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备课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备课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0 15:2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课表(语文四年级下册)
单元 主题 第六单元 成长故事
单元 解读 与分 析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这个选文都是“长文章”的单元,人文主题是与学生容易产生共鸣 的“成长故事”,阅读学习要素紧扣课文“长”的特点定位,习作学习要素指向的是“故事”的写 法,口语交际学习要素是借助与成长有关的话题促落实的。 本单元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本单元课文的教学目标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感受不同时代儿童成长的故事,体会人物的特 点与品质。在教学中, 要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二是选择恰当的阅读方 法与策略。本单元的文言文教学不要求落实语文要素,另外三篇长文章, 故事情节生动,富 有变化, 可以采用预测的阅读策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故事会发生 怎样的变化,会有怎样的结果等。三篇课文篇幅都比较长, 可以选择默读、浏览等阅读方 法,围绕学习任务或探究话题,从文中提取重要信息,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形成自己的理 解。三是采用“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简化头绪, 突出重点内容,直奔教学 目标,提取主要信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 师尽可能少讲,只在关键点进行点拨与提升。
单元 目标 阅读: 1.阅读描写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童年生活的文章,了解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对 比、感受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与故事中主人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异同,珍惜童年时光。 2.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在需要时停下来思考前面的内容主要讲了什么。3.能 根据长文中的小标题、序号、空行等提示,将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给没有小标题的文章各 部分加上小标题。4.能利用小标题,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然后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 连起来,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写作: 1.有通过文字与大家分享交流自己童年生活的愿望, 从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中, 选取一件自己学会后有成就感的事情,与同学分享。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自己学习的过 程写清楚,即这件事情是如何一步步学会的、途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的过程等;将自己的 心情变化融进有趣或曲折的经历中,写下自己的体会;尝试在习作中加入环境描写。 3.积极 主动地与同学互相欣赏习作,分享自己的成长; 能从所写内容、具体语句等不同角度欣赏、 修改同学的习作。4.体会不同比喻句的感彩,并仿写。 其它: 1.在小组内围绕具体的话题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2.小组交流意见时,认真倾 听,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每个同学的想法。3.小组交流后, 把相近的想法整合到一起,标记
1
出大多数同学认同的想法。4.汇总意见, 代表小组在全班有条理地汇报, 或者对小组成员的 汇报进行补充, 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小组意见。 5.积累 6 个成语, 能说成语故事和含义。6.朗 读、背诵《独坐敬亭山》
单元 设计 思路 及安 排 教学调整及 反思
