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热点二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1.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一直流淌着“工匠精神”的基因。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迄今世界上现存最重的青铜器是( )
A.青铜立人像 B.司母戊鼎 C.四羊方尊 D.青铜神树
2.近几十年来,我国新疆地区陆续出土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这主要反映出( )
A.西汉开始出现丝织品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新疆在汉代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D.汉代新疆人主要穿丝绸衣服
3.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天文研究,历史悠久 B.寺院建筑,中国特色
C.医学发展,影响深远 D.中原文明,多彩纷呈
4.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B.扁鹊──地动仪
C.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D.顾恺之──《洛神赋图》
5.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这里的“水排”是( )
A.耕作工具 B.灌溉工具
C.鼓风冶铁工具 D.运输工具
6.下列古代科技成就中属于南北朝时期的是( )
①《齐民要术》 ②蔡侯纸 ③祖冲之圆周率 ④《史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B.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印刷的《金刚经》
C.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D.唐朝医学家孙思邈用毕生心血写了《唐本草》
8.下图工具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此工具是( )
A.耒耜 B.直辕犁 C.秧马 D.曲辕犁
9.某学生拟写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下面的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
◆北宋时匠人毕并发明活字印刷术 ◆北宋末年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元朝时发明了火铳
A.宋朝民族关系的不断发展 B.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
10.考察文化现象或有关事件,寻找其中的共性,是我们研究历史的种方式。下列政策或发明的共同作用是( )
①秦始皇把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
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A.促进了汉字的演进 B.改进了书写材料
C.促进了纸产量的提高 D.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据此,李文同学要制作“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小报,下列能入选的一组是( )
A.都江堰,指南针,毕昇、《天工开物》
B.大运河、《红楼梦》、徐光启、郑成功、
C.《伤寒杂病论》、祖冲之,李白、郑和
D.《清明上河图》、徐光启、司马光,戚继光
12.元代开始至明初,青花瓷已成为输出到阿拉伯——伊斯兰地区的主打物品。早期景德镇青花瓷器的主流装饰风格就是为适应这一市场而设计的,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青花瓷器制造的“黄金时代”。这反映( )
A.中外交流促进中国瓷器制造业繁荣 B.欧洲市场接受中国青花瓷大量出口
C.中国瓷器制造业具有先进性的特点 D.景德镇瓷器树立世界市场霸主地位
13.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他们的问世,反映出( )
A.科举制发展推动科技进步 B.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科学理论获得了重大突破 D.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14.下列图片分别来源于三本书。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 )
①成书于明朝 ②农学著作 ③图文并茂 ④具有总结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在刚刚过去的三四月份,我们勠力同心战胜疫情。中医药在抗击疫情治疗病患中的显著疗效,不断引起世人对传统中医的高度关注。以下属于中医药学瑰宝的有( )
A.《本草纲目》《齐民要术》 B.《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天工开物》
16.汉朝是当时世界上一个伟大的王朝。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的大汉】
材料一 下图。
【开放的大汉】
材料二 某校七年级的历史兴趣社团,以“丝绸之路的影响”为主题进行了探究活动,并形成了以下两组成果。
西安是中国汉朝与唐朝的首都,曾经繁荣至极;喀什是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布哈拉是中世纪中亚最庞大的市场;巴尔克是阿富汗地区最大商业节点。 袄教、佛教、基督教等宗教都在丝绸之路上自由的传播,改变了欧亚大陆许多地方的文化与风格。
一组成果 二组成果
【领先的大汉】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天下咸称“蔡侯纸”。 翻译:自古以来都是把字写在或刻在竹片上,再编成册,那种用来写字的丝绸叫做纸。丝绸很贵而竹简又太笨重,并不便于人们使用。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旧鱼网造成纸。……天下都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 《后汉书·蔡伦传》关于“蔡侯纸”的记载
(1)据上图并结合所学指出,上图反映了汉武帝实施的哪一政策?总结这一政策对西汉王朝产生的影响。
(2)依据所学及“一组成果”,指出西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两组成果,列出本次探究活动的结论:“丝绸之路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3)根据所学及上述材料,归纳“蔡侯纸”作为书写材料的优势。有哪些积极作用?
