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那个星期天
史铁生
第9课
课前寄语:平平淡淡看世界,踏踏实实写人生
本周习惯:边读边思考、认真记笔记、书写工整、课堂积极发言
课前准备:语文课本、听写本、双色笔、典中点、聪明可爱的你
知识链接:走进作者
史铁生(1951.1.4-2010.12.31) 中国作家、散文家。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从事写作。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合欢树》,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
习育目标
1. 会写“媚、蚁”等15个字,会写“蚁穴、翻箱倒柜”等15个词语。
2. 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把握主人公在一天中的心情变化,体会其情感。
3.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习读
。
习读内容:内容对应学习目标 1、2
1.习读内容:习读课文内容;
2.习读时间:8min;
3.习读要求:
(1)朗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自主解决生字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
(2)思考这篇文章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主人公在一天中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
媚
蚁
叨
绊
谅
mèi
yǐ
dāo
bàn
liànɡ
dān
耽
róu
揉
zhàn
绽
chóu
惆
chànɡ
怅
搓
惶
吻
偎
逝
cuō
huánɡ
wěn
wēi
shì
习读检测一
___ 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
___(事情)中止或暂停;说话时语音上 稍做间歇。
___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C
A
A.停顿 B.缥缈 C.翻箱倒柜
B
___ 对人的疏忽、过失或错误宽恕谅解, 不加责备或惩罚。
___(景物)鲜明可爱;(眼睛)明亮动人。
___ 停留;拖延;耽误。
___ 急速。
C
A
D
A.明媚 B.原谅 C.急遽 D.耽搁
B
明媚 拨弄 草丛 翻箱倒柜 念叨 停顿 晃动 耽搁 沉郁 漫长 惊惶 亲吻 依偎 挽回 荒凉
词语听写
这篇文章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从早到晚)
习读检测二
“我”在一天中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通过自然环境的变化来体现人物的心情的。
急切、兴奋→焦急、兴奋→惆怅、失望→绝望、委屈。
习读检测二
“阳光明媚”时,“我”对外出是期盼的,内心很兴奋、很急切。
“看着天看着云彩走”时,“我”的心情是焦急又兴奋的。
“光线渐渐暗下去”时,“我”惆怅起来,逐渐失望。
“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我”变得绝望而委屈。
再读课文,品味文中重点语句,就文中运用的多种描写方法来体会人物的心理。
习研时间:7分钟
习研要求:
1.借助批注梳理自己的思路。
2.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
习研
习研检测一
“我”在妈妈去买菜之后做了哪几件事?想象这些画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①跳房子
②看云彩走
③拨弄蚁穴
④翻看画报。
从中可以感受到“我”的焦急和兴奋。“我”因为母亲的承诺而满怀期望,内心欢喜,“自娱自乐”是为了打发等待中无聊的时光,舒缓焦急的心情。
习研检测二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情感抒发都真切、自然;都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惋惜、惆怅的情感;都有对环境的描写。
习研检测二
不同点:《匆匆》运用了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用诗意的语言将抽象的事物表现出来,既表达了朱自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又能激发读者的共鸣。
《那个星期天》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
写等多种描写方式,表达或烘托了“我”无聊、孤独乃至绝望的情感,从孩童的视角看人、想事,真实地展露出孩童的情感。
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
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说说你的看法。
习说
示例一:这是一位真实感人的母亲,她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但即使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且对孩子满怀歉意。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
动态模块
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那一 天记忆如此深刻。
示例:
1.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
2.盼望中的兴奋期待、焦急无奈、 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令“我”印象深刻。
3. 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忘怀。
4.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 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完成《典中点》主体探究部分的习题。
习 练
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______又________,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________,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______、______乃至_______。细腻而深婉地表现了主人公丰富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鸿沟。
兴奋
绝望
满怀期待
焦急万分
失望
委屈
小结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我与地坛》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病隙碎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