任务一 走近成长 (单元导读) 【教学目标】 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了解单元内容,勾勒学习路径 【教学流程】 1. 阅读导语页,了解单元学习内容,讨论单元学习目标。 (1) 从“深深浅浅的脚印,写满成长的故事。”这句话告诉了有关这个 单元的什么信息? (2) 读一读右下方的两句话, 批注自己希望弄明白的问题。(如: 怎样 算“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3)浏览单元内容, 师生一起细化单元学习目标。 2.讨论:怎样展开学 习 活动,可以帮助我们一 步一个脚印达 成学习目 标。在讨论的基础上, 勾勒单元学习活动和路径。 任务二 学会阅读长文 《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1.认识“晋、絮”等 16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吧、塞、哇”,会写“晋、炕”等 15 个 字,会写“芦花、发愣”等 13 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雨 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 受到热爱祖国、保卫家园的革命传统教育。 3.体会课文中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流程】 板块一 了解故事背景 1.读课题, 了解写作背景。 2.扣课题, 整体感知课文。
2
教学 安排 及设 计 提示: 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呢? 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这个故事。 3.学生词, 走进课文语境。 (1) 出示生词,读准字音。 重点关注: “栓”“扭”“姥”的声母; “吧”和“哇”“塞”的多音字用法。 (2)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了解故事背景 板块二 把握故事内容 过渡: 这篇课文很长,用序号分为六个部分。读了课文,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向 别人介绍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吗? 1.根据泡泡图提示,默读课文。 出示泡泡图 1 :“读完这部分后, 我要停下来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这告诉我们,读课文时要边读边想, 弄清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出示泡泡图 2 :“李大叔是谁?前面好像提到过,我再看看前面的内容。 ” 这里告诉我们, 阅读时要瞻前顾后, 弄清整个故事的前后联系。 出示: 再次默读课文,每读完一部分,想一想,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注意弄 清楚故事的前后联系。 2.交流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学列小标题。 (1) 认识小标题。 提示:课后习题 2 分别用列小标题的办法概括了第一和第二部分的内容,第一 部分概括为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概括为上夜校读书。 (2) 学例子, 悟方法。 小结: 扣主要人物; 抓主题事件。 (3)出示: 扣主要人物, 抓主题,选重点,用小标题概括第 3~6 部分内容。 小结: 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用简洁精练的短语概括各部分的主要事件, 一篇长课文就读成了六个小标题。给长文章列小标题还有其他方式,在本单元 的后面两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4.说说主要内容。 (1)回忆概括事情主要内容的方法。 (2)梳理六个部分的前后联系。 提示:课文重点表现雨来英雄品质的是第三、四两部分。这两个部分与全文有 什么关系? 小结: 第一部分写雨来水性很好,为第五部分、第六部分雨来机智脱险埋下伏 笔;第二部分写雨来到夜校读书,接受爱国主义思想,为雨来第四部分掩护李 大叔、第五部分坚强不屈与敌人斗争做铺垫; 第六部分是故事的结果。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主要内容。 (4)回顾把握长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小结:先弄清每个部分讲了什么,列出小标题,然后梳理每个部分之间的联 系,再抓住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说一说。 板块三 领悟人物品质 提问: 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活动一 聚焦雨来之“小” 1.出示:浏览全文,找一找让你觉得雨来“小”的句子,读一读,同桌互相说一 说,你读出一个怎样的雨来 2.交流。 活动二 感受英雄形象 1.出示:快速默读课文第三、四两部分,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个 英雄? 在小组里交流。 2.自主学习。 3.交流。
3
