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2张PPT。《拐角懂得爱》
一天,儿子的脚在郊游时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儿子碰见了父亲。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父亲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不料父亲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了他几句,便自己走了。儿子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父亲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一下,你父亲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儿子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住了脚步,立在那儿注视着父亲远去的背影。父亲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一刹那,他回头朝儿子看了一眼!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 故事导入zxxkw学科网学.科.网背影朱自清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知识,掌握生字词。
2.读通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3.体会父子情深,珍爱亲情。第一课时 朱自清(1898—1948)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字佩
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曾在清华大学、
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
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 1946年7月,
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写诗歌颂闻一多,还冒危险参加二人的追悼会,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战士。 1948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年仅50岁的。朱自清先生一生中,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走近作者zxxkw读准加横线字的字音差使交卸狼藉簌簌踌躇 迂 栅栏 蹒跚橘子 举箸 赋闲 拭琐屑 颓唐 晶莹 奔丧检查预习看意思说出相应的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
2.纷纷落下的样子。
3.凄惨暗淡,不景气。
4.失业在家。
5.短时间停留。
6.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7.衰颓败落。
8.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9.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10.细小而繁多(的事)。狼藉簌簌惨淡赋闲勾留迂颓唐触目伤怀情郁于中琐屑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 zxxkw自主学习 1.听一遍朗读后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勾画出最感动的地方。
2.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感受到什么?
3.给课文划分部分,并概括大意。
4.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文章的第二、三小节交代了朱自清当时的家庭状况,这段叙述是否属多余笔墨,这些内容与背影有关吗?合作交流 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先一对一解决,不能解决的在小组解决交流,实在不行的在全班“展示”时提出来。
要求:起立迅速,声音适度(以对方刚好能听清为宜),不说废话,保持高效,组长安排发言次序并注意纪律。展示准备 请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看哪组的同学能踊跃发言?
1.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勾画出最感动的地方。(先读,再说说感动的原因)(1、2、3组)
2.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感受到什么?(4、5、6、组)
3.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7、8组)
4(1)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9、10组)
(2)文章的第二、三小节交代了朱自清当时的家庭状况,这段叙述是否属多余笔墨,这些内容与背影有关吗?(11-14组)展示点评 请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看哪组的同学能踊跃发言?
1.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勾画出最感动的地方。(先读,再说说感动的原因)(1、2、3组)(1号)
2.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感受到什么?(4、5、6组)(2号)
3.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7、8组)(3号)
4(1)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9、10组)(4号)
(2)文章的第二、三小节交代了朱自清当时的家庭状况,这段叙述是否属多余笔墨,这些内容与背影有关吗?(11-14组)(组长安排)
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一(1)开篇点题,难忘背影。
二(2—6)回忆往事,追述父亲到浦口车站送“我“的情景,着重写父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
三(7)照应开头,忆背影,写别后对父思念情景。 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请从文中找出写见面背景的句子。
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 文章的第二、三小节交代了朱自清当时的家庭状况,这段叙述是否属多余笔墨? 设置了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父亲的背影就是在这样的气氛环境中出现的。这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与父亲对儿子满腔的温情形成对照,显示出父爱的崇高。父亲当时正处于丧亲、失业、典卖、借钱这样“祸不单行”的境遇,然而即使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爱护着自己的儿子,为儿子做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 为了照顾好儿子,什么灾祸、劳累,他都置之度外了。父亲在这千难万苦的逆境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不知要可贵多少倍。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父亲的背影便不同于随处可遇的普通的背影,而是充满感情、饱含深意的背影 。课后作业 1.抄写下列词语,并给带点的自注音:
差使、惨淡、蹒跚、触目伤怀、情郁于中、奔丧、狼藉、簌簌、典质、赋闲、颓唐、琐屑、
2.解释下列词语
蹒跚、触目伤怀、情郁于中、狼藉、颓唐、琐屑
3.练习册
P18基础过关1、2、3、4题。. . . . . . . . . . . .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背影在文中的作用。
2.赏析第六自然段对背影的具体描写。
3.体会父亲买橘子的过程中说的四句话蕴含的意思。自主学习 1.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我”当时的情绪或反应怎样?有怎样的作用?
