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新人教版鲁湘辽)第八单元 第10课时 其他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新人教版鲁湘辽)第八单元 第10课时 其他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10 12:15:47

文档简介

(共122张PPT)
第10课时
其他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课标要求
1.概述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2.阐明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3.概述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4.概述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
考点一 其他植物激素及其应用
考点二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
考点三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内容索引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课时精练
考点一
其他植物激素及其应用
1.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作用
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
植物激素种类 合成部位 主要作用
赤霉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细胞 ,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 ;促进种子
、开花和果实发育
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
伸长
分裂与分化
萌发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_____ 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
乙烯 植物体各个部位 促进果实 ;促进开花;促进________
___________
脱落酸 ___________________等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 ;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_____
根尖
成熟
叶、花、
果实脱落
根冠、萎蔫的叶片
关闭
休眠
2.一般来说,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控 、细胞伸长、 和细胞死亡等方式实现的。
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源于选择性必修1 P97“小字部分”:油菜素内酯已经被正式认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 、 等。
花粉管生长
种子萌发
3.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1)在植物 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
①生长素主要促进 的分裂,而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 的分裂,二者协调促进细胞分裂的完成,表现出协同作用。
②在调节种子萌发的过程中, 促进萌发, 抑制萌发,二者作用效果相反。
③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 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会 生长素的作用。
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
共同调控
细胞核
细胞质
赤霉素
脱落酸
乙烯
抑制
(2)在植物各器官中同时存在多种植物激素,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 ,而是不同激素的 。例如,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 ,有利于分化成雌花,比值 则有利于分化成雄花。
(3)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还往往表现出一定的____

绝对含量
相对含量
较高
较低

序性
4.植物激素间表现出协同作用和作用效果相反的实例
(1)表现出协同效应的植物激素实例
植物生长 细胞分裂素、 、赤霉素
果实生长 生长素、 、赤霉素
果实成熟 、脱落酸
延缓衰老 生长素、____________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乙烯
细胞分裂素
(2)作用效果相反的植物激素实例
器官脱落 生长素 花的脱落,脱落酸 叶、花、果的脱落
种子发芽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种子发芽,脱落酸 种子发芽
叶片衰老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叶片衰老, 促进叶片衰老
顶端优势 浓度过高的生长素 侧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 可解除顶端优势
抑制
促进
促进
抑制
脱落酸
赤霉素
抑制
1.赤霉素与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
提示 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起促进细胞伸长、诱导细胞分化,影响花、果实发育等作用。不同点:赤霉素有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而生长素没有。
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
2.研究表明:脱落酸在高温下易降解,据此,请解释“小麦、玉米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再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
提示 原因是脱落酸能维持种子休眠,抑制发芽。若持续一段时间的高温,能使种子中的脱落酸降解。这样,这些种子就不会像其他种子那样休眠。再遇到大雨天气又给在穗上的种子提供了萌发所需要的水分,于是种子就在穗上萌发。
3.如图为五种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阶段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不同,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种植物激素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具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 植物激素间相互作用,有的是相抗衡关系,有的是协同关系,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1.经研究证实,DELLA蛋白通过阻遏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发育,而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植物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B.植物生长—代谢的平衡根本上是受到体内基因调控的结果
C.赤霉素通过抑制DELLA蛋白基因的表达解除其阻遏效果
D.DELLA蛋白分子上可能存在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区域
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

由题干信息可知,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所以赤霉素不能抑制DELLA蛋白基因的表达,C错误。
2.为研究种子萌发和休眠的调控机理,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
注:“+”表示激素存在生理活性浓度;“-”表示激素不存在生理活性浓度。
组别 1 2 3 4 5 6 7 8
GA(赤霉素) + + + + - - - -
CK(细胞分裂素) + + - - - - + +
ABA(脱落酸) + - + - - + - +
种子状态 萌发 萌发 休眠 萌发 休眠 休眠 休眠 休眠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第2和7组对照的自变量是有无GA,而CK和ABA都是无关变量
B.若GA无生理活性浓度,种子处于休眠状态
C.ABA对GA作用的发挥起到促进作用,CK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激素
D.种子的休眠和萌发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组别 1 2 3 4 5 6 7 8
GA(赤霉素) + + + + - - - -
CK(细胞分裂素) + + - - - - + +
ABA(脱落酸) + - + - - + - +
种子状态 萌发 萌发 休眠 萌发 休眠 休眠 休眠 休眠

据第5、6、7、8组可知,不管CK和ABA是否存在生理活性浓度,若GA不存在生理活性浓度,种子处于休眠状态,B正确;
根据3、4组对比来看,ABA对GA作用的发挥起到抑制作用,第4组无CK种子也萌发了,C错误。
3.拟南芥超矮生型突变体有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研究者以野生型和某种超矮生型突变体拟南芥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表明,野生型拟南芥的赤霉素浓度始终高于该超矮生型突变体
B.图乙表明,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茎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C.实验表明,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一定缺乏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
D.实验表明,该种超矮生型突变体对赤霉素和生长素不敏感

