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7张PPT)
第4课时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
高级功能
课标要求
1.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和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2.简述语言活动和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
考点一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考点二 人脑的高级功能
内容索引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课时精练
考点一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①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
又叫 。
②第一运动区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
第一运动区
a.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b.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代表区。
c.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 的,但头面部代表区的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 的。
d.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 有关。
倒置
正立
精细程度
(2)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示意图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与它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相似,也是通过
进行的。
(2)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
反射
①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______
支配的。
② 兴奋,会使膀胱缩小,而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
自主
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
③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 。
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
(3)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 ,脑干是调节内脏活动的 ,
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4)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使得自主神经系统 。
3.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关系
一般来说,位于 的低级中枢受 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低级中枢
基本中枢
下丘脑
并不完全自主
脊髓
脑
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是说能够感受到尿意并且控制排尿活动,请描述产生尿意的过程?
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
提示 当膀胱内储存尿量达到一定程度,膀胱壁内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排尿反射低级中枢;同时由脊髓再把膀胱充胀的信息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尿意。
(2)婴儿与腰椎受伤的病人都可能出现小便失禁的情况,二者的原因相同吗?为什么?
提示 不同。婴儿是由于大脑发育还不完善,不能有效控制脊髓中排尿的低级中枢;腰椎受伤的病人是由于脊髓受伤导致传导功能异常,神经冲动不能传至大脑皮层,或大脑发出的信息无法传到膀胱,从而无法控制排尿行为。
(3)在进行某些医学检查时,为了使膀胱充盈,需要被检查者进行“憋尿”,请写出与“憋尿”有关的反射弧。
提示 膀胱中的牵张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脊髓低级排尿中枢→传出神经→逼尿肌、尿道内括约肌。
1.给脑桥(位于大脑和小脑之间)注射能阻止γ-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引起排尿反射的最低尿量值)降低。下列相关推理正确的是
A.脑桥释放的γ-氨基丁酸能抑制排尿
B.γ-氨基丁酸使高位截瘫患者排尿顺畅
C.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脑桥
D.不同年龄段的人排尿阈值都是相同的
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
√
根据题干信息,注射能阻止γ-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降低,说明脑桥释放的γ-氨基丁酸能抑制排尿,A正确;
γ-氨基丁酸无法使高位截瘫患者排尿顺畅,B错误;
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C错误;
不同年龄段的人排尿阈值不同,D错误。
2.(2023·山东青岛高三模拟)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中间部
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
√
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B错误;
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正立排列,即眼部在上、口部在下,C错误;
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D错误。
考点二
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高级功能
(1)感知外部世界,产生感觉。
(2)控制机体的 活动。
(3)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
反射
2.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言语区 联想记忆 受损特征
运动性言语区(S区) Sport→S 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讲话和看懂文字,但不能讲话
听觉性言语区(H区) Hear→H 病人能讲话、书写,能看懂文字,但 别人的谈话
视觉性言语区(V区) Visual→V 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变得不能______
书写性言语区(W区) Write→W 病人可听懂别人讲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讲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 能力
听不懂
阅读
书写
3.学习和记忆
(1)学习和记忆的定义: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是指 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 的过程。学习和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 参与。
(2)记忆分为四个阶段: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
神经系统
积累经验
神经通路
数分钟至数年
丢失
临时记住某个验证码
(3)学习和记忆的物质基础及相关结构
神经递质
蛋白质
新突触
海马
4.情绪
(1)情绪是人对 所作出的反应,也是大脑的 之一。
(2)抑郁:当 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_____
的,可以通过 、身边人的支持以及心理咨询好转。
(3)抑郁症:当抑郁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 。一般抑郁如果持续 以上,则应咨询精神心理科医生以确定是否患有抑郁症。
(4)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 、 和调节压力都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当情绪波动超出我们能够调节的程度时,应向专业人士咨询。
环境
高级功能
消极情绪
短期
自我调适
抑郁症
两周
人际关系
适量运动
选择性必修1 P39“相关信息”:抗抑郁药一般通过作用于_____
处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例如,有的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 ,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
回收
突触
3.下列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学习、语言、记忆、思维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C.短时记忆可能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D.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看不见文字
√
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错误;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错误;
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能听懂话、会讲话、能写字,但不能看懂文字,D错误。
4.抑郁症是由高级神经活动产生的重度消极情绪得不到缓解而形成的。被称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5-羟色胺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神经元代谢提供的能量
B.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抑制ATP水解来阻止回收5-羟色胺
C.抑郁症患者体内某些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含量可能比正常人的少
D.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
