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19课
“二战后”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
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重要的新变化。
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其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的现象。
新变化
国家宏观调控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福利国家建立
社会运动此起彼伏
经济
科技
社会
国家的宏观调控
PART 01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国内: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原因
①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自由放任政策是古典经济学的政策药方,对美国及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法国,意为“顺其自然”(Let things alone)。该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亚当 斯密),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国内: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原因
轰炸后的断壁残垣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由于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
②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国内: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原因
材料:20世纪前半期,资本主义各国在重重危机中艰难跋涉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突飞猛进地向前突进。苏联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跃升为工业化强国,……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的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③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国内: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原因
材料:罗斯福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④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国内: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原因
凯恩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认为这是用“看得见的手”来管理经济,与自由放任时期,只用市场和价值规律“看不见的手”管理经济相对应。二战后,凯恩斯主义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造就了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
⑤凯恩斯主义的指导。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国内: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特点及目的: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国内: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措施
①加大公共开支,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②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日本最为典型)
材料:为了引导经济发展,日本政府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如1955年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7年的《新长期经济计划》和196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引导全社会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有效的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英国执政的工党提出的社会改革措施中,其中有一项是国有化改革。政府通过一系列法令,把英格兰银行、民用航空、煤矿、铁路、电力、煤气、电报以及无线电通信等8个部门收归国有。……国有企业的比例一直保持在20%左右。
④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4.实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国内: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影响
①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黄金时期”)
②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
国家 时间(年) 年均生产 率增长% 消费品价格
变化情况%
美国 1974-1979 -0.1 8.6
英国 1974-1979 0.8 15.7
法国 1974-1979 2.7 10.7
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80年代共和党人总统里根上台,实行包括大幅度减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等内容的“经济复兴计划”,被称为“里根革命”。
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提出国有企业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在她执政的11年间,政府将私有化扩展到所有部门,英国工业中的国有部分减少了60%。
美国里根
英国撒切尔夫人
如何解决滞胀?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国内: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影响
①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黄金时期”)
②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
国家 时间(年) 年均生产 率增长% 消费品价格
变化情况%
美国 1974-1979 -0.1 8.6
英国 1974-1979 0.8 15.7
法国 1974-1979 2.7 10.7
如何解决“滞胀”: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具体措施:
①减免税收②削减社会福利
③国有企业私有化
④减少政府公共开支
⑤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小结】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4种主要经济思想
重商
主义
自由
主义
凯恩斯
主义
新
自由主义
混合主义
1776-1929
限制政府操控
经济自由放任
符合工业革命需要
16C-18C中期
奖出限入
鼓励商业
符合资本积累需要
1936-20C70S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符合战后经济发展需要
20C70S-今
国家干预下强调经济自由
1
3
2
4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国际:加强国际协调
1.背景
材料二:美国的经济在战争期间获得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1940年的1006亿美元上升到1945年的2136亿美元……美国的黄金储备1945年已占到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59%,1948年更增至74.5%。美国已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③二战改变世界经济格局:西欧衰落,美国崛起。
材料一: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他们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在世界已经连成一个整体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做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因此,在二战后建立有效的国际经济体系对于稳定二战后经济秩序,把各国经济联合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从经济上制止战争的爆发,避免重蹈二战的覆辙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②防止战争悲剧重演,稳定世界经济。
①国际经济运行无序。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国际:加强国际协调
2.措施:建立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作用:为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作用:为会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作用:削减关税和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贸易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运行机制:双挂钩-固定制度
P115历史纵横
双挂钩—固定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总部都设在美国的华盛顿,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拥有27%的投票权,在世界银行拥有24%的投票权。而这两个经济组织任何重大决策的通过都必须获得85%的投票率。换言之,美国在这两个经济组织中拥有最大表决权和一票否决权。
20世纪70年代初,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相继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美元地位下降,失去霸主地位,但迄今为止仍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国际:加强国际协调
2.措施:建立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作用:为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作用:为会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作用:削减关税和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贸易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运行机制:双挂钩-固定制度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有关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下列评说,有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重建经济秩序。正如法国哲学家伯克所说,“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
观点二:在这个体系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写的USA。
①有利于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资本主义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②美国占据主导地位,确立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二)国际:加强国际协调
3.评价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PART 02
——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背景
现代物理学
两大支柱
提供进一步
理论支持
相对论的提出
量子力学的发展
系统论
信息论
控制论
爱因斯坦
普朗克
①理论: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为技术革命提供理论支持。
②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促进科技发展。
材料: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从1961年到1972年,工程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③经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家的大力扶持。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2.表现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3.影响
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PART 03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原因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实质
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3.变化
①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人口比重增加。
②“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中间阶层……是介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处于中间状态的群体。……战后中间阶层的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包括政府部门的中级行政人员、公共部门的就业人员和国家公务员,企业中的中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以及其他领域的普通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
——《教师教学用书P287》
福利国家建立
PART 04
四、福利国家建立
1.含义
所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国家,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婴儿出生时,产妇的医疗费用由国家负担,还可以得到一定补贴。16岁以前的公民每周有补助,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职工患病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失业有救济金,退休后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能得到抚恤金。
材料: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首相撒切尔
四、福利国家建立
2.实质: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①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3.影响
②导致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③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英国最懒家族。英格兰西北小城布来克朴的麦高雷一家一母五女,六人都不外出工作,她们和8条宠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子里,收入居然也近3万英镑,被称为英国最懒家族。虽然年入3万英镑现钞,她一家居然还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挤,正申请更宽敞的大福利房。
——《生活日报》2004.12.7
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陷入滞胀,福利制度也面临着危机。一是经济停滞导致财政状况恶化,福利国家难以为继。二是国际竞争加剧,福利制度的公平原则与经济发展的效益原则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李景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社会运动此起彼伏
PART 05
五、社会运动
1.背景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妇女运动
学生反对越战运动
到1976年,占美国人口1%的美国最富有的人所拥有的财产总和占国家总财富的20%,但到了90年代中期,这1%的最有钱人已占有了49%的国家总财富。 ——《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加强国家干预能够缓解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各类社会运动此起彼伏。
五、社会运动
2.代表
①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原因:
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然存在: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剥夺黑人选举权。
代表人物:
帕克斯、马丁·路德·金
结果:
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五、社会运动
2.代表
②妇女运动
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
二战后妇女地位提高。
目的:
争取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成果:
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五、社会运动
2.代表
③学生运动
概况:美国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
在反越战示威游行中,一个美国女孩手捧一朵鲜花在五角大楼外美国国家卫队的刺刀面前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经济:国家宏观调控
国内:国家干预经济
国际:加强国际协调
科技:科学技术新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社会
福利国家建立
社会运动此起彼伏
社会结构新变化
评价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这些变化,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课堂练习
(2019·全国卷3)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些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A
课堂练习
(2017·全国卷3)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