活动三 体会爱国情感 1.提问:为什么顽皮可爱的雨来能表现出英雄的顽强勇敢呢?浏览全文,找一 找他这样做的原因。 2.自主阅读。 3.全班交流。 (1)课文第二部分女老师领着孩子们读: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 国。 ”在雨来的心里种下了爱国的种子。这句话也出现在雨来遭遇毒打时,也同 样给了雨来精神的支撑。 (2)课文写了雨来的父亲和李大叔参加边区战斗,这对雨来也起着榜样的作 用。 (3)课文写到鬼子对美好家园的侵略与破坏,是中国人,就要与他们抗争到 底。 4.小结梳理。 面对敌人追赶盘问时, 雨来—— 勇敢机智,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 己的祖国”。 面对敌人哄骗利诱时, 雨来——沉着冷静,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 己的祖国”。 面对敌人威胁毒打时,雨来—— 坚强不屈,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 己的祖国”。 面对外敌入侵,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奋起抗争,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 们爱自己的祖国”。 板块四 体会环境作用 1.出示学习任务:课文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再想想写 这些景色有什么作用,在小组里交流。 2.交流。 3.小结:文中的三次环境描写,前后联系, 首尾呼应,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烘 托了人们的情感。 板书: 反思:
4
《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学目标】 1.认识“徽、谜”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吭” 。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 者的情感。 【教学流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唤起阅读期待 1.谈话导入。 同学们,说到男子汉,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词呢? 2.揭示课题。 3.介绍作家。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自主阅读, 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会读的字, 可以读读课后的生字表和 随文注音, 然后结合小标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学反馈, 及时纠正。 出示词语: 安徽 谜语 嘴唇 和尚 吃荤 倔强 嘱咐 沮丧 情绪 一声不吭 嘹亮 妨碍 轮廓 (1) 读准生字词。 (2) 读准多音字。 提示 :“倔强”的“强”读第四声,表 示固执不屈服的意思 。“顽强”的“强”读 “qióng” ;“一声不吭”的“吭”读“keng” ,“引吭高歌”的“吭”读“háng”。 3.联系旧知, 把握内容。 (1) 回忆学习《小英雄雨来(节选)》时是如何把握课文内容的。 提示: 《小英雄雨来 (节选) 》这篇课文用“一二、三…… ”把课文分为几个部 分,在学习时是借助小标题来把握主要内容的;《我们家的男子汉》除了开头 和结尾,分为了三个部分, 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个小标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 考:围绕小标题,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 (2) 根据《我们家的男子汉》的各部分的小标题,抓住主要事例,连起来说说 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块三 精读文本,感受人物形象 过渡: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结合课文中的小标题,说说为什么称这个孩子 为“男子汉”,作者对他有着怎样的情感。在小组内交流体会。 1.自主默读, 圈画批注。 2.小组讨论, 交流体会。 讨论一:为什么称这个孩子为“男子汉”? 预设一:“他对食物的兴趣”。 提示: 引导学生着重抓住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小男子汉可爱率真的特点。 小结: 围绕着“他对食物的兴趣”,作者写了小男孩生活中的很多细节,这所有 的细节描写都体现了小男孩可爱率真的性格特点。他为了能活,会做自己不愿 意做的事情;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可以耐心等上三刻钟。能改变自己, 愿意等 待,这都是男子汉的特点 预设二:“他对独立的要求” (1)两件事:要求自己买东西; 自己到小店换橘子水 (2)一个比喻: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 他不愿让人牵他的手了。一只 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预设三:“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5
(1) 两次挑战:两周岁送幼儿园时;四岁回安微时。 (2)一处细节描写:我把他抱了起来,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 车厢, 攀上了窗台。窗口边的旅客不约而同地伸手去抱他。他推开那些妨碍他 的手, 抓住一双最得力的,蹿进了车厢, 淹没在拥挤的人群里了。 小结: 作者叙述了具体的事例,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方面细致入微地 刻画了独立自主的小小男子汉形象, 表达了小男孩对独立生活的渴望与执着,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外甥的关爱与赞赏之情。 讨论二:作者对他有着怎样的情感? 