√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回收5-羟色胺,因此,这种抑制剂作用于突触前膜,应是与突触前膜回收5-羟色胺有关的载体结合,若是抑制ATP水解,阻止回收时的能量供应,则会影响神经元多种耗能的生命活动,B错误。
生活中常见神经系统生理或病理现象的原因分析
归纳
总结
生理或病理现象 参与或损伤的神经中枢
考试专心答题时 大脑皮层V区和W区(高级中枢)参与
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舞蹈时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参与
某同学跑步时 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参与
植物人 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
高位截瘫 脊髓受损伤,其他部位正常
三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1.(2022·山东,7)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
B.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
C.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
D.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
1
2
3
4
5
√
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患者与讲话有关的肌肉和发声器官完全正常,能发出声音,但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A错误;
下丘脑是生物的节律中枢,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B正确;
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受到损伤,此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因为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C正确;
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D正确。
1
2
3
4
5
1
2
3
4
5
2.(2020·浙江7月选考,16)人的一侧大脑皮层外侧面示意图如下,图中甲、乙、丙和丁表示部位。某人的右腿突然不能运动,经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右腿无力。推测该患者大脑皮层的受损部位可能位于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
1
2
3
4
5
大脑皮层支配对侧躯体运动或感觉。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中央前回的顶部(甲部位)与下肢的运动相适应,故右腿无力可能是因为该患者大脑皮层的甲部位受损,A项符合题意。
1
2
3
4
5
3.(不定项)(2021·辽宁,16)短期记忆与脑内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有关,如图表示相关结构。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①
B.M处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时,膜外的Na+浓
度高于膜内
C.N处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
√
√
√
1
2
3
4
5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为轴突到树突或轴突到细胞体,则图中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②,A错误;
M处无论处于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都是
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B正确;
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则N处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C错误;
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不进入突触后膜内,D错误。
1
2
3
4
5
4.(2022·辽宁,5)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H区病变的人,不能看懂文字
B.手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部的调控
C.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
√
1
2
3
4
5
大脑皮层H区病变的人,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讲话,A错误;
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其他部位,会引起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B错误;
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多次结合的结果,缺少了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消退,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错误;
紧张、焦虑可能会引起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所以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D正确。
1
2
3
4
5
5.(2022·湖南,4)情绪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调控,常伴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此外,学习和记忆也与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剧痛、恐惧时,人表现为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
B.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C.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
D.情绪激动、焦虑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率加速
√
1
2
3
4
5
人在剧痛、恐惧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等特征,A错误;
边听课边做笔记是一系列的反射活动,需要神经元的活动以及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B正确;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C正确;
情绪激动、焦虑时,引起大脑皮层兴奋,进而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够促使人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反应灵敏,D正确。
1.判断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
(1)除头面部肌肉代表区外,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
(2)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呈正相关( )
(3)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无法进行( )
√
五分钟 查落实
×
×
2.判断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
(1)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
(2)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 )
(3)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只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
√
×
√
3.填空默写
(1)(选择性必修1 P33)大脑皮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选择性必修1 P34)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_____
的调控。
(3)(选择性必修1 P37)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 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4)(选择性必修1 P38)言语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脑的表面覆盖着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
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大脑皮层
高级
中枢
语言、学习和记忆
人类的语言活动是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区
域相关的,这些特定区域叫言语区
四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2023·辽宁大连高三检测)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婴幼儿经常尿床,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如“憋尿”)。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成年人“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B.突触间隙Na+浓度降低有利于排尿反射的快速发生
C.排尿反射过程中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突触结构有关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A正确;
Na+内流可形成动作电位,突触间隙Na+浓度降低,不利于动作电位的形成,因此不利于排尿反射的快速发生,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人脑干受损,则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右手中指和鼻
尖的动作
B.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则一定是
脊髓出了问题
