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东南三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鄂东南三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11 09:5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鄂东南三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第1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金沙江与澜沧江中的鲢鱼 B.新疆伊犁草原上所有哺乳期的奶牛
C.一棵树上的全部寄生虫 D.黄山上的全部领雀嘴鹎
2.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总是与群落自然演替的方向相反
B.废弃污水的净化能够减少对河流的污染
C.砍伐森林只会改变物种数量,不会改变物种的组成
D.退耕还林一定能够让荒漠化地区演替为森林
3.丹顶鹤栖息于开阔的平原、沼泽、湖泊等地。每年的4月~4月中旬到达东北繁殖地,11月~11月中旬到达江苏盐城越冬地。下列对丹顶鹤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其种群数量时,若所做的标记容易脱落,则可能会造成调查值偏大
B.对盐城的丹顶鹤年龄结构进行调查可以预测繁殖地丹顶鹤的种群密度
C.直接影响11月份盐城丹顶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D.气温升高导致11月份盐城丹顶鹤数量减少,属于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4.某实验小组开展了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变化”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进行重复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B.增加酵母菌的接种量可以影响其K值的大小
C.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D.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滴于盖玻片边缘的多余培养液要用滤纸吸掉
5.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是粮食仓库里常见的两种害虫,生态学家将两种害虫放入同一盛满面粉的容器中,记录两种害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所用的两种害虫的起始数量需要保持相同
B.后期赤拟谷盗种群数量不再增加是受到种间竞争的影响
C.杂拟谷盗受到种群密度制约的影响大于赤拟谷盗对其影响
D.赤拟谷盗种群数量稳定时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6.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和空间时会出现激烈的种间竞争现象。而且两个物种越相似,生态位重叠的就越多,种间竞争就越激烈,这种理论被称为高斯假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位指的是某物种在环境中的空间位置
B.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说明生态位完全相同
C.种间竞争的结果可能会导致生态位发生分化
D.生态位的分化会导致该地区物种丰富度减少
7.下列关于不同群落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仙人掌的气孔在白天开放,能适应干旱环境
B.草原上生活着较多的两栖类生物和水生生物
C.只要是森林,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完全相同
D.草原上难以见到乔木与其寒、旱的环境有关
8.某山区由于人为的乱砍滥伐,导致该地区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后来通过封山育林等措施,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乱砍滥伐和封山育林均会引起群落的次生演替
B.乱砍滥伐和封山育林使群落朝着不同方向演替
C.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物种入侵难度相同
D.封山育林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能会恢复如初
9.如图表示某地区的部分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草属于生产者,所有动物都只占据一个营养级
B.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图中缺少的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若该地区麻雀的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蝗虫数量会增多,鹰的数量会减少
D.狐狸与鹰之间只存在竞争关系,狐狸与田鼠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10.火烧常被认为是草原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与生态健康的重要干扰因子,并日益受到重视,是与草原同生同灭的环境要素。草地的不同利用管理方式中,以火烧的影响最为显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火烧可以通过改变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温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碳素循环
B.火烧会使土壤表面碳化增加,加速火烧迹地的干燥,有利于阳性植物的生长
C.火烧会使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反复利用
D.火烧后的草原生态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原有状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11.如图是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单位:]。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12.5的能量仅包括了生产者的枯枝败叶