(4)结合上述材料,学习汉朝历史,给我们今天国家发展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借鉴?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试从思想的角度谈谈其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明信片设计稿(下图)
(2)广益中学九年级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请你任选材料二中的一个人物写一个简要的介绍。并说明此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最有可能是什么。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材料二:(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摘编自林毅夫《李约瑟之谜和中国历史的兴衰》
(1)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宋元时期属于四大发明的成就。
(2)据材料三,指出作者认为中国“技术进步停滞”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对外政策方面分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中国科学院推选出影响文明进程的“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8项,其中本草学作为研究药物名称、性质、效能、产地、入药部位、主治病症等的一门传统学科,因《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草纲目》等著作取得的成就,成功入围。请以《本草纲目》为例概述本草学入围的理由。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医学在东汉时期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张仲景和华佗为东汉的医学发展作出
了重要贡献。明代的《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区著,枚译为日文、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广为流传。
材料二 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典和国最高荣誉,授予为党、国家和人民作出巨大贡
献、功勋卓著的杰出人士,2019年9月29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等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他们领发的奖章。
材料三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医纳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2020年,在对新冠肺炎的治疗中,中医与西医结合,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及时同世界卫生组织共享了这一独特经验,在全球抗疫中贡献了中国智慧。
(1)材料一中张仲景撰写的什么医学著作奠定了中医临学基础?华佗发明的做手术用的麻醉性药物叫什么?《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
(2)材料二中居呦呦荣获了共和国勋章,请简介其卓著功勋。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医的看法。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D
解析:三幅图片内容分别涉及古代中原天文、寺院建筑、医学等方面文明成果,D符合题意。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C
解析: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南朝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1000年。故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D
8.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的“……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可知是曲辕犁。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故D符合题意;翻车最早出现于东汉,排除A项;水排出现于东汉,排除B项。筒车是灌溉工具,故排除C。故选:D。
9.答案:D
10.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把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字体促进了汉字的演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改进了书写材料、促进了纸的产量的提高;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与秦始皇把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字体、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都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故选:D。
1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都江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属于科技成就;指南针和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属于宋代科技成就;《天工开物》是明朝宋应星的科技著作,A项正确;郑成功的贡献是收复台湾,与科技文化成就无关,排除B项;郑和的活动是七下西洋,属于对外交往,排除C项;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他的事迹属于反抗外来侵略,与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无关,排除D项。故选:A。
1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青花瓷已成为输出到阿拉伯——伊斯兰地区的主打物品”“早期景德镇青花瓷器的主流装饰风格就是为适应这一市场而设计的”可以看出,青花瓷的主流装饰风格是为了迎合阿拉伯——伊斯兰地区的审美,而明朝的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因此是中外交流促进了瓷器制造业繁荣,A项正确;阿拉伯属于中东地区,与欧洲市场不对应,排除B项;瓷器制造业的先进性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景德镇瓷器树立世界市场霸主地位说法过于绝对,题干中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D
14.答案:C
解析:《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本草纲目》这三本书的都成书于明朝,都图文并茂;都具有总结性;《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是农学著作,《本草纲目》是药物学著作。
1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的中医学源远流长,作品众多,其中,《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B项正确;《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天工开物》是农业、手工业著作,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6.答案:(1)“推恩令”。影响: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或削弱了封国的势力。意思相近即可)
(2)长安。成果: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轻便易携、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等。作用:便利了典籍的传播(或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4)要维护国家统一、要坚持对外开放、要重视科技发展等。
17.答案:(1)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或推广);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影响:生产力发展迅速,冲击了传统社会秩序,导致了百家争鸣。
(2)蔡伦:耒阳人,东汉前期宦官。105年,他改进造纸术,制成了一种轻便廉洁的植物纤维纸,称蔡侯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华佗:东汉名医。擅长外科手术。他创制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编成一套医学体操,叫“五禽戏”,锻炼身体。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他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人尊称他为“医圣”。
南朝的祖冲之:最突出的成就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主题:发达的科技(或者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必须出现“科技”一词。
解析:
18.答案:(1)原因: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2)根本原因: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
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专制强化,阻碍社会发展进步。
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未能适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3)因素:经济、政治、对外交往等。
19.答案:《本草纲目》收录了多种药物、药方及多幅药物形态图;对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本草纲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0.答案:(1)著作:《伤寒杂病论》。药物:麻沸散。 作者:李时珍。
(2)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 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中医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有着悠久的历 史;中医对世界医学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医 从中国走向了世界,具有世界性影响;中医在传承中有 发展,在发展中有创新。
解析:本题考查中医发展的相关史实。
第(1)题,第一 小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在总 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第二小问,东汉名医华佗制成麻醉药 剂“麻沸散”。第三小问,《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明朝的李时珍。
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3)题,开放性设问,只要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