C.若某人小脑受损,则不能对体温、水平衡、生物节律等进行有效地调控
D.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不能形成各种感觉,不能有效进行学习、
记忆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可能是小脑受损,A错误;
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则是大脑皮层出了问题,B错误;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2023·湖南长沙高三模拟)下列对滑冰比赛中运动员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A.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均有分级调控
B.比赛过程短暂迅速,只有神经调节发挥作用
C.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
D.运动员受场馆的寒冷环境刺激在下丘脑产生冷觉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比赛过程虽然短暂迅速,但该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等激素会参与体液调节过程,B错误;
剧烈运动时会因为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故血浆的pH不会明显下降,C错误;
冷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2023·江苏连云港高三期末)尿液的排出受神经系统支配,其分级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婴幼儿时期经常发生遗尿现象,但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婴幼儿的遗尿现象属于非条件反射
B.成人尿意形成于大脑皮层但不属于反射
C.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排尿可以进行但不完全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均能使膀胱收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婴幼儿的遗尿现象属于非条件反射,该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A正确;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促进排尿,会使膀胱收缩,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阿尔茨海默病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逐渐丧失记忆和语言功能、抽象思维和计算能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阿尔茨海默病丧失的记忆、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阿尔茨海默病的形成可能与脑内某些神经递质、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C.人脑的高级功能可以使人类能主动适应环境,适时调整情绪
D.阿尔茨海默病轻度患者看不懂文字、不能讲话,说明大脑V、S区受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但记忆功能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2023·山东烟台高三月考)在脑血管病患者群体中,右侧肢体偏瘫的患者常伴有失语症,而左侧肢体偏瘫的患者语言功能大都正常,患者所出现的失语症中,最常见的是运动性失语症,其次是听觉性失语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右侧肢体偏瘫的患者常伴有失语症,说明人的语言中枢多位于大脑皮层左半球
B.听觉性失语症常表现为可看懂文字,能理解别人的话,但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
C.健康人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其各功能分区可单独完成各自控制的语言活动
D.某些动物可发出不同的声响来表达情感,因此也可通过语言进行个体间交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若患者可以看懂文字,能理解别人说的话,但是不能用语言表达思想,则为运动性失语症;若患者能说话,也能听到别人说话,但是却听不懂别人说话的内容,则为听觉性失语症,B错误;
健康人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其各功能分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有密切的联系,C错误;
语言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显著特征之一,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如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的相关中枢是⑤
B.①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
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
C.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
D.③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⑤中的某些中枢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图中①~⑤分别为下丘脑、脑干、大脑皮层、小脑和脊髓。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的相关中枢是大脑皮层和脊髓,A错误;
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B正确;
脑干中有呼吸中枢,C正确;
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能支配①②④和⑤中的某些神经中枢,D正确。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
8.下列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人因意外车祸使大脑受损,但他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说话,说
明大脑皮层的V区和H区没有受损
B.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只有躯体运动中枢
C.运动性言语区(W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讲话
D.某同学正在跑步,下丘脑和脑干参与调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盲人在用手指触摸盲文时,首先要接受盲文的刺激,产生感觉,这与躯体感觉中枢有关;手指的运动与躯体运动中枢有关,B错误;
运动性言语区(S区)受损的患者不能讲话,书写性言语区(W区)受损的患者不能写字,C错误;
小脑有保持平衡的功能,脑干有呼吸中枢、心血管活动中枢,下丘脑中有水平衡调节中枢等,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2023·江苏苏州高三模拟)下列关于抑郁症患者成因推测及防治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A.繁重的学习、生活、工作负担可能是发生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B.内环境总是变化不定是导致抑郁症发生的主要原因
C.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抑郁症的发生
D.适度锻炼、合理作息、正规治疗等措施有利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
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波动,不是处于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正常人的内环境也是变化不定的,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 )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
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
是①②③
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
D.肌肉受到刺激后,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
依次是④⑤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应是⑦③,A项错误;
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是低级中枢反射的结果,不是由大脑皮层支配的,应是经过途径①②③完成反射的,B项正确;
通过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⑦和③两个神经元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⑦传递至③,C项正确;
感觉是兴奋经过途径④⑤⑥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的,D项正确。
三、非选择题
11.(2023·辽宁沈阳高三模拟)长期饮酒会使人的神经行为能力发生变化。为研究酒精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测试了若干志愿者饮酒后血液中的乙醇浓度和对视觉信号的反应速度、视觉保留(5秒内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分析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饮酒后,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升高,0.5 h时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__________,据图2信息可以推测乙醇对人体神经系统信息的传输及行为能力的具体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明显)降低
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降低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或视保留能力)
