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PPT)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目录
01 农业区位因素
02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
01
要求:安静阅读课本P54-57内容,完成导学案:
时间6分钟
探究一(P54-55)
1、上述两幅景观图分别属于农业生产活动的那种类型?还有那些类型?
2、上述两幅景观图体现该生产活动的什么特点?该生产活动还有哪些特点?
3、造成两地农业生产活动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探究二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量、气温日较差)
1、你能说出从南到北我国农作物耕作制度的变化吗?为什么?
2、为什么新疆的瓜果那么香甜?
3、为什么东北的大米那么优质、饱满?
4、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主要农业类型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探究三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 水源、地形、土壤
1、影响塔里木盆地绿洲农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布局模式。
2、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陡坡坡度大:
缓坡坡度小:
沟谷地势低洼:
3、我国茶叶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为什么
探究四 影响农业区位的人文因素(市场、劳动力、历史、饮食习惯、交通、政策、科技)
探究五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时间9分钟
合作探究
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
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绵羊放牧
探究一(P54-55)
1、上述两幅景观图分别属于农业生产活动的那种类型?还有那些类型?
图1:种植业 图2:畜牧业
还有哪些类型:林业 渔业 副业
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
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绵羊放牧
探究一(P54-55)
2、上述两幅景观图体现该农业生产活动的什么特点?
农业生产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
地域性
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文化习俗和政策差别很大,都会影响农业生产。因此,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西欧乳畜业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澳大利也牧羊业
中国水稻种植业
季节性、周期性
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某些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
二
十
四
节
气
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
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绵羊放牧
探究一(P54-55)
3、造成两地农业生产活动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人文因素:市场、劳动力、历史、饮食习惯、交通、政策、科技
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气
候
水
源
地
形
土
壤
市
场
科
技
劳
动
力
政
策
交
通
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探究二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量、气温日较差)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1、你能说出从南到北我国农作物熟制随纬度的变化规律?为什么?
规律:随纬度的递增,熟制从一年三熟减少至一年一熟。
原因:纬度低,热量充足,作物生长周期短。纬度高,热量条件差,作物生长周期长。
2、为什么新疆的瓜果那么香甜?
3、为什么东北的大米那么优质、饱满?
光照时间长、热量充足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纬度高,温度低,病虫害少;
一年一熟,生长周期长,有机质积累多;
探究二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量、气温日较差)
③降水的多少影响了农业的类型。我国东部季风区是我国主要的种植业分布区域,干旱半干旱地区则发展畜牧业。种植业区域又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南方是水稻区,北方以旱地为主。
4、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主要农业类型影响因素是什么?
探究二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量、气温日较差)
1、干旱半干旱地区能够发展绿洲农业、灌溉农业的原因是什么?
仅靠天然降水往往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因此种植农作物需要灌溉。
临近河湖,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缺乏水源不能进行灌溉的干旱地方,不宜种植农作物。
探究三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 水源、地形、土壤
探究三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 水源、地形、土壤
2、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布局模式。
陡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缓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
沟容易积水,适宜发展鱼塘养渔业。
坡度大:
坡度小:
地势低洼:
为什么?
茶叶主要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及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3、我国茶叶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低山丘陵,排水条件好
酸性土壤,适合茶叶的生长
探究三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 水源、地形、土壤
人文因素:
市场
市场的需求、农产品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城市郊区的蔬菜与花卉种植
人文因素:
交通
交通运输的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容易腐烂变质的园艺业、果蔬业对交通的依赖更高
人文因素:
政策法规
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
人文因素:
科技
培育良种
机械
保鲜冷藏
农药
化肥
人文因素:
劳动力
中国南方人多地少,精耕细作
北美地区地广人稀,机械化生产
人文因素:
历史:传统产区,种植历史久远,种植经验丰富
资金、文化、政治也会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探究四 影响农业区位的人文因素
(市场、劳动力、历史、饮食习惯、交通、政策、科技)
1、提高单产,扩大种植范围,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 ( )2、最直接,决定农业生产类型、规模、种类、结构 ( )3、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 )4、影响农产品种类和种植面积 ( )5、数量和质量影响农作物成本和品质 ( )6、传统产区,种植历史久远,种植经验丰富 ( )7、我国南方喜食大米,北方喜食面食 ( )
科技
市场
交通
政策
劳动力
历史
饮食偏好
关键因素法
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影响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显得十分重要。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
主要因素
指某一区域符合农业发展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注意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主导因素
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在该地区的分布。
限制性因素
生产所需的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个条件不能满足。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C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C,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探究五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1、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种植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
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源充足雨热同期。
气候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分布区:沿海、沿河平原地区;
原因: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便于排灌。
地形
水源
土壤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水稻种植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
劳动力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
粮食需求量大,适合种植单产高的水稻。
劳动力
市场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与哪些因素的影响。
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居民喜食稻米
饮食习惯
历史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02
要求:安静阅读课本P59-61内容,完成导学案:
时间5分钟
探究一 阅读图文材料和课本59页内容,探究以下问题。
