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9 22:0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部编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复习

【人文主题】理想与信念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习作】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第10课 古诗三首
明确诗名、作者、诗句、托物言志
《马诗》
《石灰吟》
《竹石》
[唐]李贺
[明]于谦
[清]郑燮
渴望早日建功立业而又不得赏识
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
不怕千难万险和自我牺牲,也要保持清白品格
【易错字】
金络脑(luò) 千锤万凿(záo) 焚(fén)烧
避(bì)免 僻(pì)静
压迫(pò) 野炊(chuī)
【特点】
凿:上边是“业”,第11笔是竖折,第12笔是竖。
鼎:上面是“目”,下面分左右两部分,左面是“竖折折”,右面是“竖、横、竖”。
【多音字】
燕(燕子 燕山)劲(使劲 坚劲)剥(剥削 剥皮)
《马诗》
【注释】
钩:古代形似月牙的一种兵器。走:跑,驰骋。
踏:走,跑。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诗意】塞外大漠里,黄沙在月光的照映下犹如皑皑的白雪,燕山的山头弯弯的月亮像一把弯刀一样挂在天空。什么时候才能戴着黄金笼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从“大漠”、“燕山”、“沙”、“月”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诗的前两句写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景色。后两句写诗人的想象,表达了诗人期盼建功立业的感情。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写景
想象
抒情
《石灰吟》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若:好像。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高尚的节操。诗意:
【诗意】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托物:坚忍不拔、清白高洁的石灰
言志: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
【注释】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原:原来。 破岩:岩石的缝隙。
磨: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 尔:你。
【诗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托物:顽强不屈的竹子
言志:嫉恶如仇的品格和坚贞不屈、一心为民的志向
【托物言志的诗句】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 王冕《墨梅》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 罗隐《蜂》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 周敦颐《爱莲说》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赠刘景文》
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坚劲(jìn jìnɡ)  燕山(yān yàn)
甘霖(lín línɡ)  暂时(zhàn zàn)
严峻(jùn jǜn) 剥削(bāo bō)
恳切(kěn kěnɡ) 凹地(āo  wā)
对下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当金络脑(何时将要)
B.烈火焚烧若等闲(轻易)
C.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凭)
D.快走踏清秋(奔驰)
B








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首尾呼应】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是首尾呼应的关系,这样写突出了李大钊牺牲那一天永远铭记在作者心中,既让文章显得更加完整,也升华了文章的感情。想想这样写有何好处。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父亲李大钊遇难前的情景,表现了李大钊为了革命工作英勇无畏的精神。你想对李大钊同志说什么?
要点:抓住“人物”“事迹”“品质”“情感”几个方面进行表达。
我想对李大钊说:您在反动派迫害时,把生死置之度外,您对革命高度负责的高贵品质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谢谢您为祖国做的一切,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事情发生之前“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
(1)父亲早出晚归(2)烧文件书籍
(3)军阀张作霖派人来检查
(4)工友阎振三被抓
(5)一向耐心,现在却含糊回答我的问题。
我还知道一些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继的革命先烈:叶挺、刘胡兰、董存瑞、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江姐等。
从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言行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神态描写,表现出反动派搜捕父亲时,面对危险,父亲沉着冷静、处变不惊。
类似的语句: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悲伤。相反,他用“安定、沉着”影响着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
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张思德同志而作的演讲。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以下内容:(1)如何对待死(树立正确的生死观);(2)如何对待批评(接受正确的批评);(3)如何对待困难(团结一致);(4)如何对待队伍中死去的同志(开追悼会的意义)。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注释]固:本来。 或:有的。 重于:比…重。
[句意]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重于泰山(如屈原、司马迁、雷锋、方志敏、黄继光、刘胡兰),有的人的死轻于鸿毛(如秦桧,纣王)。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他们为人民服务而死;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他们为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是因为张思德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
第13课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主要内容: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发生在1948年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故事的起因是敌军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故事的经过是董存瑞不顾自身安危,义无反顾地冲到桥下,用生命炸毁了敌人的暗堡,故事的结果是董存瑞壮烈牺牲。
董存瑞炸暗堡的经过,可以大致梳理为:请求炸暗堡——艰难跃进——英勇炸暗堡。
从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战士,他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生命。
语文园地
文章开头的作用归纳:
1.开篇点题。
2.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3.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文章结尾的作用:
1.总结全文
2.照应开头,使得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3.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4.言有尽而意无穷,委婉含蓄,引发读者思考。
5.突出中心,表达情感。
下面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填字母。
A.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B.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开门见山,直抒胸臆。
(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草原》(  )
(2)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十六年前的回忆》(  )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藏戏》 (  )
C
A
B
【词句段运用】
托物言志:借用“物”的形象和特点来表达人的品格和志向。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被赋予了人的顽强、正直不屈、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被赋予了人的不向世俗献媚、清雅高洁的高尚品格。
【拓展】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傲霜中的菊枝被赋予了诗人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词句段运用】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和表达效果方面的作用。
生动形象的神态描写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品质。
如:“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李大钊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一心报国的崇高品质正是透过“平静而慈祥”的神态留在了我们每个读者心中。
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如:“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个耳朵,向两边拉。”
通过对日本鬼子外貌和动作的描写,表现出人物丑陋的 凶恶可怕的形象和凶狠残暴本质。
精准到位,合适贴切的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能反映出人物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在人物刻画时起到加强的作用,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在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上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不能删去。
日积月累。(会背诵、默写、运用)
1._______________,无心插柳柳成荫。
2.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____。
3.“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_”,为父母尽一份孝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
4.小明经常以家里条件好为由铺张浪费,我会用“______________,莫把无时当有时”的名言来劝他。
5.要是平时认真听课就不至于考试时什么都不会了,这可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啊!
文天祥的故事
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危在旦夕”的意思是___________,词语中含有一对反义词是__________,像这样的词语还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境十分危险
旦夕
不分昼夜 人情冷暖 震惊中外
文天祥的故事
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件事,下面词语中最恰当的是( )
A.威武不屈 B.精忠报国
C.弃笔投戎 D.兢兢业业
C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画线句子是对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文天祥对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 。
动作
语言
热爱与赤诚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文天祥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说你对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根据人物、主要事件、精神品质进行概括。
要点:热爱祖国、宁死不屈
点拨:1.解释诗句。2.结合文章内容。3.拓展其他事例。4.点出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