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新人教版鲁湘辽)第八单元 第2课时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新人教版鲁湘辽)第八单元 第2课时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10 11:45:26

文档简介

(共81张PPT)
第2课时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
课标要求
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
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考点二 反射与反射弧
考点三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内容索引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课时精练
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中枢神经系统
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
大脑皮层
身体平衡
呼吸
心脏
体温
水平衡
生物
低级中枢
节律
(2)外周神经系统
①组成
内脏
躯体
②自主神经系统
a.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 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b.组成与功能: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 的。
c.这种调节方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识
相反
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
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①神经元的结构
轴突
树突
细胞体
②神经元的功能:接受 ,产生 ,传导 。
刺激
兴奋
兴奋
③比较树突和轴突
项目 数量 长度 分支数 功能
树突 ____ ____ 多 接受兴奋
轴突 ____ ____ 少 传出兴奋




提醒 神经元中,轴突不一定比树突长,比如脊神经的传入神经,一般树突较长、轴突较短。区分树突和轴突的依据是其功能,即接受兴奋的是树突,传出兴奋的是轴突。
(2)神经纤维与神经
①神经纤维
轴突是神经元的长而较细的突起,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 。
②神经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 ,分为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神经纤维
神经
(3)神经胶质细胞
①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
②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 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③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 。
修复
髓鞘
(1)选择性必修1 P18“思考·讨论”:长跑或静坐时,呼吸、心率和胃肠蠕动是怎样变化的?比较这两种不同状况下这些生理活动变化的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提示 长跑时,呼吸、心率将加快,胃肠蠕动将减弱;静坐时,呼吸、心率将减慢,胃肠蠕动将加强。由此可见,运动与静止时,内脏器官的活动是相反的。
(2)选择性必修1 P20“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有些神经元轴突很长,这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输送到 的支配器官;树突多有利于充分 。
远距离
接收信息
如图是神经系统的组成图,请据图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1)说出图中标号①③④的结构名称。
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
提示 ①大脑,③脑干,④脊髓。
(2)一个人喝醉了酒,语无伦次,走路摇晃不稳,说明已经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哪一部分?根据是什么?
提示 大脑和小脑。言语区位于大脑皮层,“语无伦
次”说明言语区功能受到影响;小脑的功能主要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走路摇晃不稳”说明身体不能平衡,即小脑受到影响。
(3)人的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是否说明人的内脏活动不受神经中枢的控制?
提示 不是。人的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它们属于脊神经和脑神经,都受神经中枢控制。
1. (2023·山东烟台高三检测)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位于颅腔)和脊髓(位于椎管内)构成
B.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C.外周神经系统按照调控对象分为躯体感觉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
D.自主神经系统是只受意识支配的完全自主性的运动神经
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A错误;
外周神经系统按照功能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运动神经按照调控对象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C错误;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不受意识支配,D错误。
2.(不定项)(2023·辽宁大连高三检测)某研究人员发现: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后可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同时心脏活动加速;如果将自尾巴回流的静脉结扎,再刺激该交感神经就只能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而心脏活动不加速。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可由静脉回流至心脏
B.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是刺激反射弧的传入神经
C.实验猫尾巴上的毛竖立,同时心脏活动加速,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D.副交感神经是传入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往往相反


根据题干信息“如果将自尾巴回流的静脉结扎,再刺激该交感神经就只能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但心脏活动不加速”可知,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可由静脉回流至心脏,A正确;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但二者对同一器官的支配作用往往相反,C正确,B、D错误。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中枢
归纳
总结
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中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神经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中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区域。中枢神经系统中含有许多神经中枢,它们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同一生理功能可以由不同的神经中枢来调控,这些不同的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共同调控。
考点二
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的概念:指在 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
应答反应。
2.反射实现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和适宜强度的刺激。
3.反射的结构基础: 。
(1)反射弧的结构
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
中枢神经系统
①感受器,② ,③ ,④传出神经,⑤ 。
(2)图中有 个神经元。
规律性
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反射弧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效应器
3
(3)反射弧中相关结构的功能
反射弧的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感觉神经元的一部分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运动神经元的一部分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末梢和它所支配的 等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
传出神经
肌肉或腺体
(4)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
变为 的过程。兴奋除可在反射弧中传导外,还可以在 中传导。
相对
静止状态
显著活跃状态
中枢神经系统
源于选择性必修1 P23“思考·讨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 神经元构成,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 。
两个