大脑皮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图1和图2可知,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升高,0.5 h时反应速度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即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或视觉保留能力)。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科研人员为进一步研究乙醇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在大鼠培养场所安装直径为7 cm的木棒,底部铺铜栅栏,通电时木棒转动,铜栅栏带电,为防止大鼠主动跳下,实验前24 h需要对其进行训练,选取能在木棒上停留3 min以上的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乙醇灌胃组(高、低2个剂量组);②将乙醇中毒的模型鼠进行处理后进行DA(多巴胺,一种能使人和动物产生愉悦感的神经递质)和其分解产物DOPAC含量的测定,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物质 对照组 低剂量组 高剂量组
DA含量/(ng·g-1) 1 367 9 714 15 752
DOPAC含量/(ng·g-1) 3 552 11 455 2 990
实验①中对照组大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实验中记录大鼠________________,并观察其行为变化以便获得乙醇中毒的模型。根据实验②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低剂量的乙醇能促进DA的释放和分解,高剂量的乙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等量生理盐水(蒸馏水)灌胃
在棒上的停留时间
能促进DA的释放,抑制DA的分解
物质 对照组 低剂量组 高剂量组
DA含量/(ng·g-1) 1 367 9 714 15 752
DOPAC含量/(ng·g-1) 3 552 11 455 2 99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实验①所用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乙醇灌胃组(高、低2个剂量组),对照组应用等量生理盐水(蒸馏水)灌胃处理,实验组用等量的乙醇灌胃。由于正常大鼠能在木棒上停留3 min以上,实验中可记录比较大鼠在棒上停留时间,并观察行为活动变化以便获得乙醇中毒的模型鼠。由表格数据可知,低剂量组的DA和其分解产物DOPAC含量都升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低剂量的乙醇可以促进DA的释放和分解;高剂量组的DA的含量升高,其分解产物DOPAC含量降低,可得出结论高剂量的乙醇除了可促进DA的释放,还可抑制DA的分解。
(3)DAT是一种位于突触前膜上的膜蛋白,能特异性识别DA,将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DA摄取到突触前膜内,从而终止神经信息的传递。科研人员对经长期乙醇处理的大鼠进行研究,发现其细胞中的DAT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大鼠细胞中的。综合上述实验,从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兴奋性的角度推测,乙醇成瘾的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机体长期摄入乙醇导致DAT表达量增多,对突触间隙内DA的摄取量增加;当失去乙醇刺激时,DA的释放减少,使机体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驱动机体寻找乙醇刺激,形成乙醇依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长期乙醇处理的大鼠体内DAT表达量显著增多,而DAT是位于突触前膜上的膜蛋白,能特异性识别DA,将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DA摄取到突触前膜内,从而终止神经信息的传导,故推测乙醇成瘾的机制可能是长期的乙醇摄入导致DAT表达量增多,对突触间隙内DA的摄取量增加;当失去乙醇刺激时,DA释放减少,使机体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驱动机体寻找乙醇刺激,形成乙醇依赖。
12.(2023·江苏无锡高三模拟预测)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导、传递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产生排尿反射。如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的调节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使得细胞膜对_____的通透性增大,从而产生兴奋,位于_____的神经中枢会对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当兴奋传到__________时会产生“尿意”。
Na+
脊髓
大脑皮层
兴奋产生的机理是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大量内流,进而产生动作电位,即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使得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从而产生兴奋,并将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递到脊髓中的神经中枢,经过神经中枢对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奋的分析和综合,排尿反射产生,同时兴奋也可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
(2)排尿条件不允许时,人可以主动抑制排尿,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人体排尿过程中,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排尿条件不允许时,人可主动抑制排尿,这体现了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表明人体排尿过程中高级中枢可控制低级中枢。
(3)正常人排尿过程中,膀胱逼尿肌的收缩会通过一系列过程引起膀胱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并使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调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正)反馈
逼尿肌收缩是系统的工作效果,该工作效果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引起逼尿肌进一步收缩,这种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
(4)与排尿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医学上可通过电刺激骶神经等方法达到治疗的目的,研究的部分结果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电刺激骶神经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排尿困难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增加每次排尿量,减少排尿次数,降低残余尿量
项目 日排尿次数/次 每次排尿量/ mL 残余尿量/mL 排尿困难评分(数值越高越困难)
治疗前 18.3 104.5 188.6 8.2
治疗后 11.2 181.3 66.7 3.9
通过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电刺激骶神经)后,日排尿次数下降,每次排尿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排尿困难评分降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项目 日排尿次数/次 每次排尿量/ mL 残余尿量/mL 排尿困难评分(数值越高越困难)
治疗前 18.3 104.5 188.6 8.2
治疗后 11.2 181.3 66.7 3.9第4课时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课标要求 1.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和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2.简述语言活动和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
考点一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①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又叫第一运动区。
②第一运动区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a.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b.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代表区。
c.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但头面部代表区的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正立的。
d.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
(2)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示意图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与它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相似,也是通过反射进行的。
(2)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
①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
②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而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
③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
(3)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脑干是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4)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3.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关系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是说能够感受到尿意并且控制排尿活动,请描述产生尿意的过程?
