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年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15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夯基提能作业部编版必修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2023年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15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夯基提能作业部编版必修下册(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9 20:54:31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15
?基础巩固练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窃:私下,私自。这里用作谦辞
B.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强聒:硬在耳边啰嗦,强作解说
C.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汹汹:喧扰,争吵
D.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区区:小,用作自称的谦辞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则思知止以安人
B.必固其根本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D.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人君当神器之重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必竭诚以待下
C.求木之长者 有善始者实繁
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而况于明哲乎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而议事每不合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B.①以授之于有司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①则某知罪矣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故略上报
B.于反复不宜卤莽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6.下列对课文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疏”,即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B.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纪念一同打天下的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人的画像。魏征名列第四。
C.胡越,《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有“故意合则胡越为昆弟”记载,分别指古代居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两个民族。
D.豫游,出游,游乐之义。古时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晏子春秋》里有“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实而助不给”之说,对豫游作了解释。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求木、欲流”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拒谏”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 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D.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是古代帝王的谥号,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
B.“疏”是奏文的一种,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疏”用途广泛,论谏、劝请、陈乞、待罪、推辞、辞官等,均可用“疏”。
C.“神器”指帝位,古人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D.“豫游”意为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游为“豫”,春天出游为“游”。
11.下列对原文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提出全文的论点: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第二段重点论述历代元首“善始者繁”“克终者寡”的现象。
C.第三段提出人君必须做到“十思”,才能做到“垂拱而治”。
D.本文骈散结合,既有骈句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
1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主要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君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诤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求谏》)
(二)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14.下列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承天景命 景:美景
B.能克终者盖寡 克:克制
C.惟君臣相遇 惟:也许
D.将有作 作:兴建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B.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C.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D.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16.下列对有关词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对《春秋》较为详细的描述,记录了先秦春秋时期的大量历史史实,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B.《史记》中“本纪”记述帝王,“世家”记述诸侯,“列传”记述在某方面有成就的人物。项羽虽未称帝,但勇猛善战、号令诸侯,因此将其列入“本纪”。
C.贞观,唐玄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辛亥革命之后,废除年号纪年,而改用民国纪年。
D.韦、弦:韦,柔软的皮;弦,弓弦。《韩非子》有言“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
1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魏征在劝谏李世民的过程中,希望李世民能戒除自己哪些人性中的弱点,请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魏征,字玄成,魏州人。少孤,有大志,通贯书术。初为武阳郡丞元宝藏典书檄,继为李密所召。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不示至公,祸不可解。”帝乃使征安喻河北。使还,帝说,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因问:“为君者何道而明,何失而暗?”征曰:“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秦二世隐藏其身,以信赵高,天下溃叛而不得闻;梁武帝信硃异①,侯景向关而不得闻;隋炀帝信虞世基,贼遍天下而不得闻。故曰,君能兼听,则奸人不得壅蔽,而下情通矣。”郑仁基息女美而才,皇后建请为充华,典册具。或言许聘矣。征谏曰:“陛下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食膏梁,则欲民有饱适;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今郑已约昏,陛下取之,岂为人父母意!”帝痛自咎,即诏停册。贞观十年,为侍中,后幸洛阳,次昭仁宫,多所谴责。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若以为足,今不啻足矣;以为不足,万此宁有足邪?”帝惊曰:“非公不闻此言。”十七年,疾甚。及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谥曰文贞,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二十二》,有删减)
