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边城(节选)》课件(共82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2《边城(节选)》课件(共82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9 19:5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2张PPT)
边城
沈从文
作者介绍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作家。
预习任务:
1.概括各章大意。可以先对各章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大意,在此基础上概括整个章节的大意。
2.分析翠翠、祖父的人物形象。阅读时勾画出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语句,在旁边做批注,最后进行总结。
概括各章大意。
第三章
(8)端午又快来了,初五划船,河街上初一开会,就决定了属于河街的那只船当天入水。天保恰好在那天应向上行,随了陆路商人过川东龙潭送节货,故参加的就只傩送。十六个结实如牛犊的小伙子,带了香烛、鞭炮、同一个用生牛皮蒙好绘有朱红太极图的高脚鼓,到了搁船的河上游山洞边,烧了香烛,把船拖入水后,各人上了船,燃着鞭炮,擂着鼓,这船便如一枝箭似的,很迅速的向下游长潭射去。
~~~~~~~~~~~
(1)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变故发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远不会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
(2)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
//
(6)掌水码头的龙头大哥顺顺,年青时节便是一个泅水的高手,入水中去追逐鸭子,在任何情形下总不落空。但一到次子傩送年过十二岁时,已能入水闭铺氽着到鸭子身边,再忽然从水中冒水而出,把鸭子捉到,这作爸爸的便解嘲似的说:“好,这种事有你们来作,我不必再下水了。”于是当真就不下水与人来竞争捉鸭子。但下水救人呢,当作别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
(7)天保傩送两人皆是当地泅水划船好选手。
~~~~~~~~~~~~~~~~~~~~~~~
层次:
1,
2—5,
6—7,
3—13
(1)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变故发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远不会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
~~~~~~~~~~~~~~~~~~~~~~~~~~~~~~~~~~~~
1,边城的社会环境。
(3)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分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
~~~~~~~~
~~~~~~~~
~~~~
~~~~
~~~~~~
(4)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膊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5)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
2—5,边城端午的习俗及龙舟竞赛、捉鸭子比赛的情形。
(6)掌水码头的龙头大哥顺顺,年青时节便是一个泅水的高手,入水中去追逐鸭子,在任何情形下总不落空。但一到次子傩送年过十二岁时,已能入水闭铺氽着到鸭子身边,再忽然从水中冒水而出,把鸭子捉到,这作爸爸的便解嘲似的说:“好,这种事有你们来作,我不必再下水了。”于是当真就不下水与人来竞争捉鸭子。但下水救人呢,当作别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
(7)天保、傩送两人皆是当地泅水划船好选手。
~~~~~~~~~~~~~~~~~~~~~~
~~~~~~~~~~
6—17,介绍掌水码头龙头大哥顺顺及他的儿子天保、傩送。
(9)那时节还是上午,到了午后,对河渔人的龙船也下了水,两只龙船就开始预习种种竞赛的方法。水面上第一次听到了鼓声,许多人从这鼓声中,感到了节日临近的欢悦。住临河吊脚楼对远方人有所等待有所盼望的,也莫不因鼓声想到远人。在这个节日里,必然有许多船只可以赶回,也有许多船只只合在半路过节,这之间,便有些眼目所难见的人事哀乐,在这小山城河街间,让一些人铺事,也让一些人皱眉。
~~~~~~~~~~~~~~~~~~~~~~~~~~~~~~~~
(11)翠翠正坐在门外大石上用棕叶编蚱蜢蜈蚣玩,见黄狗先在太阳下睡着,忽然醒来便发疯似的乱跑,过了河又回来,就问它骂它:
(12)“狗,狗,你做什么!不许这样子!”
