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课内知识过关专题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课内知识过关专题卷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9 16:1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课内知识过关专题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字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者:……的人)
B.物莫能陷也。(莫:不)
C.或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或:或者)
D.其人弗能应也。(应:回答)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B.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有时很短的时间我们会觉得很长,有时很长的时间我们却觉得稍纵即逝,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B.《跳水》中的船长不应该用枪逼迫孩子跳海,应当耐心地安慰孩子,帮孩子摆脱恐惧,从桅杆爬下来。
C.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
D.田忌在劣势中找到优势,先谋后战,学会取舍,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最终取得胜利。
4.下列对《跳水》 一课中船长的想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让孩子往回走,再从桅杆上爬下来,万一孩子直摔到甲板上就活不成了
B.让孩子跳进海里,甲板上的水手能尽快救起他
C.孩子自己没有勇气往下跳,只能用枪逼迫他跳下去
D. 孩子居然爬上桅杆的顶端,真是太淘气了,正好给他个教训
二、按要求完成练习。(填序号)
①豆蔻年华 ②及笄 ③弱冠 ④而立
⑤不惑 ⑥花甲 ⑦古稀 ⑧期颐
1.上面的词语中,专指年轻女子的是: , ;专指年轻男子的是 。
2.上面的词语中,指老年人的是 , , 。
3.李刚的哥哥说自己刚到而立之年,也就是说,他今年 岁。
4.豆豆一家为奶奶举办了花甲宴,这是庆祝奶奶 的生日。
三、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并根据句意,选择语句填空。(填序号)
A.路遥知马力, 。
B. ,除非己莫为。
C.听君一席话, 。
D. ,更有早行人。
E.读书须用意, 。
F. ,无古不成今。
1.老师的话在我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真可谓 。
2.经过几个月的相处,我终于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了,真是 哪!
3.历史老师常对我们说:“ ”多读些史书,能开阔我们的视野。
4.对于读书不认真,不深入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同学,老师经常用_____来劝他们。
5.“ ”启迪我们要戒骄戒躁,见贤思齐。一个人做出一点努力,取得一点成绩不能骄傲自满,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自相矛盾》中的楚人这样夸奖自己的矛:________________(用课文语句回答);这样夸奖自己的盾; (用课文语句回答)。“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
2.《跳水》是按照 的顺序展开的,故事的起因是______经过是 ,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跳水获救。
3.“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豆蔻”指的是 的年纪;女子年满十五岁,称为 。
五、阅读欢乐园。
(一)阅读课内短文,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音 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 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跳 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 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孩子心惊 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 不然我就开枪了!一 !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 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2.船长看到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时,心里可能会这样想: 。船长想了这么多,却还是“立刻”瞄准儿子,说明了他 。
3.读文中画“ ”的句子,说一说,孩子“心惊胆战”表明 ,“摇摇晃晃”表明 。
4.除了向海里跳,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与船长的办法相比,哪个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文的作者是 ,列宁评价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的代表作有《 》《 》等。
参考答案:
一、1.C2.A3.B4.D
二、1.①②③ 2.⑥⑦⑧ 3.三十 4.六十
三、A.日久见人心 B.若要人不知 C.胜读十年书
D.莫道君行早 E.一字值千金 F.观今宜鉴古
1.C 2.A 3.F 4.E 5.D
四、1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他没有认真思
考说话不 周全,前后矛盾
2.事情发展 水手拿猴子取乐 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爬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上
3.女字干三四岁”及笄
五、(一)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用都夸大到绝对化 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 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 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意思恰当即可)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二)1.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2.略 反应迅速,处事果断
3.孩子极度害怕,不明白为什么爸爸要对他开枪孩子身处危险境地
4.略
5.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战争与和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