图甲表明,赤霉素可以促进野生型拟南芥的生长,而对超矮生型突变体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并不能说明野生型拟南芥的赤霉素浓度始终高于该超矮生型突变体,A错误;
与生长素浓度为0时相比,图乙较高浓度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茎的生长起促进作用,B错误;
实验表明,外源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对超矮生型突变体均不起作用,因此该超矮生型拟南芥品种属于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是由于其细胞表面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较少或其他原因导致不敏感,C错误,D正确。
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归纳
总结
(1)植物生长与多种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
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归纳
总结
(2)赤霉素与生长素在促进细胞伸长方面的关系
赤霉素通过促进色氨酸合成生长素来促进细胞伸长。
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归纳
总结
(3)生长素和乙烯对细胞伸长生长的影响
考点二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
1.植物生长调节剂定义: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作用的化学物质。
2.植物生长调节剂分类:一类 与植物激素类似,如
;另一类 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 ,如α-萘乙酸(NAA)、矮壮素等。
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
调节
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
吲哚丁酸
分子结构
生理效应
3.植物生长调节剂优点
(1)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 、容易合成、效果 等优点。
(2)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领域广,对于提高 ,改善 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能减轻人工劳动,如减少园林植物的修剪次数。
4.植物生长调节剂缺点
(1)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则可能影响 和产品品质。
(2)过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广泛
稳定
作物产量
产品品质
作物产量
5.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 对应激素 应用
赤霉素 赤霉素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 ,进而生产啤酒
膨大剂 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 会使水果长势 ,个头变大, 水果成熟,使其提前上市。但使用膨大剂的水果与正常水果相比,口感较差,汁水较少,甜味不足,而且不宜长时间储存
加快
α-淀粉酶
加快
青鲜素 ___________ 青鲜素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储藏期(抑制发芽),但可能有副作用
乙烯利 乙烯 用于__________
细胞分裂素
催熟果实
6.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实验原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能促进插条生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处理后,插条生根的情况不同。
(2)实验过程
一系列
浓度
生长状
况相同
枝条
生根
状况
制作插条:把形态、大小一致的某种植物的插条分成10组,每组3枝

配制梯度溶液:取生长素类调节剂按照不同的比例稀释成9份,第10份用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


实验培养:把每组处理过的枝条下端依浓度梯度从小到大分别放入盛清水的托盘中浸泡,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每天观察一次,记录生根情况

记录结果:一段时间后观察插条的生根情况,并记录所得到的数据

分析结果:由右图曲线可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A点对应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在A点两侧,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浓度
7.尝试利用乙烯利催熟水果
(1)乙烯利的性质
①工业品为液体。
②当溶液pH<3.5时,比较稳定,但随着溶液pH ,会分解释放出 。
(2)乙烯利的作用
①对水果具有 作用。
②进一步诱导水果自身产生 ,加速水果成熟。
升高
乙烯
催熟
乙烯
1.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效果为什么更稳定?
提示 植物体内存在能分解植物激素的相应的酶,所以植物激素在发挥作用后很容易被降解。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体内没有分解其相应的酶,因此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效果比植物激素更稳定。
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
2.在植物进行扦插时,为什么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枝条比较容易生根?
提示 芽和叶在生长时能产生生长素,而生长素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3.如果观察到插条不能生根,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有可能没有分清形态学的上端与下端;有可能枝条所带叶片较多,蒸腾作用过强,失水太多;有可能浸泡后形态学下端处于高浓度的抑制状态。
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
4.用蒸馏水和适宜浓度的甲、乙两种生长调节物质,分别对3组高矮、粗细等生理状况一致的杨树幼苗进行喷涂处理,2个月后的测定结果如表所示。
处理 植株测定结果 叶片测定结果
株高(cm) 茎叶干重(g/株) 单叶面积(cm2) 叶绿素含量(mg/cm2)
蒸馏水 55.3 85.6 108.4 1.05
甲 68.2 119.5 120.6 1.12
乙 43.8 90.4 88.2 1.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甲、乙的生理作用相反
B.物质乙在影响株高方面与赤霉素具有相抗衡的作用
C.物质乙可提高单个叶片的叶绿素总量
D.物质乙对植物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
处理 植株测定结果 叶片测定结果
株高(cm) 茎叶干重(g/株) 单叶面积(cm2) 叶绿素含量(mg/cm2)
蒸馏水 55.3 85.6 108.4 1.05
甲 68.2 119.5 120.6 1.12
乙 43.8 90.4 88.2 1.13

物质甲和乙都可以促进叶绿素含量增加,茎叶干重增加;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株长高,但物质乙抑制了植株长高,两者有相抗衡的作用;物质乙可提高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但不是单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从表格中的茎叶干重这个指标可以看出,物质甲对植物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
5.(不定项)(2023·山东德州高三模拟)下列关于“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中因变量是生根长度,蒸馏水的组别是本实验中的空白对照组
B.预实验所使用的2,4—D浓度梯度比正式实验的浓度梯度要小
C.由于插条内缺乏相应酶分解2,4—D,因此其作用具有长效性
D.利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时,所用2,4—D溶液的浓度比沾蘸法大