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
(2)用b刺激骨骼肌, (填“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不属于
不能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一处(骨骼肌或传出神经或d)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表明 受损。
②如果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 受损。
③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表明 受损。
传出神经
骨骼肌
d
3.膝跳反射时,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其反射弧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指传入神经,②③指传出神经
B.在A处给予适当刺激也可引起伸肌收缩
C.①的分支对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D.图中低级神经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

①的分支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下一神经元③抑制,C错误。
4.在人体骨骼肌受到牵拉而过度收缩时,会引起骨骼肌内的腱梭兴奋,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受拉的肌肉舒张(如图),这种现象称为反牵张反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反牵张反射属于大脑皮层控制的条件反射
B.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也会引起反牵张反射
C.腱梭兴奋后,b、c处膜外电位变化情况相同
D.该反射能防止肌肉因过度牵拉而受到损伤

据题干信息和图示可知,反牵张反射属于脊髓控制的非条件反射,A错误;
由于没有通过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不属于反牵张反射,B错误;
b是抑制性神经,c是传出神经,因此腱梭兴奋后,b、c处膜外电位变化情况可能不同,C错误。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归纳
总结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归纳
总结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考点三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
(1)概念:出生后 就具有的反射。
(2)数量 。
2.条件反射
(1)概念: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 而形成的反射。
(2)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
无须训练
有限
学习和训练
(3)建立过程
(例如食物)产生非条件反射
        ↓
无关刺激(铃声)不产生非条件反射
        ↓
先无关刺激再非条件刺激,重复若干次
        ↓
无关刺激转化为 产生条件反射
非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
(4)条件反射是在 反射的基础上,通过 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应不断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才能维持下去,否则将不断减弱,甚至消失。
(5)条件反射的意义: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大 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非条件
学习和训练
预见性、灵活性和适
应性
提高
5. (不定项)下列对条件反射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条件反射需要低级中枢和大脑皮层共同参与
B.条件反射是学习得来,而其消退与学习无关
C.条件反射的维持只需要通过条件刺激来强化
D.条件反射是后天才获得的,因此其数量有限
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

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也需要大脑皮层参与,B错误;
条件反射的维持需要通过非条件刺激来强化,C错误;
条件反射是后天才获得的,因此其数量几乎是无限的,它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D错误。
6.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下列操作不能使该反射消退的是
A.灯光刺激+食物 B.仅食物
C.声音刺激+食物 D.仅灯光刺激

灯光刺激+食物可以强化该反射,故而不会使该反射消退,故选A。
反射活动的判断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判断
归纳
总结
(1)判断某种神经活动是否是反射活动要看两个要素
①要有适宜的刺激;②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2)运用“三看法”判断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3)少数的非条件反射也可能会消退,如婴儿的“吮奶反射”。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1.(2021·山东,7)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经肝脏代谢转变为尿素,此过程发生障碍时,大量进入脑组织的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患者会出现昏迷、膝跳反射明显增强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
B.患者膝跳反射增强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
C.静脉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
D.患者能进食后,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
1
2
3
4

膝跳反射一共有2个神经元参与,缩手反射有3个神经元参与,膝跳反射的突触数目少,都是非条件反射,因此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A正确;
患者由于谷氨酰胺增多,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所以应该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B正确;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所以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加重脑组织水肿,C错误;
1
2
3
4
如果患者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其中的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进入脑组织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加重病情,所以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D正确。
1
2
3
4
2.(2020·浙江7月选考,20)分布有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参与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改变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
B.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发挥作用
C.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
D.注射阿托品可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所引起的生理效应
1
2
3
4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使得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乙酰胆碱能持续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结合发挥作用,B错误。
1
2
3
4
3.(2019·海南,15)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B.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
C.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
1
2
3
4

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故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A正确;
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C正确;
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先兴奋,效应器后兴奋,D错误。
1
2
3
4
4.(2018·浙江4月选考,20)下列关于人体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
B.刺激传入神经,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
C.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的细胞体位于脊髓中
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跳反射
1
2
3
4

若脊髓受损即反射中枢受损,此时刺激传出神经,兴奋能够传递到效应器,伸肌会发生收缩,A正确;
刺激传入神经,会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并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被抑制,B错误;
在膝跳反射中,肌梭是感受器,皮肤的破损并不会破坏膝跳反射反射弧的完整性,故反射仍能正常发生,D正确。
1
2
3
4
1.判断关于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的叙述
(1)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
(2)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
(3)神经末梢位于树突和轴突的末端,分布在全身各处(  )
(4)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五分钟 查落实
×
×

