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物理试卷 沪科版 八下11.2 看不见的运动
一、单选题
1.(2023·深圳模拟)小明来到万花争艳的深圳湾公园,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公园里花香四溢 B.灌溉系统喷出的水雾飞舞
C.树叶在风中飘扬 D.露珠沿着草叶滚下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公园里花香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故A符合题意;
B.灌溉系统喷出的水雾飞舞,是小液滴,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树叶在风中飘扬,是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露珠沿着草叶滚下,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2023九上·中宁期末)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铁块受压时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D.人可以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即热水中的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的速度更快,所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即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中,所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此时铁块受压时分子之间的斥力大于引力,C错误,符合题意;
D.人可以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分子在发生扩散现象,所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之间存在间隙;铁块受压时分子之间的斥力大于引力;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2023九上·鞍山期末)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尘土在风中飞舞,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两个小水珠靠近后会结合成一个大水珠,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铁块很难被压缩,表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少,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尘土在风中飞舞属于机械运动,A错误,符合题意;
B.分子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两个小水珠靠近后会结合成一个大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分子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铁块很难被压缩,表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少,由于水和酒精分子的大小不同,两种物质的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中,则总体积变小,表明分子间有间隙,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尘土在风中飞舞属于机械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存在着斥力;分子间有间隙。
4.(2023九上·绥宁期末)武冈是一座四季分明的美丽城市。下列自然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天柳絮飞舞 B.夏天荷叶露珠
C.秋天桂花飘香 D.冬天雪花飞舞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柳絮飞舞,我们能直接看到柳絮,柳絮不是分子,A不符合题意;
B.荷叶露珠,我们能直接看到露珠,露珠不是分子,B不符合题意;
C.桂花飘香,是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符合题意;
D.雪花飞舞,我们能直接看到雪花,雪花不是分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桂花飘香,是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2023九上·广州期末)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装有氧气,另一个瓶装有密度比氧气大的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用“〇”表示氧气分子,用“●”表示二氧化氮分子,移去玻璃后两瓶口紧贴,放置足够长的时间,下列瓶内分子分布情况比较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抽掉玻璃板后,氧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相互接触,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氧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会彼此进入对方,生成混合气体,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抽掉玻璃板后,氧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相互接触,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氧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会彼此进入对方,生成混合气体。
6.(2023九上·青羊期末)自2022年5月以来,全球范围不断有猴痘病例报告。如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猴痘病毒,该病毒直径在200nm左右,可通过飞沫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不是分子,因为它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B.病毒随飞沫传播过程是杂乱无章的分子运动
C.病毒由分子构成,且这些分子之间有引力也有斥力
D.佩戴口罩可预防病毒感染,因为制造口罩的材料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病毒分子体积很小,用肉眼直接看不到,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A不符合题意;
B.飞沫传播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构成病毒的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C符合题意;
D.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也有空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病毒分子很小,用肉眼直接看不到;飞沫传播是机械运动;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7.(2023九上·新泰期末)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下雪时,漫天的雪花飞舞 B.擦黑板时,粉笔末飞扬
C.煮稀饭时,看到锅中米粒翻滚 D.玫瑰花盛开时,香气袭人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下雪时,漫天飞舞的雪花,是雪花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A不符合题意;
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这是物质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B不符合题意;
C.米粒在水中翻滚是米粒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C不符合题意;
D.花香四溢是香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花香四溢是香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8.(2023九上·李沧期末)唐诗《山亭夏日》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 B.楼台倒影入池塘
C.水晶帘动微风起 D.满架蔷薇一院香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阴浓”是光在均匀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的树木形成的树荫,A不符合题意;
B.“楼台倒影”是楼台通过池塘水面反射所成的虚像,B不符合题意;
C.“帘动”是指水晶帘在微风(力)的作用下动了起来,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不符合题意;
D.满架蔷薇一院香,蔷薇花香充满整个院子,这是扩散现象,说明蔷薇花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扩散现象说明蔷薇花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9.(2023九上·南昌期末)下列现象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湖面上柳絮飘扬 B.花棚里香气扑鼻
C.空气中 PM2.5 超标形成雾霾 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C.柳絮和雾霾都是宏观的物质,并非分子微粒,故 A、C不符合题意;
B.花棚里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符合题意;
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无法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故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10.(2023九上·南县期末)如图所示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的照片。该病毒一般呈球形,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分子也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B.新型冠状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
C.温度越高,构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健康人戴口罩可防止感染,是因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由于病毒分子的体积很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A不符合题意;