预实验所使用的2,4—D浓度梯度比正式实验的浓度梯度要大,才能大致判断适宜浓度的范围,以缩小梯度精准实验,获得最适浓度,B错误;
利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时,所用2,4—D溶液的浓度比沾蘸法小,时间比沾蘸法长,D错误。
相关探索实验的注意事项
归纳
总结
(1)需进行预实验: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2)设置对照组、重复组
①设置对照组:预实验必须有蒸馏水组作空白对照,正式实验时可不设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相互对照,目的是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②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
相关探索实验的注意事项
归纳
总结
(3)控制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的处理要采用等量原则。如选用相同的植物材料,插条的生理状况、带有的芽数相同,插条处理的时间长短一致等。
(4)处理插条
①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可用浸泡法(溶液浓度较低)或沾蘸法(溶液浓度较高,处理时间较短)。
②处理时插条上下不能颠倒,否则扦插枝条不能成活。
③扦插时常去掉插条成熟叶片,原因是降低蒸腾作用,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
考点三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1.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调控方面: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衰老,等等,都会受到光的调控。
(2)调控实质:光作为一种信号, 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3)调控机制
①信号刺激: 。
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
影响、调控
光信号
②信号接受:光敏色素等。光敏色素是一类 (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 的细胞内比较丰富。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③调控过程: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 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 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 ,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蛋白质
分生组织
结构
信息传递系统
特定基因的表达
2.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植物的所有生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温度可以通过影响 、植株生长、开花结果和叶的衰老、脱落等生命活动,从而参与调节植物的 。
(2)植物分布的 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温度决定的。
(3)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①年轮形成的原因是:在春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在秋冬季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较小,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深的带。
②春化作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诱导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种子萌发
生长发育
地域性
3.重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1)重力是调节 和 的重要环境因素。
(2)调节方式:植物的根、茎中具有感受重力的 ,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 的信号,造成 ,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
(3)“淀粉—平衡石”假说
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体内一类富含“淀粉体”的细胞,即 细胞来实现的。
植物生长发育
形态建成
物质和细胞
运输生长素
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衡
平衡石
源于选择性必修1 P107“旁栏思考”: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的意义:根向地生长,可以深扎根,有利于_____________
;茎背地生长,可以将枝条伸向天空,有利于__________

吸收水分和无
机盐
吸收阳光
进行光合作用
4.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控
(1)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 、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2)植物细胞里储存着全套基因,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休眠,都处在基因 的调控之下。
(3)对于多细胞植物体来说,细胞与细胞之间、器官与器官之间的协调,需要 作为信息分子传递信息,会影响细胞的 ,从而起到调节作用。同时, 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到
的影响。
基因表达调控
适时选择性表达
激素
基因表达
激素的产生和分布
环境因素
(4)在个体层次,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休眠,实际上,是植物____
,调控基因表达以及 产生、分布,最终表现在 和
水平上的变化。
响应
环境变化
激素
器官
个体
一些种子(如莴苣)需要在一定光照条件下才能萌发,这类种子称为需光种子。在研究莴苣种子萌发时,科研人员利用红光(R)和远红光(FR)反复照射进行实验,得到如下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
注:在26 ℃下连续地以1 min的红光和4 min的远红光照射。
实验组 照射 萌发率
1 R 70
2 R+FR 6
3 R+FR+R 74
4 R+FR+R+FR 6
5 R+FR+R+FR+R 76
6 R+FR+R+FR+R+FR 7
(1)接收光信号的是什么物质?其化学本质是什么?
提示 光敏色素。其化学本质是一类蛋白质。
实验组 照射 萌发率
1 R 70
2 R+FR 6
3 R+FR+R 74
4 R+FR+R+FR 6
5 R+FR+R+FR+R 76
6 R+FR+R+FR+R+FR 7
(2)在本实验中,光和温度分别属于什么变量类型(自变量、因变量或无关变量)
提示 光属于自变量;温度属于无关变量。
实验组 照射 萌发率
1 R 70
2 R+FR 6
3 R+FR+R 74
4 R+FR+R+FR 6
5 R+FR+R+FR+R 76
6 R+FR+R+FR+R+FR 7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对莴苣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的是哪种光?为什么?若用红光和远红光交替多次处理,则种子的萌发率取决于哪种光?
提示 对莴苣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的是远红光。根据表格中实验可知,第1、3、5次实验最后一次处理的都是红光(R),其萌发率都较高,第2、4、6次实验最后一次处理的都是远红光(FR),其萌发率都很低,说明对莴苣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的光是远红光。若用红光和远红光交替多次处理,则种子的萌发率取决于最后一次处理的是哪种波长的光。
6.科学家为研究影响莴苣种子萌发的因素(每组实验中莴苣种子数量均为100粒),进行了如下实验:
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
组别 处理方法 一周内萌发种子数(粒)
一 黑暗处理 20
二 暗室中,以适宜强度红光处理 98
三 暗室中,以10-5mol/L的赤霉素处理 97
组别 处理方法 一周内萌发种子数(粒)
一 黑暗处理 20
二 暗室中,以适宜强度红光处理 98
三 暗室中,以10-5mol/L的赤霉素处理 97
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种子萌发率
B.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红光提供能量
C.红光处理可促进种子细胞内赤霉素的合成
D.赤霉素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营养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处理方法,因变量是一周内萌发种子数,A错误;
红光处理和赤霉素处理具有相同的效果,可推测红光处理可能促进种子细胞内赤霉素的合成,但不能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B错误,C正确;
赤霉素可以调节生命活动,但不能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营养,D错误。
7.(不定项)植物的根具有向重力生长的特性,这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有关。下列是研究根向重力生长机理的两个实验。
实验1:示意图如下(提示:EDTA的作用是去除与其临接部位的Ca2+)。实验观察的结果是:甲组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乙组胚根水平生长。
实验2:示意图如下。实验观察的结果是:当A组胚根仍在水平生长时,B组胚根已弯曲向上生长。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有人作出如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实验1表明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与(根冠部位的)Ca2+有关
B.用实验2中B组的方法处理胚根一定时间后,再移去根冠外含Ca2+的琼脂
块,胚根将继续弯曲向上生长
C.实验2表明:当胚根水平放置时,重力诱导Ca2+向根冠下侧移动,导致近
地侧的生长素浓度比远地侧高
D.生长素对根生长的作用不能表现出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
作用特点