(13)可是一会儿那声音被她发现了,她于是也绕屋跑着,且同黄狗一块儿渡过了小溪,站在小山头听了许久,让那点迷人的鼓声,把自己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去。
~~~~~~~~~~~~~~~~~~~~~~~~~~
~~~~~~~~~~~~~~~~~~~~
8—13,写端午来临赛前练习的情形,并由鼓声引出翠翠对往事的回忆。
第三章
1,边城的社会环境。
2—5,边城端午的习俗及龙舟竞赛、捉鸭子比赛的情形。
6—7,介绍掌水码头龙头大哥顺顺及他的儿子天保、傩送。
8—13,写端午来临赛前练习的情形,并由鼓声引出翠翠对往事的回忆。
第四章
(18)人既醉倒了,无从入城,祖父为了责任又不便与渡船离开,留在河边的翠翠便不能不着急了。
(39)又过了一阵,有人从河街拿了一个废缆做成的火炬,喊叫着翠翠的名字来找寻她,到身边时翠翠却不认识那……
(46)翻过了小山岨,望得见对溪家中火光时,那一方面也看见了翠翠方面的火把,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
~~~~~~~~~~~~~~
~~~~~~~~
~~~~~~~~~~
~~~~~~~~~~~~
层次:14—17,18—38,39—45,46—47
(14)还是两年前的事。五月端阳,渡船头祖父找人作了代替,便带了黄狗同翠翠进城,过大河边去看划船。河边站满了人,四只朱色长船在潭中滑着,龙船水刚刚涨过,河中水皆豆绿,天气又那么明朗,鼓声蓬蓬响着,翠翠抿着嘴一句话不说,心中充满了不可言说的快乐。河边人太多了一点,各人皆尽张着眼睛望河中,不多久,黄狗还在身边,祖父却挤得不见了。
~~~~~~
~~~~~~~~
~~~~~~~~~~~~~~~~ ~~~~~~~~~~~~~~~~~~~~
~~~~~~~~~~~~~~~~
(15)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过不久祖父总会找来的”。……赶夜里到城里去商量,请那老人来看一天渡船,自己却陪翠翠进城玩一天。且因为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单,身边无一个亲人,也无一只狗,因此便约好了那人早上过家中来吃饭,喝一杯雄黄酒。……祖父心想:“时间还早,到收场时,至少还得三个时刻。溪边的那个朋友,也应当来看看年青人的热闹,回去一趟,换换地位还赶得及。”因此就问翠翠,“人太多了,站在这里看,不要动,我到别处去有事情,无论如何总赶得回来伴你回家。”翠翠正为两只竞速并进的船迷着,祖父说的话毫不思索就答应了。祖父知道黄狗在翠翠身边,也许比他自己在她身边还稳当,于是便回家看船去了。
~~~~~~~~~~~~~~~~~~
~~~~~~~~~~~~~~~~~~~~~~~~~~~~~~~~
~~~~~~~~~~~~~~~~~~~~~~~~~~~~~
(17)祖父喊他,请他把船拉过来,两人渡过小溪仍然站到白塔下去。那人问老船夫为什么又跑回来,祖父就说想替他一会儿故把翠翠留在河边,自己赶回来,好让他也过河边去看看热闹,且说,“看得好,就不必再回来,只须见了翠翠问她一声,翠翠到时自会回家的。小丫头不敢回家,你就伴她走走!”但那替手对于看龙船已无什么兴味,却愿意同老船夫在这溪边大石上各自再喝两杯烧酒。老船夫十分高兴,把葫葫芦取出,推给城中来的那一个。两人一面谈些端午旧事,一面喝酒,不到一会,那人却在岩石上为烧酒醉倒了。
~~~~~~~~~
14—17,两年前的端午,祖父托朋友看渡船,带翠翠进城看划船,中途又回去陪朋友喝酒。
(20)她记起祖父嘱咐她不要离开原来地方那一句话,便又为自己解释这想头的错误,以为祖父不来必是进城去或到什么熟人处去,被人拉着喝酒,故一时不能来的。正因为这也是可能的事,她又不愿在天未断黑以前,同黄狗赶回家去,只好站在那石码头边等候祖父。
~~~~~~~~~~~~~~~~~~~~~~~~~~
(24)两个水手还正在谈话,潭中那只白鸭慢慢的向翠翠所在的码头边游来,翠翠想:“再过来些我就捉住你!”于是静静的等着,但那鸭子将近岸边三丈远近时,却有个人笑着,喊那船上水手。原来水中还有个人,那人已把鸭子捉到手,却慢慢的“踹水”游近岸边的。船上人听到水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道:“二老,二老,你真干,你今天得了五只吧。”那水上人说:“这家伙狡猾得很,现在可归我了。”“你这时捉鸭子,将来捉女人,一定有同样的本领。”水上那一个不再说什么,手脚并用的拍着水傍了码头。湿淋淋的爬上岸时,翠翠身旁的黄狗,仿佛警问水中人似的,汪汪的叫了几声,那人方注意到翠翠。……
(33)“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 ”
(34)翠翠误会邀他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正记着水手说的妇人丑事,她以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本来从不骂人,这时正因等候祖父太久了,心中焦急得很,听人要她上去,以为欺侮了她,就轻轻的说:
(35)“你个悖时砍脑壳的!”