导语: 通过这三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小男孩率真爽气、自主自立、沉 着勇敢的性格特点,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作者对这个小 男孩有着怎样的情感。 讨论: “他一点儿一点儿长大, 一点儿一点儿鲜明……”这四个“一点儿”能去掉 吗? 板块四 换小标题,领悟男子汉内涵 1.导语。同学们, 我们在《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中学习了概括小标题, 你还记得概括小标题有哪些方法吗? 2.启思。 我们还可以用上什么方法概括小标题 提示: (1)概括主要内容; (2) 借助课 文词句;(3)引用人物语言;(4)提炼人物品质。 3.小组学习。尝试用一种方法, 给课文换一换小标题。 4.汇报交流。 点拨学生可以从人物品质方面去提炼: (1)率真爽气的男子汉; (2)自立自主的男子汉;(3)沉着勇敢的男子汉。 5.小结拓展: 板书: 反思: 《芦花鞋》 【教学目标】 1.认识“搓、葵”等 7 个生字。 2.默读课文, 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运用批注的方法自读课文, 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体会青铜勤劳善 良、乐观坚强的人物形象。
6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板块一芦花鞋图片导入,检查预习 1. 出示芦花鞋图片,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芦花鞋 2. 导入课题 板块二对比读文,梳理情节 一、回顾长文, 发现不同 1.本单元的课文都很长,而且都是分几部分写的。《小英雄雨来(节选) 》用序 号标示每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标示每个部分。《芦花鞋》是 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是采用什么方式标示的?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 的发现。 2.交流。课文分为四部分,每部分之间是用空行的方式隔开的。 3.学生默读课文, 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4.交流: 第一部分: 青铜一家人为了增加收人,编织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 第二部分: 一个大雪天, 青铜不顾家人的劝说坚持去镇上卖芦花鞋。 第三部分: 风雪中, 一群城里人买了青铜剩下的十双鞋。 第四部分: 回家的路上,有一个人追来向青铜购买芦花鞋,青铜决定脱下自己 脚上的鞋卖给他。 二、多样提炼, 概括内容 1.弄清了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我们就可以用小标题串联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 内容了。还记得我们学习《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时,都用了 哪些方法来列小标题 2.学生尝试用同样的方法提炼本课的小标题。 3.交流, 要求:先说小标题,再说方法。 指名说。 (1) 第一种方法: 紧扣课题“芦花鞋”,按事情发展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第一部分: 编芦花鞋。第二部分:卖芦花鞋。第三部分: 芦花鞋卖光了。第四 部分: 最后一双芦花鞋。 (2)第二种方法:围绕谁干什么,选用文中的关键语句来概括。 第一部分: 全家人编织一百零一双鞋。第二部分:青铜拿起最后十双芦花鞋, 跑进雪地里。第三部分:城里人二话没说,就付了钱。第四部分: 青铜卖了脚 上的芦花鞋,赤脚踏过积雪。 4.试用小标题串联法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自主练习。 (2)交流。 板块三 品析感悟,总结方法 一、谈感受 1.讨论: 你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什么? 先做好批注, 再小组分享,说清楚感受。 二、赏析芦花鞋部分语句,感受美好 1.青铜一家人编织的芦花桂是一种怎样的鞋? (1)自主阅读, 提取信息,完成表格 有关芦花鞋的词句关注:材质,样子,给人的感觉,买鞋人的表现 2.品析语句, 写下批注。 (1) 材质、样子。 “柔软的芦花”“金黄的稻草”直接写出了芦花鞋的美丽与舒 适。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两双鞋比成四只鸟窝、两对鸟, 体现出芦花鞋带给人 的亲切、温馨的感觉,里面饱含着满满的爱。 (2)买鞋人的表现。描写了买鞋人一系列的动作,从“啧啧啧地感叹不已”“抚 摸”“闻了闻”“一股稻草香”可以看出买鞋人对芦花鞋的喜爱,借城里人看见芦花
7