B.分子很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飞沫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肉眼可以看到的,所以新冠病毒随飞沬传播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B不符合题意;
C.由分子热运动知识可知,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温度越高,构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符合题意;
D.由分子动理论可知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口罩材料分子之间也有空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运动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有间隙。
11.(2023九上·汝城期末)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紧紧压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说明( )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重物无法拉开紧压在一起的铅柱,说明分子间有引力,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滑的铅块压紧,不易分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12.(2023九上·黄石期末)一个个景色优美的小区公园,改善了城市面貌,提高了环境质量,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花香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B.闻到花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花香分子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D.对花粉过敏的人佩戴口罩可防止过敏,是因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根据分子的热运动可知,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会越剧烈,A符合题意;
B.市民闻到花香,是因为香气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属于扩散现象,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很小,用肉眼观察不到,C不符合题意;
D.根据物质的构成可知,分子间有间隙,所以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也有空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13.(2023九上·驿城期末)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原子 构成的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是很小的微粒
C.只有气体和液体能发生扩散现象
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A不符合题意;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14.(2023九上·定州期末)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下列生活现象能体现分子热运动的是( )
A.桂花飘香 B.尘土飞扬 C.歌声绕梁 D.大雪纷飞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桂花飘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A符合题意;
B.尘土是微小的宏观物质,尘土飞扬说明尘土的位置随时间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B不符合题意;
C.歌声绕梁,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回声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大雪纷飞是一种自然现象,雪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5.(2023九上·钦州期末)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秋季北方频发“沙尘暴” B.春天柳絮漫天飞舞
C.隆冬时分,大雪纷飞 D.金秋时节,桂花香气袭人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我国北方地区频发的“沙尘暴天气”,“沙尘”是肉眼可见的物体的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A不符合题意;
B.春天柳絮漫天飞舞,“柳絮”也是可见的物体的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大雪纷飞,仍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与扩散无关,C不符合题意;
D.桂花香气袭人,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闻到气味,是分子运动形成的扩散现象。
16.(2023九上·深圳期末)关于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汽车驶过时,会看到灰尘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排斥力
D.“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海绵里面有气孔,用手捏时海绵里的空气跑出来,所以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A不符合题意;
B.汽车驶过时,会看到灰尘在空中弥漫,属于固体颗粒的运动,即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热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破镜接触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较大,此时分子间作用力就非常小了,C不符合题意;
D.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了扩散现象,灰尘不是分子;“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距大,不是分子间的作用力。
17.(2023九上·东城期末)唐诗《山亭夏日》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其内容为:“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诗句中描述的情境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 B.楼台倒影入池塘
C.水晶帘动微风起 D.满架蔷薇一院香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绿树阴浓夏日长,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绿树阻挡后,在其后面形成阴凉,A不符合题意;
B.楼台倒影入池塘,是平面镜成像,属光的反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水晶帘动微风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不符合题意;
D.满架蔷薇一院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8.(2023九上·西城期末)如图所示是气体扩散现象。撤掉玻璃板,几分钟后,两个集气瓶内的 气体会混合在一起,且颜色变得均匀。发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方瓶内的空气受到重力的作用
B.两种气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只有下方二氧化氮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上方空气的密度小于下方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上面的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向下运动,不会使颜色变得均匀,A不符合题意;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将两个瓶口对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B符合题意;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两瓶气体颜色都一样时,分子仍然再做无规则运动,不是只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是红棕色的,而且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从密度角度分析,二氧化氮气体不会向上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9.(2022九上·广州期末)2022年9月19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了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相关信息。如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猴痘病毒的照片,该病毒直径在左右,可通过飞沫传播。下列说法确的是( )
A.病毒是分子,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B.构成飞沫的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C.猴痘病毒随飞沫在空中的传播属于分子热运动
D.健康人佩戴口罩可预防感染,是因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通常人们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而病毒的直径D=200nm=200×10-9m=2×10-7m,比分子要大得多,所以病毒不是分子,但用肉眼也无法直接看到,A不符合题意;
B.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及斥力,分子间距较大时,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较小时,表现为斥力,B符合题意;
C.猴痘病毒不是分子,其随飞沫在空中的传播不是分子热运动,而是机械运动,C不符合题意;
D.佩戴口罩可预防感染,是因为口罩可过滤病毒,而分子间存在间距,物质的状态不同,其分子的间距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飞沫传播不是分子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20.(2022九上·库车期中)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桂花飘香