实验1的自变量是Ca2+的有无,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与(根冠部位的)Ca2+有关,A正确;
实验2的自变量是Ca2+的分布,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胚根向着Ca2+分布多的一侧弯曲生长,实验2中B组移去根冠外的含Ca2+的琼脂块,则胚根不会继续向上生长,B错误;
实验2无法得出生长素和Ca2+之间的关系,C错误。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1.(不定项)(2021·江苏,17)下表和图为外加激素处理对某种水稻萌发影响的结果。萌发速率(T50)表示最终发芽率50%所需的时间,发芽率为萌发种子在总数中的比率。“脱落酸-恢复”组为1.0 mmol/L脱落酸浸泡后,洗去脱落酸。
1
2
3
4
5
激素浓度(mmol/L) 平均T50(h)
赤霉素 脱落酸
0 83 83
0.01 83 87
0.1 82 111
1.0 80 未萌发
2.5 67 未萌发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0.1 mmol/L浓度时,赤霉素的作用不
显著,脱落酸有显著抑制萌发作用
B.1.0 mmol/L浓度时,赤霉素促进萌发,
脱落酸将种子全部杀死
C.赤霉素仅改变T50,不改变最终发芽率
D.赤霉素促进萌发对种子是有益的,脱落酸抑制萌发对种子是有害的
1
2
3
4
5


据表格数据可知,0.1 mmol/L浓度时,赤霉素组的平均T50为82 h,与对照组基本相同,说明该浓度时赤霉素的作用不显著,脱落酸组的平均T50为111 h,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该浓度下脱落酸有显著抑制萌发作用,A正确;
1
2
3
4
5
据表格数据可知,1.0 mmol/L浓度时,赤霉素促进萌发,1.0 mmol/L浓度时,脱落酸组不萌发,但不能说明脱落酸已将种子全部杀死,B错误;
综合分析曲线图和表格数据可知,赤霉素仅改变T50,使种子提前萌发,但不改变最终发芽率,C正确;
不能说赤霉素促进萌发对种子是有益的,脱落酸抑制萌发对种子是有害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D错误。
1
2
3
4
5
2.(2022·浙江6月选考,2)新采摘的柿子常常又硬又涩。若将柿子与成熟的苹果一起放入封闭的容器中,可使其快速变得软而甜。这主要是利用苹果产生的
A.乙烯 B.生长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1
2
3
4
5
乙烯起催熟作用,成熟的苹果产生乙烯,使柿子“变得软而甜”,A正确。
3.(2022·湖北)水稻种植过程中,植株在中后期易倒伏是常见问题。在适宜时期喷施适量的调环酸钙溶液,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B.喷施调环酸钙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施用浓度
C.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可尽快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
D.在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抑制其伸长
1
2
3
4
5

赤霉素促进茎秆生长,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不能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C错误。
1
2
3
4
5
4.(2022·山东,10)石蒜地下鳞茎的产量与鳞茎内淀粉的积累量呈正相关。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石蒜鳞茎产量的影响,将适量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粉末分别溶于少量甲醇后用清水稀释,处理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鳞茎中合成淀粉的关键酶AGPase的活性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效唑通过增强AGPase活性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B.对照组应使用等量清水处理与实验组长势相同
的石蒜幼苗
C.喷施赤霉素能促进石蒜植株的生长,提高鳞茎
产量
D.该实验设计遵循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
1
2
3
4
5

由题图可知,多效唑可以增强AGPase活性,促进鳞茎中淀粉的合成,间接参与细胞代谢,A错误;
对照组应使用等量的甲醇—清水稀释液处理,B错误;
1
2
3
4
5
赤霉素降低AGPase的活性,进而抑制鳞茎中淀粉的积累,根据石蒜地下鳞茎的产量与鳞茎内淀粉的积累量呈正相关,喷施赤霉素不能提高鳞茎产量,反而使得鳞茎产量减少,C错误;
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用外源激素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处理遵循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D正确。
1
2
3
4
5
5.(2020·山东,9)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间含量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
出根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
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
D.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

1
2
3
4
5
提高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间含量的比值,可以促进愈伤组织向芽的分化,A项错误;
用生长素或其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雌蕊,促进子房发育,可获得无子果实,B项正确;
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C项正确;
乙烯是气体激素,可以促进果实成熟,D项正确。
1
2
3
4
5
1.判断关于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的叙述
(1)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
(2)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
(3)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
(4)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

五分钟 查落实
×
×
×
2.判断关于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的叙述
(1)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
(2)在植物各器官中同时存在着多种植物激素,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  )
(3)各种植物激素是孤立地起作用,不需要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  )
(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的含量保持稳定不变(  )

×
×
×
3.判断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
(1)生长调节剂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使用量越多,效果越好(  )
(2)控制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时间、部位,有利于提高作用效果(  )
(3)对于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说,施用浓度、时间、部位以及施用时植物的生理状态和气候条件等,都会影响施用效果(  )
4.判断关于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的叙述
(1)光只参与光合作用,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2)光敏色素是植物体内唯一感受光的受体(  )
(3)重力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但与植物形态建成无关(  )

