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2张PPT。湖心亭看雪张岱学科网湖心亭 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 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 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 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 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 因此常 有文人墨客到 此赏景。zxxkw学科网zxxkw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1.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我们应该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4) 学习重难点
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学科网学习目标
1.能利用工具书、文中注释掌握生字,翻译,积累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第一课时预习检查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_______ (朝代 )文学家。他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子弟。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他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主要著作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风格流丽清新,写家破人亡之痛,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陶庵梦忆》张岱明末清初zxxkw预习检查拥毳衣( )雾凇沆砀( )( )( )铺毡( )更定( )......cuìsōnggēngzhānhàngdàng更有此人( ) 痴( ) 崇祯( )( ) chóng zhēngèng
chī 挐( )ráo 强饮( )qiǎng余舟一芥( ) 相( )公 jièxiàng3.见练习册答案(一)读通课文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语调、语速,读出情感。
2.朗读挑战
(二)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逐字逐句理解,然后翻译全文。二、自主学习三、合作学习第一步:就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一对一讨论解决。
第二步:一对一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组长的组织下,小组讨论解决。学科网(一)读通课文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语调、语速,读出情感(2、3组)
2.听读录音
3.朗读挑战(全班竞读)
(二)翻译全文(先朗读,后翻译。 )
1.第一段(4-8组,每组一句)
2.第二段(1、9、10、11、12组,每组一句)四、(1)展示准备(一)读通课文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语调、语速,读出情感(2、3组)
2.听读录音
3.朗读挑战(全班竞读)
(二)翻译全文。
1.第一段(4-8组,每组一句)
2.第二段(1、9、10、11、12组。每组一句)四、(2)展示点评1号5号4号举手 崇祯(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日,余挐(ráo)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nán)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
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课文 明崇祯五年十二月,我正住在西湖边。下了三天大雪,湖上人影、鸟迹全无,寂静的什么声音也没有。我都消失下雪(名作动)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
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
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这初更以后,晚上八点以后通“桡”,撑船裹着用毛皮制成的衣服独自白气弥漫的样子全白色只一道痕迹小草罢了和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划一条小船,裹着粗毛衣服,生着火炉,独自往湖心亭看雪。沿途之见大雪覆盖湖山,冰花累挂,雾气迷濛,天空与白云,与山峦和湖水,上下全是一片白色,望着湖上的物影,只留下白堤一线,湖心亭一点,此外便是我这条小舟,船上二三个微粒一样的人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
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
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
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相对而坐我非常高兴怎么。焉,疑问代词还痛饮酒杯表承接的连词告别他们的,代那两个人判断动词客于此,客居(名作动) 来到湖心亭,竟然看见还有两位游客,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仆正在煮酒 ,炉火正旺,水也正沸。见到我,他们喜出望外,说:“这个时候,在湖上怎么还会碰到这样的人!”随即拉我共饮。我很高兴,硬喝下三大杯而后告别。打听他们的姓名,他们说是金陵人,现客住这里。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
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下船时,船夫嘟嘟哝哝地说:“别说相公痴,还有像我们相公一样痴的人呢。” 等到表否定还完成作业
1.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都;消失)
(2)是日,更定矣(这;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3)惟长堤一痕 (只;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4)强饮三大白 (痛饮,尽力饮)
(5)是金陵人,客此 (客居在这里)
(6)及下船(到了)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怎么;还有)
上下一白
长堤一痕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是日更定(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一更数词“一”,可译为“一道”副词,全,都数词,译为“一个”更为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副词,“还”gēnggèng 2.辨析多义词2.辨析多义词
是日更定 这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判断动词
湖中人鸟声俱绝 消失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望着湖上的物影,只留下白堤一线,湖心亭一点,此外便是我这条小舟,船上二三个微粒一样的人而已。
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这个时候,在湖上怎么会碰到像你这样的人!”
⑶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别说相公痴,还有像我们相公一样痴的人呢。”⑶是⑷绝第二课时1.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一)走进课文1.“看雪”的时间是 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写雪大的句子是________;写冬雪寒冷威严的句子________。
2.哪几个词表现作者遇知己的高兴心情?说说原因。
3.请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读一读。希望能读出气势和感情。
1)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这两个句子所描写的雪景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个字在句中起关键作用?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人生感叹?
2)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加以修饰?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4.文章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张岱的为人?他的“痴”表现在哪里?你能从中体会到他 什么性格和情感?
(二)写作特色
1.作为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之间的关系的?