C.秋天,落叶归根 D.冬天,雪花飘飘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春天,柳絮飞扬,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分子运动无关,A不符合题意;
B.夏天,桂花飘香是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B符合题意;
C.秋天,落叶归根,树叶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分子运动无关,C不符合题意;
D.冬天,雪花飘飘,雪花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分子运动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稳定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21.(2022九上·河西期中)美丽的天津不仅是一座古老的文明城市,还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以下自然景观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春天,海河两岸柳枝摇曳 B.夏天,天塔湖面波光粼粼
C.秋天,植物园内金桂飘香 D.冬天,盘山顶上大雪纷飞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D.柳枝、雪花都是物体,它们的运动都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AD不符合题意;
B.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桂花飘香,闻到香味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稳定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2.(2022九上·诸城期中)如图所示,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会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个现象表明(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间有间隙
【答案】B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下面的铅块在物体拉力的作用下,也没有与上面铅块分开,说明两铅块的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
二、多选题
23.(2023九上·朝阳期末)关于图所示的四个热学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B.图乙中将一定量的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C.图丙中将红墨水同时滴入冷水和热水中,热水先变红,说明扩散的快慢跟温度有关
D.图丁中用弹簧测力计提起贴在水面的玻璃板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B,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图甲中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几分钟后,两集气瓶中颜色变为均匀,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发生了扩散现象,A不符合题意;
B.一定量的水与酒精混合时,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互相进入彼此的间隙中,导致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B符合题意;
C.将红墨水同时滴入冷水和热水中,热水先变红,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即扩散的快慢跟温度有关,C符合题意;
D.图丁中用弹簧测力计提起贴在水面的玻璃板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不同物质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有关;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三、填空题
24.(2023九上·青羊期末)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老师往一个水球中注入适量的蓝色颜料,观察到整个水球很快就变蓝了,如图所示,这是 现象。组成水球的水分子没有四处散开,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力。
【答案】扩散;引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王亚平老师往一个水球中注入适量的蓝色颜料,观察到整个水球很快就变蓝了,该现象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组成水球的水分子没有四散开来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析】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扩散现象;分子间存在引力。
25.(2023九上·南昌期末)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选填“引力”、“斥力”或“引力和斥力”)。
【答案】引力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析】压紧的铅块不易分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26.(2023九上·汝州期末)大年三十包饺子是中国的传统,在包饺子时擀好的饺子皮放在一块有时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 ,煮饺子的过程中能闻到香味,这说明分子 。
【答案】引力;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引力,擀好的饺子皮放在一块偶尔会粘在一起。
闻到煮饺子时散发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是香味分子在运动,说明分子在永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27.(2023九上·定州期末)如图所示,图甲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拉动时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间存在 ,图乙中把水倒入酒精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 。
【答案】大于;引力;间隙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图甲: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图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水分子进入酒精分子的间隙中,酒精分子进入水分子的间隙中,使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析】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分子之间有间隔。
28.(2022九上·樊城期中)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如图所示) 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在玻璃板离开水面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 该实验说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答案】变大;引力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由于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大一些。
【分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29.(2022九上·保康期中)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变干和相互“窜味”,请你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 现象。
【答案】扩散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电冰箱里的食物“窜味”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形成扩散现象。
30.(2022九上·和静期中)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红了,这是 现象,表明液体的分子在 。
【答案】扩散;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将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清水都变红了,红墨水分子和水分子彼此进入到对方分子之间引起的,这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分析】分子可以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形成扩散现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物理试卷 沪科版 八下11.2 看不见的运动
一、单选题
1.(2023·深圳模拟)小明来到万花争艳的深圳湾公园,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公园里花香四溢 B.灌溉系统喷出的水雾飞舞
C.树叶在风中飘扬 D.露珠沿着草叶滚下
2.(2023九上·中宁期末)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铁块受压时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D.人可以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2023九上·鞍山期末)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尘土在风中飞舞,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两个小水珠靠近后会结合成一个大水珠,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铁块很难被压缩,表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少,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4.(2023九上·绥宁期末)武冈是一座四季分明的美丽城市。下列自然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天柳絮飞舞 B.夏天荷叶露珠
C.秋天桂花飘香 D.冬天雪花飞舞
5.(2023九上·广州期末)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装有氧气,另一个瓶装有密度比氧气大的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用“〇”表示氧气分子,用“●”表示二氧化氮分子,移去玻璃后两瓶口紧贴,放置足够长的时间,下列瓶内分子分布情况比较合理的是( )