×

×
×
×
5.填空默写
(1)(选择性必修1 P98)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_______________
,而是 。
(2)(选择性必修1 P99)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 。
(3)(选择性必修1 P99)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控的。
(4)(选择性必修1 P106)光作为一种信号, 的全过程。
某种激素的绝对
含量
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一定的顺序性
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调节网络
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
(5)(选择性必修1 P106)光敏色素是 ,分布在 ,其中在 。
(6)(选择性必修1 P108)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完成的。
一类蛋白质
植物的各个部位
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
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
节和环境因素调节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2023·山东烟台高三期末)下图表示甲、乙、丙三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可与细胞分裂素协同促进细胞分裂
B.乙为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并促进气孔关闭
C.甲、乙的含量比值会影响花的性别分化
D.与丙作用相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结构都与丙相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甲是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二者具有协同作用,A正确;
乙促进种子休眠,抑制植株生长,是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并促进气孔关闭,B正确;
黄瓜茎端赤霉素(甲)和脱落酸(乙)的比值影响花的性别分化,二者比值低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C正确;
与丙(生长素)作用相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结构不一定与丙相似,如NAA,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油菜素内酯是近年新发现的第六类植物激素,芸苔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内酯类似物。某科研人员为了研究芸苔素对侧枝长度的影响,以拟南芥的野生型植株和突变体植株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芸苔素可能通过参与细胞代谢
过程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B.芸苔素能促进野生型拟南芥侧
枝的伸长,可用于解除生长素
对侧枝的抑制作用
C.据图推测,拟南芥的突变体植株有可能缺乏识别芸苔素的特异性受体
D.农业生产中使用芸苔素时需要考虑施用时间、处理部位和施用方式等
因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芸苔素是人工合成的激素类似物,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植物基因组的表达以达到调节植物代谢的效果,并不参与代谢,A错误;
据题图推测,施加不同浓度的芸苔
素对突变体植株的侧枝生长无影响,推测拟南芥的突变体植株有可能缺乏识别芸苔素的特异性受体,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2023·江苏扬州高三模拟)某研究小组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分别处理玉米矮生突变体A和矮生突变体B,结果发现矮生突变体A能生长到正常玉米的高度,但矮生突变体B不能长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种子可促进其萌发
B.矮生突变体B矮生的原因与其合成赤霉素的能力较弱有关
C.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促进矮生突变体A的生长
D.赤霉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会立即被灭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施加赤霉素处理后,玉米矮生突变体B没有任何改变,说明突变体B是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其矮生的原因不是合成赤霉素的能力较弱,B错误;
突变体A是赤霉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施加外源赤霉素,可以通过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进而促进矮生突变体A的生长,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如图是草莓从开花至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
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ABA的含量在开花后第28 d较高,加快了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B.在开花后的第7~14 d,IAA含量迅速增长可能与种子发育有关
C.在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两种激素的峰值有一定的时间顺序
D.草莓果实的发育成熟,只与该两种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有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在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两种激素的峰值有一定的时间顺序,ABA在28 d或28 d后达到峰值,IAA在第14 d左右达到峰值,C正确;
草莓果实的发育成熟,与该两种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有关,但是无法说明与其他激素无关,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202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关于植物激素调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促进树枝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
进枝条生根
B.“一个烂苹果会糟蹋一筐好苹果”,与这种现象有关的植物激素主要
是脱落酸
C.茄子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受粉,可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2,4-D
以避免减产
D.小麦种子成熟时,若经历持续的干热会导致脱落酸降解,遇大雨天气
则种子会在穗上发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尿液中含有生长素,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促进树枝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A正确;
“一个烂苹果会糟蹋一筐好苹果”,与这种现象有关的植物激素主要是乙烯,B错误;
茄子的食用部分主要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生长素促进子房壁的发育,茄子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会影响受粉,可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2,4-D以避免减产,C正确;
小麦种子成熟时,若经历持续的干热会导致脱落酸降解,脱落酸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当脱落酸减少时种子萌发便不受抑制,遇大雨天气则种子会在穗上发芽,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2023·辽宁沈阳高三模拟)光敏色素是一种接收光信号的蛋白质。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光敏色素A缺失的突变体、光敏色素B缺失的突变体的水稻种子播种在含不同浓度赤霉素合成抑制剂(PAC)的培养基上,光照下培养8天后,测量幼苗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AC处理对地上部分生长有抑制作用
B.PAC浓度小于10-5 mo1/L时,对主根生长起促进作用
C.光敏色素A对地上部分的生长几乎无影响
D.在一定PAC浓度范围内,光敏色素B对主根生长起促进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根据曲线图一分析可知,光敏色素A缺失突变体和野生型的水稻种子地上部分生长长度减少的变化一致,说明光敏色素A对地上部分的生长几乎无影响,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根据图二曲线分析可知,光敏色素B缺失突变体的水稻种子比其他两组主根生长长度较大,说明没有光敏色素B,主根生长更快,因此光敏色素B对主根生长起抑制作用,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2023·湖南衡阳高三模拟)春化处理是指对种子或植物给予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促进其花芽形成。现研究发现,赤霉素能够促进淀粉酶的合成,进而催化淀粉水解,代替春化处理而收到同样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春化处理时淀粉酶的活性升高,淀粉水解加快
B.春化处理可能产生某些蛋白质改变种子代谢过程
C.赤霉素可进入细胞内促进淀粉的水解,促进种子萌发
D.海南夏季水稻没有经过春化处理,种子发芽效果较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分析题意,春化作用与赤霉素的效果相同,而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淀粉酶的合成,而非因为淀粉酶活性升高,A错误;
赤霉素属于激素,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与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起调节作用,C错误。
8.当受到干旱、盐渍或寒冷环境胁迫时,植物体内的脱落酸(C15H20O4)水平会急剧上升,并出现若干特定基因的表达产物,抗逆性增强。倘若植物体并未受到胁迫,只是吸收了相当数量的脱落酸,其体内也会出现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激素及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都具有调节作用
B.果蔬、粮食中均天然含有脱落酸,对人类和环境安全
C.使用外源脱落酸可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可用于农业生产
D.环境影响脱落酸的含量,脱落酸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据题意可知,使用外源脱落酸,植物体内也会出现若干特殊基因的表达产物,可增强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盐性,用于农业生产,C正确;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为RNA或者是蛋白质,从脱落酸分子式(C15H20O4)可以判断出脱落酸既不是RNA也不是蛋白质,所以脱落酸不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
9.(2023·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某实验小组欲探究不同浓度的生根粉(ABT)溶液和α-萘乙酸(NAA)溶液对大叶栎幼苗根的生长的影响,采用水溶液叶面喷施的方法,一段时间后,观察和统计大叶栎幼苗根的生长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 浓度 平均主根长度/cm 平均侧根数/个
对照组 水 4.66 18
ABT 30 mg·L-1 4.94 23
50 mg·L-1 4.80 29
100 mg·L-1 4.62 22
NAA 30 mg·L-1 4.08 21
50 mg·L-1 5.04 22
100 mg·L-1 3.86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ABT和NAA都是大叶栎自身产生的发挥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B.实验中,高浓度的ABT溶液和NAA溶液对主根长度和侧根数都会表现
出抑制作用
C.实验表明,ABT与NAA共同作用可协同促进大叶栎主根的生长
D.生产中可用一定浓度的ABT溶液处理增加侧根数,有利于大叶栎吸收
水分和养分