2.判断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叙述
(1)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
(2)感受器通常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
(3)新冠肺炎患者伴有肌肉酸痛和头疼,产生这两种感觉的部位分别是四肢肌肉和大脑皮层(  )
3.判断关于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叙述
(1)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
(2)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都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

×

×
×
4.填空默写
(1)(选择性必修1 P18)自主神经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性必修1 P19)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

(3)(选择性必修1 P20)神经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性必修1 P22)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
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一般相反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
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
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5)(选择性必修1 P22) 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6)(选择性必修1 P23)反射活动需要经过 来实现。
(7)(选择性必修1 P23)兴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择性必修1 P24)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作非条件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作条件反射。
反射
反射弧
完整的反射弧
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
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
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
的反射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2023·辽宁丹东高三模拟)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组成它的细胞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B.神经元的树突增大了其细胞膜面积,有利于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
C.神经末梢中的细胞核是神经元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
D.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神经末梢是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其中不含细胞核,细胞核位于细胞体中,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代谢增强,血压升高
B.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血糖降低,胃肠蠕动减慢
C.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呼吸减慢,血流量增加
D.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加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当人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现象,在这一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自主神经系统是外周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不受意识支配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入神经,其作用通常相反
C.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是由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导致
D.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平衡被打破,机体可能会出现多种功能障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B错误。
4.用去脑的牛蛙为材料进行①~⑤步骤的反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浸水的小纸片放右后肢趾尖
②沾有0.5%HCl的小纸片放右后肢趾尖
③沾有0.5%HCl的小纸片放腹部
④剥去右后肢趾尖皮肤后,重复步骤②
⑤破坏脊髓后,重复步骤②、③
A.步骤③可观察到牛蛙发生屈腿反射
B.步骤②、③、⑤可验证传入神经是反射弧不可缺少的部分
C.步骤①、②可说明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有适宜的刺激
D.步骤④验证了感受器在反射中的重要性,而步骤①是其对照实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2023·山东日照高三模拟)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B.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C.条件反射消退不是简单丧失,是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
无关信号
D.条件反射扩展了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使其具有更强的预见性
和适应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抑制性效应的信号,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如图是人碰到火焰完成缩手反射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弧包含3个神经元,其中②为传入神经
B.完成反射的过程中,兴奋在④上单向传导
C.从反射的类型看,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碰到火焰时我们会感到疼痛,痛感形成于
③处的神经中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痛觉在大脑皮层形成,而③为脊髓,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立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其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错误;
食物引起味觉的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
条件反射的建立与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有关,C正确;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不相同,D错误。
8.如图表示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其中b、c、d表示三种不同的神经元。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若完成的活动为膝跳反射,则图中不应出现
c神经元
B.在完整的反射弧进行反射活动时,兴奋的传
导方向为d→c→b
C.图中缺乏反射弧结构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
D.结构c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后,结构b和d上均有电位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为中间神经元,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不存在中间神经元,A正确;
d为传入神经的一部分,在完整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为d→c→b,B正确;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结构c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后,只有结构b上会有电位变化,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
9.(2023·山东济南高三检测)如图为膝跳反射模式图,①~⑥表示细胞或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④⑤是该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兴奋在
反射弧中可双向传导
B.神经递质只有在进入下一神经元内与受体
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C.抑制性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会使下一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D.发生膝跳反射时,①处肌肉发生收缩的同时⑥处肌肉发生舒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结构④⑤是该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兴奋传递时,由于在细胞间传递的单向性,决定在反射弧中也是单向传导,A错误;