A. B.
C. D.
6.(2023九上·青羊期末)自2022年5月以来,全球范围不断有猴痘病例报告。如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猴痘病毒,该病毒直径在200nm左右,可通过飞沫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不是分子,因为它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B.病毒随飞沫传播过程是杂乱无章的分子运动
C.病毒由分子构成,且这些分子之间有引力也有斥力
D.佩戴口罩可预防病毒感染,因为制造口罩的材料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7.(2023九上·新泰期末)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下雪时,漫天的雪花飞舞 B.擦黑板时,粉笔末飞扬
C.煮稀饭时,看到锅中米粒翻滚 D.玫瑰花盛开时,香气袭人
8.(2023九上·李沧期末)唐诗《山亭夏日》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 B.楼台倒影入池塘
C.水晶帘动微风起 D.满架蔷薇一院香
9.(2023九上·南昌期末)下列现象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湖面上柳絮飘扬 B.花棚里香气扑鼻
C.空气中 PM2.5 超标形成雾霾 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
10.(2023九上·南县期末)如图所示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的照片。该病毒一般呈球形,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分子也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B.新型冠状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
C.温度越高,构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健康人戴口罩可防止感染,是因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11.(2023九上·汝城期末)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紧紧压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说明( )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12.(2023九上·黄石期末)一个个景色优美的小区公园,改善了城市面貌,提高了环境质量,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花香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B.闻到花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花香分子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D.对花粉过敏的人佩戴口罩可防止过敏,是因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13.(2023九上·驿城期末)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原子 构成的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是很小的微粒
C.只有气体和液体能发生扩散现象
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14.(2023九上·定州期末)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下列生活现象能体现分子热运动的是( )
A.桂花飘香 B.尘土飞扬 C.歌声绕梁 D.大雪纷飞
15.(2023九上·钦州期末)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秋季北方频发“沙尘暴” B.春天柳絮漫天飞舞
C.隆冬时分,大雪纷飞 D.金秋时节,桂花香气袭人
16.(2023九上·深圳期末)关于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汽车驶过时,会看到灰尘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排斥力
D.“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
17.(2023九上·东城期末)唐诗《山亭夏日》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其内容为:“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诗句中描述的情境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 B.楼台倒影入池塘
C.水晶帘动微风起 D.满架蔷薇一院香
18.(2023九上·西城期末)如图所示是气体扩散现象。撤掉玻璃板,几分钟后,两个集气瓶内的 气体会混合在一起,且颜色变得均匀。发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方瓶内的空气受到重力的作用
B.两种气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只有下方二氧化氮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上方空气的密度小于下方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
19.(2022九上·广州期末)2022年9月19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了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相关信息。如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猴痘病毒的照片,该病毒直径在左右,可通过飞沫传播。下列说法确的是( )
A.病毒是分子,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B.构成飞沫的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C.猴痘病毒随飞沫在空中的传播属于分子热运动
D.健康人佩戴口罩可预防感染,是因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20.(2022九上·库车期中)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桂花飘香
C.秋天,落叶归根 D.冬天,雪花飘飘
21.(2022九上·河西期中)美丽的天津不仅是一座古老的文明城市,还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以下自然景观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春天,海河两岸柳枝摇曳 B.夏天,天塔湖面波光粼粼
C.秋天,植物园内金桂飘香 D.冬天,盘山顶上大雪纷飞
22.(2022九上·诸城期中)如图所示,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会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个现象表明(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间有间隙
二、多选题
23.(2023九上·朝阳期末)关于图所示的四个热学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B.图乙中将一定量的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C.图丙中将红墨水同时滴入冷水和热水中,热水先变红,说明扩散的快慢跟温度有关
D.图丁中用弹簧测力计提起贴在水面的玻璃板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三、填空题
24.(2023九上·青羊期末)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老师往一个水球中注入适量的蓝色颜料,观察到整个水球很快就变蓝了,如图所示,这是 现象。组成水球的水分子没有四处散开,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力。
25.(2023九上·南昌期末)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选填“引力”、“斥力”或“引力和斥力”)。
26.(2023九上·汝州期末)大年三十包饺子是中国的传统,在包饺子时擀好的饺子皮放在一块有时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 ,煮饺子的过程中能闻到香味,这说明分子 。
27.(2023九上·定州期末)如图所示,图甲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拉动时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间存在 ,图乙中把水倒入酒精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 。
28.(2022九上·樊城期中)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如图所示) 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在玻璃板离开水面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 该实验说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29.(2022九上·保康期中)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变干和相互“窜味”,请你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 现象。
30.(2022九上·和静期中)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红了,这是 现象,表明液体的分子在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公园里花香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故A符合题意;