ABT和NAA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大叶栎自身产生的发挥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A错误;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中,ABT对侧根数的作用只表现为促进作用,B错误;
实验中只进行了单独施加ABT和NAA对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的影响,并未进行ABT与NAA共同施加的实验,无法得知二者是否协同促进大叶栎主根的生长,C错误;
生产中可用一定浓度的ABT溶液处理增加侧根数,侧根数目增多有利于大叶栎吸收水分和养分,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2023·山东济南高三模拟)油菜素内酯(BL)是一种植物激素,研究表明其对植物应对盐胁迫(环境中盐浓度过高)有重要作用,如图所示为不同条件处理对某品种棉花钠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CK代表对照组,NaCl代表高浓度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A.盐胁迫可能会降低植物光合速率,且处理时间
越长效果越显著
B.油菜素内酯会催化叶绿素合成,且在盐胁迫条
件下作用更显著
C.油菜素内酯在盐胁迫情况下能降低植物器官中
钠的含量,且对茎影响最显著
D.油菜素内酯在盐胁迫情况下作用明显强于正常
情况,体现了植物激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
抑制生长的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油菜素内酯(BL)是一种植物激素,激素有调节作用,没有催化作用,B错误。
11.(2023·江苏连云港高三模拟)为探究长日照植物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的开花情况,科学家预先将拟南芥的开花基因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并将其种子送入“天宫实验室”,进行跟踪观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日照长短和微重力环境,需要地面同步实验作对照
B.通过实时荧光图像技术能够在分子水平检测开花基因在微重力下的表
达动态
C.拟南芥是双子叶植物,可以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荧光蛋白导入其种子细胞
D.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拟南芥中的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根失去向地生长
特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微重力环境,日照长短是无关变量,在“天宫实验室”和地面实验室里,除了微重力这个自变量之外,其他条件如果相同且适宜,则可以在地面同步实验作对照,A错误;
农杆菌转化法是导入目的基因的一种方法,因此不能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荧光蛋白导入拟南芥种子细胞,C错误;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的影响,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拟南芥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在太空的微重力条件下,根失去向地生长特性,是因为在太空的微重力条件下,生长素不能横向运输,当根横放时,近地侧和远地侧的生长素含量基本一致,根不会向地生长,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2023·湖南永州高三模拟)“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依靠内含“淀粉体”的细胞感受对重力的单一方向的刺激。淀粉体是一种特化的白色体,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聚合成淀粉,再以淀粉粒的形式储存于淀粉体中,淀粉体也含有自己的环状DNA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淀粉体中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变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C.植物根部的向地性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
长特点
D.根的背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生长较快,而使根向地生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根据题意可知,淀粉体也含有自己的环状DNA分子,会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
植物的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根的近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细胞生长受抑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细胞生长快,使根向地生长,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三、非选择题
13.(2023·江苏淮安高三检测)凤丹是一种油用牡丹,因其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亚麻酸含量超过40%,被称为“液体黄金”。实验人员以凤丹种子为实验对象,探究吲哚乙酸、赤霉素和乙烯利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种子萌发率=(发芽种子粒数/实验种子总粒数)×100%,
处理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S10 S11 S12 S13 S14 S15 S16
名称 CK 乙烯利 赤霉素 吲哚乙酸
浓度 0 100 200 400 600 1 000 100 200 400 600 1 000 100 200 400 600 1 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浓度单位为mg/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本实验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2)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至少答两点)。
激素的种类和浓度
催熟(或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
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
稳定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据表分析,不同浓度乙烯利对凤丹种子萌发所起的作用_____(填“相同”或“不同”),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不同
低浓度促进种子萌发、高浓度抑制种子
萌发
处理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S10 S11 S12 S13 S14 S15 S16
名称 CK 乙烯利 赤霉素 吲哚乙酸
浓度 0 100 200 400 600 1 000 100 200 400 600 1 000 100 200 400 600 1 000
据表格和柱状图可知,乙烯利浓度为S4时萌发率最大,小于S4的浓度起促进作用,大于S4的S5浓度起抑制作用,据此可知不同浓度乙烯利对凤丹种子萌发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即低浓度促进种子萌发、高浓度抑制种子萌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结果表明相同浓度的赤霉素对提高种子萌发率的效果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烯利,吲哚乙酸对凤丹种子萌发起______作用。
大于
抑制
处理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S10 S11 S12 S13 S14 S15 S16
名称 CK 乙烯利 赤霉素 吲哚乙酸
浓度 0 100 200 400 600 1 000 100 200 400 600 1 000 100 200 400 600 1 000
据表格和柱状图可知,S2与S7、S3与S8、S4与S9、S5与S10、S6与S11相比,S7~S11种子萌发率高于S2~S6,说明相同浓度的赤霉素对提高种子萌发率的效果大于乙烯利。吲哚乙酸处理后,与对照组(S1)相比,萌发率降低,据此可知吲哚乙酸对凤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科学家发现在凤丹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内同时存在多种植物激素,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第10课时 其他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课标要求 1.概述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2.阐明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3.概述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4.概述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
考点一 其他植物激素及其应用
1.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作用
植物激素种类 合成部位 主要作用
赤霉素 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
乙烯 植物体各个部位 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
2.一般来说,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等方式实现的。