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神经递质并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内,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2023·江苏南通高三质检)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包含背根、腹根和由背根腹根合并成的脊神经,如图)。已知分别电刺激背根、腹根、脊神经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收缩。若利用上述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验证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下列实验操作和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项 实验操作 预期结果
A 剪断背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外周段 刺激背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缩;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
B 剪断腹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腹根向中段、外周段 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缩;刺激腹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
C 剪断脊神经,分别电刺激背根、腹根 蛙后肢均不收缩
D 剪断背根、腹根中央处,电刺激脊神经 蛙后肢收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缩,表明神经兴奋进入脊髓的中枢并通过传出神经纤维引发相应肌肉收缩,可见是传入功能;刺激腹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表明腹根无传出功能,B错误;
脊神经由背根和腹根合并,电刺激脊神经蛙后肢均不收缩,不能说明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C错误;
脊神经由背根和腹根合并,电刺激脊神经蛙后肢收缩,不能说明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D错误。
11.(2023·湖南株洲高三模拟)神经中枢的抑制机制有3种模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模式Ⅰ体现了神经调节中存在负
反馈调节机制
B.模式Ⅱ中,④兴奋后释放的神经
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导致⑤兴奋、
③抑制
C.模式Ⅲ中,⑧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兴奋由⑦传向⑨
D.屈肘反射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神经调节机制属于模式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③为抑制性神经元,接受④传来的兴奋后③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⑥抑制,B错误;
⑦兴奋后释放神经递质使⑨兴奋,而⑧兴奋后会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⑦释放神经递质,导致⑨不兴奋,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渐冻症”学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运动神经元病”。该病患者的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但全身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致使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而不能运动,直至呼吸衰竭,身体就像逐渐被冻住一样,故称该病为“渐冻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应属于传出神经
B.患者体内的传入神经是正常的
C.患者的大脑皮层是正常的
D.呼吸衰竭的原因一定是病灶扩展到脑干,导致脑干损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渐冻症”患者的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且机体的感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故该病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即为传出神经,传入神经和大脑皮层是正常的,A、B、C正确;
由题意可知,呼吸衰竭是该病患者最终的死因,而呼吸衰竭的原因可能是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导致机体无法完成呼吸运动,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三、非选择题
13.生理学家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下图是对声音刺激形成唾液分泌性食物条件反射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单独给狗喂食,会使其分泌唾液,
该反射属于________(填“条件”或
“非条件”)反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非条件
(2)单独给狗铃声,其耳部传入神经末梢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乙处形成听觉,此时还不会引起唾液分泌,这一过程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不属于
该过程兴奋只是传至神经中枢形成感觉,没有经历完整的反射弧
(3)经过先给铃声再给食物的训练,狗的大脑皮层中甲、乙两处会建立暂时性联系。此时,铃声已经由原来的______刺激转变为_____刺激,条件反射已经建立起来。
无关
条件
(4)如果长时间只给铃声刺激而不喂食,则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就会______。该过程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新的学习过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消退
需要
属于
14.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会瞳孔扩张,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在此过程中,机体发生了一系列的神经活动。请根据如右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乘坐过山车时,我们感到惊恐,由惊恐所引起的心跳和呼吸的变化是由_________神经控制的,是不随意的。像这样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_________系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内脏运动
自主神经
(2)人由于惊恐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瞳孔扩张,这些都是由__________活动占优势导致的。
(3)人处于紧张状态时,容易消化不良,导致腹胀、胃肠道不适,请结合图示说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交感神经
人处于紧张状态时,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容易造成消化紊乱,导致腹胀、胃肠道不适第2课时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
课标要求 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
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中枢神经系统
(2)外周神经系统
①组成
②自主神经系统
a.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b.组成与功能: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c.这种调节方式的意义是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①神经元的结构
②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③比较树突和轴突
项目 数量 长度 分支数 功能
树突 多 短 多 接受兴奋
轴突 少 长 少 传出兴奋
提醒 神经元中,轴突不一定比树突长,比如脊神经的传入神经,一般树突较长、轴突较短。区分树突和轴突的依据是其功能,即接受兴奋的是树突,传出兴奋的是轴突。
(2)神经纤维与神经
①神经纤维
轴突是神经元的长而较细的突起,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
②神经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分为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3)神经胶质细胞
①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
②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③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1)选择性必修1 P18“思考·讨论”:长跑或静坐时,呼吸、心率和胃肠蠕动是怎样变化的?比较这两种不同状况下这些生理活动变化的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提示 长跑时,呼吸、心率将加快,胃肠蠕动将减弱;静坐时,呼吸、心率将减慢,胃肠蠕动将加强。由此可见,运动与静止时,内脏器官的活动是相反的。
(2)选择性必修1 P20“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有些神经元轴突很长,这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树突多有利于充分接收信息。
如图是神经系统的组成图,请据图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1)说出图中标号①③④的结构名称。
提示 ①大脑,③脑干,④脊髓。
(2)一个人喝醉了酒,语无伦次,走路摇晃不稳,说明已经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哪一部分?根据是什么?
提示 大脑和小脑。言语区位于大脑皮层,“语无伦次”说明言语区功能受到影响;小脑的功能主要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走路摇晃不稳”说明身体不能平衡,即小脑受到影响。