2.观察“下雨”或“刮风”或“下雪”的景色,然后写一段话,在写景中表达自己当时的心境。(100字左右)二、合作学习第一步:就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一对一讨论解决。
第二步:一对一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组长的组织下,小组讨论解决。展示准备(一)走进课文
1. “看雪”的时间是___;地点是__;写雪大的句子是__;写冬雪寒冷威严的句子___。(1、3、7、11组)
2.哪几个词表现作者的高兴 ?说说原因。(8组)
3.请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读一读。希望能读出气势和感情。
1)找出描写雪景的两语句,这两句所描写的雪景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个字在句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人生感叹?(2、6组)
2)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加以修饰?写作上有什么特点?(9、4组)
4.文章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张岱的为人?他的“痴”表现在哪里?你能从中体会到他 什么性格和情感?(1、5、12组)
(二)写作特色
1.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之间的关系的?(3、7、10组)
2.观察“下雨”或“刮风”或“下雪”的景色,然后写一段话,在写景中表达自己当时的心境。(100字左右)(1-12组)展示点评(一)走进课文
1. “看雪”的时间是___;地点是__;写雪大的句子是__;写冬雪寒冷威严的句子___。(1、3、7、11组)
2.哪几个词表现作者的高兴 ?说说原因。(8组)
3.请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读一读。希望能读出气势和感情。
1)找出描写雪景的两语句,这两句所描写的雪景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个字在句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人生感叹?(2、6组)
2)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加以修饰?写作上有什么特点?(9、4组)
4.文章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张岱的为人?他的“痴”表现在哪里?你能从中体会到他 什么性格和情感?(1、5、12组)
(二)写作特色
1.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之间的关系的?(3、7、10组)
2.观察“下雨”或“刮风”或“下雪”的景色,然后写一段话,在写景中表达自己当时的心境。(100字左右)(0-11组,组长安排)1 “看雪”的时间是 ;地点是 ;写雪大的句子是 ;写冬雪寒冷威严的句子 。 (崇祯五年十二月,更定矣)(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余住西湖)“绝”: 消失,只从听觉上表现冬雪的威严。走进课文2.哪几个词可以表现作者遇知己的高兴心情 ?说说原因。原因:喜”字写出了作者的惊喜,但作者并不说自己大喜,反写二客“见余大喜”,实为作者自己的心声;
还有这样的情趣高雅的知音。
酒逢知己千杯少!大喜 更、此人 强饮(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景物描写(1)全景:苍茫浩大(2)特写:渺小轻淡热爱、痴迷自然;
寄托了作者人生渺小的感叹。雪景 1)找出描写雪景的两语句,这两句所描写的雪景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个字在句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人生感叹?对比(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加以修饰?有什么特点?景物描写 写作特点: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zūn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清朝的王士祯白描手法写景 例1例2
1.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例3《三峡》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直写山“连”;“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直写大水猛涨,江水汪洋 。
白描手法写人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的眼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鲁迅《故乡》——唐弢《琐忆》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痴行:大雪三日……独往湖心亭看雪。居然在这样的天寒地冻的晚上,独自一人去看雪 ——孤高自赏 遗世独立痴景:(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两句写出了天地之浩大苍茫,人物的渺小轻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孤高情怀有谁知,独与天地相往来,张岱在自然中如此忘情,表明他对自然的热爱和痴迷,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渺小的感叹——热爱自然 痴迷自然痴遇:金陵”的特殊含义,“金陵”是南京。客人是金陵人,却住在杭州,肯定会思乡、思念金陵。 客人思念金陵家乡才到湖上喝酒,张岱夜游湖心亭,听到“金陵”一词会思念明朝,思念故国。 4.文章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张岱的为人?他的“痴”表现在哪里?你能从中体会到他 什么性格和情感?
4.文章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张岱的为人?他的“痴”表现在哪里?你能从中体会到他 什么性格和情感?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痴痴行——孤高自赏 遗世独立痴景——热爱自然 痴迷自然痴遇——思念故国归纳总结写作特色抒情湖心亭看雪叙事写景超凡脱俗孤芳自赏(线索)(重点)(目的)一试身手 观察“下雨”或“刮风”或“下雪”的景色,然后写一段话,在写景中表达自己当时的心境。(100字左右)
四、拓展延伸 《自提小像》
——张岱
功名耶落空,
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
锄头耶怕重。
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
(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比较阅读白描烘托清高自赏
淡淡愁绪怀才不遇
的孤独感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
《登幽州台》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断桥断桥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诗词赏析描写西湖风光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描写西湖风光的诗句. 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首有名的诗句来为本堂课做结束语。让我们有感情的齐读这首诗,借以回味张岱的那颗痴心。
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
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还从文中那个句子也能看出此种情感?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9.“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性格?
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五、作业练习4.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6.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与从不同 孤高自赏 遗世独立),为下文作伏笔。
7.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苍茫浩大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9.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11.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表达了作者孤高自赏、遗世独立的情怀,表明文章的主旨。
12.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3.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