B.灌溉系统喷出的水雾飞舞,是小液滴,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树叶在风中飘扬,是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露珠沿着草叶滚下,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即热水中的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的速度更快,所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即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中,所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此时铁块受压时分子之间的斥力大于引力,C错误,符合题意;
D.人可以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分子在发生扩散现象,所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之间存在间隙;铁块受压时分子之间的斥力大于引力;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尘土在风中飞舞属于机械运动,A错误,符合题意;
B.分子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两个小水珠靠近后会结合成一个大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分子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铁块很难被压缩,表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少,由于水和酒精分子的大小不同,两种物质的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中,则总体积变小,表明分子间有间隙,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尘土在风中飞舞属于机械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存在着斥力;分子间有间隙。
4.【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柳絮飞舞,我们能直接看到柳絮,柳絮不是分子,A不符合题意;
B.荷叶露珠,我们能直接看到露珠,露珠不是分子,B不符合题意;
C.桂花飘香,是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符合题意;
D.雪花飞舞,我们能直接看到雪花,雪花不是分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桂花飘香,是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抽掉玻璃板后,氧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相互接触,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氧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会彼此进入对方,生成混合气体,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抽掉玻璃板后,氧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相互接触,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氧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会彼此进入对方,生成混合气体。
6.【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病毒分子体积很小,用肉眼直接看不到,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A不符合题意;
B.飞沫传播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构成病毒的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C符合题意;
D.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也有空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病毒分子很小,用肉眼直接看不到;飞沫传播是机械运动;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7.【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下雪时,漫天飞舞的雪花,是雪花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A不符合题意;
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这是物质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B不符合题意;
C.米粒在水中翻滚是米粒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C不符合题意;
D.花香四溢是香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花香四溢是香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8.【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阴浓”是光在均匀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的树木形成的树荫,A不符合题意;
B.“楼台倒影”是楼台通过池塘水面反射所成的虚像,B不符合题意;
C.“帘动”是指水晶帘在微风(力)的作用下动了起来,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不符合题意;
D.满架蔷薇一院香,蔷薇花香充满整个院子,这是扩散现象,说明蔷薇花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扩散现象说明蔷薇花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9.【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C.柳絮和雾霾都是宏观的物质,并非分子微粒,故 A、C不符合题意;
B.花棚里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符合题意;
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无法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故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10.【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由于病毒分子的体积很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A不符合题意;
B.分子很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飞沫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肉眼可以看到的,所以新冠病毒随飞沬传播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B不符合题意;
C.由分子热运动知识可知,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温度越高,构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符合题意;
D.由分子动理论可知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口罩材料分子之间也有空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运动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有间隙。
11.【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重物无法拉开紧压在一起的铅柱,说明分子间有引力,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滑的铅块压紧,不易分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12.【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根据分子的热运动可知,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会越剧烈,A符合题意;
B.市民闻到花香,是因为香气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属于扩散现象,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很小,用肉眼观察不到,C不符合题意;
D.根据物质的构成可知,分子间有间隙,所以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也有空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13.【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A不符合题意;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14.【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桂花飘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A符合题意;
B.尘土是微小的宏观物质,尘土飞扬说明尘土的位置随时间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B不符合题意;
C.歌声绕梁,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回声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大雪纷飞是一种自然现象,雪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5.【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我国北方地区频发的“沙尘暴天气”,“沙尘”是肉眼可见的物体的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A不符合题意;
