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泸州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1 11:01:49

文档简介

泸州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4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矛盾
2.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
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是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的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帝王。其中属于“汉武”的措施是
A.创立中央集权制 B.三省六部制 C.推行均田制 D.建立中朝
4.明清时期,山西祁县一带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谚语。这表明
A.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晋商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D.山西商品经济发展全国领先
5.1924-1927年国共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1927-1936年国共内战、对峙;1937-1945年国共再次合作,携手共赴国难;1946-1949年国共又掀内战,民生艰难。这一变化反应了
A.国家利益是其根本出发点 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民主革命由国共共同领导 D.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6.1958年,毛泽东写道:“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导致了
A.文化大革命爆发 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中共八大召开 D.“一五”计划制定
7.当代作家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从“文化大革命”十年中,我们应吸取的最主要教训是
A.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重视民主、法制建设 D.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关于人类进入铁器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是
A.起源于西亚,继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B.起源于希腊,继而扩散到埃及和西亚等地
C.起源于埃及,继而扩散到西亚和希腊等地
D.起源于南亚,继而扩散到埃及和西亚等地
9.源赖朝将一批长期追随的家臣定为御家人,其世袭的领地受到保护,又可以根据战功得到将军赐予的新领地,同时唯有御家人才能担任地方官守护和管理庄园的地头。这反映了
A.幕府武士主要在将军的同姓亲族内选拔 B.武士与将军结成了家族式的主从关系
C.幕府的官员主要管理幕府家族内部事务 D.武士拥有的特权依赖于天皇的信任
10.据记载,马里国王曼萨·穆萨在1324年带领数千人的队伍前往麦加,他们曾在开罗逗留三个月的时间,因布施而分发了太多的黄金,以致引起当地市场上黄金价格下降了25%,直到20年后才恢复到原本的水平。这段记载反映了古代马里
A.商业繁荣 B.乐善好施 C.盛产黄金 D.奢靡成风
11.从英国的外贸出口额来看,1784—1786年,英国的年外贸出口额为1361.4万英镑,1804—1806年间增长到4124.1万英镑,1834—1836年为4619.3万英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影响 B.新航路的开辟
C.垄断组织的形成 D.工业革命的推动
12.11世纪以后,西欧各地纷纷建立大学。1500年,全欧洲已有65所大学,大学学习和研究科目已不限于神学,还有法学、医学、文艺等。大学及其学习科目的增加,主要是
A.满足新兴市民阶层的需求 B.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C.反对教会至高无上的权威 D.加强封建王权的需要
13.“交通运输业愈发达,商品流转愈迅速、愈频繁,单个的、地方的和‘民族的’市场结合的进程就愈快,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经济的生产机体的发展也就愈迅速”,第二次工业革命能够推动交通运输领域革新的成就是
A.火车的发明 B.飞机的研制成功
C.蒸汽机的不断改良 D.发电机的创制成功
14.如图为美国画家于1881年创作的漫画,漫画中英、法两国士兵持枪相对而视,漫画下方写着“流血的红海”(BLOODREDSEA),远处的“狮身人面”像、金字塔默默注视着这一切。该漫画反映了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B.美国插手非洲国家事务
C.英法在埃及展开激烈的殖民争夺 D.埃及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15.日本军部在1907年上奏天皇的奏折中,把美国列为第二号假想敌;1923年又将其改为头号假想敌。美国军方1913年正式提出了以日本为敌人的“橙色作战计划”;巴黎和会后,美国对该计划给以更多的注意,并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这些行为说明
A.一战前后美日加强各自防御 B.日美加紧争夺亚太地区
C.日本实施“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D.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16.1935年,苏联首先取消了面包、面粉、米的配给制;1936年初,工业品供应也逐渐取消配给制。1937年与1932年相比,零售商品流转渠道供应的重要日用工业品和食品增长明显,如砂糖增长1.92倍,灌肠和熏制食品增长3.9倍,靴子1.18倍,自行车3.2倍,手表7.2倍。据此可知,此时的苏联
A.农轻重比例结构已趋于合理 B.工业发展促进了民生的改善
C.运用市场规律推动经济发展 D.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
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从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摘编自朱寰《世界中古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并据此回答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
的作用。(10分)