【注】 ①硃异:硃异深得梁武帝信任,擅自把关于魏国降将侯景叛乱的奏折扣押,未上报朝廷。
(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B.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C.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D.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男:即男爵,中国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一个爵位。
B.奏:即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的一种文体,与“疏”同义。
C.谏议:古代一种官职,专掌议论。历史上比较著名的谏议大夫有魏征、司马光等。
D.谥:古代帝王、公卿大臣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平事迹给予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学贯古今,但一开始没有得到重用。他追随过李密,侍奉过窦建德,跟从过太子,最后才被唐太宗所重用。
B.魏征敢于直言劝谏,他侍奉唐太宗十几年,上呈奏章200多次,每次都能切中帝心,符合帝意。
C.魏征劝谏颇有方法,或以史为鉴,或以理晓之。魏征以隋朝为鉴,劝谏唐太宗出巡洛阳不要铺张浪费。
D.魏征深得唐太宗的器重,魏征病重离世,唐太宗为之痛哭,罢朝五天,让他葬在昭陵里。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参照《谏太宗十思疏》中“十思”的语言形式概括选文中魏征的三个谏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七月,丁未,以尚书仆射谢安为司徒,安让不拜;复加侍中,都督扬、豫等五州诸军事。以桓冲都督江、荆等七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桓冲以秦人强盛,欲移阻江南,奏自江陵徙镇上明,使冠军将军刘波守江陵,咨议参军杨亮守江夏。王蕴固让徐州,谢安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蕴乃受命。初,中书郎郗超自以其父愔位遇应在谢安之右,而安入掌机权,愔优游散地,常愤邑形于辞色,由是与谢氏有隙。是时朝廷方以秦寇为忧,诏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谢安以兄子玄应诏。超闻之,叹曰:“安之明,乃能违众举亲;玄之才,足以不负所举。”众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敌人畏之。壬寅,散骑常侍王彪之卒。初,谢安欲增修宫室,彪之曰:“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殊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比之汉、魏则为俭,比之初过江则为侈矣。今寇敌方强,岂可大兴功役,劳扰百姓邪!”安曰:“宫室弊陋,后世谓人无能。”彪之曰:“凡任天下之重者,当保国宁家,缉熙政事,乃以修室为能邪?”安不能夺其议,故终彪之之世,无所营造。十二月,临海太守郗超卒。初,超党于桓氏,以父愔忠于王室,不令知之。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曰:“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既而愔果哀惋成疾,门生呈箱,皆与桓温往反密计。愔大怒曰:“小子死已晚矣!”遂不复哭。
(节选《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六》,有删改)
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众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
B.众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
C.众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
D.众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领,指兼任官职,一般是兼任较低的职务,与摄、权、假、署、行等词意思相近。
B.右,指上位。古代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故右指上位。
C.参军,官名。东汉末年,有参丞相军事之称,掌参谋军务,权位颇重,至隋唐时兼为郡官。
D.壬寅,古代干支纪年法,其中,“寅”为天干之一,“壬”为地支之一,文中为干支纪日。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蕴对于让自己接任徐州事务很不满,坚持辞让,但谢安认为他不应妄自菲薄,损害一时恩遇,力劝王蕴,于是他接受任命。
B.郗超虽然和谢氏有嫌隙,但听说谢安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接受朝廷诏命后,他依然对谢安的贤明和谢玄的才能大加赞赏。
C.谢玄作战时身先士卒,经常统领精锐部队作为前锋出战,战无不胜,当时的人称其部队为“北府兵”,敌人都十分害怕他们。
D.郗超去世后,他的父亲先是哀痛惋惜,甚至因此患病,但后来大怒,是因为看到了郗超与桓温秘密谋划的往来信件。
2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愔优游散地,常愤邑形于辞色,由是与谢氏有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任天下之重者,当保国宁家,缉熙政事,乃以修室为能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谢安想要增修宫室,王彪之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不赞同的原因与魏征给唐太宗十条建议中有哪些相同?请用《谏太宗十思疏》原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第八单元15
?基础巩固练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窃:私下,私自。这里用作谦辞
B.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强聒:硬在耳边啰嗦,强作解说
C.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汹汹:喧扰,争吵
D.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区区:小,用作自称的谦辞
【解析】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的意思是 “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汹汹”的意思是“形容声势盛大或凶猛”。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
A.则思知止以安人
B.必固其根本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D.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解析】 A.句意: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安”,使动用法,使……安定。B.句意: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固”,使动用法,使……稳固。C.句意:喜爱狩猎,就想到用三面捕杀,留一面给它们逃生(不要赶尽杀绝),以此为度。“乐”,意动用法,以……为乐。D.句意:担心受蒙蔽,就想到使内心谦虚采纳臣下的意见。“虚”,使动用法,使虚心。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B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人君当神器之重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必竭诚以待下
