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2课《古诗三首》阅读理解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诗词曲鉴赏
阅读古诗。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这是一首送别诗,诗题点明了诗人送别的人是________,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
2.下列对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冰心”是指像冰块一样冰冷的心。
C.“玉壶”是作者的一种自喻,以此表明自己淡泊名利而洁身自好的志气。
D.此句是全诗诗眼所在,表达了诗人的内心追求。
3.下列对整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寒雨连江夜入吴”写烟雨连江,夜幕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衬托离别情绪。
B.“楚山孤”象征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C.“平明送客”点名了诗人送别辛渐的时间。
D.这首诗前两句表现出诗人的高风亮节,后两句写离别情绪。
4.请说说“平明送客楚山孤”中的“孤”字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着用自己的话将整首诗的意思写在下面的横线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空间。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6.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7.诗的前两句写实,强调“吾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净雅洁;后两句__________,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____________,只是要让___________。
8.从作者描写梅花的诗句中,你感悟到梅花的哪些品格精神?从梅花的品格精神联想到哪些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还知道哪些写梅的诗句?写一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别董大
[唐]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0.《别董大》是一首_______诗,前两句是写__________,后两句是诗人对友人的宽慰。全诗充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诗句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名句是:__________。
11.《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_。“浥”这个字读_______。柳树的颜色是________。古诗前两句是_________(写景/写送别)的。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情。
12.两首诗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
13.通读《别董大》,想象古诗描写的景象,用自的话写出古诗描写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塞下曲(其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①,
将军夜引弓②。
平明寻白羽③,
没④在石棱⑤中。
塞下曲(其三)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注释】①惊风:突然被风吹动。②引弓:拉弓。③白羽:白色羽毛,这里指白羽箭。④没(mò):陷入。⑤石棱(léng):石头的突起部分。
14.《塞下曲》(其二)中描写的将军在“草惊风”的紧张气氛下,做出的反应是___________;《塞下曲》(其三)中描写的将军在“单于夜遁逃”的紧张气氛下,做出的决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他们的反应中可以看出,这两位将军有___________的特点。
15.《塞下曲》(其三)中“________”字写出了戍边将士的果敢与勇猛;“________”字写出了环境的恶劣。两者相衬,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6.试着通过自己的理解将《塞下曲》(其三)描述的情景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的边塞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辛渐 芙蓉楼 2.B 3.D 4.“孤”字既点出了眼前所见之景,也融入了作者当时孤独的心境。(或融情于景,写出了作者的孤独) 5.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冰壶中一般。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在理解题目意思的基础上完成。
“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A 正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冰心”是比喻心地光明,冰清玉洁。“玉壶”是用玉石制成的壶,比喻高洁。
B 错误。“冰心”是比喻心地光明,冰清玉洁。
C 正确。“玉壶”是用玉石制成的壶,比喻高洁。此处的玉壶也是用来比喻纯正的品格。
D 正确。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3.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A 正确。“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B 正确。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
C 正确。“平明送客”点名了诗人送别辛渐的时间。
D 错误。这首诗后两句表现出诗人的高风亮节,前两句写离别情绪。
4.本题考查赏析字词的表达效果。
结合全诗表达的效思想感情果来分析。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孤”字既点出了眼前所见之景,楚山孤;又融入了作者当时孤独凄凉的心境。
5.本题考查理解诗句意思。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意思是: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6.鄙视流俗、贞节自守 7. 抒情言志 让人夸赞颜色好 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 8.鄙视流俗、贞节自守。文天祥、朱自清。 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分析】6.本题考查了对诗歌主旨的理解。结合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可知,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7.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诗的前两句写实,强调“吾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净雅洁;后两句,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抒情言志,只是要让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
8.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课外知识的积累。结合诗歌内容可知,从作者描写梅花的诗句中,我可以感悟到梅花的鄙视流俗、贞节自守品格精神。从这些可联想到坚贞不屈的文天祥,宁可饿死,也不吃救济粮的朱自清。
9.本题考查了诗句的积累与运用。结合自己的诗歌积累,写一两句写梅的诗句即可,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0. 送别 景 对朋友的真挚情怀与乐观豪迈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1. 唐 王维 yì 青翠嫩绿 写景 与友人分别的不含之情和相见不知期的惆怅 12. 都是送别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表达情感 第一首诗作者胸襟开,性情乐观;第二首诗有凄凉悲观之感 13.我送别董大那一天,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的,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天气很不好,我和董大都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抖精神,拍拍董大的肩膀笑着说:“董大,你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
【解析】10.本题考查古诗理解与分析。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送别诗。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送别时的景色。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视野开阔,充分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上风卷尘沙入云端的独特地域风光。“白日曛”三字给辽阔的黄土高原增添了迷茫暗淡的色彩。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写出了送别的时令和气候。作者写天气骤变,也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朔风劲吹,大雪纷飞,本来已经够凄凉的了,耳边又传来鸿雁的阵阵悲鸣,则更令远行人大有孤雁离群之孤寂无依感。
后两句主要是对董庭兰辞友远行的安慰与鼓励。“莫愁前路无知己”安慰董大在前进的道路上处处都会遇到知心朋友;“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第三句的补充,又是对董庭兰盖世美誉的赞扬,也是对友人光明前途的预言。诗的三、四句互为因果关系,第三句是果,第四句为因。倒置的句式,进一步表现董庭兰广交良友,珍重友谊。
这首诗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其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更是流传至今。
11.本题考查古诗理解与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题中王维这位姓元的友人奉命前往安西,王维在渭城送别。
“浥”读作yì,意思是湿润,沾湿。由“客舍青青柳色新”的解释,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可知柳树的颜色是青翠嫩绿的。
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诗中用“浥”字形容雨湿尘埃,用“新”字形容柳色翠嫩,准确生动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而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
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既有对友人的不舍,还有相见不知期的惆怅及对朋友前途的担忧。
12.本题考查古诗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分析。
这两首诗的相同点是都是送别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表达情感。
《别董大》诗的前两句着重写送别时的景色,后两句主要是对董庭兰辞友远行的安慰与鼓励。
《送元二使安西》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景色,后两句主要是表达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感。
这两首诗的不同点是,《别董大》,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而《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既有对友人的不舍,还有相见不知期的惆怅及对朋友前途的担忧。
《别董大》中作者胸襟开,性情乐观;《送元二使安西》中作者有凄凉悲观之感。
13.本题考查情景写话能力。
《别董大》描写了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的景象。以及诗人对友人的安慰与鼓励: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将诗中的情景描写出来即可。
14. 夜引弓(在夜色中拉弓射箭) 欲将轻骑逐(想要带领骑兵追敌) 当机立断(果断) 15. 逐 满 戍边将士不怕艰苦、英勇顽强 16.黑云遮月的夜晚,大雁高飞,单于的军队趁着夜色逃跑。(我方将军)想要率领骑兵追击,大雪从天而降,刹那间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17.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分析】14.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答题时要注意分析。这两位将军都能在紧张的气氛下立马做出决策,可知两位将军都十分果断。
15.本题考查结合重点词理解诗句的能力。《塞下曲》(其三)这首诗是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逐”的意思是追逐,指边防守军准备追击逃跑的单于部队。“满”指大雪突降,刹那间落满了弓刀。两个动词,前一个写边防将士的果敢与勇猛,后一个写环境的恶劣,两相映衬,表现了戍边将士不怕艰苦、英勇顽强的精神。
16.本题考查对诗句意思的理解。答题时,要根据书中的注释,再结合自己的理解想象画面,写出诗中的情景。
17.本题考查诗句积累。边塞诗有很多,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体会不同诗人笔下的边塞生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