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泸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1 10:12:01

文档简介

泸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4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传说古代帝王在每年阴历一月会决定一年的主要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秦朝建立之后,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为避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此一改变主要是
A.为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B.规范法度风俗
C.体现了皇权至上思想 D.强调君权神授
2.《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C.革除了陈风陋习 D.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
3.“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以及《望厦条约》开启了帝国主义征服中国的世纪,……中国人民为了挽救他们与生俱来的生存权利,就必须打败两个敌人,不仅要打败外国侵略者,而且要打败既不愿意也无能力保卫这个国家的封建统治者。” 该论述揭示了
A.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B.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遭到破坏
C.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D.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
4.辛丑条约中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以下对这些条款理解恰当的是
A.削弱了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 B.促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D.说明中国已完全投靠帝国主义
5.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针对国民党代表对西方列强抱有幻想的现实,李大钊指出“在今日半殖民地的中国,要想脱除列强的帝国主义及那媚事列强的军阀的二重压迫,非依全国国民即全民族的力量去做国民革命运动不可”。在中共的坚持下,会议通过了明确反对帝国主义的对外宣言。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依据国情坚持正确方略 B.服从现实需要缓和两党关系
C.统一认识准备武装斗争 D.对外政策受意识形态影响
6.1941年3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租借法案》,但4月蒋介石向美国驻华大使詹森抱怨,“按此项借款,华盛顿已于3月公布,然迄今仍未见签字”。1941年5月美国即宣布《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
A.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影响 B.满足了中国国际战场的物资需要
C.体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巨大作用 D.从根本上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7.《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道:1968年11月底,北京重新发表了毛泽东在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其中有段引人注目的话是:“我们不应当怕麻烦、图清静而不去接受这些谈判……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这表明中国政府
A.调整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B.寻求中美和解的意向比较明显
C.改变了“一边倒”的策略 D.力图冲破美国的遏制孤立政策
8.下图为1953年吉林省延吉县龙井市人民文化馆前的一幅宣传画。画中用中文与朝鲜文写着同样的宣传标语。这说明当时中国
A.开始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制定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确立了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D.人民民主原则的贯彻落实
9.如图是开放的浦东局部图,它自开放以来创造了很多第一: “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全国唯一的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下列有关其创造多个第一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有
A.依靠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 B.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
C.充分利用了党的对外开放政策 D.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10.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湖南岳麓书社等出版社出版了“走向世界丛书”,共36种,收录康有为、梁启超、薛福成等近代人物到欧美、日本出使、留学、游历和考察等所留下的日记、笔记和游记,这套丛书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强烈的反响。这一出版现象体现了当时
A.史学研究领域拨乱反正 B.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文化探索
C.出版领域进行体制改革 D.呼应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1.修昔底德认为正确的政策是由好的领袖制定的,而极容易被煽动起来的民众情绪只会将国家引向灾难。亚里斯多德主张应使一少部分贤人从事军事、政治和宗教事业,而其它人则去种田和进行别的生产活动,这些人有公民投票权,但并不担当任何国家公职。他们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针对
A.雅典特权民主而非自然民主的事实 B.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所产生的弊端
C.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哲学思想 D.智者学派极端相对主义的消极影响
12.发端于9世纪,采取拜占庭的制度,广泛接受拜占庭文化,直接从拜占庭那里继承了神学传统,包括神学的主体、方法和特色,17世纪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材料中所说的“宗教”和“帝国”是
A.东正教、拜占庭帝国 B.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
C.基督教、罗马帝国 D.东正教、俄罗斯帝国
13.17世纪中叶后,饮茶之风逐渐遍及英国,“茶叶已经在英国各饭店和咖啡店等公共场所大量销售,并已成为国家税收的对象。”这一现象反映出
A.世界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开拓 B.茶税成为英国财政的主要收入
C.茶叶贸易中心已转移到英国 D.工业革命促进了中英贸易扩大
14.19世纪后半期,第一国际的成立带动欧洲涌现出国际性的工人运动,但是美国的工人运动却成为了例外。美国的工人对激进的政治纲领并不感兴趣,反而把目光放在了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等具体问题上。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A.工人阶级的斗争受国情的影响 B.生产力水平低下缺少革命条件
C.工人运动缺乏先进政党的领导 D.社会价值取向鼓励个人的奋斗
15.布罗代尔《文明史纲》中说到:“1800年到1850年这半个世纪中,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至少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大致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多多少少保持稳定,但由于机器大大节省了人力,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棉织品的下降导致了物价下降 B.物价下降使工人生活得到根本改善
C.机器生产使产量提高物价下降 D.工业革命使物价下降生活水平提高
16.随着英国棉布进入伊朗市场,19世纪末,伊朗城市伊斯法罕的税吏在报告中写道,“以往,伊斯法罕盛产各种优质的纺织品。近年来,伊朗人却放弃了自己的肉体和灵魂,购买艳丽而低廉的欧洲产品”,“这座城市原来有许多织工,现在仅存不足五分之一”。对上述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A.伊朗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 B.英国确立了在伊朗的殖民统治