~~~~~~~~~~
~~~~~~~~~~~~~~~~~~~
~~~~~~~~~~~~~~~~~~~~~~~~~~~~~~~~
~~~~~~~~~~~~~~~~~
18—38,翠翠在河边等爷爷时巧遇二老,因误会二老的好意而骂了他。
(39)又过了一阵,有人从河街拿了一个废缆做成的火炬,喊叫着翠翠的名字来找寻她,到身边时翠翠却不认识那个人。那人说:老船夫回到家中,不能来接她,故搭了过渡人口信来告翠翠,要她即刻就回去。翠翠听说是祖父派来的,就同那人一起回家,让打火把的在前引路,黄狗时前时后,一同沿了城墙向渡口走去。翠翠一面走一面问那拿火把的人,是谁告他就知道她在河边。那人说是二老告他的,他是二老家里的伙计,送翠翠回家后还得回转河街。
~~~~~~~~~~
~~~~~~~~
~~~~~~
(41)那人便笑着说:“他从河里捉鸭子回来,在码头上见你,他说好意请你上家里坐坐,等候你爷爷,你还骂过他!你那只狗不识吕洞宾,只是叫!”
(42)翠翠带了点儿惊讶轻轻的问:“二老是谁 ”
(43)那人也带了点儿惊讶说:“二老你都不知道 就是我们河街上的傩送二老!就是岳云!他要我送你回去!”
~~~~~~~~~~~~~~~~~~~~~~~~~~~~~
~~
39—45,二老派人送翠翠回家。
(46)翻过了小山岨,望得见对溪家中火光时,那一方面也看见了翠翠方面的火把,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翠翠上了船,二老派来的人,打着火把走了,祖父牵着船问:“翠翠,你怎么不答应我,生我的气了吗 ”
(47)翠翠站在船头还是不作声。翠翠对祖父那一点儿埋怨,等到把船拉过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46—47,翠翠到家。
~~~~~~~~~~~
~~~~~~~~~
第四章
14—17,两年前的端午,祖父托朋友看渡船,带翠翠进城看划船,中途又回去陪朋友喝酒。
18—38,翠翠在河边等爷爷时巧遇二老,因误会二老的好意而骂了他。
39—45,二老派人送翠翠回家。
46—47,翠翠到家。
第五章
(48)两年日子过去了。
(50)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一切玩得正好时,忽然落了行雨,无人衣衫不被雨湿透……
(58)回家时,祖父抱了那只白鸭子同别的东西,翠翠打火把引路。两人沿城墙走去,一面是城,一面是水。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
~~~~~~~~~~~~~
~~~~~~
~~~~~~~~~~~~
层次:48—49,50—57,58—66。
(49)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都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皆不能如期举行,故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无奇。两个新年却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与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在小教场迎春,锣鼓喧阗大热闹。到了十五夜晚,城中舞龙耍狮子的镇筸兵士,还各自赤裸着肩膊,往各处去欢迎炮仗烟火。……翠翠同他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
~~~~~~~~~~~~~~~~~~~~~~~~~
~~~~~~~
48—49,写边城新年的习俗。
~~~~~~~~~~~~~~~~~~~~~~~~~~~~~~~~~~~~
~~~~~~~~~~~~~~
引出下文
(50)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一切玩得正好时,忽然落了行雨,无人衣衫不被雨湿透。为了避雨,祖孙二人同那只黄狗,走到顺顺吊脚楼上去,挤在一个角隅里。有人扛凳子从身边过去,翠翠认得那人是去年打了火把送她回家的人,就告给祖父:
~~~~~~~~~~~~~~~~
~~~~~~~~~~~~~~~~~~~~~~~~~~
~~~~~~~~
~~~~~~~~~~~~~~~~~~
上一年端午,祖父和翠翠到城里看船时在顺顺家避雨。
(56)这一次虽在这喽罗长年口中听到个“二老”名字,却不曾见及这个人。从祖父与那长年谈话里,翠翠听明白了二老是在下游六百里外青浪滩过端午的。但这次不见二老却认识了“大老”,且见着了那个一地出名的顺顺。大老把河中的鸭子捉回家里后,因为守渡船的老家伙称赞了那只肥鸭两次,顺顺就要大老把鸭子给翠翠。且知道祖孙二人所过的日子十分拮据,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许多尖角粽子。
~~~~~~~~~~~~
~~~~~~~~~~~~
~~~~~~~~~~~~~~~~~~
(57)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年纪,又问有不有人家。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
~~~~~~~~~~~~~~~~~~~~~~~~~~~~~~~~~~~~
~~~~~~~~~~~~~~~~~~~
50—57, 上一年端午,祖父和翠翠到城里看船时在顺顺家避雨,顺顺送给翠翠一只鸭子和许多粽子,并向祖父询问翠翠的年龄和婚事。
(58)回家时,祖父抱了那只白鸭子同别的东西,翠翠打火把引路。两人沿城墙走去,一面是城,一面是水。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祖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在,因为今天太高兴一点,便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 ”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
~~~~~~
58—66, 回家路上,翠翠因祖父询问自己是否愿意嫁给大老而生气。
~~~~
~~~~~~~~~~~~~~~~~~~~~~~~~~~~
~~~~~~~~~~~~~~~~~~~~~~~~~~~~~~~~~~~
~~~~~~~~~~~~~~~~
~~~~
第五章
48—49,写边城新年的习俗。
50—57, 上一年端午,祖父和翠翠到城里看船时在顺顺家避雨,顺顺送给翠翠一只鸭子和许多粽子,并向祖父询问翠翠的年龄和婚事。
58—66, 回家路上,翠翠因祖父询问自己是否愿意嫁给大老而生气。
第六章
(78)远处鼓声又蓬蓬的响起来了,黄狗张着两个耳朵听着。翠翠问祖父,听不听到什么声音。祖父一注意,知道是什么声音了,便说:
(89)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为了想早早的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
~~~~~~~~~~~~~~~~~~~~~~~~
~~~~~~~~~~~~~~~~~~
层次:67—77,78—88,89—92。
(67)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俨然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但船拢岸时,那人跳上了码头,一手铜钱向船舱里一撒,却笑眯眯的匆匆忙忙走了。老船夫手还得拉着船让别人上岸,无法去追赶那个人,就喊小山头的孙女:
~~~~~~~~~~~~~~~~~~~~~~~~~~~~~~~~
~~~~~~~~~~
67—77, 祖父和卖皮纸的过渡人争持。
(79)“翠翠,端午又来了。你记不记得去年天保大老送你那只肥鸭子。早上大老同一群人上川东去,过渡时还问你。你一定忘记那次落的行雨。我们这次若去,又得打火把回家;你记不记得我们两人用火把照路回家 ”
(81)祖父明白那话里意思,又说:“前年还更有趣,你一个人在河边等我,差点儿不知道回来,我还以为大鱼会吃掉你!”
