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古诗三首
1.初读课文, 根据拼音写字词。
"fú róng ( )楼”点明了送别的地点, 在诗中借用“冰心”“玉
hú( )”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墨梅》一诗中, 借用墨梅“不要人夸
好颜色,只留清气满 qián kūn ( )来表明自己的品性。”
2.选一选。(填序号)
1.按诗文内容分一分。送别诗: 边塞诗: 咏物诗:
A. 《墨梅》 B. 《塞下曲》 C. 《芙蓉楼送辛渐》
2.下列诗句中, 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平明送客楚山孤(天刚亮) B.月黑雁飞高(月亮变成黑色)
C.单于夜遁逃 (逃走,躲避) D. 只留清气满乾坤 (天地间)
3.借助关键词,理解诗意。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诗中所描写的梅花很特别,“ ”点明了生长环境的独特;一个“ ” 字刻画出墨梅的朴素淡雅,令人耳目一新。
b.通过诗句, 我看到了这样的梅花:
4.品读诗句,感受诗人的情操、品格。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 ”指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玉壶”指用玉做成, 晶莹剔透的盛 酒器, 形容诗人的 (2) 查阅相关资料,说说王昌龄想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告诉大家什么。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联系上下文,“清气”的意思是( )。 A.清香,也指清高的气节 B.清澈的水汽 (2)这两句诗借梅自喻, 表达了诗人的
5.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中关键词: “ ”字和“ ”字写出 了雨势的 。 《塞下曲》描写了战士们雪夜作战的战斗场景的诗句是:
6.课外阅读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①万事空②,但③悲不见九州同⑤。
王师⑥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⑦。
【注释】①元知:原本知道。元, 同“原”,本来。②万事空: 什么也没有了。③ 但:只是。④九州: 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 这里代指全国。⑤同:统一。⑥王师: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⑦乃翁: 你们的父亲。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朗读《示儿》时应该读出( )的感情。
A.悲伤痛心 B.委婉含蓄 C.悲愤讽刺 D.浪漫抒情
2.读懂古诗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内容。
诗题“示儿”的意思是
从题目中我能了解到的信息是 3.结合注释,写一写“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意思。
4.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死去元知万事空”表现了诗人舍不得死去的心情, 因为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完成 B.“但悲不见九州同”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
C.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
D.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7.提升阅读——善良的种子(节选)
①父亲没想到, 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 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一百多块钱,他没花, 连午饭都没舍得吃, 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 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一百元的票子, 再翻口袋的时候, 那张一百元的票子 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 一百块钱不是个小数目, 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 得满头大汗, 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 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儿晕 倒过去。车上人很多, 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 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②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 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③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 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 自己去解 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 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 里里外外全 靠她一个人支撑着, 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
1
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 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④“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⑤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 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 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 也 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 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 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 都帮一把, 就挺过去了。”
⑥满车厢的人都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 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⑦下车的时候, 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 的时候, 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 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⑧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 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
花团锦簇。
1.根据选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父亲的钱被偷→女人的种子被偷→ →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x”。
(1)父亲丢了一百块钱,一直都没有找回来。( )
(2)偷种子的人偷走了父亲的一百块钱。( )
(3)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不翼而飞”的意思是东西突然不见了。( )
3 选文第⑤自然段中画“”的句子是对父亲 和 的描写, 写出了父亲 的品质。
4 选文第①自然段和第⑦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的说法矛盾吗?为什么?
5 选文哪句话具体阐释了标题“善良的种子”的深刻含义?请用” ”中画出来,并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3 黄继光
一、初读课文, 分部分拟小标题。
1.第 1~4 自然段: 2.第 5~11 自然段: 3.第 12 自然段:
二、选词填空。
战役 战争 战斗
在抗美援朝( )中, 涌现出许多( )英雄, 黄继光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在上甘岭( )中,因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而光荣牺牲了。 三、品析句子, 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1.关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 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 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
这句话对黄继光进行了 描写和 描写,从“愤怒”一词可以
看出黄继光对敌人
2.关注动作描写。
营参谋长正在着急, 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 他张开双臂, 向喷射着火舌的火 力点猛扑上去,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1)用“O”圈出句中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在 的情况下, 黄继光又站起来了。
四、课内阅读。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 长, 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营参谋长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 “好, 我相信你 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 “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便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1.从选文中“ 地注视”“ 地对营参谋长说”可 以看出黄继光对敌人的 和对完成任务的 2.选文中画“ ”的句子是黄继光所说的话,第一句话表明黄继光 ,第二句话表明黄继光 这两句话表明黄继光 3.最后一个自然段中, 、 、 、 这四个动词非常连贯,可以看出 黄继光要迫切完成任务的决心。
2
五、非连续性文本
伟大的品格
【材料一】钱学森在 1950 年就准备回到祖国,当时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 学森无论走到哪里, 都抵得上 5 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
1955 年秋天,钱学森历经重重磨难,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从此,他一心投入 到祖国的建设中。陈赓曾这样问他:“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 ”钱学森回答: “外国 人能搞的, 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怀着一腔爱国热情,钱学 森为中国的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曾多次看望钱学森。 2009 年 8 月 6 日, 温家宝总理冒着细 雨登门看望钱学森, 向他致以亲切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材料三】 2009 年 10 月 31 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 享年 98 岁。提取信息 1.美国人为什么要阻拦钱学森回国?
