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月相变化的规律
、选择题
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是( )。
A.由圆到缺 B.由缺到圆 C.由缺到圆再到缺
下面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亮本身会发光,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才是亮
B.弦月只在上半月出现
C.月相的变化与月球和地球的运动有关
满月一般出现在农历的( )。
A.初一 B.十五 C.三十
某实验小组在模拟月食现象时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乒乓球、皮球。
实验步骤和特点:第一,点燃蜡烛(代表太阳)放在桌子上,手持乒乓球(代表月球),另一手持皮球(代表地球);第二,皮球围绕蜡烛运动,乒乓球围绕皮球运动,观察皮球、乒乓球各自被对方的黑影遮挡的情况。
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
A.由圆到缺 B.由缺到圆 C.有缺到圆再到缺
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
A.从新月到满月
B.从满月到新月
C.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
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大约是( )。
A.一个月 B.一个星期 C.一年
月相最圆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每月( )。
A.三十 B.十五或十六 C.初八 D.初一
农历八月十五晚上,小临边吃月饼边赏月,他看到的月相应该是( )。
A. B. C.
下列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形状在变化
B.天气条件的不同产生了月相变化
C.月相是我们看到的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
一个月内,月相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
B.
C.
、填空题
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农历上半月由 到 ,下半月再由 到 。
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___________天。初一我们看不见月亮,我们把初一的月相称为___________。
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中,描述的是农历___________的月相。
、判断题
月相变化的规律与月球、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变化有关。( )
天气条件的不同产生了月相变化。( )
农历上半月的月相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 )
月相变化是在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
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从这一次新月到下一次新月,满月到下一次满月。( )
、实验探究题
晴朗的夜空,我们会看到不同的月相,以下是小张在不同的夜晚观察到的月相。
(1)将上面的四幅照片按农历月初到月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2)通过对月相照片的排序,我发现在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上半月( ),下半月( )。
A.由圆变缺
B.由缺变圆
C.无变化
(3)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中描述的月相是上面( )号照片。
A.② B.③ C.④
、连线题
将下面的月相和每月出现的时间用线连起来。
、简答题
本学期你最喜欢的一节科学课是什么?请写出你的两点收获。
课题:( )。
收获:①( );②( )。
通过模拟实验,请你说一说月相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综合题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在很多方面都和我们息息相关。
(1)小科在天气晴朗的夜晚看到一个很圆的月亮。这种现象可能发生在( )。
A.农历初一 B.农历初八 C.农历十五
(2)小科观察了一段时间的月相并记录如下,请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序:A→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E.
(3)根据记录可以发现,上半月月相亮面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填“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
(4)____________________(填“地球对月球”或“月球对地球”)的引力,造成了地球上的海水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规律的涨潮和退潮,这种现象叫潮汐。
(5)月球的表面布满了环形山。小科用大小不同的小球、托盘和细沙来模拟制造环形山。
①小球代表______________;平铺在沙盘里的细沙代表___________。
(6)下列关于实验中环形山形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小不同的小球落下形成的环形山大小也不同
B.环形山有可能会几个挤在一起
C.相同的小球从不同高度落下,形成的环形山深浅相同
(7)我们已经知道太阳比月球要大很多,但仰望天空时感觉它们差不多大,原因是( )。
A.我们用眼睛无法观察仔细
B.太阳离我们很远,月球离我们近
C.站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3.4月相变化的规律答案解析
、选择题
B
【解析】考查月相变化的规律,农历的上半月是由残到圆,下半月是由圆到残。
C
【解析】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的变化与月球和地球的运动有关,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一上弦月一盈凸一满月一亏凸一下弦月一残月一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B
【解析】考查月相的变化,满月一般出现在农历的十五或者十六。
A
A
【解析】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
A
B
【解析】考查月相的变化, 我们通常把每月月亮最圆的时候称之为“满月”,而“满月”一般发生在每月的农历十五、十六日 。
A
C
【解析】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B
【解析】月相一个月内是月初右边亮,由右边慢慢朝左边亮着去。
、填空题
缺;圆;圆;缺
【解析】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30 新月
十五
、判断题
√
【解析】月亮是由太阳光照亮的,月相变化是因为地球、月亮、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
×
√
【解析】月球绕地球不断公转的过程中,与太阳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导致月相变化。
√
、实验探究题
(1)C
(2)B;A
(3)A
【解析】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1)考察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
(2)上半个月是由缺到圆,下半月是由圆到缺。
(3)诗中白玉盘是指满月,在农历十五左右。
、连线题
【解析】月相按照形状来分,分别是新月、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峨眉月、新月。
、简答题
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
月球环绕地球旋转时,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地变化。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解析】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特征之一,呈现规律性,与月球不发光,不透明,且与月、地、日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月相成因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
、综合题
C E→D→B→C 由小到大 月球对地球 大小不一的陨石 月球表面 C B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