C.求木之长者 有善始者实繁
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而况于明哲乎
【解析】 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我听说,想要让树木长得高。/结构助词,的。句意: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B.均为连词,表目的,来。句意分别为:这就好像是砍伐树根来要求树木茂盛。/一定会竭尽诚心地来对待臣民。C.助词,提示原因或条件,可不译。句意:想要让树木长得高。/代词,……的人。句意: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D.连词,表转折。句意: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连词,表递进,更。句意:更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①而议事每不合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B.①以授之于有司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①则某知罪矣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解析】 A.①连词,表转折,但;②连词,表修饰。B.①代词,法度;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①介词,在;②介词,比。D.“则”均为连词,那么。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D )
A.故略上报
B.于反复不宜卤莽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解析】 A.上报,古义:写回信;今义:向上级报告。B.反复,古义:书信往来;今义:重复。C.非常,古义:不同寻常;今义:很。D.生事,古今义相同,都是制造事端。故选D。
6.下列对课文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疏”,即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B.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纪念一同打天下的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人的画像。魏征名列第四。
C.胡越,《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有“故意合则胡越为昆弟”记载,分别指古代居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两个民族。
D.豫游,出游,游乐之义。古时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晏子春秋》里有“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实而助不给”之说,对豫游作了解释。
【解析】 “分别指古代居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两个民族”错误,指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民族,也从中引申出疏远隔绝和敌人或对立关系的含义。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求木、欲流”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结论。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拒谏”加以反驳的句子是:“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8.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译文: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人们),(人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2)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
(3)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译文: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适宜就行动,认为正确(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反悔的地方啊。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 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D.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解析】 “凡百元首”作“承天景命”的主语,主语部分较长或是为了表示强调时,主语后停顿,排除A、D;“天景命”作“承”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B。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太宗”是古代帝王的谥号,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
B.“疏”是奏文的一种,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疏”用途广泛,论谏、劝请、陈乞、待罪、推辞、辞官等,均可用“疏”。
C.“神器”指帝位,古人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D.“豫游”意为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游为“豫”,春天出游为“游”。
【解析】 “是古代帝王的谥号”错,“太宗”是古代帝王的庙号。
11.下列对原文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第一段提出全文的论点: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第二段重点论述历代元首“善始者繁”“克终者寡”的现象。
C.第三段提出人君必须做到“十思”,才能做到“垂拱而治”。
D.本文骈散结合,既有骈句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
【解析】 “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错,全文的中心论点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1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译文: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
(2)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译文: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
13.本文主要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答: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以及举例论证。例如先用比喻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再继续用比喻从反面论述,反之,国不能安;第二段以历史为鉴,举例论证应当居安思危。
?阅读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君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诤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求谏》)
