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1980年冬天,在秦始皇陵东侧,考古人员发现了两乘铜车马。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礼制最高、形象最完整的古代车马。全车集稳定性、舒适性与安全性于一体,体现了秦制造技术的精良,被世人誉为两千多年前集“空调”与“软卧”为一体的“超级豪华跑车”。
历史上的秦国恰如这辆马车,在秦王的驾驭下以显著的优势横扫六合,从西部小国发展成为庞大帝国。然而,秦却又极迅速地冲进了历史的深渊。秦之命运缘何如此?今天就让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一览秦之兴衰。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
1.说出秦朝统一的背景、巩固统治的措施,认识其在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2.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解释秦亡的原因。
拓展性目标:
通过史料分析,掌握影响评价历史人物的因素。
挑战性目标:
运用唯物史观,评价杰出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一、 秦朝的统一
一、秦朝的统一 (一)背景
材料 1 问曰:“天下恶(wu,意为怎样)乎定?”对曰:“定于一。”
——《孟子·梁惠王上》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材料2 经过春秋战国长时期的争霸战争,各诸侯国强弱分化的趋势愈加明显,诸侯的数目也大大减少……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区联系加强,不平衡性减少,相互依赖关系更为密切,实际上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呈现出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趋势?
长期战乱使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兼并战争推动了局部统一;
经济发展为统一奠定基础;
材料一 (秦)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kǔ),古之吏也。
——《荀子·强国篇》
材料二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为何是秦?——秦国的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
物质基础雄厚
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商鞅变法后,国家日益强盛
1
2
3
5
4
秦统一全国的原因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秦朝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商鞅变法后,秦实行法治,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客观
主观
一、秦的统一
(一)秦统一的条件
统一
灭亡
时空观念
长城
临洮、羌中
北向户
大海
军事层面统一
意义:
疆域:初步奠定祖国疆域;
民族:促进民族交流
二、 秦朝的统治
专制主义
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
是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来看,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实行垂直管理。
【概念解读】
(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二、秦朝的统治
二、秦朝的统治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思考:皇帝制度的特点?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皇帝独尊
皇帝制度的本质是君主专制
皇帝
御史
大夫
太尉
丞相
三公
协理
政
务
协理军
务
监
察
百
官
九卿
宗庙礼仪
掌管具体事务的诸卿
宫殿警卫
宫门警卫
司法审判
财政收支
皇室山海税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中枢权力体系)
三公的职责?
结合示意图概括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三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宫廷国家马政
皇族宗族事务
外交民族事务
家国同治
3、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秦统一六国后,如何管理地方,朝廷中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丞相
王绾
丞相
王绾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zhèn,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
廷尉李斯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 chó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概括材料中丞相王绾和延尉李斯的观点 此次争论的结果如何
郡
县
乡
里
亭
基层管理
郡守、郡尉、监御史
县令
监察
军事
行政
地方具体政务
中央
治安
郡县制
特点:郡县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意义: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②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贵族政治是指贵族按照血缘关系世袭、世代垄断政治的局面,也称作血缘政治
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基础上,一大批职业官僚组成庞大的官僚体系,按照职能分工从事各种专门化的管理活动。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
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 制度法令的统一
D.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D
【解析】材料中“公天下”是指郡县制打破了以往仅凭血缘世袭垄断政权的现状,依据才能政绩任免官吏,所以地方的政治权利理论上向一般平民开放。故答案选D,
A、B两项均是维护君主专制的表现。而郡县制是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项与题意明显不符。
皇帝
御
史
大
夫
丞
相
太
尉
郡(守)
县(令)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互相牵制
家国同治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制度层面统一
意义:
政治: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二)秦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军事
北击匈奴 修筑长城 征服南方越族和西南夷
统一车轨 修驰道直道 开凿灵渠
制度
创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
交通
统一货币、度量衡 编制户籍
文化
统一文字(李斯发明小篆)
法律
颁布秦律 严刑峻法
军事疆域层面统一
经济文化层面统一
政治制度层面统一
经济文化:有利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三)秦统一的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秦统一的业绩,说说秦统一的意义有哪些 ?
疆域:初步奠定祖国疆域;
民族:促进民族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材料一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在此之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所谓“诸夏”“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两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更重要的是,“大一统”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各民族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
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沿着秦制的轨道发展着。秦奠定了中国古代疆域的基本版图,奠定了中国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奠定了“大一统”国家的观念认同,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这四个“奠定”凸显了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是秦朝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遗产。
秦制能沿用两千多年,而首创秦制的秦朝却只存在了15 年,秦朝速亡的原因何在?