2 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V”,错的打“×”。
(1)温家宝总理曾多次看望钱学森, 说明了国家对人才的重视和对为祖国做出过重 要贡献的杰出人才的感激。( )
(2)钱学森说:“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 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这句 话的意思是中国人比外国人个子高,所以能造出火箭、导弹。( )
(3) 钱学森从准备回国到踏上祖国的土地,前后用了 5 年左右的时间。( )
3 钱老逝世,举国同悲。无数网友在网络上留言缅怀钱老, 寄托哀思。
网友 1:真正的国家栋梁,真正的科学泰斗,顶天立地的伟人! 钱老功垂青史! 网友 2:为中国振兴而生,为中国崛起而学,为中国富强而劳。钱老永垂不朽! 敬礼!
请你也用留言来缅怀这位点燃了我们的强国之梦的伟人。
时代的印记
【材料一】《觉醒年代》剧情简介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 1915 年《青年杂志》问世到 1921 年《新青年》成为中 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 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 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
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 故事为基本叙事线, 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 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 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 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材料二】一稻济世,万家粮足
袁隆平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
袁隆平还是学生的时候,面对当时的饥荒,他立志要用农业科学技术去击败饥 饿的威胁。对于杂交水稻的探秘,袁隆平总是百折不挠, 勇往直前。为了培育高产 水稻, 他几乎不分昼夜地守在田里。即使忍受太阳的暴晒, 即使刮风下雨, 他也不 曾躲避,时常戴着一顶破斗笠,留在田里, 死盯死守。他也很较真。再高的田埂, 再陡的斜坡,他都要爬一爬, 把试验田看个仔细。每次来到田间, 他都要掰开禾苗 细心察看, 细数米粒个数。他还时常一边抚摸稻穗,一边和它们说话, 甚至在劳作 之余还为它们拉小提琴。
他曾说:“我一直有两个梦想,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 梦。 ”就这样, 袁隆平用他的科学实践,为杂交水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材料三】用全部的生命教书育人
从《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那双贴满膏药的手,到她 17 岁和64 岁的对比照刷 屏网络,人们关注她、赞颂她、心疼她,为她从青春年少到花甲之年的坚守而动容, 向她“燃烧自己, 烛照他人”的精神而致敬。
从青春靓(liàng)丽、笑靥(yè)如花,到苍老憔悴、满身伤病,张桂梅将最好 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从“大山的女儿”,到孩子们口中的“张妈妈”, 她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孩子们身上, 更将自立自强的种子播撒在她们心中。
在华坪女高,有这样一段震撼人心的誓词: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 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 的懦夫!”正是这样的誓言,激励着许多家境贫寒的山区女孩, 不认命, 不服输, 走出山区, 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1.《觉醒年代》以 、 、 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觉醒年代》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辉煌成就
B.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百折不挠, 一往无前
C.张桂梅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
D.三则材料中描写的人物都为自己的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
3
3.袁隆平的梦想有哪些?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是如何做的?