2.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为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背影的?
3.请找出父亲送别儿子过程中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这4句朴实而简洁的话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请具体说明。合作交流 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先一对一解决,不能解决的在小组解决交流,实在不行的在全班“展示”时提出来。
要求:起立迅速,声音适度(以对方刚好能听清为宜),不说废话,保持高效,组长安排发言次序并注意纪律。展示点评1.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我”当时的情绪或反应怎样?有怎样的作用?(第1-4组)
2.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为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背影的? (第5-10组)
3.请找出父亲送别儿子过程中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这4句朴实而简洁的话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请具体说明。 (第11-14组)展示点评1.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我”当时的情绪或反应怎样?有怎样的作用?(第1-4.组3号发言,组长安排1人补充)
2.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为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背影的(第5-10组4号发言,组长安排1人补充)
3.请找出父亲送别儿子过程中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这4句朴实而简洁的话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请具体说明。(第11-14组1号发言,组长安排1人补充) 第一次(第自然段):“我最不能……背影。”情绪:最不能忘记。作用:开篇点题;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怀念;“最”字突出印象之深,引起下文回忆。
第二次(第自然段):“我看见他戴着……背影。” 情绪: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用: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挚感情,点明全文中心
第三次(第自然段):“等他的背影……找不着了。”情绪:我的眼泪又来了。作用:现儿子对父亲的理解、怜惜,深化主题
第四次(第自然段) :又看见那……背影。情绪:在晶莹的泪光中
作用:从儿子疼惜、怀念父亲的角度反衬父爱的力量,进一步深化主题 1.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我”当时的情绪或反应怎样?有怎样的作用?(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2.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为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背影的?请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词语.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作者描写父亲的背影,先作外貌描写,然后作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动作,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吃力地攀爬的困难,写出了强烈的爱子之心,流露了父爱力量的巨大,催人泪下。(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这样简短平常的话是否缺乏感情? 3.请找出父亲送别儿子过程中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不是,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挚的爱;平淡的话语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
送你一句名言:真理是朴素的。
这4句朴实而简洁的话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请具体说明。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④进去吧,里边没人。 ——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课堂作业练习册P18-19
一、课前导读1、2、3题。
二、语言运用。
5、6题。
三、分析理解。
7题(1)——(4)。第三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我”几次流泪的含义。
2.理解以背影为题的意义。
2.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自主学习 1.《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泪?为什么流泪?泪中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2.文章为什么以“背影”为题?
3.你觉得文中哪些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合作交流 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先一对一解决,不能解决的在小组解决交流,实在不行的在全班“展示”时提出来。
要求:起立迅速,声音适度(以对方刚好能听清为宜),不说废话,保持高效,组长安排发言次序并注意纪律。展示准备 1.《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泪?为什么流泪?泪中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第1-4组)
2.文章为什么以“背影”为题?(第5-7组)
3.你觉得文中哪些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第8-14组)展示点评 1.《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泪?为什么流泪?泪中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第1-4组3号)
2.文章为什么以“背影”为题?(第5-7组4号)
