而形成了大政殿、十王亭这组独特的建筑,为中国宫殿建筑史写下了空前的一页。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中路。从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即续建皇宫,形成沈阳故宫的中路建筑。中路建筑前起大清门,后至清宁宫,院落三进,独成一体。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为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演义小说中俗称的“午朝门”。大清门的屋顶满铺黄琉璃瓦并衬以绿色剪边,既保留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又体现了满族对故乡山林的深厚眷念。从而形成了区别北京故宫的一个特点——宫殿顶覆以黄琉璃瓦镶以绿色剪边。 穿过大清门,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清太宗皇太极举行日常朝会的地方。1635年,皇太极下令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崇政殿登基称帝,上尊号“宽温仁圣”,将国号“金”改为“清”年号“天聪”改为“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