提示 当膀胱内储存尿量达到一定程度,膀胱壁内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排尿反射低级中枢;同时由脊髓再把膀胱充胀的信息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尿意。
(2)婴儿与腰椎受伤的病人都可能出现小便失禁的情况,二者的原因相同吗?为什么?
提示 不同。婴儿是由于大脑发育还不完善,不能有效控制脊髓中排尿的低级中枢;腰椎受伤的病人是由于脊髓受伤导致传导功能异常,神经冲动不能传至大脑皮层,或大脑发出的信息无法传到膀胱,从而无法控制排尿行为。
(3)在进行某些医学检查时,为了使膀胱充盈,需要被检查者进行“憋尿”,请写出与“憋尿”有关的反射弧。
提示 膀胱中的牵张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脊髓低级排尿中枢→传出神经→逼尿肌、尿道内括约肌。
1.给脑桥(位于大脑和小脑之间)注射能阻止γ-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引起排尿反射的最低尿量值)降低。下列相关推理正确的是( )
A.脑桥释放的γ-氨基丁酸能抑制排尿
B.γ-氨基丁酸使高位截瘫患者排尿顺畅
C.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脑桥
D.不同年龄段的人排尿阈值都是相同的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注射能阻止γ-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降低,说明脑桥释放的γ-氨基丁酸能抑制排尿,A正确;γ-氨基丁酸无法使高位截瘫患者排尿顺畅,B错误;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C错误;不同年龄段的人排尿阈值不同,D错误。
2.(2023·山东青岛高三模拟)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中间部
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
答案 A
解析 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B错误;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正立排列,即眼部在上、口部在下,C错误;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D错误。
考点二 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高级功能
(1)感知外部世界,产生感觉。
(2)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
(3)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言语区 联想记忆 受损特征
运动性言语区(S区) Sport→S 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讲话和看懂文字,但不能讲话
听觉性言语区(H区) Hear→H 病人能讲话、书写,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
视觉性言语区(V区) Visual→V 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变得不能阅读
书写性言语区(W区) Write→W 病人可听懂别人讲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讲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能力
3.学习和记忆
(1)学习和记忆的定义: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学习和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
(2)记忆分为四个阶段: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
(3)学习和记忆的物质基础及相关结构
4.情绪
(1)情绪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2)抑郁: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身边人的支持以及心理咨询好转。
(3)抑郁症:当抑郁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一般抑郁如果持续两周以上,则应咨询精神心理科医生以确定是否患有抑郁症。
(4)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和调节压力都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当情绪波动超出我们能够调节的程度时,应向专业人士咨询。
选择性必修1 P39“相关信息”:抗抑郁药一般通过作用于突触处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例如,有的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
3.下列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学习、语言、记忆、思维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C.短时记忆可能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D.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看不见文字
答案 C
解析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错误;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错误;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能听懂话、会讲话、能写字,但不能看懂文字,D错误。
4.抑郁症是由高级神经活动产生的重度消极情绪得不到缓解而形成的。被称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5-羟色胺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神经元代谢提供的能量
B.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抑制ATP水解来阻止回收5-羟色胺
C.抑郁症患者体内某些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含量可能比正常人的少
D.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
答案 B
解析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回收5-羟色胺,因此,这种抑制剂作用于突触前膜,应是与突触前膜回收5-羟色胺有关的载体结合,若是抑制ATP水解,阻止回收时的能量供应,则会影响神经元多种耗能的生命活动,B错误。
归纳总结 生活中常见神经系统生理或病理现象的原因分析
生理或病理现象 参与或损伤的神经中枢
考试专心答题时 大脑皮层V区和W区(高级中枢)参与
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舞蹈时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参与
某同学跑步时 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参与
植物人 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
高位截瘫 脊髓受损伤,其他部位正常
1.(2022·山东,7)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
B.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
C.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
D.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
答案 A
解析 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患者与讲话有关的肌肉和发声器官完全正常,能发出声音,但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A错误;下丘脑是生物的节律中枢,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B正确;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受到损伤,此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因为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C正确;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D正确。