三、 秦朝的灭亡
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其中成年男丁大约450万。
·北伐匈奴,征调30万男丁,
·修筑长城,征用40万民夫,
·戍守边境,率30万民众常驻河南地,
·秦始皇陵,动用徭役、刑徒70多万人,修筑30多年,
·阿房宫和秦始皇陵,动用100多万劳力,
·秦直道,动用数10万军工、民工突击修筑。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思想专制
秦始皇大兴土木、广建宫殿陵寝,外出巡游、封禅
赋役繁重,刑法严苛等使社会矛盾激化,六国旧势力反扑
焚书坑儒,珍贵文献被毁,钳制了士人思想,摧残文化
三、秦朝的灭亡
秦亡原因: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一)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秦二世胡亥继位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号为“张楚”
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
公元前202年,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亡
(二)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张大楚国”,期望得到楚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小结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根据《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殹(也),及诣。水雨,除兴。
文献史料、二手史料
实物史料、
一手史料
(注)秦简译文:“朝廷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应罚二甲(战衣)。迟到三天到五天,斥责;六天到十天,罚一盾;超过十天,罚一甲。所征发人数已足,应尽速送抵服役处所。遇降雨不能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
辨伪,去伪存真;
多种史料相互佐证
关于秦朝徭役,《史记·陈涉世家》中有"失期,法皆斩“的记载;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律·徭律》却规定“御中发征,乏弗行(没有及时出发),赀(罚)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责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可免除本次征发)。"可见( )
A.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知 B.《史记》属于私人修史可信度低
C.考古发掘是还原历史的唯一途径 D.《秦律》客观再现秦朝历史全貌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A
【解析】材料反映了《史记》记载秦朝徭役误期,被处于死刑;而出土的云梦秦简记载秦朝徭役误期只处罚财物,二者存在出入,这说明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知,故选A;
《史记》是文献史料,虽然是私人修史,带有一定主观色彩,但司马迁秉持“不虚美,不隐恶”的精神著史,因此也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史料价值,故排除B;
考古发掘是还原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径,C项表述太绝对,故排除C;
《秦律》可以再现秦朝的一部分历史,但秦朝历史全貌需要多重史料证明,故排除D。
材料一: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非圣人意也,势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秦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 ——梁启超《战国载记》1918年
问题1:概括三则材料对秦始皇评价观点,并指出侧重点有何不同?
问题3:影响对同一历史事件或人物不同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小组合作:众说纷纭话始皇
问题2:评价不同的原因?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注:贾谊,汉初儒生,官至太中大夫;柳宗元,唐中后期,反对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梁启超,清末民初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维新派代表人物,主张变法图强。)
材料一: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非圣人意也,势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秦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 ——梁启超《战国载记》1918年
问题1:概括三则材料对秦始皇评价观点,并指出侧重点有何不同?
小组合作:众说纷纭话始皇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贾谊否定了秦始皇。贾谊认为秦始皇不遵王道、不施仁义,因而对其持否定态度;
柳宗元肯定秦始皇。柳宗元从“公天下”的角度,肯定了郡县制的巨大优越性,认为秦始皇顺应了时代发展之势;
梁启超肯定秦始皇。梁启超高度赞扬秦始皇完成统一,开创中央集权国家治理模式,并使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材料一: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非圣人意也,势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秦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 ——梁启超《战国载记》1918年
小组合作:众说纷纭话始皇
问题2:评价不同的原因?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注:贾谊,汉初儒生,官至太中大夫;柳宗元,唐中后期,官至礼部员外郎,反对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梁启超,清末民初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维新派代表人物,主张变法图强。)
贾谊身份是汉初官员,一方面需要反思秦短命而亡的教训;同时作为儒生主张仁政,反对秦朝的严刑峻法。因此,贾谊所处的时代、立场等因素,影响了他对秦始皇的评价;
柳宗元生活在唐中后期。安史之乱后,唐朝陷入藩镇割据,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作为中央政府官员的柳宗元,希望改变动荡的政治局面,因而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角度肯定秦始皇。
梁启超作为维新派代表,主张变法图强;1918年正值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时期,因而对秦国由弱变强、开拓创新、天下一统高度赞美。梁启超的观点反映了他救亡图存、维护统一的爱国精神和变法图强的革新精神。
材料一:秦王怀贪部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非圣人意也,势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秦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 ——梁启超《战国载记》1918年
问题3:影响对同一历史事件或人物不同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小组合作:众说纷纭话始皇
历史解释会受到时代背景、研究者的立场、个人学识素养、评价的目的和角度、史料的选取和运用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也会出现差异性。
唯物史观(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方法):
①将历史人物放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下评价;
②看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国家利益;
③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方法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0
【本课知识点】
1、秦朝统一的背景(客观、主观)
2、秦朝统一的过程(时间、都城、开拓疆域措施?)
3、为了巩固统治,秦朝创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有何区别?
4、秦朝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5、皇帝制度有哪些特点?
6、三公的名称、职责?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7、秦朝在全国范围推广郡县制。该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8、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其他措施?
9、秦朝统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