4.“有粮可食, 有学可上”曾是无数革命先辈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他们抛头颅洒 热血, 许多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 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无数 人在努力奋斗着。这些人都留下了不朽的时代印记。如果让你填写“时代印记”推荐 卡,你会推荐谁呢? 推荐理由又是什么?请先想一想, 再填写。
推荐人:
推荐理由:
24 “诺曼底号”遇难记
1.初读课文, 根据拼音写词语。
“诺曼底号”轮船被“玛丽号”狠狠撞击后, 船身被 pōu kāi ( )了一个大
kū lónɡ ( ) 。顿时,船上一片 hùn luàn( ),哈尔威船长坚定地屹立在他的
gàng wèi( )船员 wéi chí ( )zhì xù( ) 。最后, 他如一尊黑色的雕
像沉进大海。
2.根据课文,先把词语补充完整, 再选词填空。
惊慌 不动 有序 忠于
面对大火和 的人们,消防员不怕危险,坚持在火海中疏散群众, 让人们 地撤离了火灾现场, 化解了一场巨大的灾难。
3.品读句子, 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a.关注对比写法。
①人们半裸着身子, 奔跑着, 尖叫着, 哭泣着,惊恐万状, 一片混乱。 ②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 大声吼喝: “全体安静, 注意听命令! 把救生艇放下 去。妇女先走, 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1)从句①的“奔跑”“ ”“ ”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场面的 混乱, 人们的惊恐万状。从句②的“吼喝”一词中,可以体会到哈尔威船长的 句①、句②形成了 (2) 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他没有把自己算进去)这句话中, 可以体会 到哈尔威船长 的高贵品质。 b.关注语言描写。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 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面对危机, 哈尔威船长表现出了 的品质 c.关注动作描写。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 指挥着, 主宰着,领导着大家。
加占的词语表现了哈尔威船长 。
4.对比阅读
英雄的 76 秒
从 2012 年 5 月 29 日 11 点 39 分 24 秒开始,接下来的 76 秒应该被抽离、定
4
(
2.
仔
细阅读两篇选文, 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
(
1)
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
我
吗?”“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火呢?”“灭了。”“机器怎样?”
“
停
了。”
这段话运用了
描写,让人感受
到当时情况的
.
(
2)
一个块状物体,穿过挡风玻璃, 像弹片一样击中吴
斌的腹部。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说明了“块状物体”来得
。
3.
“
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一句中的“英雄的壮举”指的是
(
)
A
.
哈尔威船长要求大家把见习水手克莱芒救出去
B
.
哈尔威船
长让大家都听从他的指挥, 甚至连失事的船舶也听从他的调遣
C
.
哈尔威船
长在危急时刻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逃生,自己却与船一起葬身
大
海
4
阅读选文二,
通
过“
11
点
39
分
24
秒”“
11
点
39
分
52
秒”“
11
点
40
分”等时
间,你感受到了什么
)
格、记忆: 吴斌和 30 年来每次出车一样, 端坐在驾驶室里,在杭州一条高速公路 上行驶着。
11 点 39 分 24 秒: 一个块状物体,穿过挡风玻璃,像弹片一样击中吴斌的腹部。 吴斌的手被飞物打中,但他迅速地紧握住方向盘, 保持住车辆方向。
11 点 39 分 41 秒:车速慢下来了, 吴斌挂档位,拉上手刹、开启双跳灯。
11 点 39 分 52 秒: 他解开了身上的安全带。
11 点 40 分:吴斌半躺在座位上, 不停地动一动身体, 右手不时抚摸着腹部, 看得出来非常痛苦。
11 点 40 分 05 秒: 他挣扎着站起来, 用很低的声音一字一字地对乘客说:“不要 乱,一个一个下,站在路边。”然后打开车门,安全疏散, 保护了 24 位旅客。 11 点 40 分 40 秒:最后的他, 却瘫坐在座位上…… 1.和《 “诺曼底号”遇难记》对比,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选文一 选文二
“玛丽号”撞上“诺曼底号” 起因
经过 吴斌靠顽强的意志停下车,安全疏 散乘客
船上其他人得救,哈尔威船长牺牲 结果
5 两篇选文的主人公身上有什么相同的品质?请找出来填在下面的圆圈中。
(
吴
斌
)哈尔威
5.课外阅读
拱桥(节选)
拱桥是一个人, 不是一座桥。
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 人也已经很老。那时, 他在村庄东边的一座老 石屋里,已经当了许多年的校长。
说是校长, 其实是抬举他,因为他只管一个老师, 那老师也就是他自己。
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一座真的拱桥。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我和其他 十来个学生, 上学放学都是要过沟的。那条四丈宽的沟, 雨天浊流滚滚。水虽仅齐 校长的膝盖,但对十来岁的孩子来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没有木桥、石桥、铁桥, 只有校长这座肉做的桥。一次, 洪水把我们隔在这边, 校长便从对岸过来, 在水中 蹚来蹚去。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得平时太捣蛋对不起他, 二是觉得自己 已经长大了不能再让人背, 尤其是让一个老人去背。最后, 八个同学都被背到了对 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躲。他浑身湿透,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
“来吧,孩子。”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
我急得要哭了, 我该怎么办呢?