3.你觉得文中哪些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第8-14组2号) 1.《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泪?为什么流泪?泪中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辛酸的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难过的泪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感激的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惜别的泪2.文章为什么以“背影”为题? 因为——背影:
是文章的线索;
是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
是最动人的瞬间;
是父子依依惜别中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
最能表到父亲对儿子的爱…… 3.你觉得文中哪些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1.作文开头方法: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2.作文结尾方法:照应开头、画龙点睛
3.选材要突出文章中心
4.叙事要详略得当
5.写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6.作文中写人时要运用描写方法:例如:外貌、心理、动作、语言等。 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作文开头方法:
开门见山,点名中心,引出下文
写作角度看《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中间: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
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作文结尾方法:
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画龙点睛写作角度看《背影》写作角度看《背影》 选材:难忘的 “背 影”文章几次提到父亲的背影?分别出现在文章的哪些段落?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写作启示—选材要突出文章中心 在写作过程中,朱自清除了写父亲买橘子看到的背影这件事情外,还写了为儿子做的哪些事?照看行李 讲定价钱
送我上车 拣定座位
叮嘱儿子 嘱托茶房写作启示:叙事要详略得当一笔带过
非常简略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作者用朴素的语言写出作者内心真实的感受:感动于父亲的背影 写作启示——写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作角度看《背影》写“父亲”背影的时候朱自清怎么来刻画父亲的语言? 父亲话语少,但几乎都是深情的流露,是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切、叮嘱,集中体现了“父亲”对朱自清的真挚关爱。写作启示:作文中写人时要运用语言描写——“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写“父亲”背影的时候朱自清怎么来刻画父亲的外貌和动作?写作启示:作文中写人时要运用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买橘子时朱自清用外貌描写与动作描写来写出父亲买橘的艰难,集中体现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
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
但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大家不妨试着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结束语你静静地离去
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
多想伴着你
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
花静静地绽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多想告诉你
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多想告诉你
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懂你歌曲欣赏仿写《背影》 要求:
1.选择那些平常而又饱含深情的素材。表现父母对自己的爱,题目自拟,写出真情实感;
2.学习本文开头结尾的方法,注意记叙与抒情相结合;
3.人物描写手法要多样(外貌、语言、动作等),尝试运用环境烘托。
3.注意用好动词。背影
大伯过世已经好几年了,我最难忘的是那次他留给我的高大的背影。 那是一年夏天,我刚刚八、九岁吧,稍稍懂些事,大伯把我接到奶奶家去吃饺子。傍晚,我恋恋不舍的离开奶奶家,顺着平坦的公路往回走去。天阴沉沉的,走着走着,突然刮起了大风,空中又打闪又响雷,变的昏暗了许多。又一会儿,天上便噼里啪啦地落下了黄豆般大的雨点,打在地上一个坑一个坑的,把我浑身也很快淋湿了。我便赶快往家里跑去。突然,我听见了喊声,回头一看,原来是大伯向我这边跑来。我看见他披了件黄布褂子,穿了双黑布军鞋,口里喘着粗气,头发被雨水淋湿了,发尖上还滴着水,我不禁心中一阵激动。他跑到我身边,脱下了那件厚厚的褂子给我披上,然后,又把我背了起来,迅速的往我家跑去。 大伯虽然身材高大,却是个病秧子,天天吃药,隔几天就打一次针,却总查不出什么毛病。我想:“大伯这次送我回家,被雨水淋成这样,会感冒的。”想到这里,我便说,“大伯,你回家吧,我自己能回去。”“不行,这是你奶奶教给我的光荣任务,我一定得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说着背起我,一脚踏进了泥水里,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前走去。这时,我的心里感到暖烘烘的。 一会儿,他便背着我到了家,把我往屋子中间一放,说:“快让妈妈给你换换衣服。”说完,他便转身往回走了。这时,我看见了他那穿着黑布军鞋、黄布大褂的背影,消失在雨帘中,我的泪不禁簌簌的流了下来。 果然不出我所料,过了不长时间,大伯生病住院的消息传入我的耳朵。我和妈妈赶到医院,看到了大伯,他脸色蜡黄,精神憔悴,紧闭着眼睛躺在病床上,药液正在缓缓的滴入他的身体。 临走的时候,妈妈悄悄的问了医生一句话,医生也悄悄地说:“病人早就得了肺癌,却一直没检查出来,如果早治疗的话还行。前几天被雨淋只是个诱发因素,这次发病恐怕……”这时,我的泪又簌簌的落了下来。我又一次冲进病房,呆呆的看着大伯那憔悴的脸。大伯突然醒了,用那软弱无力的手拉着我的胳膊:“好孩子,哭什么!大伯这不是好好的么?好好学习,将来当医生……”说着说着,他那抓住我的手又垂了下去,他又一次昏迷了过去。这时,我泪如泉涌,妈妈也流下了眼泪。 虽然大伯离我而去已经好几年了,但我总会想起那个高大的黄布大褂的背影。
【简评】 这篇文章在结构形式和语句表达上仿写了朱自清的《背影》,感情深沉,生动感人。 文中的大伯身患绝症仍冒雨送侄子回家,用一片爱心对待侄子,侄子则对大伯满怀尊敬与怀念,用充满感情的笔记录了自己的心曲。读罢此文,我们不禁为这种亲情而打动。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