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扬州慢
姜夔
作者介绍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扬州慢,词牌名。
kuí
yáo
~~
宋词的体制。长调称为“慢”,以调长声缓得名。如声声慢、扬州慢、木兰花慢等。
pó
~~
~~
~~
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
yú
予:我。
~~
~~~~
霁: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弥望:充满视野,满眼。
~~
顾:看,视。
寒水:清冷的河水。
~~~~
~~~~~~~~~
暮色渐起:天色渐晚。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
~~
怀:心意,心情。
~~~~
怆然:悲伤的样子。
~~~~~~~~~
感慨今昔: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
译文: 淳熙三年冬至,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野生麦子。进入扬州,四下看看,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驻防部队凄凉的号角声。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故国残破的悲思。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路: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宋时相当于现在省;元时相当于现在的地区(市)。
名都,著名的都会。
~~~~
~~~~
清角吹寒:清越的号叫传送一阵阵寒意。
~~~~~~~
~~~~~~~~~~~~~~
“废池”两句:废池边的老树也不愿提起金人南侵的那场战祸。乔木,高大的树木。兵,战争,军事。
~~~~~~~~~
初程,旅途刚开始的一段路。
~~~~~~~~~~
都在空城: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
俊赏:卓越的鉴赏力。
~~
算:推测,料想。
~~~~
而今:如今。
~~
须:应该。
~~
赋:陈述,表达。
波心荡:桥下江水荡漾。波心,水中央。
~~~~~~~
~~~~~~~~~~
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
~~~~
佳处,优美之处。
【
】
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短暂停留。
尽,全部,全都。
~~
译文: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短暂停留。原本十分繁华的扬州长街,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自从金兵侵略长江北岸,洗劫扬州后,废池边的老树也不愿提起金人南侵的那场战祸。临近黄昏,清越的号叫传送一阵阵寒意,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拥有卓越的鉴赏力,料想他如今再来的话应该也会感到震惊。纵使杜牧能极为工巧地描绘扬州的妙龄少女和青楼之梦,也难以表达对扬州遭劫的悲痛之情。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
整体感知
1.词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2.简要概括这首词上下片的大意。
词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
写作时间
~~~~
写作地点
~~~~~~~~~~~~~~~~~~~~~~~~~~
~~~~~~~~~~
~~~~~~~~~~~~~~~~~~~~~~~~
~~~~~~~
写作缘由
他人评价
词前小序的作用:
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写作地点、写作缘由及他人的评价(主题)。
(主题)
简要概括这首词上下片的大意。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
~~~~~~~~~
~~~~~
上片:描写了扬州萧条破败的景象。
下片:想象杜牧重游扬州的感受,同时描写了月夜二十四桥凄清的景色。
萧条
破败
//
文本研习
词前小序中说:“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这首词是怎样表现“黍离之悲”的?请简要分析。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
~~~~~~~~~
~~~~~~~~~~~~~~~~~~~
(1)借景抒情。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波心荡、冷月无声”等句描绘了扬州破败萧条、冷寂清寒的景象,表现了词人对故国残破的悲思。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
~~~~~~~~~
~~~~~~~~~~~~~~~~~~~
(2)对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写扬州过去的盛况,繁华热闹;“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写今日扬州的萧条、冷落,一片荒凉。今昔对比,突出了战争带给扬州城的灾难,表现了词人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过去的扬州
现在的扬州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 ~~~~~~~~~
(3)用典。词中多处化用杜牧的诗词,如“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来表现作者的无限痛惜之情。
表现“黍离之悲”的手法:
(1)借景抒情。“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等句描绘了扬州破败萧条、冷寂清寒的景象,衬托出词人对故国残破的悲思。
(2)对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写扬州过去的盛况,繁华热闹;“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写今日扬州的萧条、冷落,一片荒凉。今昔对比,突出了战争带给扬州城的灾难,表现了词人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3)用典。词中多处化用杜牧的诗词,如“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来表现作者的无限痛惜之情。
表现“黍离之悲”的手法:
①借景抒情。词的上片描写扬州城长满荠麦,池苑荒废,下片描写二十四桥水波荡漾,冷月无声,表达作者对扬州城衰败的痛心。
②对比。上片将昔日的“名都”与今日的“空城”进行对比,将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与今日“尽荠麦青青”进行对比,表现了词人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③用典。下片用杜牧的典故,化用“豆蔻”“青楼”名句,表现作者的无限痛惜之情。