~~~~~~~~~~~~~
~~~~~~~~~~~~~~~~
~~~~~~~~~~~~~~~~~~~~~~~~~~~~~~~~~~~~~~
~~~~~~~~~~~~~~~~~~
(84)“我人老了,记性也坏透了。翠翠,现在你人长大了,一个人一定敢上城看船,不怕鱼吃掉你了。”
(85)“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
(86)“人老了才当守船。”
(87)“人老了应当歇憩!”
~~~~~~~~~~~~~~~~~~
~~~~~~~~~~~~~~~
78—88,祖父和翠翠谈论前两年端午的往事,并争论谁应该守船。
(89)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为了想早早的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过不久,那一伙人来了,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的团总儿子模样的青年,另外还有两只羊,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糍粑,一个担礼物的人。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
~~~~~~~~
~~~~~
~~~~~~~~~~~~~~~~~~~~~~~~~~~~~~~~~~
祖父送迎亲的队伍过河。
(92)到了家边,翠翠跑回家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祖父睡着了,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
~~~~~~
~~~~
第六章
67—77, 祖父和卖皮纸的过渡人争持。
78—88,祖父和翠翠谈论前两年端午的往事,并争论谁应该守船。
89—92,祖父送迎亲的队伍过河,翠翠请祖父吹《娘送女》曲子。
《边城》(节选)
第三章:第三个端午节,“边城”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着龙舟竞渡。
第四章: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
第五章: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祖父看竞渡时巧遇大老天宝。
第六章:回到现在,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船,撩拨着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分析翠翠、祖父的人物形象。
翠翠
特点一:孝顺懂事
(47)翠翠站在船头还是不作声。翠翠对祖父那一点儿埋怨,等到把船拉过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
~~~~~~~~~~~~~~~~~~~~~~~~~~~~~~~~~~~~~~~
~~~~~~~~~~~~~~~~~~~~~~~~~~~~~~~~~~~~~~~~
~~
孝顺,懂事
(83)“爷爷,你还以为大鱼会吃掉我 是别人家说我,我告给你的!你那天只是恨不得让城中的那个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你这种人,好记性!”
(84)“我人老了,记性也坏透了。翠翠,现在你人长大了,一个人一定敢上城看船,不怕鱼吃掉你了。”
(85)“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哩。”
(86)“人老了才当守船。”
(87)“人老了应当歇憩!”
~~~~~~~~~~~~~~~~~
~~~~~~~~~~~~~
孝顺,懂事
特点二:清纯腼腆
(14)还是两年前的事。五月端阳,渡船头祖父找人作了代替,便带了黄狗同翠翠进城,过大河边去看划船。河边站满了人,四只朱色长船在潭中滑着,龙船水刚刚涨过,河中水皆豆绿,天气又那么明朗,鼓声蓬蓬响着,翠翠抿着嘴一句话不说,心中充满了不可言说的快乐。河边人太多了一点,各人皆尽张着眼睛望河中,不多久,黄狗还在身边,祖父却挤得不见了。
~~~~~~~~~~~~~~~~~~~~~~~~~~~~~~~~~~~~
~~~~~~~~~~
清纯腼腆
(23)……使用了不少粗鄙字眼,翠翠很不习惯把这种话听下去,但又不能走开。且听水手之一说,楼上妇人的爸爸是在棉花坡被人杀死的,一共杀了十七刀。翠翠心中那个古怪的想头,“爷爷死了呢 ”便仍然占据到心里有一忽儿。
~~~~~~~~~~~~~~~~~~~~~~~~~~~~~~
~~~~~~~~~~~~~~~~
清纯腼腆
(34)翠翠误会邀他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正记着水手说的妇人丑事,她以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本来从不骂人,这时正因等候祖父太久了,心中焦急得很,听人要她上去,以为欺侮了她,就轻轻的说:
(35)“你个悖时砍脑壳的!”
