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冲刺卷(二)(5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冲刺卷(二)(5月)(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10 10:0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地理冲刺卷(二)
本试卷共18题,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 (选择题 共45分)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海南抱古村靠近大隆水库,过去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种植瓜菜和水稻。2016年在区政府的带领下,抱古村引进睡莲种植产业,培育热带睡莲品种近60个,并探索出一种睡莲与水稻共存的栽培模式,但新鲜的莲花不易储存。据此完成1~2题。
1.2016年抱古村引进睡莲种植产业主要得益于
A.种植经验丰富B.政策支持C.技术创新D.水域面积大
2.抱古村为应对莲花储存难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少种植面积B.研发培育良种C.拓展鲜花市场D.发展深加工产业
肯尼亚是非洲人口较多的国家,其人口重心位于首都内罗毕西北部,人口分布和人口增长格局基本一致。蒙巴萨港位于肯尼亚东南沿海地区。读肯尼亚1999~2019年人口重心迁移图,完成3~4题。
3.1999~2019年,肯尼亚的人口变化特点是
A.人口向东南部集中B.人口重心向东北移动
C.西部人口增长较多D.内罗毕人口大量外迁
4.肯尼亚人口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西部地区经济发展B.内罗毕吸引力增强
C.东部气候条件变差D.蒙巴萨港地位增强
湖北红安县居民的祖先多从外省迁入,其传统村落多呈“井”字形布局。村中的建筑沿巷道分布,纵横排列如同“井”字,巷道较窄,一直延伸到山脚下,连接入山通道。村中屋舍相连、树木参天,村前多池塘或湖泊。读红安县某传统村落“井”字形布局示意图,完成5~7题。
5.红安县传统村落多呈“井”字形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A.通风和排水B.采光和防风C.防御和联系D.御寒和防潮
6.红安县传统村落的村前多池塘等水域,其主要作用有
①灌溉农田 ②运输农作物 ③取水防火④冬季增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7.近年来,该传统古民居建筑数量在减少,其原因不包括
A.村民外迁,家族群居现象少B.树木减少,居住环境恶化
C.年久失修,民居保护力度弱D.采光不足,居住舒适度低
位于爱沙尼亚的沃尔茨湖通过河流连接佩普西湖,两湖距离不远、性质相近,但湖冰物候差异较大。下表示意两湖的相关数据。近年来,冬季降水形式的差异使两湖封冻日数发生变化。据此完成8~9题。
8.两湖开始冰冻日与开始消融日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是佩普西湖比沃尔茨湖
A.水量多、风速大B.深度大、盐度高
C.海拔低、水量多D.纬度高、深度大
9.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地区冬季降水形式及两湖封冻日数的变化分别是
A.降雪减少,封冻日数增加B.降雨增多,封冻日数减少
C.降雪增多,封冻日数减少D.降雨减少,封冻日数增加
井水埋深指地下水水面到地表的距离。我国某地学生测量一口水井的井水埋深,叠加其他数据,制作了当地的井水埋深与降水、气温变化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南昌B.北京C.昆明D.乌鲁木齐
11.该地井水水位产生季节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冰川融水B.工业生产C.大气温度D.大气降水
位于北盘江上游的尼珠河大峡谷,两岸峭壁陡立,谷底最窄处仅十余米。在峡谷两岸的悬崖上有一大型洞穴——倒钱洞,洞口堆积了较厚的砾石层,砾石层上覆盖了钙板、石笋等化学沉积物,这些沉积物是洞顶的石灰岩裂隙中渗出的饱和溶液滴落在已经脱离水面的洞底而形成的。下图示意尼珠河大峡谷及倒钱洞剖面。据此完成12~13题。
12.构成倒钱洞的岩石和沉积物中,最先形成的是
A.粗砂层B.石灰岩C.砾石层D.钙板
13.在钙板上仍有细砂层沉积,说明钙板形成后尼珠河大峡谷可能发生过
A.滑坡B.泥石流C.洪水D.崩塌
每年6~7月份凌晨3时,黑龙江省抚远市(48°26'N,134°18'E)便迎来了日出,抚远市是我国的“日出之城”,而它作为我国最早日出地的天数更是占据了一年中的七成(约260天)。下图示意我国最早日出行政区一年中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4~15题。
14.图中城市冬至日日出最早的是
A.抚远(48°26'N,134°18'E)
B.虎林(45°48'N,132°59'E)
C.温岭(28°22'N,120°21'E)
D.台东(22°40'N,121°09'E)
15.抚远作为我国最早日出地的天数占据了一年中的七成,主要是由于
A.位于我国陆地的最东端且纬度较高
B.一年中昼长夜短现象在抚远占比多
C.位于我国领土的较北端且海拔较高
D.一年中晨线在抚远的摆动幅度最大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本卷共3大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阿布基尔港位于埃及第二大城市、第一大港口亚历山大以东约30千米,冬半年常刮大风,过去主要靠人工作业,港口年吞吐量小。2021年中国承建阿布基尔集装箱码头项目,海上的挖泥船在疏浚开挖港池时,通过管道将大量沙土吹填到需要造地的区域,形成未来的码头堆场。该项目将会建设1.2千米的集装箱码头岸线和60万平方米的堆场,建成后阿布基尔港将成为年吞吐量达200万标准集装箱的现代化港城。甲图为阿布基尔海岸线变迁示意图,乙图为阿布基尔位置示意图。