本词总结
思考探究
古典诗词多以虚实相生的手法营造艺术境界,如《蜀道难》写实与想象交织,写出蜀道之“难”,形成迷离惝恍、奇丽峭拔的诗歌境界。分析这首词诗人是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的。
虚实相生
《扬州慢》写扬州过去的盛况,都是虚笔,“淮左名都”不过耳闻,“竹西佳处” 也非目见,“春风十里”乃是借用,组合一起,显出扬州昔日的繁华;写扬州今日的萧条,都是实写。
作者正是通过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放大了感伤情绪,抒发了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
在《扬州慢》和《望海潮》两首词中,作者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扬州慢》中,上阕主要写了如今扬州萧条破败的情景,“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这是对眼前实景的描写,是实写;而下阕中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想象如果杜牧穿越到现在会有如何的感受,“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这是虚写。另外,上阕中“淮左名都”与“竹西佳处”也是虚写,作者正是通过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放大了感伤情绪,抒发了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
《望海潮》中,柳永则是将夸张的手法揉入全词,让自己的表达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比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中,既是对实景的描写,但又实中有虚,“参差十万人家”明显有夸张的成分。再如“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则是对未来的想象,是虚,这种想象是建立在坚实的现实基础之上,是所谓的虚中有实。
两首词通过对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让作品有了更加生动地表现力。
找出能够贯穿全篇的“词眼”,并说说表现在哪些景物上,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贯穿全篇的“词眼”是上片末句的“空”字。
具体表现在:“淮左名都”“春风十里”“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冷月无声”“红药独生”。
这些虚实描写的景物,勾勒出了一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空荡荡的劫后惨象,满目凄凉,不堪回首,寄寓着词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无限哀婉。
请从艺术手法上赏析“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①用典:“过春风十里”化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表现昔日的繁华。
②虚实结合:“过春风十里”象征昔日的繁华,此处为虚写。“荠麦青青”,为实写今日的萧条冷落。
③对比:上下两句今昔对照鲜明,突出了今日扬州的荒凉不堪的景象。
赏析尾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以景结情,通过描写桥边的芍药花年年开放却无人欣赏,表现了扬州的荒凉萧条,含蓄地抒发词人的今昔之慨。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写出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恨。
月亮原本就“无声”,也无冷暖之别,姜夔为何要说“冷月无声”?
作者借助通感的手法,让触觉感受冷与听觉感受无声,互相挪移沟通,强化了读者对冷寂凋敝景象的感受。这里的冷月、无声是词人主观感受的联想,移人情于物象,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波心荡,冷月无声”,描写水波荡漾,冷峻的月光下,四周寂籁无声。题干提示:月亮原本就“无声”,也无冷暖之别,这就说明作者把描写其他事物的词语用来描写月亮,且“月亮”应是视觉形象,而“冷”字是触觉感受,“无声”是听觉感受,这是通感的手法。此句借助通感的手法,“冷”本来就让人感觉凄凉;加上听觉的“无声”,更让人难以忍受,让触觉感受冷与听觉感受无声,互相挪移沟通,强化了读者对冷寂凋敝景象的感受。月亮无所谓冷暖,也无所谓有声无声,这里的冷月、无声是词人主观感受的联想,移人情于物象,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分析鉴赏
词中有哪些词句写到昔日的扬州?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等
写出了昔日扬州的繁华热闹
思考二: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渐黄昏,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红药
清角吹寒
见到——
听到——
想到——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虚实相生
实写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虚写
“名都”
昔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青楼梦好”
繁华
热闹
破败
荒凉
对比
“空城”
今
波心荡、冷月无声、桥边红药
用典
小序中作者“感慨今昔”写作此曲,扬州城的今昔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主要使用哪些手法来呈现的?
“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空城” “荠麦青青”
今
日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昔
日
“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繁华
热闹
破败
荒凉
对比
昔盛今衰黍离之悲
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虚写)
(实写)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
(2)以乐景写哀情,含蓄隽永。花开依旧,人事已非,名都已成空城,更兼国难未息,还有谁来赏花采摘呢?诗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景,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