B.植食性动物呼吸量与其同化量比值高于肉食性动物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各个营养级同化量之和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
12.棉铃虫是棉田常见的害虫,喷洒高效农药可以迅速杀死棉铃虫,但同时也会杀死棉铃虫的天敌。于是研究者采用放养其天敌——赤眼蜂的方法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喷洒农药和放养赤眼蜂控制棉铃虫分别属于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B.农药可以杀死棉铃虫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
C.利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杀死棉铃虫可能会造成棉铃虫的再次爆发
D.放养赤眼蜂可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3.2023年1月30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官网最新发布的通知:纪念通过《生物安全议定书》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条约20周年。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小于其直接价值
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人类活动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漫长的协同进化的结果
14.桑基鱼塘是我国珠三角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下列关于桑基鱼塘所应用的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池塘养鱼要考虑不同鱼种的关系和鱼的数量,主要遵循循环原理
B.蚕粪、桑叶进入鱼塘,经分解者作用后被植物利用,主要遵循整体原理
C.桑基鱼塘在设计时要考虑栽种作物与养殖动物的比例,主要遵循协调原理
D.桑基鱼塘建设中利用种群的互利共存关系,构建复杂群落,体现了自生原理
15.从传统发酵到现代大规模生产的发酵工程,不同微生物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酿制葡萄酒时,发酵装置不进行严格灭菌仍能获得良好的发酵效果
B.酿制的葡萄酒中乙醇浓度不太高是因为较高浓度的乙醇会抑制酵母菌的生命活动
C.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中,要先通气培养后再密封发酵
D.葡萄酒暴露在空气中易变酸是因为醋酸菌能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16.发酵食品是中国传统食品中一个重要的类别,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早在《齐民要术》中就有泡菜制作技术的相关记载:“作盐水,令极咸,于盐水中洗菜,即内雍中。”下列关于泡菜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酵初期,水槽内有气泡产生是因为微生物有氧呼吸产生了
B.盐水注入泡菜坛前,煮沸所用盐水的目的是杀灭细菌和除去部分溶解氧
C.发酵过程中的无氧环境、发酵液的pH上升可抑制其他杂菌生长
D.若罐口密闭不严会导致需氧腐生菌生长繁殖,使泡菜腐烂变质
17.无菌技术应围绕着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主要包括消毒和灭菌。下列关于无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无菌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B.用紫外线照射接种室前适量喷洒石炭酸可以加强消毒效果
C.配制好选择培养基后将其分装到培养皿中,再进行湿热灭菌
D.用巴氏消毒法处理食品后仍会有部分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存在
18.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施入土壤后,由土壤中能产生脲酶的细菌分解后被植物吸收利用。如图是某同学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培养基①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则该培养基需加入尿素
B.尿素的分解产物使培养基②pH降低
C.10g土壤样品加入90mL无菌水中,振荡摇匀后可获得稀释100倍的稀释液
D.若该同学发现培养基①上的菌落连成一片,则可能是菌液浓度过高导致的
19.抗生素可以通过干扰细菌的代谢过程而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抑制和杀灭细菌的目的。测试某细菌对不同抗生素敏感性的实验方法如下:在涂有该细菌的琼脂平板培养基上按照一定要求贴浸有不同种类抗生素的纸片,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抗生素的种类
B.该细菌对抗生素IV的敏感程度大于抗生素I、I和III
C.抗生素II形成的抑菌圈较小的原因可能与该抗生素扩散速度太慢有关
D.在本实验条件下,该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变异对该细菌而言是有害变异
20.食品工业是微生物最早开发和应用的领域,一直以来与发酵有关的食品工业的产量和产值都居于发酵工业的首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食品工业中用到的酶制剂都是通过发酵工程生产的
B.筛选出高产谷氨酸的谷氨酸棒状杆菌菌种后可直接接种到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生产
C.啤酒发酵的过程中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在主发酵阶段完成
D.食品工业中,用来延长食品保质期的乳酸链球菌素和β-胡萝卜素可通过发酵工程生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21.(15分)金合欢树是东非大草原的珍贵乔木,为保护该树种,生物学家在6片金合欢树林周围架起电栅栏,防止长颈鹿、大象等采食。十年后发现,电栅栏内的金合欢树日渐枯萎、死亡,而未被保护的树木却生机盎然。进一步研究发现,褐色举腹蚁将家安在金合欢树的哨刺中,并以其叶片基部蜜腺分泌的汁液为食。被保护的金合欢树分泌的蜜汁少了,褐色举腹蚁就饲养一种能分泌蜜汁的介壳虫解馋,这种介壳虫对金合欢树的生长极为不利,同时天牛的幼虫也会在金合欢树干上钻孔危害金合欢树。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在金合欢树上的褐色举腹蚁可看作一个______,东非草原还有两种举腹蚁(一种颜色偏黑,一种黑头红腹)也以金合欢的哨刺为家,但一棵金合欢树上只能生活一种蚂蚁,说明不同种类的蚂蚁之间存在______关系。