2.(2020·浙江7月选考,16)人的一侧大脑皮层外侧面示意图如下,图中甲、乙、丙和丁表示部位。某人的右腿突然不能运动,经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右腿无力。推测该患者大脑皮层的受损部位可能位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解析 大脑皮层支配对侧躯体运动或感觉。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中央前回的顶部(甲部位)与下肢的运动相适应,故右腿无力可能是因为该患者大脑皮层的甲部位受损,A项符合题意。
3.(不定项)(2021·辽宁,16)短期记忆与脑内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有关,如图表示相关结构。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①
B.M处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时,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
C.N处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
答案 ACD
解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为轴突到树突或轴突到细胞体,则图中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②,A错误;M处无论处于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都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B正确;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则N处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C错误;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不进入突触后膜内,D错误。
4.(2022·辽宁,5)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H区病变的人,不能看懂文字
B.手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部的调控
C.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
答案 D
解析 大脑皮层H区病变的人,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讲话,A错误;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其他部位,会引起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B错误;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多次结合的结果,缺少了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消退,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错误;紧张、焦虑可能会引起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所以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D正确。
5.(2022·湖南,4)情绪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调控,常伴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此外,学习和记忆也与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剧痛、恐惧时,人表现为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
B.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C.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
D.情绪激动、焦虑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率加速
答案 A
解析 人在剧痛、恐惧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等特征,A错误;边听课边做笔记是一系列的反射活动,需要神经元的活动以及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B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C正确;情绪激动、焦虑时,引起大脑皮层兴奋,进而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够促使人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反应灵敏,D正确。
1.判断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
(1)除头面部肌肉代表区外,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 )
(2)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呈正相关( × )
(3)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无法进行( × )
2.判断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
(1)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 )
(2)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 √ )
(3)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只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 × )
3.填空默写
(1)(选择性必修1 P33)大脑皮层:大脑的表面覆盖着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大脑皮层。
(2)(选择性必修1 P34)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3)(选择性必修1 P37)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4)(选择性必修1 P38)言语区:人类的语言活动是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区域相关的,这些特定区域叫言语区。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2023·辽宁大连高三检测)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婴幼儿经常尿床,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如“憋尿”)。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成年人“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B.突触间隙Na+浓度降低有利于排尿反射的快速发生
C.排尿反射过程中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突触结构有关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答案 B
解析 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A正确;Na+内流可形成动作电位,突触间隙Na+浓度降低,不利于动作电位的形成,因此不利于排尿反射的快速发生,B错误。
2.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人脑干受损,则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
B.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则一定是脊髓出了问题
C.若某人小脑受损,则不能对体温、水平衡、生物节律等进行有效地调控