B.春天柳絮漫天飞舞,“柳絮”也是可见的物体的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大雪纷飞,仍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与扩散无关,C不符合题意;
D.桂花香气袭人,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闻到气味,是分子运动形成的扩散现象。
16.【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海绵里面有气孔,用手捏时海绵里的空气跑出来,所以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A不符合题意;
B.汽车驶过时,会看到灰尘在空中弥漫,属于固体颗粒的运动,即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热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破镜接触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较大,此时分子间作用力就非常小了,C不符合题意;
D.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了扩散现象,灰尘不是分子;“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距大,不是分子间的作用力。
17.【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绿树阴浓夏日长,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绿树阻挡后,在其后面形成阴凉,A不符合题意;
B.楼台倒影入池塘,是平面镜成像,属光的反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水晶帘动微风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不符合题意;
D.满架蔷薇一院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8.【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上面的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向下运动,不会使颜色变得均匀,A不符合题意;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将两个瓶口对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B符合题意;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两瓶气体颜色都一样时,分子仍然再做无规则运动,不是只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是红棕色的,而且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从密度角度分析,二氧化氮气体不会向上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9.【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通常人们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而病毒的直径D=200nm=200×10-9m=2×10-7m,比分子要大得多,所以病毒不是分子,但用肉眼也无法直接看到,A不符合题意;
B.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及斥力,分子间距较大时,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较小时,表现为斥力,B符合题意;
C.猴痘病毒不是分子,其随飞沫在空中的传播不是分子热运动,而是机械运动,C不符合题意;
D.佩戴口罩可预防感染,是因为口罩可过滤病毒,而分子间存在间距,物质的状态不同,其分子的间距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飞沫传播不是分子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20.【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春天,柳絮飞扬,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分子运动无关,A不符合题意;
B.夏天,桂花飘香是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B符合题意;
C.秋天,落叶归根,树叶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分子运动无关,C不符合题意;
D.冬天,雪花飘飘,雪花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分子运动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稳定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21.【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D.柳枝、雪花都是物体,它们的运动都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AD不符合题意;
B.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桂花飘香,闻到香味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稳定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2.【答案】B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下面的铅块在物体拉力的作用下,也没有与上面铅块分开,说明两铅块的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
23.【答案】B,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图甲中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几分钟后,两集气瓶中颜色变为均匀,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发生了扩散现象,A不符合题意;
B.一定量的水与酒精混合时,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互相进入彼此的间隙中,导致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B符合题意;
C.将红墨水同时滴入冷水和热水中,热水先变红,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即扩散的快慢跟温度有关,C符合题意;
D.图丁中用弹簧测力计提起贴在水面的玻璃板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不同物质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有关;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24.【答案】扩散;引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王亚平老师往一个水球中注入适量的蓝色颜料,观察到整个水球很快就变蓝了,该现象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组成水球的水分子没有四散开来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析】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扩散现象;分子间存在引力。
25.【答案】引力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析】压紧的铅块不易分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26.【答案】引力;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引力,擀好的饺子皮放在一块偶尔会粘在一起。
闻到煮饺子时散发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是香味分子在运动,说明分子在永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27.【答案】大于;引力;间隙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图甲: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图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水分子进入酒精分子的间隙中,酒精分子进入水分子的间隙中,使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析】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分子之间有间隔。
28.【答案】变大;引力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由于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大一些。
【分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29.【答案】扩散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电冰箱里的食物“窜味”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形成扩散现象。
30.【答案】扩散;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将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清水都变红了,红墨水分子和水分子彼此进入到对方分子之间引起的,这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分析】分子可以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形成扩散现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