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三首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7-12 21:1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5 古 诗 三 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 学习古诗的方法通读全诗
逐字、逐句理解
读懂全诗的意思
背诵、默写诗 方法一理解重点词、不理解词
说说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方法二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请介绍。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ó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jian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注释】 1. 泊船:停船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交流与讨论1.这首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景。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 2.诗人想干什么?他的家乡在哪儿?返回3.面对明月,你还能想起哪些思乡诗?比:“绿、到、过、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到江南岸
春风又过江南岸
春风又满江南岸古诗小擂台 明月:蕴涵着团圆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忘,不知秋思落谁家。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诗人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他的诗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青少年时代随父亲在钟山(今南京)居住,视钟山为第二故乡。 1042年王安石入朝为官,1069年调王安石任参知政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法。但王安石推行的变法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朝廷内外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他,打击他。皇帝也逐渐对王安石失去了信任。王安石万般无奈,三年后,他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南京的家中,从此寄情于山水。**创作时间**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恢意懒的王安石,已经历了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强的、违心的。
这首诗写于1075年初,当时王安石接到皇帝的命令,第二次要他担任宰相,他即第二次要他即乘船从京口渡江到达瓜洲。此诗抒发的是他上京赴任途中到瓜洲时的心情 。 bó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jian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第二课时秋 思 [唐]张 籍(jí)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jiàn
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zhònɡ
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 ,
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 。 秋 思 [唐]张 籍 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
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
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 ,
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 。 秋 风“秋风”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见秋风”,其实
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诗人简介**张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他祖籍吴郡,后客居洛阳。 秋 思 [唐]张 籍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
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
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 ,
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 。 你就是诗人,在这落红遍地的时节,给家乡的亲人写了一封家书。临发前,又将封好的信拆开,你当时心中会说什么?那一刻,你的神态,你的举止又怎样? 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新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全诗的大意古诗小擂台 “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说明书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千言万语说不尽,千愁万绪难落笔,这正是
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
 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 秋 思 [唐]张 籍(jí)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jiàn
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zhònɡ
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 ,
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 。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诗人简介** 纳兰性德(1654—1685),字容若,康熙时宰相明珠之子,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不久晋升一等侍卫,文武双全,尤长于词,为清初词坛巨擘,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宋后第一真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词风接近李煜,清新自然,隽永超逸。有《通志堂集》《饮水词》。我们读一读要求:
1.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
2.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

3.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我们写一写要求:
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
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长相思。
我们想一想 有人认为“夜深千帐灯”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境界接近,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二者都显出恢宏壮阔的气势,壮阔中透露出苍凉与孤寂之感。
前者侧重写相思之愁苦,此情深挚婉丽;较“大漠、长河”一句的雄浑壮阔的景象和充满张力的内涵,则相对纤细、单薄。我们说一说我们比一比我们看一看 菩萨蛮
纳兰性德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交流与讨论2、通过这三首诗词的阅读学习,使学生对诗词的诵读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体会,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返回1.这首诗写出了边塞军旅途中的思乡寄情。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 古诗学习交流会
1、自学古诗
要求:小组合作,借助学习资料或插图等,自由选择古诗《塞下曲》、《登飞来峰》中的一首学习。
2、合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将各自对古诗的理解、体会等展示出来。
3、评选出最佳自学组。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