(二)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14.下列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
A.承天景命 景:美景
B.能克终者盖寡 克:克制
C.惟君臣相遇 惟:也许
D.将有作 作:兴建
【解析】 A.“承天景命”意思是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景:大。B.“能克终者盖寡”意思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克:能够。C.“惟君臣相遇”意思是只有正直的君主和忠直的大臣相处共事。“惟”,只有。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A.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B.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C.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D.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解析】 “必须”,一定要有,“必”修饰“须”,不能断开,另外“必须明镜”与“必借忠臣”结构一致,排除B、C;“臣下钳口”是主谓句,排除D。
16.下列对有关词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对《春秋》较为详细的描述,记录了先秦春秋时期的大量历史史实,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B.《史记》中“本纪”记述帝王,“世家”记述诸侯,“列传”记述在某方面有成就的人物。项羽虽未称帝,但勇猛善战、号令诸侯,因此将其列入“本纪”。
C.贞观,唐玄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辛亥革命之后,废除年号纪年,而改用民国纪年。
D.韦、弦:韦,柔软的皮;弦,弓弦。《韩非子》有言“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
【解析】 “唐玄宗年号”错,贞观为唐太宗年号。
1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译文:想到君位高而险,就要想到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惧怕骄傲自满,就要想到大江大海居于百川之下。
(2)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译文:所以谏诤之臣必须在事情的开端就进谏,等到已做完,再劝谏也不起作用了。
18.魏征在劝谏李世民的过程中,希望李世民能戒除自己哪些人性中的弱点,请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戒奢侈;戒骄傲自满;戒纵欲;戒轻信;戒赏罚不公。
参考译文:
(一)
贞观初年,太宗曾对公卿们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一国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至于像隋炀帝残暴淫虐,臣下都把嘴闭起来不讲话,最后终于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失而导致灭亡。前事不远, 你们今后每当看到事情有不利于百姓的,必须直言规劝谏诤。”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只有正直的君主和忠直的大臣相处共事,如鱼得水,那么天下才可以平安无事。”谏议大夫王珪回答说:“我听说木材弹上墨线就能锯得笔直,君主听从规谏就能成为圣明。所以古代圣明的君主必须设诤臣七人,说的话如不被接受,就一个接一个地以死相谏。”太宗称赞他说得好,下诏规定今后宰相入宫商量处理国家大事,必须让谏官跟着进来,参与听一听如何处理政事,有进言上谏的内容,皇上一定虚心采纳。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从前虞舜制作漆器,夏禹雕饰祭器,当时劝谏的有十多人。饮食器皿一类的小事,何必苦谏?”褚遂良回答说:“首创奢侈淫逸,就是危亡的开端。有了漆器不满足,必然要用黄金来做。有了金器还不满足,必然要用玉石来做。所以谏诤之臣必须在事情的开端就进谏,等到已做完再劝谏也不起作用了。”太宗说:“你讲得很对。近来我翻阅前朝史书的记载,有时臣下进谏,君主就回答说‘已经做了’,或者说‘已经同意做了’,终究不肯停止改正。这样下去危亡的灾祸在一反手之间就会到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魏征,字玄成,魏州人。少孤,有大志,通贯书术。初为武阳郡丞元宝藏典书檄,继为李密所召。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不示至公,祸不可解。”帝乃使征安喻河北。使还,帝说,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因问:“为君者何道而明,何失而暗?”征曰:“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秦二世隐藏其身,以信赵高,天下溃叛而不得闻;梁武帝信硃异①,侯景向关而不得闻;隋炀帝信虞世基,贼遍天下而不得闻。故曰,君能兼听,则奸人不得壅蔽,而下情通矣。”郑仁基息女美而才,皇后建请为充华,典册具。或言许聘矣。征谏曰:“陛下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食膏梁,则欲民有饱适;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今郑已约昏,陛下取之,岂为人父母意!”帝痛自咎,即诏停册。贞观十年,为侍中,后幸洛阳,次昭仁宫,多所谴责。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若以为足,今不啻足矣;以为不足,万此宁有足邪?”帝惊曰:“非公不闻此言。”十七年,疾甚。及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谥曰文贞,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二十二》,有删减)
【注】 ①硃异:硃异深得梁武帝信任,擅自把关于魏国降将侯景叛乱的奏折扣押,未上报朝廷。
(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B.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C.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D.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解析】 “获”的宾语是“征”,应在“征”后断句,排除C、D;“隐太子”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男:即男爵,中国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一个爵位。
B.奏:即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的一种文体,与“疏”同义。
C.谏议:古代一种官职,专掌议论。历史上比较著名的谏议大夫有魏征、司马光等。
D.谥:古代帝王、公卿大臣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平事迹给予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
【解析】 “与‘疏’同义”错误,二者虽均为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的一种文体,但二者并非同义。“疏”的特点是分条陈述。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魏征学贯古今,但一开始没有得到重用。他追随过李密,侍奉过窦建德,跟从过太子,最后才被唐太宗所重用。
B.魏征敢于直言劝谏,他侍奉唐太宗十几年,上呈奏章200多次,每次都能切中帝心,符合帝意。
C.魏征劝谏颇有方法,或以史为鉴,或以理晓之。魏征以隋朝为鉴,劝谏唐太宗出巡洛阳不要铺张浪费。
D.魏征深得唐太宗的器重,魏征病重离世,唐太宗为之痛哭,罢朝五天,让他葬在昭陵里。
【解析】 “上呈奏章200多次”错误,“凡二百余奏”的意思是“共上奏二百多项提议”,并非“200多次”。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
译文:太子失败后,秦王责备魏征说:“你为什么让我们兄弟互相争斗?”
