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0 15:1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中的生字词语 ,理解文中颇有哲理的语句。
2 .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
3 .体会“男子汉”逐渐成熟、 自主自立、 刚强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通过阅读概括小男孩的性格特点 ,说出小男孩的形象 ,及给我们的启示。
2. 理解男子汉的含义 , 培养同学争做男子汉的信心和勇气 、 敢于面对挑战的思想意 识。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本着简单实用原则 ,按教学顺序对课文进行制作。
活动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 ,解决字词和诵读问题。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课文。 (课件展示文题)
导语设置: 一提到“男子汉” , 我们的头脑中就会马上联想到: 顶天立地 、 敢说敢为 、 正 直无私、 胸怀宽广等词。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忆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 ,看一 看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有何不同。
说明: 直接导入课文 ,意在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状态。
2 .解题 ,把握全文感情基调。
( 1 ) 老师提问: 课题中“我们家的”指谁家的?
明确: 作者家的
( 2 ) 如果是作者家的 ,那么作者是一个人 , 为什么是“我们”?
明确: 原来这个“我们”不仅指作者 ,还包括她的亲属等人。
( 3 ) 平时我们在说“我们家的 … …”这句话时 , 都会带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比如说我们说 “我们家的孩子”“我们家的小狗”等等 ,让学生试着说这句话 , 同时体会感情。
明确: 之所以说“我们家的”那是因为带有一种亲切喜爱的感情 。 那么本文的课题也是如 此 ,一个“我们家的”就说明作者对这个男子汉有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 一种深深喜爱的感情。 而且不仅仅是作者一个人 ,这一家人对这个孩子都带有这 种感情。
( 4 ) 那么如果让你在这个标题后面加一个标点符号 ,你认为应该加什么?
明确: 感叹号
( 5 ) 齐读标题 ,并读出感叹号的效果。 (课件展示文题后加感叹号)
说明: 解题的过程就是带着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过程 ,任何一篇文章都能通过课题得到 很多信息。 本环节意在让学生理解作者对这个孩子的感情 , 同时通过加标点符号的练习 和齐读课题的过程 , 把这种喜爱之情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里。这样下面的教学就要顺利 多了。
3 .分析文章结构 ,整体感知课文。
( 1 ) 老师提出问题: 我们来看 , 这篇文章的结构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 大家看是什 么?
明确: 有小标题组成。
( 2 ) 那么小标题的作用是什么呢? 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小标题的文章 ,想一想。 明确: 概括每部分内容。
( 3 ) 既然小标题的作用是概括每部分内容 , 那么老师想问: 你觉得有没有哪一部分的 内容和这部分的小标题是不符合的呢? (课件展示问题: 你觉得有没有哪一部分的内容
和这部分的小标题是不符合的呢? )
学生自由回答。
说明: 小标题的设置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 , 学生也容易发现这个特点。 由这个一 眼就 能发现的特点深挖下去 , 学生更容易接受。 由于已学过有小标题的文章 , 学生对小标题 的作用也很熟悉。 关于这个环节的最后一个问题 ,是一个自由回答题 , 学生会发现多个 与小标题不符合的内容 ,这个问题就能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4 .研习课文 ,分析人物形象。
( 1 ) 出示课件: 刚刚很多同学都发现有的内容和它相对应的小标题并不符合 , 看来作 家写文章也就如此 。 那么既然这样 , 我们就来做一 回“大家” 。 请大家小组讨论 , 把每部
分的小标题都换掉 ,全部换成这个孩子所说的一句话 ,大家来试一试。
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
说明: 本环节是这节课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生小组讨论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 这正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让学生把这些小标题换掉 , 并且是用这个人物所说的话 , 既 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 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还让学生在读课文找句子的过程中 对这个孩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 2 ) 好了 , 老师来看一看大家合作的结果怎么样 。 每个部分用孩子所说的话来做小标 题 , 你认为该用哪一句呢? 你所找到的这个句子 , 能说明这孩子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呢?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及时补充。先找句子 ,再总结性格特点。
明确: 逐渐成熟 、 自主自立 、 刚强勇敢 、 直面现实 、 挑战自我 、 天真幼稚 、 可爱沉着 (出示课件)
说明: 本环节是这节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生之所以找到某句话 , 就是因为他认为这 句话有一定的代表性 , 能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学生在找完句子的同时 , 就已经了 解了人物形象。在这样的基础上 , 老师再加以引导补充 , 学生就很快掌握了人物的性格 特点。只要掌握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对文章主旨的掌握就容易多了。
5. 挖掘文章主旨。
( 1 ) 刚刚对小男孩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 , 请你说说小男孩身上有哪些让你感动 、 值得 你欣赏或引起你共鸣的地方?
学生自由回答。
说明: 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和这个小男孩找到共同点 ,这样就更容易接受他。
( 2 ) 出示课件: 有的同学认为男子汉应该是男性的成年人 , 应该是健壮的 、 刚强的 , 而文中写的是男孩 ,不能称他为男子汉; 有的同学则同意作者的观点 , 认为他可以算是
男子汉。你认为男子汉应该是什么样的? 你认为本文的小男孩是男子汉吗? 学生自由回答。
明确: 其实不论年龄长幼、地位尊卑、 事业大小 , 只要在勇敢地乐观的拼搏、 追求积极 的人生都应当被视为男子汉或女强人。 文章描写的是一个男孩的成长经历 ,他的成长经 历也正是一个男子汉的成长经历 ,所以我们说他就是一个男子汉。
说明: 这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最好机会 , 也是启发学生思考的最好问题。 此环节 既挖掘了文章主旨 ,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真是一举多得。
( 3 ) 刚才我们所说的也就是这篇文章的写作主旨 , 而且这个主旨在文中能够找到印 证 ,请大家找出来。
明确: 最后一节。
( 4 ) 齐读最后一节 ,感悟最后几句话的含义。
明确: 作者的这些句子“这真是比任何文学还要文学 ,任何艺术还要艺术。写到这里 ,简 直不想写小说; 既不想写女人 ,也不想写男人。 ”正体现了对这个孩子甚至是这一类孩子 的无限关爱之情 ,她觉得这些孩子的成长是最重要的 ,甚至比她的事业还重要。
说明: 读课文是感悟句子的一个最好的方式 ,“书读百遍 , 其义自见” , 学生通过读课文 理解了句子的含义 ,理解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旨 , 学生的感 情得到了升华。 同时引导学生回归文本 ,在文本里感悟 ,也想说文本亦是最重要的。
6 .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 文中的小男孩很容易勾起我们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 回忆一下你小时侯堪称男 子汉或女强人的事情 ,说出来跟我们一起分享。
学生自由回答。
说明: 重点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进一步领悟文章的主旨。
7 .作业布置: 以“男子汉”为话题写一段话发表你的看法。
教学反思
只有45分钟的课堂 ,不可能对文章的内容面面俱到 ,只能选择性的教授 ,所以必然有舍 弃的内容 , 比如说作者的介绍 ,字词的检查 ,语言的品味等环节都没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