(3)人的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是否说明人的内脏活动不受神经中枢的控制?
提示 不是。人的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它们属于脊神经和脑神经,都受神经中枢控制。
1.(2023·山东烟台高三检测)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位于颅腔)和脊髓(位于椎管内)构成
B.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C.外周神经系统按照调控对象分为躯体感觉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
D.自主神经系统是只受意识支配的完全自主性的运动神经
答案 B
解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A错误;外周神经系统按照功能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运动神经按照调控对象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C错误;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不受意识支配,D错误。
2.(不定项)(2023·辽宁大连高三检测)某研究人员发现: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后可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同时心脏活动加速;如果将自尾巴回流的静脉结扎,再刺激该交感神经就只能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而心脏活动不加速。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可由静脉回流至心脏
B.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是刺激反射弧的传入神经
C.实验猫尾巴上的毛竖立,同时心脏活动加速,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D.副交感神经是传入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往往相反
答案 B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如果将自尾巴回流的静脉结扎,再刺激该交感神经就只能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但心脏活动不加速”可知,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可由静脉回流至心脏,A正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但二者对同一器官的支配作用往往相反,C正确,B、D错误。
归纳总结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中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神经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中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区域。中枢神经系统中含有许多神经中枢,它们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同一生理功能可以由不同的神经中枢来调控,这些不同的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共同调控。
考点二 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的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2.反射实现的条件: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强度的刺激。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反射弧的结构
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2)图中有3个神经元。
(3)反射弧中相关结构的功能
反射弧的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感觉神经元的一部分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运动神经元的一部分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
(4)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兴奋除可在反射弧中传导外,还可以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源于选择性必修1 P23“思考·讨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构成,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不能(填“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一处(骨骼肌或传出神经或d)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表明d受损。
3.膝跳反射时,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其反射弧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指传入神经,②③指传出神经
B.在A处给予适当刺激也可引起伸肌收缩
C.①的分支对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D.图中低级神经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答案 C
解析 ①的分支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下一神经元③抑制,C错误。
4.在人体骨骼肌受到牵拉而过度收缩时,会引起骨骼肌内的腱梭兴奋,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受拉的肌肉舒张(如图),这种现象称为反牵张反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反牵张反射属于大脑皮层控制的条件反射
B.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也会引起反牵张反射
C.腱梭兴奋后,b、c处膜外电位变化情况相同
D.该反射能防止肌肉因过度牵拉而受到损伤
答案 D
解析 据题干信息和图示可知,反牵张反射属于脊髓控制的非条件反射,A错误;由于没有通过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不属于反牵张反射,B错误;b是抑制性神经,c是传出神经,因此腱梭兴奋后,b、c处膜外电位变化情况可能不同,C错误。
归纳总结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考点三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
(1)概念: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2)数量有限。
2.条件反射
(1)概念: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2)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3)建立过程
非条件刺激(例如食物)产生非条件反射
        ↓
无关刺激(铃声)不产生非条件反射
        ↓
先无关刺激再非条件刺激,重复若干次
        ↓
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产生条件反射
(4)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应不断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才能维持下去,否则将不断减弱,甚至消失。
(5)条件反射的意义: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5.(不定项)下列对条件反射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条件反射需要低级中枢和大脑皮层共同参与
B.条件反射是学习得来,而其消退与学习无关
C.条件反射的维持只需要通过条件刺激来强化
D.条件反射是后天才获得的,因此其数量有限
答案 A
解析 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也需要大脑皮层参与,B错误;条件反射的维持需要通过非条件刺激来强化,C错误;条件反射是后天才获得的,因此其数量几乎是无限的,它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D错误。
6.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下列操作不能使该反射消退的是(  )
A.灯光刺激+食物 B.仅食物
C.声音刺激+食物 D.仅灯光刺激
答案 A
解析 灯光刺激+食物可以强化该反射,故而不会使该反射消退,故选A。
归纳总结 反射活动的判断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判断
(1)判断某种神经活动是否是反射活动要看两个要素
①要有适宜的刺激;②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2)运用“三看法”判断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3)少数的非条件反射也可能会消退,如婴儿的“吮奶反射”。
1.(2021·山东,7)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经肝脏代谢转变为尿素,此过程发生障碍时,大量进入脑组织的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患者会出现昏迷、膝跳反射明显增强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
B.患者膝跳反射增强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
C.静脉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
D.患者能进食后,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
答案 C