(2)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
译文:左右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博讯问此事,与事实不符。
23.请参照《谏太宗十思疏》中“十思”的语言形式概括选文中魏征的三个谏议。
答:虑壅蔽,则思兼听以明情;见可欲,则思知止以恤人;惧奢侈,则思兢惧以戒约。
参考译文:
魏征字玄成,是魏州人。幼丧双亲,胸怀大志,学贯古今。最初武阳郡丞元宝藏让魏征典掌文书,后被李密任用。魏征向李密献上十条计策,李密不能采用。后来随同李密来到京师,很长时间也没出名。魏征便请求安抚山东地区,朝廷升任他为秘书丞,他便驾乘驿车急驰至黎阳。时逢窦建德攻陷黎阳,抓获魏征,授予伪职为起居舍人。建德失败后,隐太子引荐他任太子洗马。魏征见秦王功高,暗地劝说隐太子早定对策。太子失败后,秦王责备魏征说:“你为什么让我们兄弟互相争斗?”魏征回答说“:太子早些听我的话,就不会死于今天的祸事了。”秦王器重他敢于直言,没有怨恨之意。秦王即帝位后,拜魏征为谏议大夫,封为巨鹿县男。这时,河北州县曾侍奉过隐太子与巢王的人自觉不安,往往藏匿谋乱。魏征告知太宗说:“不示以至公之意,祸患就不能解除。”于是太宗派魏征去安抚晓谕河北人士。出使回来,太宗很高兴,和他日益亲近,有时引至卧室,询问天下之事。魏征也认为这种赏识是不世之遇,便说尽心中想法而毫无隐讳,共上奏二百多项提议,全都切实可行合乎太宗之意。由此任职为尚书右丞,兼任谏议大夫。左右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博讯问此事,与事实不符。太宗接着问:“做君主的人怎样做才能明,犯何过失才会暗?”魏征说:“君主之所以明,在于多方听取意见;之所以暗,在于偏听偏信。秦二世身居深宫,偏信赵高,天下散乱而不得闻;梁武帝偏信硃异,侯景即将攻城而不得知;隋炀帝偏信虞世基,盗贼四起而不知晓。所以说,君主如能多方听取意见,奸臣就蒙蔽不了君主,下情就能上达朝廷。”郑仁基女儿既漂亮又有才华,皇后建议娶她进宫为充华,典册都已具办。有人说她已定下婚约。魏征进谏道:“陛下居于楼台,就应让百姓有居室;吃美食,就应让百姓吃饱饭;看到身边的侍妾,就应让百姓有室家。如今郑女已许配人家,陛下娶她进宫,难道是为民父母的意思吗!”太宗沉痛地责备自己,立即下诏停止册封之事。贞观十年,魏征被任命为侍中。后来太宗出巡洛阳,进驻昭仁宫,对地方官多所谴责。魏征说:“隋朝因为责备郡县不进食物,或是供物不够精美,为此事而无节制,以致灭亡。所以上天命陛下取而代之,正应谨慎戒惧,约束自己,怎能让人因供应不奢侈而悔恨呢!如认为充足,如今就很充足了;如认为不足,比这多一万倍也会不知满足!”太宗吃惊地说:“没有你,我听不到这样的话。”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等到魏征去世,太宗亲临哭吊,为他悲痛,停止朝会五天。赐谥号文贞,让魏征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二十二》,有删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七月,丁未,以尚书仆射谢安为司徒,安让不拜;复加侍中,都督扬、豫等五州诸军事。以桓冲都督江、荆等七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桓冲以秦人强盛,欲移阻江南,奏自江陵徙镇上明,使冠军将军刘波守江陵,咨议参军杨亮守江夏。王蕴固让徐州,谢安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蕴乃受命。初,中书郎郗超自以其父愔位遇应在谢安之右,而安入掌机权,愔优游散地,常愤邑形于辞色,由是与谢氏有隙。是时朝廷方以秦寇为忧,诏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谢安以兄子玄应诏。超闻之,叹曰:“安之明,乃能违众举亲;玄之才,足以不负所举。”众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敌人畏之。壬寅,散骑常侍王彪之卒。初,谢安欲增修宫室,彪之曰:“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殊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比之汉、魏则为俭,比之初过江则为侈矣。今寇敌方强,岂可大兴功役,劳扰百姓邪!”安曰:“宫室弊陋,后世谓人无能。”彪之曰:“凡任天下之重者,当保国宁家,缉熙政事,乃以修室为能邪?”安不能夺其议,故终彪之之世,无所营造。十二月,临海太守郗超卒。初,超党于桓氏,以父愔忠于王室,不令知之。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曰:“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既而愔果哀惋成疾,门生呈箱,皆与桓温往反密计。愔大怒曰:“小子死已晚矣!”遂不复哭。
(节选《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六》,有删改)
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众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
B.众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
C.众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
D.众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
【解析】 “超曰”是主谓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见”是动词,“其使才”是其宾语,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领,指兼任官职,一般是兼任较低的职务,与摄、权、假、署、行等词意思相近。
B.右,指上位。古代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故右指上位。
C.参军,官名。东汉末年,有参丞相军事之称,掌参谋军务,权位颇重,至隋唐时兼为郡官。
D.壬寅,古代干支纪年法,其中,“寅”为天干之一,“壬”为地支之一,文中为干支纪日。
【解析】 “壬”为天干之一,“寅”为地支之一。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王蕴对于让自己接任徐州事务很不满,坚持辞让,但谢安认为他不应妄自菲薄,损害一时恩遇,力劝王蕴,于是他接受任命。
B.郗超虽然和谢氏有嫌隙,但听说谢安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接受朝廷诏命后,他依然对谢安的贤明和谢玄的才能大加赞赏。
C.谢玄作战时身先士卒,经常统领精锐部队作为前锋出战,战无不胜,当时的人称其部队为“北府兵”,敌人都十分害怕他们。
D.郗超去世后,他的父亲先是哀痛惋惜,甚至因此患病,但后来大怒,是因为看到了郗超与桓温秘密谋划的往来信件。
【解析】 “王蕴对于让自己接任徐州事务很不满”理解错误。此处“让”是辞让、谦让。
2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愔优游散地,常愤邑形于辞色,由是与谢氏有隙。
译文:郗愔在一些闲散的职位上悠闲无事,郗超时常在言辞和神色上表现得愤恨愁闷不安,因此和谢家产生了嫌隙。
(2)凡任天下之重者,当保国宁家,缉熙政事,乃以修室为能邪?