(1)寿光发展蔬菜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2)寿光蔬菜行销全国,甚至出口日本、韩国,其主要得益于哪些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探究二 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时间6分钟
合作探究
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相对稳定
影响力下降
影响力增强
不断发展变化
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改造地形
改变热量
改变水分
改良土壤
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这种农产品的价格就会上涨,从而促使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大,反之,当市场上某种产品供过于求,是这种农产品的价格就会下跌,从而促使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缩小
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温室
灌溉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海上冷冻船
二、合作探究 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探究一 阅读图文材料和课本59页内容,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 2018年4月20日,第19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在山东寿光隆重开幕。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盛誉的寿光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传承悠久的历史背景。寿光地区有适合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又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在这里国际领先的一流技术高密度集聚,世界最先进的蔬菜培育、种植、贮运、园艺等方面技术的逐渐引进,使这个地区成为农业高技术的角逐平台。寿光农民引进国外蔬菜品种和南方蔬菜品种,改变蔬菜生长周期和蔬菜生长状态,使产品的独特性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1)寿光发展蔬菜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日照充足;平原地形,土层深厚肥沃。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广阔、交通便捷、科技水平高、劳动力丰富、政策支持等。
二、合作探究 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探究一 阅读图文材料和课本59页内容,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 2018年4月20日,第19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在山东寿光隆重开幕。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盛誉的寿光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传承悠久的历史背景。寿光地区有适合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又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在这里国际领先的一流技术高密度集聚,世界最先进的蔬菜培育、种植、贮运、园艺等方面技术的逐渐引进,使这个地区成为农业高技术的角逐平台。寿光农民引进国外蔬菜品种和南方蔬菜品种,改变蔬菜生长周期和蔬菜生长状态,使产品的独特性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2)寿光蔬菜行销全国,甚至出口日本、韩国,其主要得益于哪些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二、合作探究 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探究一 阅读图文材料和课本59页内容,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 2018年4月20日,第19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在山东寿光隆重开幕。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盛誉的寿光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传承悠久的历史背景。寿光地区有适合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又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在这里国际领先的一流技术高密度集聚,世界最先进的蔬菜培育、种植、贮运、园艺等方面技术的逐渐引进,使这个地区成为农业高技术的角逐平台。寿光农民引进国外蔬菜品种和南方蔬菜品种,改变蔬菜生长周期和蔬菜生长状态,使产品的独特性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3)下列措施不适合寿光蔬菜发展道路的是( )
A.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
B.提高技术含量,培育新品种
C.禁用化肥、农药,发展绿色有机蔬菜
D.种养结合,形成混合农业模式
C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农业区位的各人文因素相应变化,促使我国农业区位选择发生巨大变化。
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山东省寿光市蔬菜种植
内蒙古乳产品生产基地
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桑蚕丝产品
进口三文鱼
泰国香米
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的水稻种植
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农业机械化迅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长江中下游平原机械化种植小麦
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号称“世界花卉王国”的荷兰,具有悠久的花卉生产历史和先进的花卉栽培技术,以及完善的花卉销售和流通系统。近几十年来,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哥伦比亚,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亚洲的印度、泰国等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并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图3.14)。鲜切花,即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新鲜的茎、叶、花、果,是花卉生产主要的销售产品,欧洲、北美、日本是世界鲜切花三大消费市场。
探究二 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结合教材第61页图文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这些发展中国家要保证鲜切花在消费市场的新鲜程度,要采取哪些措施?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改进冷藏、保鲜技术。
1.说明与荷兰相比,图示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土地资源丰富,地价更低。
纬度低,热量充足
探究二 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结合教材第61页图文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对应的主要消费市场连线,并说明理由。
非洲 北美
亚洲 欧洲
拉丁美洲 日本
市场距离更近
活动
4.讨论促使世界花卉种植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市场需求、技术的进步,交通的改善等
因素 改造举例
热量 温室、大棚、地膜、铺卵石
水分 喷灌、滴灌、地膜
土壤 板结:掺砂; 中和酸性:施草木灰、石灰粉
地形 修筑梯田
水源 调水工程、修建水库等
其它 培育良种; 改良耕作技术
归纳总结
练习
一、判断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主导因素。
①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②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地区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
气候
地形
市场
④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⑤2010年,我国北方苹果大量滞销,导致苹果销售价格大幅度下跌。
⑥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⑦经历过太空遨游的农作物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产量比原来增长而且品质也大为提高。
⑧广州市附近土地,原来种水稻,现在改种花卉。
水源
市场
科技
科技
市场
丘陵
平地
城市
水库
河流
主要公路
E
B
D
C
A
二、某城镇周围要发展小麦、
乳牛、花卉、养鱼、果园等
农业类型,应怎样进行区位
选择(ABCDE处) 为什么
小麦
乳牛
花卉
养鱼
果园
近年来我国“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在华北地区得以迅速推广,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据此完成1--2题。
1、当前我国华北的许多县、乡出现了专门生产蔬菜的农业基地,其产品供应范围相当广泛,这种基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条件的改造和改良
B.作物生长季节的调整
C.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
D.交通运输条件和冷藏技术的发展
2.温室主要改善作物生长的哪种因素 (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候 B. 水源 C. 地形 D. 土壤
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 稻田 B. 鱼塘 C. 果园 D.菜地花圃
春小麦,春播秋收;冬小麦,秋播春收。下图为我国小麦分布区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适合春小麦种植的地区是 ( )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6、导致冬、春小麦地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水分 B.热量 C.土壤 D.海拔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