(46)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
~~~~~~~
清纯腼腆
清纯腼腆
(54)那人一看是守渡船的,且看到了翠翠,就笑了。“翠翠,你长大了!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
(55)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
~~~~~~~~~~~~~~~~
清纯腼腆
特点三:情窦初开
(47)翠翠站在船头还是不作声。翠翠对祖父那一点儿埋怨,等到把船拉过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
~~~~~~~~~~~~~~~~~~
(50)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一切玩得正好时,忽然落了行雨,无人衣衫不被雨湿透。为了避雨,祖孙二人同那只黄狗,走到顺顺吊脚楼上去,挤在一个角隅里。有人扛凳子从身边过去,翠翠认得那人是去年打了火把送她回家的人,就告给祖父:
~~~~~~~~~~~~~~~~~~~~~~~~~~~~~~~~~~
~~~~~~~~~~~~~~~~~~~~~~~~~~~~~~~~
(92)到了家边,翠翠跑回家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祖父睡着了,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
~~~~~~~~~~
翠翠:
1.孝顺懂事。因看船时祖父提前回家没等自己而生气,可知道原因后马上消气。主动要求守船,让爷爷去看龙船。
2. 清纯腼腆。高兴时,“抿着嘴一句话不说”;别人跟她开玩笑,“只是抿起嘴唇笑着”;生气时,说话也是“轻轻地”。
3.情窦初开。端午节看船时巧遇二老,因这件事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因不能忘记这件事,第二年端午又同祖父去看船。第三年端午前,看到迎亲的队伍,让祖父给《娘送女》的曲子给自己听。
祖父
特点一:疼爱孙女
(14)还是两年前的事。五月端阳,渡船头祖父找人作了代替,便带了黄狗同翠翠进城,过大河边去看划船。河边站满了人,四只朱色长船在潭中滑着,龙船水刚刚涨过,河中水皆豆绿,天气又那么明朗,鼓声蓬蓬响着,翠翠抿着嘴一句话不说,心中充满了不可言说的快乐。河边人太多了一点,各人皆尽张着眼睛望河中,不多久,黄狗还在身边,祖父却挤得不见了。
~~~~~~~~~~~~~~~~~~~~
~~~~~~~~~~~~~~~~~~~~~~~~~~~~~~~~~~~~~~~~~~
~~~~~~~~~~
(57)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年纪,又问有不有人家。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
~~~~~~~~~~~~~~~~~~~~~~~~~~~~
~~~~~~~~~~~~~~~~~~~~~~~~~~~~~~~~~~~~~~~~~~
~~~~~~~~~~~~~
特点二:
(15)……于是祖父想了半天,方想起一个住在城中的老熟人,赶夜里到城里去商量,请那老人来看一天渡船,自己却陪翠翠进城玩一天。且因为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单,身边无一个亲人,也无一只狗,因此便约好了那人早上过家中来吃饭,喝一杯雄黄酒。第二天那人来了,吃了饭,把职务委托那人以后,翠翠等便进了城。……祖父心想:“时间还早,到收场时,至少还得三个时刻。溪边的那个朋友,也应当来看看年青人的热闹,回去一趟,换换地位还赶得及。”……
~~~~~~~~~~~~~~~~
~~~~~~~~~~~~~~~~~~~~~~~~~~~~~~~~~~~~~~~~~~~~~~
~~~~~~~~~~~~~~~~~~~~~~~~~~~~~~~~~~~~~~~~
~~~~~~~~~~~~~~~~~~~~~~~~~~~~~~~~~~
~~~~~~~~~~~~~~~~~~~~~~~~~~~~~~~~~~~~~~~~~~~~~~
~~~~~~~~~~~~~~~~~~~~~~~~~~~~~~~~~~~~~~
热心善良
特点三
(66)祖父把手攀引着横缆,注目溪面的薄雾,仿佛看到了什么东西,轻轻的吁了一口气。祖父静静的拉船过对岸家边时,要翠翠先上岸去,自己却守在船边,因为过节,明白一定有乡下人上城里看龙船,还得乘黑赶回家去。
~~~~~~~~~~~~~~~~~~~~~~~~~~~~~~~~~~~~
~~~~~~~~~~~~~~~~~~~~~~~~~~~~~~~~~~~~
尽职尽责
特点四
(67)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
(76)祖父抿着嘴把头摇摇,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把扎在腰带上留下的那枚单铜子取出,送给翠翠。且说:
(77)“礼轻仁义重,我留下一个。他得了我们那把烟叶,可以吃到镇筸城!”