译文:凡是承担天下重任的人,应当使国家安定,使政事光辉显赫,怎能反而把修建宫室房屋当作能事呢?
28.谢安想要增修宫室,王彪之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不赞同的原因与魏征给唐太宗十条建议中有哪些相同?请用《谏太宗十思疏》原句回答。
答:①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参考译文:
秋季,七月,丁未,(朝廷)任命尚书仆射谢安担任司徒,谢安辞让没有接受;又任命谢安担任侍中,统领扬州、豫州等五州的军队事务。任命桓冲统领江州、荆州等七州的军队事务,兼任荆州刺史。桓冲认为秦国人强势威盛,想转移军队守卫长江以南的地区,奏请从江陵转移到上明镇,派冠军将军刘波戍守江陵,咨议参军杨亮戍守江夏。王蕴坚持辞让徐州的职务,谢安说:“你处于皇后父亲的重要身份,不应该过分看轻自己,而损害一时的恩遇。”王蕴于是接受任命。当初,中书郎郗超自认为他的父亲郗愔的职位待遇应该在谢安之上,然而谢安入朝掌握了枢机大权,郗愔(却)在一些闲散的职位上悠闲无事,郗超时常在言辞和神色上表现得愤恨忧郁,因此和谢家产生了嫌隙。这时朝廷正把秦国的敌军当作忧患,下诏寻求能够镇守保卫北方领土的文武双全的良将。谢安荐举兄长的儿子谢玄接受诏命。郗超听说这件事后,慨叹道:“谢安贤明,才能够违背常规荐举亲人;谢玄的才能,完全可以不辜负谢安的荐举。”众人都不这么认为。郗超说:“我曾经和谢玄同在桓温的幕府做事,见过他施展才能,即使是细小的事务也能安排妥当,所以我了解他。”谢玄招募勇猛的士兵,招到了彭城的刘牢之等几人。谢玄任命刘牢之担任参军,他经常统领精锐部队作为军队先锋(出战),战事没有不胜利的。当时的人称他们为“北府兵”,敌人害怕他们。壬寅,散骑常侍王彪之去世。当初,谢安想要增建宫殿,王彪之说:“朝廷由衰复盛初期,就把东府作为宫廷,很是简陋。苏峻叛乱,成帝居住在御史台官吏商议政事的地方,(那里)几乎不能遮挡寒风暑气,所以又营造了新的宫殿。与汉、魏时期相比算简陋,与刚渡过长江时相比却算奢侈了。如今敌军正强盛,怎么能大兴土木的劳役,烦劳打扰百姓呢!”谢安说:“宫殿粗劣简陋,后人会说住在这里的人没有能力。”王彪之说:“凡是承担天下重任的人,应当使国家安定,使政事光辉显赫,怎能反而把修建宫室房屋当作能事呢?”谢安不能改变他的意见,所以王彪之在世期间,什么宫室也没有营建。十二月,临海太守郗超去世。当初,郗超与桓温结为同党,因为父亲郗愔对朝廷很忠诚,没有让父亲知道这件事。等到病重,(郗超)拿出一箱书信交给门下弟子说:“父亲年纪大了,我死了以后,如果父亲因为悲哀痛惜妨碍了起居饮食,可以把这个箱子呈送给他;(如果)没有这样,就烧掉箱子。”不久郗愔果然悲哀痛惜以致患病,弟子呈上箱子,里面全是(郗超)和桓温秘密谋划的往来信件。郗愔大怒说:“这小子死得已经晚了!”于是不再悲痛流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