解析 膝跳反射一共有2个神经元参与,缩手反射有3个神经元参与,膝跳反射的突触数目少,都是非条件反射,因此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A正确;患者由于谷氨酰胺增多,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所以应该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B正确;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所以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加重脑组织水肿,C错误;如果患者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其中的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进入脑组织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加重病情,所以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D正确。
2.(2020·浙江7月选考,20)分布有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参与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改变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
B.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发挥作用
C.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
D.注射阿托品可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所引起的生理效应
答案 B
解析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使得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乙酰胆碱能持续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结合发挥作用,B错误。
3.(2019·海南,15)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B.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
C.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
答案 D
解析 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故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A正确;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C正确;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先兴奋,效应器后兴奋,D错误。
4.(2018·浙江4月选考,20)下列关于人体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
B.刺激传入神经,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
C.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的细胞体位于脊髓中
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跳反射
答案 B
解析 若脊髓受损即反射中枢受损,此时刺激传出神经,兴奋能够传递到效应器,伸肌会发生收缩,A正确;刺激传入神经,会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并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被抑制,B错误;在膝跳反射中,肌梭是感受器,皮肤的破损并不会破坏膝跳反射反射弧的完整性,故反射仍能正常发生,D正确。
1.判断关于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的叙述
(1)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 )
(2)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 )
(3)神经末梢位于树突和轴突的末端,分布在全身各处( √ )
(4)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
2.判断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叙述
(1)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 )
(2)感受器通常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 )
(3)新冠感染者伴有肌肉酸痛和头疼,产生这两种感觉的部位分别是四肢肌肉和大脑皮层
( × )
3.判断关于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叙述
(1)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 )
(2)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都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 )
4.填空默写
(1)(选择性必修1 P18)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2)(选择性必修1 P19)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
(3)(选择性必修1 P20)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
(4)(选择性必修1 P2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5)(选择性必修1 P2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6)(选择性必修1 P23)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7)(选择性必修1 P23)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选择性必修1 P24)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2023·辽宁丹东高三模拟)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组成它的细胞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B.神经元的树突增大了其细胞膜面积,有利于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
C.神经末梢中的细胞核是神经元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
D.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答案 C
解析 神经末梢是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其中不含细胞核,细胞核位于细胞体中,C错误。
2.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代谢增强,血压升高
B.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血糖降低,胃肠蠕动减慢
C.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呼吸减慢,血流量增加
D.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加快
答案 D
3.当人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现象,在这一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自主神经系统是外周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不受意识支配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入神经,其作用通常相反
C.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是由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导致
D.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平衡被打破,机体可能会出现多种功能障碍
答案 B
解析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B错误。
4.用去脑的牛蛙为材料进行①~⑤步骤的反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浸水的小纸片放右后肢趾尖
②沾有0.5%HCl的小纸片放右后肢趾尖
③沾有0.5%HCl的小纸片放腹部
④剥去右后肢趾尖皮肤后,重复步骤②
⑤破坏脊髓后,重复步骤②、③
A.步骤③可观察到牛蛙发生屈腿反射
B.步骤②、③、⑤可验证传入神经是反射弧不可缺少的部分
C.步骤①、②可说明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有适宜的刺激
D.步骤④验证了感受器在反射中的重要性,而步骤①是其对照实验
答案 C
5.(2023·山东日照高三模拟)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B.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C.条件反射消退不是简单丧失,是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无关信号
D.条件反射扩展了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使其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适应性
答案 C
解析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抑制性效应的信号,C错误。
6.如图是人碰到火焰完成缩手反射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弧包含3个神经元,其中②为传入神经
B.完成反射的过程中,兴奋在④上单向传导
C.从反射的类型看,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碰到火焰时我们会感到疼痛,痛感形成于③处的神经中枢
答案 D
解析 痛觉在大脑皮层形成,而③为脊髓,D错误。