~~~~~~~~~~~~~~~~~~~~~~~~~~~~~~~~
~~~~~~~~~~
~~~~~~~~~~~~~~~~
~~~~~~~~~~~~~~~~~~~~~~~~~~~~~~~~~~~~~~
~~~~~~~~~~~~~~~~~~~~~
轻财重义
祖父:
1.疼爱孙女。端午节时专门找人替自己看渡船,带翠翠进城看船。向人夸奖翠翠,不许别人关心翠翠的婚事。
2.热心善良。考虑到替自己看渡船的老人身边没有亲人,便约他早上来自己家吃饭。和翠翠看船的时候,想到应该让替自己看船的朋友也来看看热闹,于是又回家替他,陪他喝酒。
3.尽职尽责。想到过节一定有到城里看龙船的乡下人黑夜回家,便一个人守在船边。
4.轻财重义。虽然家境贫穷,但坚决不要卖纸皮商人的钱,且送给商人一把烟叶。
人物形象
翠翠:孝顺懂事的孙女,
清纯腼腆、情窦初开的少女。
祖父:疼爱孙女的爷爷,
热心善良、尽职尽责、轻财重义的老人。
主题
这篇小说围绕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孙女翠翠,描写了湘西淳朴的风土人情,展现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也写出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和悲凉。
~~~~~~~~~~~~~~
~~~~~~~~~~~~~~
~~~~~~~~~~~~~~~~~~~~
~~~~
《边城》故事梗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nuó)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和悲凉
《边城》主题:
1.美——环境美,风俗美,人情美。
2.人生的无奈。
了解散文化小说
散文化小说,即用散文的形式创作的一种小说。散文化小说不以具体的描写情节见长,甚至很少有情节,这是这类小说接近散文的主要地方。但作为小说,必须多多少少要有情节的安排,有些作品看似是散文,但人物是虚构的,事件也多以虚构为主,情节虽比一般小说真实,但也是虚构的,符合小说虚拟的特征。这类小说往往能表现作者的一种强烈的感受,打破了小说的某些桎梏,能自由地发挥作者的思想。
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①淡化情节,散化结构。故事性不强,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② 虚化人物。淡化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塑造,对人物着墨不多,人物形象不立体、不典型。
③注重环境描写,注重营造意境氛围,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与传统小说相比,散文化小说注重对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和生存状态等意境氛围的营造。
④主旨较含蓄,多是通过作者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也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抗争)、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思考人的命运),突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爱与恨、情与欲)、人性的复杂多变(鲜活的、动态的)等主旨。
⑤语言散文化。或语言质朴、口语化,或整散结合、诗化等等。
《边城》的散文化特点
①虚化人物。《边城》中的人物被弱化,不刻意追求人物形象的典型。
②淡化情节和结构,致力于表达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表现出浓郁的 的乡土情结。
③强化环境,营造意境。《边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吊脚楼、竹篁、端午节”等景致精心建构,以一种浓烈的“散文化”意境倾诉作者的生命体验,建构出一个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田园牧歌式”湘西风情画卷。
④蕴含音乐美和意象美的散文化语言。如 “翠翠同黄狗躺在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白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将动态意象与生命情感体验“情景交融”,朴实本色一如湘西生活本身,营造出了典雅、清新的诗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