(2)概括材料二中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综合材料一和二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20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19世纪70、80年代,清政府向美国和欧洲分批派遣留学生,总计200余人。留学生侧重学习军事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各门专业知识。多数人回国后凭借西学专长,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和任用……这一时期官费留学生回国以后成为著名人物的有:留美的詹天佑、唐绍仪等,留欧的严复、萨镇冰、刘步蟾等。这批人在新兴的邮电、铁路、矿业等工业和教育、外交、海军建设中做出较大贡献。
——摘编整理自《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
材料二 甲午战后,经历重创的清政府开始把眼光从“泰西各国”转向小国日本。1898年光绪皇帝发布上谕,“自以派人出洋游学为要”“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此后又令各省督抚遴选在职官员及学生送日游历游学,并颁布了有关的鼓励章程,赴日留学之风骤然兴起。除了清政府派出大量的官费留日学生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自费出国的留学生。在长达16年(1896—1911年)的留学热潮中,留日学生多达45000多人,60%的留日学生在留学科目选择法政科和师范科。留日学生中的一些先进分子,如黄兴、宋教仁、陈独秀、蔡元培、蒋志清(蒋介石)等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成员和骨干,跟随孙中山为推翻清朝腐败政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摘编自彭洁《简论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甲午战后的留学活动较之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活动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12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留学活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虽然哥伦布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思想上保留了对中世纪神权的信仰,但他又执着地追求科学知识,后来居然不自觉地成为一个实际上批判神权的理性主义者;他所从事的航海事业,虽然是在封建生产方式支配下完成的,但是他的行动却得到大商人的资助,客观效果上更多地体现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哥伦布少年时就迷恋着各种有关航海知识的书籍。他研读过古希腊哲学家和当时流行的一些天文学、地理学名著,也批注过一些有关描述东方大国盛况的游记和故事,熟悉并相信被当时学者们普遍接受的“地圆说”。哥伦布之所以能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是因为他在长期的航海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哥伦布发现了具有决定意义的“磁力现象”,并把这种技术应用到航海上。1485~1492年,他制订了远航深险的具体计划,并收集了远航所必备的技术资料和物质生活资料。西班牙国王之所以支持哥伦布的冒险行动,这是同西班牙所处的国际环境、西班牙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专制主义王权政治的建立以及具备远洋航行所必备的技术和物质条件分不开的。
——摘编自洪国起《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历史考察与思考》
有观点认为,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上述观点,说明你的判断和理由。(要求:判断明确,理由充分,表述清晰)泸州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B 6.B 7.C 8.A 9.B 10.C
11.D 12.A 13.B 14.C 15.B 16.B
17.(1)影响: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将被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下来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作用: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媒介。
(2)原因: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封闭保守、不思创新。启示: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促进发展;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富强。(答出两点即可)
18.(1)变化:地点:赴欧美留学为主转为赴日留学。方式:官派留学转为官派和自费并举。规模:留学规模扩大,人数大幅增加。内容:以学习技术为主转为政法、教育为主。原因: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并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取胜;清末开展戊戌维新运动,实施“清末新政”,官方鼓励留学;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严重,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影响:培养近代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军事的发展;促成辛亥革命的兴起,加速清王朝的灭亡;推动西学的传播,促进思想的启蒙解放。
19.[示例]
判断: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肯定了时势对哥伦布远航成功的重大意义。
理由: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很多人沉溺于“寻金热”中,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葡萄牙和西班牙濒临海洋,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提高其在欧洲的地位。同时,教会也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当时,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也已经具备。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远洋航行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的条件。面对上述形势,哥伦布结合自身航海优势,积极游说。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成功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的观点,有其合理性,合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突出了时势对英
雄人物活动的影响。(“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