(1)据材料说明阿布基尔港港口的社会经济区位优势。(6分)
(2)与传统将疏浚港湾产生的弃土做异地堆置处理的方案相比,分析我国承建方利用弃土建造人工岛的好处。(5分)
(3)分析阿布基尔集装箱码头建成后给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益处。(8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哲勒克买尔沟位于新疆萨吾尔山北麓东段面积广阔的洪积扇上,沟谷宽1~2千米,谷深可达800米,是新疆重要的早春牧场之一。该地区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冬季盛行偏东风,其他季节盛行偏西风。新中国成立后,喀尔交镇为改善民生,在当地最大的季节性河流喀尔交河上游修建大坝。下图为哲勒克买尔沟位置示意图。
(1)分析哲勒克买尔沟成为早春牧场的自然条件。(6分)
(2)从外力作用的角度,说明哲勒克买尔沟的形成过程。(6分)
(3)阐述喀尔交镇修建大坝对河流下游的水文及地貌特征的影响。(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乌兹别克斯坦(如图)拥有悠久的农业灌溉历史,其农业生产贡献了近30%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其中灌溉土地提供了90%以上的作物产量。锡尔河与阿姆河作为乌兹别克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分别为44%和56%的灌溉农田提供水源。在近30年农业发展史中,乌兹别克斯坦的主要农作物逐渐从棉花转型至棉花与小麦均衡发展的局面,乌兹别克斯坦农业灌溉依旧依靠水库及长达170000 km的水渠。
(1)分析乌兹别克斯坦出现用水困境的原因。(6分)
(2)简述乌兹别克斯坦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4分)
(3)简述乌兹别克斯坦为缓解农业用水紧张问题可采取的措施。(8分)
湖北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地理冲刺卷(二)参考答案
1.B 2.D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海南某区域农业生产区位转变为命题情境,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对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解题分析】第1题,此题要注意题干的时间尺度。根据材料信息“2016年在区政府的带领下”可知,2016年抱古村引进睡莲种植产业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第2题,由材料可知,新鲜的莲花不易储存,可采取将其进一步加工为花茶等深加工方式解决该问题。
3.C 4.A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肯尼亚人口变动为命题情境,考查人口分布与迁移的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解题分析】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1999~2019年肯尼亚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表明人口向西北部集中,尤其是西部人口增长最多。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肯尼亚人口重心向西北迁移,尤其是向西部迁移明显,说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5.C 6.A 7.B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某聚落空间形态特征为命题情境,考查聚落的形成和分布的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对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解题分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红安县传统村落“井”字形布局中的巷道较窄、屋舍相连,说明采光和通风都不好;红安县位于南方地区,御寒不是主要考虑的方向;红安县先民属于外来人口,为了保护族群、抵御外敌及加强联系,建筑多沿巷道分布,并将巷道连接入山通道。第6题,红安县传统村落建筑布局密集,容易发生火灾,同时夏季炎热,在村前地势较高处建池塘既方便取水防火,又可以通过灌渠灌溉农田。第7题,由材料可知,该村落树木参天,传统古民居建筑数量在减少的原因不可能是树木减少,居住环境恶化。
8.A 9.B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两个湖泊的水文特征为命题情境,考查地球上的水体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对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解题分析】第8题,由表可知,佩普西湖开始冰冻日晚于沃尔茨湖开始冰冻日,主要原因是佩普西湖水量较多,比热容较大;但春季佩普西湖开始消融日较早,因为它湖面较大,湖面风速大,使湖冰快速分离;根据材料“两湖距离不远、性质相近”可知,两湖纬度和海拔相差不大,纬度和海拔对湖水结冰和湖冰消融影响不大。第9题,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地区降雪会减少,而降雨会增多。降雨挟带着大气中的微粒附着在湖冰上,削弱湖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加快湖冰融化速度;而降雪则提高了湖冰反射率,增强了积雪对湖冰的保温作用。因此,两湖封冻日数与降雪量呈正相关,与降雨量呈负相关。
