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同步学案
第二单元 第7课 戊戌变法
一、内容标准
1.了解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
2.能够根据戊戌变法的原因和内容,说出变法的性质。了解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
(一)背景: 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二)领导人: 、梁启超等
(三)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1.1895年春,“ ”请求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标志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创办报刊,宣传变法:《万国公报》——《 》
3.成立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四)实施:百日维新
1.起止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2.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方面
内容
作用
政治上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思想上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上
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增强中国的军事力量
3.结果: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六人壮烈牺牲,被称为“戊戌六君子”。
(五)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性质:
2.影响:
①积极性:戊戌变法引进西学理论,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启发人们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因而在社会上起了 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1cnjy.com
②局限性:它没有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也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六)失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
2.客观原因:
三、合作探究
1.根据戊戌变法的内容,分析维新派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2.动脑筋:“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人流血,让我来做第一个吧!”对谭嗣同这种看慷慨成仁的行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处在当时的情况下,你会根据哪些依据做选择呢? 21·cn·jy·com
四、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公车上书的目的不包括( )
A.反对同日本议和 B.请求维新变法 C.挽救民族危亡 D.推翻封建统治
2.资产阶级维新派建立的政治团体是( )
A.兴中会 B.维新会 C.强国会 D.强学会
3.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转变为爱国救亡运动的标志是( )
A.公车上书 B.组织强学会 C.百日维新 D.戊戌政变
4.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设立京师同文馆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经济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
5.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促进思想启蒙 B.挽救民族危亡 C.推动政治改革 D.发展社会经济
(二)读右图,回答问题
6.(1)右图中的人物A是 B是 ; 21教育网
(2)他们都是 派别的代表人物,他们领导
了 运动。 A B
(3)他们共同创办的杂志是《 》。
(三)填表题
7.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①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②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③训练新式军队④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⑤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⑥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内容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教育方面
军事方面
序号
(2)在追求“近代化”的探索中,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历程。
探索过程中的大事
追求目标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戊戌变法
(学习西方的先进 )
(3)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共同结局是什么?这种结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五、自主学习参考答案
(一)甲午中日战争
(二)康有为
(三)公车上书、中外纪闻、强学会
(四)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议政、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五)1.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思想启蒙
(六)1.因为在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镇压维新变法运动。
六、合作探究参考答案
1.资产阶级
2.(1)选择牺牲。依据:可以唤醒国人为救亡图存而斗争。
(2)选择逃亡。依据:可以保存实力,日后才有机会东山再起。
七、同步训练参考答案
(一)1-5 DDCBA
(二)6.(1)康有为、梁启超
(2)维新派、维新变法
(3)万国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