鞋的反应来写芦花鞋的艺术之美。 3.感情朗读。 芦花鞋美, 作者的语言也美,读读你喜欢的句子。 4.小结。 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把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结合起来,写出了芦花鞋“暖 和”“美观”的特点, 写出了自己对芦花鞋的喜爱之情。 三、 赏析有关青铜的语句,体会品质 美观暖和的芦花鞋, 和这篇故事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有什么关联呢? 让我们 走近主人公青铜。 1.课文主要写了青铜的儿件事? (采芦花、卖芦花(鞋) 2.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青闸? (1)小组学习, 根据文字特点选用汇报方式。 (2) 全班交流,分享收获。 活动一:描画青铜采芦花 给青铜画张采芦花的连环画,你会画怎样的背景? 摄取哪些特写镜头? 出示: 青铜拿着一只大布口袋, 钻进芦苇荡的深处, 挑那些毛茸茸的、蓬松松 的、闪着银光的芦花,将它们从穗上将下来。 提示: 以“毛茸葺、蓬松松、闪着银光”的芦花丛为背景,紧紧扣住“拿、钻、 挑、捋”这些动词,将青铜采芦花呈现出来,从而刻画出一个勤劳能干的青铜形 象。 活动二:合作表演卖芦花鞋 课文二、三、四部分着重记叙了青铜卖芦花鞋的过程,面对重重困难, 青铜是 怎么做的? 提示: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第 9-18 自然段,然后设计在家里、在街头 两个不同场景里的不同人物——奶奶、妹妹、买鞋人, 关注环境描写,人物语 言、动作、神情描写,体会他面对苦难坚强乐观、淳朴善良的性格。 3.总结追问:小小的青铜勤劳善良, 坚强乐观,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这么 做? 二、话成长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在苦难中成长的少年——青铜。谁 能说说你对成长的理解? 三、总结回顾 借助交流平台, 总结巩固把握长文章的方法。 板书: 反思: 任务三 学会口语交际,收获成长密码
8
《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 4 个生字,会写“囊、萤”等 9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囊萤夜读》。 3.能用看注释、看插图、古今同义等方法理解课文意思。 4.感受人物勤奋、刻苦的品质, 立德树人。 【教学流程】 板块一 巧用成语,引出课题 1.出示成语, 学生自由朗读。 凿壁借光 程门立雪 悬梁刺股 手不释卷 囊萤夜读 铁杵成针 2.问题导学, 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 知道这些成语故事的内容吗? “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这两个成语是 什么意思? 追问: 囊萤夜读:“囊”是什么意思?它本义是口袋,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用 口袋装”。“囊萤夜读”的意思就是——用口袋装着萤火虫在夜晚读书。 铁杵成针: (出示铁杵图) “杵”是用来春米或捣衣的铁棒。成语的意思是把 铁棒磨成针。 读了这些成语, 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 这些人之所以取得骄人的成就,都具有勤奋好学, 坚持不懈的精神。 3.顺理成章, 导入本课新知。 板块二 三读第一则,习得三法 1.一读文言文, 读准读通。 (1)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借光读书,他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自读。 (2)你是怎么读准多音字“盛”的? (3)文言文在朗读上除了读准字音,还要注意什么? 注意停顿。(出示加上停顿符号的文本) 自己试着读一读。 (4)在读好停顿的基础上,还要像古人那样读出韵味。 (师范读, 音断意连,生练习读。) 2.二读文言文, 析词释义。 (1)课文读准了、读通了,有什么好方法读懂呢?(圈出注释部分和插图)结 合学生回答引出看注释和看插图两个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用这两个方法自学这篇文言文,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勤”“倦”这些字没有注释, 能用什么方法学会呢? (4)文言文中好多字的意思并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联系现在字义的方法 来学习,也就是第三个方法—一古今同义。 (5)举例学习: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揠苗助长》中这个“助”是——帮助。 今日不出, 明日不出,即有死鹬!《鹬蚌相争》中这个“出”是—— 出来。 (6)读第二句。理解“以夜继日”——用夜晚接着白天。所以“以”就是—— 用。句子中还有一个“以”也是“用”的意思,是哪个? 现在怎么说“以夜继日”这个成语?(夜以继日)虽然和现在的说法不一样, 但 意思却是不变的。练读第二句。 (7)关注“贫”:家里穷到了什么程度?连灯油都买不起了,插图上车胤的衣 服上满是补丁。 (8)这句话中还有很多动作描写的词语, 能找一找吗? (板书:动作描写。 ) (9)从“盛”“照”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 车胤读书勤奋、刻苦。 (10)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课文吧!
9