10.C 11.D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我国某地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为命题情境,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对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解题分析】第10题,读图可知,该地最冷月气温大于0℃,因此排除北京和乌鲁木齐;该地7、8月降水丰富,而南昌此时多伏旱天气,因此不可能是南昌;昆明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凉爽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第11题,由图可知,降水多的月份,井水埋深就浅;降水少的月份,井水埋深就深。
12.B 13.C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我国某地地质景观为命题情境,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的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对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解题分析】第12题,由图可知,沉积物中砾石层位于最底层,形成时间最早,但题目问的是构成倒钱洞的岩石和沉积物中最先形成的,应先有石灰岩的洞体才有后续的沉积物。第13题,钙板是倒钱洞脱离水面后形成的,因此是河流下切的标志,而砂层是河流流水堆积物,该地地处云贵地区,夏季多暴雨,又是两岸陡立的峡谷地形,河道狭窄,故推测在河流下切后,该地曾经历过水位明显抬高的大洪水。
14.D 15.A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我国最早日出行政区为命题情境,考查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的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对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解题分析】第14题,读图可知,冬至日,纬度最低的台东日出时间最早。第15题,由上题可知,与其他地点相比,抚远的纬度最高。夏半年,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日出越早,且抚远位于我国陆地的最东端,因此最早日出地的天数占比高。
16.(1)靠近亚历山大,有城市为依托;有铁路、公路与港口相连,实现海陆联运;陆路交通连接开罗等内地城市,经济腹地广阔。(6分)
(2)直接利用弃土填海造陆,可降低港口建设成本;(2分)减少弃土对土地的占用,扩大港口的可利用土地面积;(2分)减少弃土异地堆置因冬季大风天气引起的扬尘,减轻对环境的影响。(1分)
(3)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阿布基尔发展;集装箱的使用提高港口运输效率,增加港口货运吞吐量,缓解亚历山大港的运输压力;带动港口服务业、物流业、临港工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居民收入。(8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埃及某港口城市为命题情境,考查交通运输的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17.(1)沟谷呈南北走向,地形封闭,受冬季风影响小,春季气温相对较高;位于洪积扇,地下水位埋藏浅,水源充足;沟谷温度相对较高,水分条件较好,植物发芽早,牧草丰富。(6分)
(2)萨吾尔山地处西北内陆,风化作用强烈,形成众多岩石碎屑;季节性的河流挟带砾石和泥沙,冲出山口,河流下游流速减缓,砾石和泥沙堆积形成洪积扇;夏季暴雨或春夏季冰雪融水形成山洪,侵蚀作用强,使坡面出现冲沟。(6分)
(3)水文:调节了下游河段的径流量,水量的季节变化减小。(2分)地貌:河流下游的含沙量减少;下游洪积扇发育速度减缓;风成地貌发育有所增强。(4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新疆某地区自然环境状况为命题情境,考查自然环境整体性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18.(1)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总量少;人口增长速度快,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农业用水灌溉设施和技术落后,水资源利用率低。(6分)
(2)土壤盐渍化;盐尘暴;河流、湖泊矿化度增加;土壤污染。(4分)
(3)改善农田灌溉设施,优化农田灌排技术;充分利用水库、地下水等其他水源;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改善水情监测和灌溉管理;减少由污染引起的对灌溉用水的损害。(8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乌兹别克斯坦的农业生产为命题情境,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