“别不好意思, 答答背孙子嘛。该上课了,快来。咱爷儿俩得赶紧过去, 同学 们在等呢。”他不容拒绝地说道。临上岸时,校长制趄(lièoie)一下,但我并没 有掉下拱桥,因为他宽大的手紧紧扳着我。
“这不过来了吗? ”他说。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 站着。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捯(dáo)气儿,苦笑着说: “老了, 老了, 我背你们爹妈时, 可不是这副模样。”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的 拱桥。喘息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二青靠近我,说: “校长背你过沟,不是走的,是爬。”爬用来说人是贬义,我讨厌他说校长“爬”, 便狠踹了他一脚。
许多年过去了, 我过的桥比小时候走的路还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桥。那座宽 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 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1.请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我急得要哭了, 我该怎么办呢?
(2) 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捯气儿,苦笑着说:“老了,
5
老了, 我背你们爹妈时, 可不是这副模样。”
(3) 喘息了一会儿,他站起来, 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 2.读完短文, 我认识了一位 、 的校长。
(填两个恰当的四字词语)写一写校长这些特点具体表现在哪里。
3. “我”不好意思让校长背的原因是什么? ( )
A. “我”觉得平时太捣蛋对不起他,同时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再让人背, 尤其是让一个老人去背。
B. “我”认为校长年纪大了, 担心他背“我”时将“我”掉进水里。
C. “我”不忍心看到校长累得气喘吁吁的样子。
D. “我”太重,担心把校长压垮了。
4.“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这句话中的“伏”字可不可以 换成“爬”字?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换。“伏”和“爬”都表示趴着的动作,意思没区别
B.可以换。“爬”字效果好,因为“爬”字准确生动地刻画出“我”在校长背 上爬行的动作, 充满童趣
C.不可以。“爬”指手脚一起着地向前移动。“我”只是趴在校长背上,并没 有在校长背上移动。“伏”字形象地写出“我”趴在校长脊背上的动作, 体现了校 长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D.不可以。“伏”字表现了校长具有老黄牛一样的精神,而“爬”含有贬义
5. “临上岸时, 校长趔趄一下, 但我并没有掉下拱桥,因为他宽大的手紧紧扳 着我。”这句话中的“扳”字体现了什么? ( )
A.校长担心自己摔倒, 所以紧紧扳着“我”。
B. “扳”说明校长很用力,怕“我”从背上掉下来受到伤害, 表现出他对“我” 的关心和爱护。
C.校长站不起来了,他瘫坐在地。
D. “我”太重,校长抓不住“我”, 只能用手扳着“我”。
6.请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你对“拱桥”的理解。
25*挑山工
一、初读课文, 提取关键信息完成练习。
游客 挑山工
负重情况 轻装登山
行走路线 上山走直线
登山过程 东看西看, 玩玩闹闹总要停下来
登山耗时 并不比游人多
二、品读句子, 学会从描写中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1.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 矮个子,脸黑生生的, 眉 毛很浓,四十来岁, 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
这句话从身材、 、衣着等几个方面描写了挑山工的外貌, 从中我们 能体会到这是一个 的挑山工。
2.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 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 他们已经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 悄悄地走到前 头去了。
(1) 句中画横线的部分描写了挑山工的 ,“不声不响地”“悄悄”等 词语表现了挑山工 的特点。
(2)作者把挑山工和游客对比着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三、阅读课内片段, 完成练习。
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 “我看你们走得很慢, 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 们前头去了呢? 你们有什么近道吗?”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说: “我们哪里有近道, 还不 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 玩玩闹闹, 总得停下来嘛! 我们跟你们不一样, 不像你们那么随便, 高兴怎么就怎 么。一步踩不实不行, 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 走长 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1.选文第 2 自然段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我从中体会到了 挑山工 的品质。 2.挑山工的话蕴含着哲理,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举出含有类似道理的例子。
6
四、科普——北斗导航定位插秧
①在东北, 稻田里的秧苗孕育着希望。这些年, 科技在发展,各种智能装备、 生物科技层出不穷。田里的农活儿,科技能不能帮上忙呢?