3.三读文言文,情感升华。 (1)我们现在的生活如此幸福, 寒冷的冬天,家里温暖如春,外出可以穿着厚 厚的羽绒服,而冬天里的车胤,也许只有一堆柴火相伴,只能伴着隐隐的火 光,在寒冷中苦读。夏天里的车胤, 也只能靠萤火虫微弱的光来坚持读书。 (2)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车胤本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坚持苦读,你的心 里会想些什么? 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感受。 板块三 自学第二则, 运用三法 1.运用三法, 自学古文。 出示学习提示: (1)读课文,注意读出停顿和节奏。 (2)运用习古文三法, 理解课文意思。 (3)小组合作,试着讲一讲整个故事。 (4)标出不明白的地方, 合作解决。 2.检查反馈, 贯通方法。 (1)指名朗读, 评价是否读准、读通,读出韵味。 (2)小先生在线解读,师评价。 (3) 挑战字词句闯关: ①多音字辨析: 还、卒。 ②词语解释:世传、李太白、弃、逢、老媪、铁杵、之、还卒业。 ③句子意思:第二、三、四句。 ④小组展示:讲演《铁杵成针》的故事。 (4)《囊萤夜读》中运用了动作描写,《铁杵成针》这篇文言文中还运用了怎 样的表达方法呢?(板书:语言描写。) (5)小结: 同学们在表演时,可以融入动作和语言,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自学评价, 感其深意。 (1)“太白感其意”: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2)小结:这真是: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板块四 求同共思,学以致用 1.以读促悟, 讲解涵义。 别看这篇文言文字数不多, 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却一应俱全。让我们比一 比谁能把文言文小故事讲得更好吧! 2.拓展阅读, 感受品质。 (1)出示补充材料: 资料一:车胤虽然家境贫寒,却因为有超乎常人的刻苦努力, 通过勤奋读书, 他最终成为栋梁之才。他主张大修明堂大学, 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资料二: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提到: “五岁诵六甲, 十岁观百家。轩 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 迄于今三十春矣。”(译文:五 岁背诵甲子,十岁就读诸子文章。古来史事, 了解很多。枕边经常放着书籍, 不知疲倦地写作诗文,至今已有三十多年。) (2)读了这两段资料,你想对车胤或李白说什么? 3.学以致用, 文言表达。 (1)同学们都被他们的精神所折服,选择其中一句,大胆尝试用文言文来说说 吧!(出示) 胤太白习今日之文, 吾深感(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恭勤不倦和坚持不懈, 并板书。) (2)总结:习今日文言文二则,聆听众生之感言,若有所悟。不论是恭勤不 倦、博学多通, 还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都以“勤”为先。 过渡: 表达也需要勤练。 4.小组表达训练:
1
①自读《程门立雪》《悬梁刺股》《手不释卷》《悬梁刺股》。 ②讲清楚故事讲过, 分享感受 板块五 提升自我,勤学会诵 1.比一比, 读好古诗 ①自主朗读,读正确,读通顺, 重点指导“敬、亭、尽”的读音。 ②小组比赛读。 2.比一比, 讲好意思 ①方法迁移: 借助插图、补充注释,联系上下文,尝试说意思; ②小组比赛讲好古诗大意。 3.比一比, 快速背诵 小组比赛背诵 反思: 板书: 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 【教学目标】 1.根据讨论目的记录重要信息; 2.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学生交流: 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 2.出示课题 二、整理发言 1.思考:刚刚同学们交流了不少朋友相处的秘诀,我们如何更好的汇总意见 呢? 2.出示记录表, 学习整理。 三、小组讨论 出示要求: 围绕“朋友相处的秘诀”分小组讨论,至少提出三条大家人物最重 要的意见。将小组讨论结果整理成文。 1.交际指导: 说:小组长组织好小组围绕话题发言,不跑题 听:判断他人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判断他人发言是否重复 记: 1-2 名记录员按照表格记录发言,相近的整合在一起,选出大多数人认同的 观点。 展:推选代表发言, 一位同学有条理地汇报, 一位同学展示记录表。小组其他 成员可以补充。相同的小组则不再补充。 2.展示记录表,明确记录要求 3.小组讨论,推选代表
4.全班汇报,相互评价 评价标准: 1.表格内容清晰、书写工整; 2.声音洪亮,表达流畅。 5.小结, 整理相处秘诀。 四、方法巩固 1.看图,判断图中人物是否友好相处,如果不是请根据“朋友相处的秘诀”提 出建议。 2.分享收获 板书: 反思: 任务三 学会做事,回味成长故事。 习作-我学会了 【教学目标】 1.能按学习的顺序把自己学做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2.能写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有趣的经历,把心情变化写下来。 【教学流程】 板块一 唤起记忆,选取事例 1.用情境, 激活记忆。 (配乐出示成长图片:弹钢琴、拍照片、挤牛奶、借阅图书、洗碗、栽花。 ) 成长的经历丰富多彩,我们正慢慢长大, 学会了做很多事情, 多了不起啊!在 你成长的过程中,你曾经学会了什么本领?打开记忆的闸门, 说一说。 2.明主题, 选定事例。 (1)读要求,勾画关键词,明确要求。 (2)分享: 你学会的事情中,哪一件让你最有成就感,让你为自己所做的事情 感到愉快, 感到成功?为什么? 小结: 学会一件让你有成就感的事情,可能是在学做这件事的过程中遇到了困 难,而自己克服了它;也可能是体验了学做这件事的乐趣,心情愉快; 还可能 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某些感悟与启迪…… (2)学生确定选材, 把题目补充完整。(出示:我学会了 ) 板块二明确要求,指导习作 导语: 怎样把学习做这件事的过程写清楚? 1.“学”的过程写清楚,让叙事有条理。 (1) 分享课前预习:你是怎样一步步学会做这件事的?回忆自己学做这件事的 过程, 填一填步骤和做了什么。可以用上“先……再……”等连接词。