(2)金合欢树及其周围的全部生物构成一个______。影响金合欢树生长的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3)金合欢树林不同高度所生活的主要生物种群有所差别,这属于生物群落的______。金合欢树林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______和______。
(4)结合资料,分析电栅栏内金合欢树日渐枯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5分)如图是某生态学家对一块玉米田进行的能量流动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渠道是____________,图中体现出的能量转化形式包括____________,玉米种群固定的太阳能占太阳摄入总能量的______%(保留1位小数)。
(2)已知该研究者是先计算出葡萄糖的含量,再折合成能量,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种植玉米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除草,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该玉米田中同时种植甘薯,与单一种植玉米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23.(15分)下表表示云南东川区三个不同林地中植物物种数的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群落 坡度(°) 植物种数(种)
桉树人工林样地群落 样地1 15 15
样地2 25 12
云南松林样地群落 样地3 15 20
样地4 31 22
松栎混交林样地群落 样地5 18 26
样地6 10 19
注:被调查的样地的面积是20m×20m
(1)估计三个样地群落的植物物种数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若桉树人工林群落的两个样地中某物种的数量分别为600、586,则该种群的密度约为______株/m2(保留1位小数)。
(2)表格中植物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______群落,可以通过比较样地中植物物种数多少比较该地区物种丰富度大小,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分不同群落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受到大规模害虫侵袭时,影响最大的可能是______群落。请从群落角度分析建立人工生态林应注意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24.(15分)研究者从温泉中筛选出高效产生耐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该培养基中必须以______作为唯一的碳源。
(2)I号、II号培养基都属于固体培养基,配置时______(填“先调pH后灭菌”或“先灭菌后调pH”)。II号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为______,从其上挑取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后,可借助特定的______或______采用______进行直接计数,该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直观地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3)挑选出能产生耐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菌落的鉴别方法是:将得到的菌悬液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______作显色处理,得到如图2所示结果,可判断图中____________的菌落含有所需菌种。
鄂东南三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 2.B 3.C 4.B 5.A 6.C 7.D 8.C 9.D 10.C 11.D 12.B 13.A 14.D 15.C 16.C 17.C 18.D 19.D 20.C
21.(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5分)
(1)种群(1分) (种间)竞争
(2)群落 大象、长颈鹿捕食;蚂蚁原始合作;介壳虫和天牛幼虫的危害等(合理即可,3分)
(3)垂直结构 栖息空间(1分) 食物条件(可与前一空交换位置,1分)
(4)金合欢树因缺少动物啃食,生长速度减缓,为蚂蚁提供的栖息空间和食物减少,导致蚂蚁饲养介壳虫使介壳虫数量增加,同时天牛等数量增加,危害加重(合理即可,3分)
22.(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5分)
(1)生态系统能量的吸收、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食物链和食物网 太阳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5.0(3分)
(2)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利的部分
(3)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等(合理即可,答两点)
23.(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5分)
(1)记名计算法(1分) 1.5
(2)松栎混交林 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一般情况下,植物种类丰富,动物种类也会丰富,微生物的种类也会丰富(3分) 群落的物种组成
(3)桉树人工林 不用单一的树种建造人工林,选择多个树种混合栽培;考虑不同植物生长所占据的生态位,尽量增加群落空间结构的复杂程度(合理即可,答一点,3分)
24.(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5分)
(1)淀粉(1分)
(2)先调pH后灭菌(1分) 平板划线法 细菌计数板 血细胞计数板(可与前一空交换) 显微镜
(3)碘液 周围不显蓝色(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