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化学合成材料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宏观事实与相关解释或结论不一致的是
A.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
B.聚乙烯塑料能反复加工,拉成丝或制成薄膜,是因为聚乙烯具有热固性
C.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不能说明CO2显酸性
2.善于归纳总结,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分子特征 B 数字含义
①水分子很小②固体物质的分子不运动 ③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大 ①Fe2+:1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②:氧化汞中汞元素显+2价 ③NO2: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C生活经验 D化学中常见的“三”
①常用钢刷擦洗铝制品②食品包装中抽真空防腐 ③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①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②塑料、合成纤维、合金——三大合成材料 ③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可燃性气体
A.A B.B C.C D.D
3.下列做法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区别羊毛线和涤纶线——灼烧,闻产生气体的气味
B.鉴别铁粉和氧化铜——滴加稀硫酸
C.鉴别氯化钾和氯酸钾两种白色固体——加水溶解
D.区分软水和硬水——加肥皂水
4.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归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水、氧气 B.盐:小苏打、碳铵
C.有机合成材料:塑料、棉花 D.有机物:醋酸、二氧化碳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B.化学纤维和羊毛可以用燃烧法区别
C.生物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多吃无害
D.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化合物,CO、CO2也是有机物
6.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B 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钠固体混合物 加水溶解后,过滤,蒸发结晶
C 鉴别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 加入稀盐酸
D 鉴别纯羊毛衫和腈纶毛衣 取样,灼烧,闻气味
A.A B.B C.C D.D
7.对下面几种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CH4 ②SO2 ③MgO ④Ba(NO3)2 ⑤HNO3 ⑥NaHCO3.
A.②③⑤属于氧化物 B.⑤⑥属于酸 C.④⑥属于盐 D.①⑥属于有机物
8.正确佩戴医用口罩是一般人群简单有效的防病毒传播措施。聚丙烯是生产口罩的重要材料,其化学式为(C3H6)n,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聚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聚丙烯是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C.聚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2g D.聚丙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是1:2
9.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B.用糯米、高粱、葡萄等原料做酒
C.灼烧方法来区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和氮气
10.下面对生活中一些说法从化学角度看,不正确的是( )
A.尿素是含氮量最高的复合肥,含氮量高达46.67%
B.近年来广泛倡导的“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气体,它是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C.天然气进城市是市政工程的大事,天然气是一种较为清洁无污染的气体燃料
D.据报道,发现某黑工厂大量用废弃医疗输液管回收制作儿童玩具。从化学角度讲,输液管用的塑料具有热塑性
11.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可乐易拉罐 B.防弹玻璃 C.羊绒外套 D.塑料水杯
12.下列厨房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纯棉围裙 B.陶瓷碗 C.不锈钢锅 D.塑料垃圾桶
13.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组别是( )
A物质的分类:①氧化物中均含有氧元素 ②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 ③合成橡胶、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 B化学与人体健康:①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②人体缺维生素 C 会引起夜盲症 ③人体缺氟会导致龋齿
C能量变化 : D用“化学”眼光分析:
①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①区别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振荡
②煤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成内能 ②活性炭的吸附性:用于防毒面具
③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③金刚石硬度很大:用于做玻璃刀
A.A B.B C.C D.D
14.下列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有机玻璃 B.玻璃钢 C.普通玻璃 D.不锈钢
15.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 )
A.家用保鲜袋 B.不锈钢 C.汽车轮胎 D.尼龙布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打火机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
(2)打火机燃料的主要成是丁烷(C4H10),写出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丁烷在通常状况下呈气态, 有刺激性气味。打火机偶尔未打着时会闻到一种刺激性气味,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分子的角度分析)。
(4)打火机使用结束时松开燃料阀, 打火机就会熄灭, 此灭火方法依据的原理是_____。
17.化学在改善人类美好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现有下列物质:
A.烧碱 B.聚乙烯 C.盐酸 D.熟石灰 E.氯化钠
请用合适物质的字母代号填空:
(1)可用于制塑料袋的是_____;
(2)可用于金属除锈的是______;
(3)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4)可用于制肥皂、造纸的是_____;
(5)可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
18.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①矿泉水、蔬菜、大米、鸡蛋和植物油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
②塑料袋属于_____材料; (填“金属”或“合成”或“复合”)
③做饭过程中,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了,可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
④使用“江阴公共自行车”出行的好处有_____(填标号)。
a 降低出行成本 b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c 节约能源 d 降低交通压力
19.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化学密不可分。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能做建筑材料的盐是 __________ ②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_______
③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_ ④最简单的有机物 _________
(2)铅蓄电池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其构造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铅蓄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 _____ 能
②铅蓄电池放电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b+PbO2+2H2SO4═2PbSO4+2H2O,据此可知,铅蓄电池在放电时,溶液的pH不断 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从材料分类角度看,塑料是一类 __________ 材料。(填“合成”或“复合”)
④废硫酸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可以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
20.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氦气 ②一氧化碳 ③赤铁矿 ④玻璃钢 ⑤磷酸二氢铵 ⑥陶瓷
(1)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______。
(2)用于填充探空气球的是______。
(3)用于制作船体的复合材料是______。
(4)常用作复合肥料的是______。
三、实验题
21.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塑料属于______(填“有机高分子”、“天然”、“复合”或“硅酸盐”)材料。
(2)仪器的作用是______。
(3)仪器中的现象是______。
(4)若仪器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若仪器增重,则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_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参考答案:
1.B2.B3.C4.B5.B6.D7.C8.A9.D10.A11.D12.D13.D14.B15.B
16. ④ ② 2C4H10 + 13O28CO2 +10 H2O 分子在不断运动 隔离可燃物
17.(1)B
(2)C
(3)D
(4)A
(5)E
18. 鸡蛋 合成 锅盖盖灭 abcd
19. CaCO3、 H2O、 O2、 CH4 化学能、 增大、 合成 Ca(OH)2+H2SO4=CaSO4+2H2O
20. ② ① ④ ⑤
21. 有机高分子 干燥氧气(或吸收水分)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