7.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立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答案 C
解析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其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错误;食物引起味觉的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条件反射的建立与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有关,C正确;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不相同,D错误。
8.如图表示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其中b、c、d表示三种不同的神经元。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若完成的活动为膝跳反射,则图中不应出现c神经元
B.在完整的反射弧进行反射活动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为d→c→b
C.图中缺乏反射弧结构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
D.结构c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后,结构b和d上均有电位变化
答案 D
解析 c为中间神经元,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不存在中间神经元,A正确;d为传入神经的一部分,在完整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为d→c→b,B正确;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结构c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后,只有结构b上会有电位变化,D错误。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
9.(2023·山东济南高三检测)如图为膝跳反射模式图,①~⑥表示细胞或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④⑤是该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兴奋在反射弧中可双向传导
B.神经递质只有在进入下一神经元内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C.抑制性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会使下一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D.发生膝跳反射时,①处肌肉发生收缩的同时⑥处肌肉发生舒张
答案 CD
解析 结构④⑤是该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兴奋传递时,由于在细胞间传递的单向性,决定在反射弧中也是单向传导,A错误;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神经递质并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内,B错误。
10.(2023·江苏南通高三质检)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包含背根、腹根和由背根腹根合并成的脊神经,如图)。已知分别电刺激背根、腹根、脊神经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收缩。若利用上述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验证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下列实验操作和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预期结果
A 剪断背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外周段 刺激背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缩;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
B 剪断腹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腹根向中段、外周段 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缩;刺激腹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
C 剪断脊神经,分别电刺激背根、腹根 蛙后肢均不收缩
D 剪断背根、腹根中央处,电刺激脊神经 蛙后肢收缩
答案 BCD
解析 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缩,表明神经兴奋进入脊髓的中枢并通过传出神经纤维引发相应肌肉收缩,可见是传入功能;刺激腹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表明腹根无传出功能,B错误;脊神经由背根和腹根合并,电刺激脊神经蛙后肢均不收缩,不能说明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C错误;脊神经由背根和腹根合并,电刺激脊神经蛙后肢收缩,不能说明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D错误。
11.(2023·湖南株洲高三模拟)神经中枢的抑制机制有3种模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模式Ⅰ体现了神经调节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B.模式Ⅱ中,④兴奋后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导致⑤兴奋、③抑制
C.模式Ⅲ中,⑧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兴奋由⑦传向⑨
D.屈肘反射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神经调节机制属于模式Ⅱ
答案 B
解析 ③为抑制性神经元,接受④传来的兴奋后③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⑥抑制,B错误;⑦兴奋后释放神经递质使⑨兴奋,而⑧兴奋后会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⑦释放神经递质,导致⑨不兴奋,C正确。
12.“渐冻症”学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运动神经元病”。该病患者的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但全身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致使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而不能运动,直至呼吸衰竭,身体就像逐渐被冻住一样,故称该病为“渐冻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应属于传出神经
B.患者体内的传入神经是正常的
C.患者的大脑皮层是正常的
D.呼吸衰竭的原因一定是病灶扩展到脑干,导致脑干损伤
答案 ABC
解析 “渐冻症”患者的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且机体的感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故该病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即为传出神经,传入神经和大脑皮层是正常的,A、B、C正确;由题意可知,呼吸衰竭是该病患者最终的死因,而呼吸衰竭的原因可能是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导致机体无法完成呼吸运动,D错误。
三、非选择题
13.生理学家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下图是对声音刺激形成唾液分泌性食物条件反射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单独给狗喂食,会使其分泌唾液,该反射属于___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单独给狗铃声,其耳部传入神经末梢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乙处形成听觉,此时还不会引起唾液分泌,这一过程___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先给铃声再给食物的训练,狗的大脑皮层中甲、乙两处会建立暂时性联系。此时,铃声已经由原来的________刺激转变为________刺激,条件反射已经建立起来。
(4)如果长时间只给铃声刺激而不喂食,则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就会________。该过程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__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新的学习过程。
答案 (1)非条件 (2)不属于 该过程兴奋只是传至神经中枢形成感觉,没有经历完整的反射弧 (3)无关 条件 (4)消退 需要 属于
14.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会瞳孔扩张,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在此过程中,机体发生了一系列的神经活动。请根据如下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乘坐过山车时,我们感到惊恐,由惊恐所引起的心跳和呼吸的变化是由____________神经控制的,是不随意的。像这样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________________系统。
(2)人由于惊恐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瞳孔扩张,这些都是由____________活动占优势导致的。
(3)人处于紧张状态时,容易消化不良,导致腹胀、胃肠道不适,请结合图示说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内脏运动 自主神经 (2)交感神经 (3)人处于紧张状态时,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容易造成消化紊乱,导致腹胀、胃肠道不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