D.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不能形成各种感觉,不能有效进行学习、记忆等
答案 D
解析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可能是小脑受损,A错误;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则是大脑皮层出了问题,B错误;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C错误。
3.(2023·湖南长沙高三模拟)下列对滑冰比赛中运动员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均有分级调控
B.比赛过程短暂迅速,只有神经调节发挥作用
C.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
D.运动员受场馆的寒冷环境刺激在下丘脑产生冷觉
答案 A
解析 比赛过程虽然短暂迅速,但该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等激素会参与体液调节过程,B错误;剧烈运动时会因为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故血浆的pH不会明显下降,C错误;冷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D错误。
4.(2023·江苏连云港高三期末)尿液的排出受神经系统支配,其分级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婴幼儿时期经常发生遗尿现象,但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婴幼儿的遗尿现象属于非条件反射
B.成人尿意形成于大脑皮层但不属于反射
C.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排尿可以进行但不完全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均能使膀胱收缩
答案 D
解析 婴幼儿的遗尿现象属于非条件反射,该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A正确;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促进排尿,会使膀胱收缩,D错误。
5.阿尔茨海默病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逐渐丧失记忆和语言功能、抽象思维和计算能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阿尔茨海默病丧失的记忆、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阿尔茨海默病的形成可能与脑内某些神经递质、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C.人脑的高级功能可以使人类能主动适应环境,适时调整情绪
D.阿尔茨海默病轻度患者看不懂文字、不能讲话,说明大脑V、S区受损
答案 A
解析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但记忆功能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
6.(2023·山东烟台高三月考)在脑血管病患者群体中,右侧肢体偏瘫的患者常伴有失语症,而左侧肢体偏瘫的患者语言功能大都正常,患者所出现的失语症中,最常见的是运动性失语症,其次是听觉性失语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右侧肢体偏瘫的患者常伴有失语症,说明人的语言中枢多位于大脑皮层左半球
B.听觉性失语症常表现为可看懂文字,能理解别人的话,但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
C.健康人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其各功能分区可单独完成各自控制的语言活动
D.某些动物可发出不同的声响来表达情感,因此也可通过语言进行个体间交流
答案 A
解析 若患者可以看懂文字,能理解别人说的话,但是不能用语言表达思想,则为运动性失语症;若患者能说话,也能听到别人说话,但是却听不懂别人说话的内容,则为听觉性失语症,B错误;健康人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其各功能分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有密切的联系,C错误;语言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显著特征之一,D错误。
7.如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的相关中枢是⑤
B.①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
C.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
D.③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⑤中的某些中枢
答案 A
解析 图中①~⑤分别为下丘脑、脑干、大脑皮层、小脑和脊髓。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的相关中枢是大脑皮层和脊髓,A错误;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B正确;脑干中有呼吸中枢,C正确;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能支配①②④和⑤中的某些神经中枢,D正确。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
8.下列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人因意外车祸使大脑受损,但他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说话,说明大脑皮层的V区和H区没有受损
B.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只有躯体运动中枢
C.运动性言语区(W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讲话
D.某同学正在跑步,下丘脑和脑干参与调节
答案 BC
解析 盲人在用手指触摸盲文时,首先要接受盲文的刺激,产生感觉,这与躯体感觉中枢有关;手指的运动与躯体运动中枢有关,B错误;运动性言语区(S区)受损的患者不能讲话,书写性言语区(W区)受损的患者不能写字,C错误;小脑有保持平衡的功能,脑干有呼吸中枢、心血管活动中枢,下丘脑中有水平衡调节中枢等,D正确。
9.(2023·江苏苏州高三模拟)下列关于抑郁症患者成因推测及防治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
A.繁重的学习、生活、工作负担可能是发生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B.内环境总是变化不定是导致抑郁症发生的主要原因
C.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抑郁症的发生
D.适度锻炼、合理作息、正规治疗等措施有利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
答案 ACD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波动,不是处于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正常人的内环境也是变化不定的,B错误。
10.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
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
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
D.肌肉受到刺激后,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答案 BCD
解析 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应是⑦③,A项错误;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是低级中枢反射的结果,不是由大脑皮层支配的,应是经过途径①②③完成反射的,B项正确;通过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⑦和③两个神经元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⑦传递至③,C项正确;感觉是兴奋经过途径④⑤⑥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的,D项正确。