源于选择性必修1 P97“小字部分”:油菜素内酯已经被正式认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
3.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1)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
①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而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二者协调促进细胞分裂的完成,表现出协同作用。
②在调节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赤霉素促进萌发,脱落酸抑制萌发,二者作用效果相反。
③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2)在植物各器官中同时存在多种植物激素,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例如,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成雌花,比值较低则有利于分化成雄花。
(3)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还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4.植物激素间表现出协同作用和作用效果相反的实例
(1)表现出协同效应的植物激素实例
植物生长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
果实生长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果实成熟 乙烯、脱落酸
延缓衰老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2)作用效果相反的植物激素实例
器官脱落 生长素抑制花的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
种子发芽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种子发芽,脱落酸抑制种子发芽
叶片衰老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叶片衰老,脱落酸促进叶片衰老
顶端优势 浓度过高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可解除顶端优势
1.赤霉素与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
提示 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起促进细胞伸长、诱导细胞分化,影响花、果实发育等作用。不同点:赤霉素有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而生长素没有。
2.研究表明:脱落酸在高温下易降解,据此,请解释“小麦、玉米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再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
提示 原因是脱落酸能维持种子休眠,抑制发芽。若持续一段时间的高温,能使种子中的脱落酸降解。这样,这些种子就不会像其他种子那样休眠。再遇到大雨天气又给在穗上的种子提供了萌发所需要的水分,于是种子就在穗上萌发。
3.下图为五种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阶段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不同,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种植物激素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具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 植物激素间相互作用,有的是相抗衡关系,有的是协同关系,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1.经研究证实,DELLA蛋白通过阻遏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发育,而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植物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B.植物生长—代谢的平衡根本上是受到体内基因调控的结果
C.赤霉素通过抑制DELLA蛋白基因的表达解除其阻遏效果
D.DELLA蛋白分子上可能存在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区域
答案 C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所以赤霉素不能抑制DELLA蛋白基因的表达,C错误。
2.为研究种子萌发和休眠的调控机理,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1 2 3 4 5 6 7 8
GA(赤霉素) + + + + - - - -
CK(细胞分裂素) + + - - - - + +
ABA(脱落酸) + - + - - + - +
种子状态 萌发 萌发 休眠 萌发 休眠 休眠 休眠 休眠
注:“+”表示激素存在生理活性浓度;“-”表示激素不存在生理活性浓度。
A.第2和7组对照的自变量是有无GA,而CK和ABA都是无关变量
B.若GA无生理活性浓度,种子处于休眠状态
C.ABA对GA作用的发挥起到促进作用,CK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激素
D.种子的休眠和萌发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据第5、6、7、8组可知,不管CK和ABA是否存在生理活性浓度,若GA不存在生理活性浓度,种子处于休眠状态,B正确;根据3、4组对比来看,ABA对GA作用的发挥起到抑制作用,第4组无CK种子也萌发了,C错误。
3.拟南芥超矮生型突变体有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研究者以野生型和某种超矮生型突变体拟南芥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表明,野生型拟南芥的赤霉素浓度始终高于该超矮生型突变体
B.图乙表明,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茎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C.实验表明,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一定缺乏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
D.实验表明,该种超矮生型突变体对赤霉素和生长素不敏感
答案 D
解析 图甲表明,赤霉素可以促进野生型拟南芥的生长,而对超矮生型突变体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并不能说明野生型拟南芥的赤霉素浓度始终高于该超矮生型突变体,A错误;与生长素浓度为0时相比,图乙较高浓度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茎的生长起促进作用,B错误;实验表明,外源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对超矮生型突变体均不起作用,因此该超矮生型拟南芥品种属于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是由于其细胞表面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较少或其他原因导致不敏感,C错误,D正确。
归纳总结 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植物生长与多种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
(2)赤霉素与生长素在促进细胞伸长方面的关系
赤霉素通过促进色氨酸合成生长素来促进细胞伸长。
(3)生长素和乙烯对细胞伸长生长的影响
考点二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
1.植物生长调节剂定义: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植物生长调节剂分类: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丁酸;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萘乙酸(NAA)、矮壮素等。
3.植物生长调节剂优点
(1)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
(2)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领域广,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能减轻人工劳动,如减少园林植物的修剪次数。
4.植物生长调节剂缺点
(1)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则可能影响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
(2)过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5.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 对应激素 应用
赤霉素 赤霉素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进而生产啤酒
膨大剂 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 会使水果长势加快,个头变大,加快水果成熟,使其提前上市。但使用膨大剂的水果与正常水果相比,口感较差,汁水较少,甜味不足,而且不宜长时间储存
青鲜素 细胞分裂素 青鲜素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储藏期(抑制发芽),但可能有副作用
乙烯利 乙烯 用于催熟果实
6.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实验原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能促进插条生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处理后,插条生根的情况不同。
(2)实验过程
制作插条:把形态、大小一致的某种植物的插条分成10组,每组3枝