②5 月中旬正是黑龙江水稻插秧的黄金时节,抓住时机完成插秧, 才能保证高 质高产。不过, 红卫农场的种植户陈玉柱却显得不慌不忙。他没有急着插秧, 而是 开着空插秧机在农田里转了一圈。他说: “我去定点了。我把点全部定完之后,这 个田块的数据就进入电脑了, 就能实现无人驾驶了。”
③陈玉柱用来定点的仪器,依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驾驶过程中, 陈玉柱标记了地块的四个角。他说: “这个蓝点是咱们机器的位置,一会儿我把机 器调整到起始点这个位置上, 然后我按执行键,它就可以实现自主插秧了,我只负 责在后面加苗、看苗就可以了。”
④当时,农场引进农用机器新技术,第一次听说智能导航自动驾驶插秧机, 陈玉柱有些好奇,心里直嘀咕。陈玉柱家种着 20 多万平方米土地, 每年插秧期都 要到处找雇工, 雇人的费用又高, 他很想看看这个新技术能不能帮点儿忙。
⑤现场的演练示范很快让陈玉柱对智能导航自动驾驶插秧机产生了兴趣。虽 说感兴趣, 但这个机器比其他机型要贵 3 万块钱, 这让陈玉柱有点儿头疼。好在国 家有支持新技术的补贴政策,这台智能导航自动驾驶插秧机的补贴力度比普通插秧 机要大,因此, 到手的价格并没有贵多少。就这样,陈玉柱把智能导航无人驾驶插 秧机开回了家。
⑥如今,陈玉柱的农田实现了插秧全用智能导航自动驾驶插秧机。这款插秧 机使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定位精度能够达到 2.5 厘米。不过, 像陈玉柱这样 的种植户, 在他所在的红卫农场中所占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三, 很多农户还是有顾虑 的。
⑦农户有顾虑的主要原因是,农用机器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对移动通信 信号有较高要求, 而农村往往移动通信信号不够强。对于这些问题, 一方面, 通信 部门正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针对目前的网络问题,插秧机公司为用 户免费提供临时基站来增强信号, 保障机器的使用效果, 并安排了大量维修人员活 跃在田间地头。
1.②自然段中, 陈玉柱开着空插秧机在农田里转一圈的原因是 ( )。
A.他不想显得太着急 B.他买了新机器心里很开心
C.他想看看自己农田的状况 D.他在为无人驾驶插秧机定点
2.阅读第②③自然段,陈玉柱用智能导航无人驾驶插秧机进行插秧的过程是怎样 的?以下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机器调整到起始点一按执行键实现自主插秧一在后面加苗、看苗一开着空插秧 机定点
B.开着空插秋机定点一将机器调整到起始点一按执行键实现自主插秧一在后面加 苗、看苗
C.开着空插秧机定点一将机器调整到起始点一在后面加苗, 看苗一按执行键实现自 主插秧
D.将机器调整到起始点一开着空插秧机定点一在后面加苗、看苗一按执行键实现自 主插秧
3.每年插秧期,陈玉柱家面临着 、 等问题。 4.农用机器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对移动通信信号有较高的要求, 为此,通信部
门和插秧机公司做了哪些工作以保障机器的使用效果? [多选] ( )(3 分)
A.增加农用机器的数量 B.完善通信基础设施
C.免费提供临时基站 D.安排大量维修人员 5.读了短文的题目后 你会提出哪此问题?读了短文后,你又能解答你提出的哪个 问题? (3 分)
问题(1): 问题(2):
我能解答第 个问题: 6.想象一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会应用在什么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 响?
7
语文园地+ 口语交际
一、字词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悲戚(qī) 临危不惧(jù) B.慷慨(kdi) 心急如焚(fén )
C.焦躁(zhào ) 凿壁偷光(zuó) D.和蔼(ǎi) 彬彬有礼(bīn )
2.按要求将词语分类。(填序号)
①和蔼②慷慨③贤惠④悲戚⑤临危不惧⑥彬彬有礼 ⑦焦躁不安 ⑧心急如焚
表现人物品质的词语:
表现人物心情的词语:
二、请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为了开好运动会, 学校组织了有意义的一次除草活动。没想到: 学校分给我们
班是那块长着许多带刺植物的地方。男生用铁锹将根铲断, 我们女生便将它们拖到
垃圾堆。一不小心,手臂被小毛刺扎了一下, 疼得差点儿叫出声来。看到同学们个
个精疲力竭,疲惫不堪, 我又忍着疼痛干起来。
三、品读下面的句子,再进行仿写。
例: 一只鸟儿飞过, 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 歪着头听; 挺着
身儿预备作战; 看看前, 看看后, 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句中加点的字词都是表示 的词语, 写出了母鸡做母亲后警惕性高的特点。
请你从下面选择一个话题,运用连续的动词仿写句子。
小狗吃东西 小男孩过马路
四、把名句补充完整,并选择填空。(填序号)
①天行健, ②胜人者有力,
③不怨天, ④生于, 而死于
1.怨言解决不了问题,我们要像《论语》中所说的那样,“ ”
“ ”是呀,能战胜别人的人, 是有力量的人;而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 ”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人因为处于忧患之中得以生存, 因为沉迷安乐
而消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