三、非选择题
11.(2023·辽宁沈阳高三模拟)长期饮酒会使人的神经行为能力发生变化。为研究酒精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测试了若干志愿者饮酒后血液中的乙醇浓度和对视觉信号的反应速度、视觉保留(5秒内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分析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饮酒后,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升高,0.5 h时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______________,据图2信息可以推测乙醇对人体神经系统信息的传输及行为能力的具体影响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为进一步研究乙醇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在大鼠培养场所安装直径为7 cm的木棒,底部铺铜栅栏,通电时木棒转动,铜栅栏带电,为防止大鼠主动跳下,实验前24 h需要对其进行训练,选取能在木棒上停留3 min以上的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乙醇灌胃组(高、低2个剂量组);②将乙醇中毒的模型鼠进行处理后进行DA(多巴胺,一种能使人和动物产生愉悦感的神经递质)和其分解产物DOPAC含量的测定,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 对照组 低剂量组 高剂量组
DA含量/(ng·g-1) 1 367 9 714 15 752
DOPAC含量/(ng·g-1) 3 552 11 455 2 990
实验①中对照组大鼠用________________处理;实验中记录大鼠________________,并观察其行为变化以便获得乙醇中毒的模型。根据实验②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低剂量的乙醇能促进DA的释放和分解,高剂量的乙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AT是一种位于突触前膜上的膜蛋白,能特异性识别DA,将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DA摄取到突触前膜内,从而终止神经信息的传递。科研人员对经长期乙醇处理的大鼠进行研究,发现其细胞中的DAT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大鼠细胞中的。综合上述实验,从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兴奋性的角度推测,乙醇成瘾的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明显)降低 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降低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或视保留能力) 大脑皮层 (2)等量生理盐水(蒸馏水)灌胃 在棒上的停留时间 能促进DA的释放,抑制DA的分解 (3)机体长期摄入乙醇导致DAT表达量增多,对突触间隙内DA的摄取量增加;当失去乙醇刺激时,DA的释放减少,使机体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驱动机体寻找乙醇刺激,形成乙醇依赖
解析 (1)由图1和图2可知,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升高,0.5 h时反应速度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即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或视觉保留能力)。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2)实验①所用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乙醇灌胃组(高、低2个剂量组),对照组应用等量生理盐水(蒸馏水)灌胃处理,实验组用等量的乙醇灌胃。由于正常大鼠能在木棒上停留3 min以上,实验中可记录比较大鼠在棒上停留时间,并观察行为活动变化以便获得乙醇中毒的模型鼠。由表格数据可知,低剂量组的DA和其分解产物DOPAC含量都升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低剂量的乙醇可以促进DA的释放和分解;高剂量组的DA的含量升高,其分解产物DOPAC含量降低,可得出结论高剂量的乙醇除了可促进DA的释放,还可抑制DA的分解。(3)长期乙醇处理的大鼠体内DAT表达量显著增多,而DAT是位于突触前膜上的膜蛋白,能特异性识别DA,将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DA摄取到突触前膜内,从而终止神经信息的传导,故推测乙醇成瘾的机制可能是长期的乙醇摄入导致DAT表达量增多,对突触间隙内DA的摄取量增加;当失去乙醇刺激时,DA释放减少,使机体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驱动机体寻找乙醇刺激,形成乙醇依赖。
12.(2023·江苏无锡高三模拟预测)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导、传递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产生排尿反射。如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的调节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使得细胞膜对____________的通透性增大,从而产生兴奋,位于____________的神经中枢会对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当兴奋传到____________时会产生“尿意”。
(2)排尿条件不允许时,人可以主动抑制排尿,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人排尿过程中,膀胱逼尿肌的收缩会通过一系列过程引起膀胱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并使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调节。
(4)与排尿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医学上可通过电刺激骶神经等方法达到治疗的目的,研究的部分结果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电刺激骶神经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排尿困难评分。
项目 日排尿次数/次 每次排尿量/ mL 残余尿量/mL 排尿困难评分(数值越高越困难)
治疗前 18.3 104.5 188.6 8.2
治疗后 11.2 181.3 66.7 3.9
答案 (1)Na+ 脊髓 大脑皮层 (2)人体排尿过程中,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3)(正)反馈 (4)增加每次排尿量,减少排尿次数,降低残余尿量
解析 (1)兴奋产生的机理是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大量内流,进而产生动作电位,即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使得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从而产生兴奋,并将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递到脊髓中的神经中枢,经过神经中枢对兴奋的分析和综合,排尿反射产生,同时兴奋也可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2)排尿条件不允许时,人可主动抑制排尿,这体现了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表明人体排尿过程中高级中枢可控制低级中枢。(3)逼尿肌收缩是系统的工作效果,该工作效果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引起逼尿肌进一步收缩,这种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4)通过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电刺激骶神经)后,日排尿次数下降,每次排尿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排尿困难评分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