C.伊朗产业工人队伍的不断壮大 D.英国造成伊朗单一的经济结构
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韩非子的思想呈现出以法律为核心,术和势为两翼的架构。而该思想架构是以君、臣、民为作用链条的。在此作用链条中,君主集法、术、势于一身,而臣和民不过是此宝塔式结构中的下面两个层级;该作用链条的作用顺序是人君驾驭群臣,群臣则要担负起治民的责任。
——摘编自《韩非的法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二 顾炎武认为“为民而立之君,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他说要通过“以礼治心”的方式培育官员的廉耻之心。而对极端自私的人,则只能依靠“法”来治理,顾炎武认为“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毋贪,不可得也”。在反思明亡原因之后,他提议要“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摘编自王义等《顾炎武社会治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材料三 康有为在一份代拟的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盖千百万之人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韩非子以法治国思想的特点,并分析韩非子的治国思想在秦汉时期的历史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顾炎武的社会治理思想,并指出影响其思想形成的政治与思想因素。(4分)
(3)材料四中康有为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概括说明康有为思想所体现的时代特色。(8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阿拉伯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和创新。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希腊诸地的文化,都在阿拉伯帝国时代得到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上自哈里发,下至平民,所有的人仿佛忽然间变成学生或文学的奖励者。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给发奋的学生们,并且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其卷帙之伟大,与内容之丰富,不亚于现代的百科全书,而其对于现代科学的贡献,远非一般人的想象所及。
——摘编自郭应德《阿拉伯中古史简编》
材料三 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9世纪初兴起的“百年翻译运动”是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大批阿拉伯的研究者翻译、注释了古希腊、印度和罗马的著作,使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得以继承。这些翻译著作还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地理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阿拉伯人把古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这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哈力木杜山艾力《浅析阿拉伯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阿拉伯文化成就,归纳阿拉伯文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对世界发展所做的贡献。(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有着迅速的运动和不平稳的退却: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性,因为它不但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而且为20世纪的不发达世界提供了主要目标。今天,每个新国家在政治上独立生存的意义上成功地“起飞”之后,又把朝相应的经济上独立生存的方向“起飞”作为自己的目标。
——摘编自【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前、后的世界)》
根据材料,提炼出关于工业革命的一个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合理,表述清晰。)泸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C 2.B 3.A 4.B 5.A 6.C 7.B 8.D 9.D 10.B
11.B 12.D 13.A 14.A 15.D 16.A
17.(1)特点: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强调君主集权。
历史作用:对秦始皇统一全国乃至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都起了很大作用;汉代以来,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2)思想:立君为民;礼法并用;众治。(任答2点即可)
政治与思想因素: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3)主旨:实行君主立宪是强国之路。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力量薄弱;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民主思想影响有限。时代特色: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思想,借鉴了西方的民主启蒙思想。
18.(1)成就:悬诗、《天方夜谭》、伊本·穆萨《积分和方程计算法》、阿拉伯数字、伊本·西那《医典》、白塔尼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萨比天文历表》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继承与融合性、创新性、先进性);
(2)原因:①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中西方文化荟萃;②政局相对稳定、发达的交通和经济的繁荣;③统一的语言和意识形态推动了文化发展;④当政者重视科技文化;⑤中国四大发明的影响;⑥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
(3)贡献: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融合并发展古代文化;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①保存并传播了西方古典文化;②为欧洲的文艺复兴提供了思想来源;③融合东西方文化,推动了世界科学的发展;④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19.示例一
论题: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了巨大改变。
阐述:工业革命给人们的思想带了空前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改良蒸汽机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内燃机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由此促使人们逐步形成了近代化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时间意识、风险意识和开拓创造精神;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一方面推动了近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带来的污染和人口集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火车、轮船、汽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便利人们的交通出行,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示例二
论题:工业革命推动了以欧美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阐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促使生产力空前发展,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转变为工厂,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19世纪中后期,形成了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组织;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掠夺资源、瓜分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形成,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