步骤 做了什么 心情
1
2
3
4
5
……
小结: 弄清了自己学做一件事的步骤, 把过程按顺序写清楚,我们的叙事 才更有条理。 2.学的难处写清楚,让叙事有波折。 (1)范文引路。 提示: 有位同学写的是《我学会了钓鱼》,学钓鱼的过程是这样的:(出示) 支架子——装鱼竿——上鱼饵——等鱼上钩—— 收线提竿 (2) 发现习作方法—— 困难处写清楚。 出示范文《我学会了钓鱼》: 我学会了钓鱼 暑假的一天,爷爷提出要带我去钓鱼。我乐坏了,那可是我梦寐以求的啊! 我拿着鱼竿,提着小桶,屁颠屁颠地跟在爷爷后头。河水清凌凌的,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 哈哈,小鱼,我来了!我学着爷爷的样子支好架子,装鱼竿,上好鱼饵,把鱼线甩进水里。 爷爷坐着耐心等待,我也坐着开始等待。鱼儿鱼儿瞧见没,新鲜美味等你来。三分钟,五分 钟……十分钟过去了,水里还是没有动静,我有些急了,屁股扭来扭去坐也坐不住。忽然, 浮漂“嗖”地一下沉入水底,动了,鱼线也被拉得直直的。“咬钩了,咬钩了!”我兴奋地 站起来,一把提起鱼竿。咦,鱼呢?“你呀,太急!要等鱼咬稳了再提。”爷爷边说边走过 来替我弄鱼饵。 唉,到手的鱼跑了,丧气!只好继续等待。几分钟的工夫,爷爷提竿两次,两条大鱼上岸。 我又是眼馋又是心急,鱼儿鱼儿快上钩啊!“钓鱼最忌心急,少安母躁!”爷爷看出了我的 心思。我平静了一下心情,紧盯着浮漂。动了!动了!这一次,我听爷爷的话,让鱼咬一会 儿钩,看准时机再提竿。鱼儿或许是感受到了被捕的命运, 不断地反抗,企图挣脱鱼钩,鱼竿 都仿佛要被它给拽走了。我又喜又慌,握着鱼竿的手都抖了。“不着急,让它再挣扎一会 儿。”爷爷在一旁提醒。我按照爷爷说的抓稳鱼竿,跟着鱼儿的节奏陪它挣扎。渐渐地,鱼 儿折腾的劲儿越来越小了,估计它已经筋疲力尽了。 “快速收线提竿!”接到命令,我迅速收线,提竿。哇,真是一条大鱼!足有我的手臂那么 长,鱼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可是我钓的第一条大鱼啊!我心里好一阵得意。 在爷爷的指点下,我钓到了第一条鱼。紧接着两条,三条。等待上钩的期望,提竿拉线的刺 激,让我越发享受钓鱼的无穷乐趣。 提示: 读一读这篇习作,想一想,小作者把学钓鱼的哪个过程写得比较详细? 同桌讨论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3)思考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的, 简单梳理写一写。 提示: 克服困难的方法有很多, 《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课文中, 小男子汉想 要自己买东西时心里紧张, 不敢开口,就给自己鼓劲,坚持独立去做这件事, 克服了紧张的心理。他人帮助、迎难而上、独立思考,或者查阅资料等,都是 克服困难的好方法。 3.学的体会写清楚,让叙事有真情。 遇到困难, 克服困难,最后学会了, 你的心情在不断变化,体会在不断深入。 怎么写好自己学做这件事的体会? (1)阅读《我学会了钓鱼》,思考:小作者在学钓鱼的过程中,心情有哪些变 化?圈画出表现心情变化的关键词句。 生阅读、思考后交流。 小结: 写清了心情的变化,我们就把学习经历中的体会说清楚了。 (2)发现写经历和写体会的联系。 提问:小作者写自己心情的变化仅仅体现在文中出现的这些词句里吗? 你还从 哪儿看出小作者心情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
板块三 尝试习作,评价分享 1.尝试片段写作, 当堂评价,自主修改。 (1) 出示: 选择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部分自己尝试写一写, 注意 写出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2) 选择一个学生的片段, 抓住习作要点评 价修改:写清楚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困难的。写清楚了心情的变化。 (3)其他同学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片段。 2.回顾习作要求, 课后完成,同伴分享。 回顾要求:按学习做这件事的顺序把过程写清楚,把遇到困难、克服困难 的过程写清楚, 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把自己的真实体会写清楚。
评价标准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书写工整、书面整洁,不打黑团 ◎◎ ◎◎
能按顺序把学习经历写得有条理 ◎◎ ◎◎
能把遇到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写清楚 ◎◎ ◎◎
能写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和体会 ◎◎ ◎◎
提升点:用词准确生动, 能用积累的词句 ◎◎ ◎◎
提升点:能用修辞和细节描写 ◎◎ ◎◎
板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