配制梯度溶液:取生长素类调节剂按照不同的比例稀释成9份,第10份用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


实验培养:把每组处理过的枝条下端依浓度梯度从小到大分别放入盛清水的托盘中浸泡,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每天观察一次,记录生根情况

记录结果:一段时间后观察插条的生根情况,并记录所得到的数据

分析结果:由下图曲线可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A点对应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在A点两侧,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浓度
7.尝试利用乙烯利催熟水果
(1)乙烯利的性质
①工业品为液体。
②当溶液pH<3.5时,比较稳定,但随着溶液pH升高,会分解释放出乙烯。
(2)乙烯利的作用
①对水果具有催熟作用。
②进一步诱导水果自身产生乙烯,加速水果成熟。
1.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效果为什么更稳定?
提示 植物体内存在能分解植物激素的相应的酶,所以植物激素在发挥作用后很容易被降解。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体内没有分解其相应的酶,因此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效果比植物激素更稳定。
2.在植物进行扦插时,为什么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枝条比较容易生根?
提示 芽和叶在生长时能产生生长素,而生长素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3.如果观察到插条不能生根,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有可能没有分清形态学的上端与下端;有可能枝条所带叶片较多,蒸腾作用过强,失水太多;有可能浸泡后形态学下端处于高浓度的抑制状态。
4.用蒸馏水和适宜浓度的甲、乙两种生长调节物质,分别对3组高矮、粗细等生理状况一致的杨树幼苗进行喷涂处理,2个月后的测定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处理 植株测定结果 叶片测定结果
株高(cm) 茎叶干重(g/株) 单叶面积(cm2) 叶绿素含量(mg/cm2)
蒸馏水 55.3 85.6 108.4 1.05
甲 68.2 119.5 120.6 1.12
乙 43.8 90.4 88.2 1.13
A.物质甲、乙的生理作用相反
B.物质乙在影响株高方面与赤霉素具有相抗衡的作用
C.物质乙可提高单个叶片的叶绿素总量
D.物质乙对植物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
答案 B
解析 物质甲和乙都可以促进叶绿素含量增加,茎叶干重增加;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株长高,但物质乙抑制了植株长高,两者有相抗衡的作用;物质乙可提高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但不是单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从表格中的茎叶干重这个指标可以看出,物质甲对植物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
5.(不定项)(2023·山东德州高三模拟)下列关于“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中因变量是生根长度,蒸馏水的组别是本实验中的空白对照组
B.预实验所使用的2,4—D浓度梯度比正式实验的浓度梯度要小
C.由于插条内缺乏相应酶分解2,4—D,因此其作用具有长效性
D.利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时,所用2,4—D溶液的浓度比沾蘸法大
答案 AC
解析 预实验所使用的2,4—D浓度梯度比正式实验的浓度梯度要大,才能大致判断适宜浓度的范围,以缩小梯度精准实验,获得最适浓度,B错误;利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时,所用2,4—D溶液的浓度比沾蘸法小,时间比沾蘸法长,D错误。
归纳总结 相关探索实验的注意事项
(1)需进行预实验: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2)设置对照组、重复组
①设置对照组:预实验必须有蒸馏水组作空白对照,正式实验时可不设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相互对照,目的是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②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
(3)控制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的处理要采用等量原则。如选用相同的植物材料,插条的生理状况、带有的芽数相同,插条处理的时间长短一致等。
(4)处理插条
①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可用浸泡法(溶液浓度较低)或沾蘸法(溶液浓度较高,处理时间较短)。
②处理时插条上下不能颠倒,否则扦插枝条不能成活。
③扦插时常去掉插条成熟叶片,原因是降低蒸腾作用,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
考点三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1.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调控方面: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衰老,等等,都会受到光的调控。
(2)调控实质: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3)调控机制
①信号刺激:光信号。
②信号接受:光敏色素等。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③调控过程: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2.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植物的所有生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和叶的衰老、脱落等生命活动,从而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2)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温度决定的。
(3)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①年轮形成的原因是:在春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在秋冬季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较小,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深的带。
②春化作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诱导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3.重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1)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环境因素。
(2)调节方式:植物的根、茎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衡,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
(3)“淀粉—平衡石”假说
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体内一类富含“淀粉体”的细胞,即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
源于选择性必修1 P107“旁栏思考”: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的意义:根向地生长,可以深扎根,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茎背地生长,可以将枝条伸向天空,有利于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4.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控
(1)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2)植物细胞里储存着全套基因,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休眠,都处在基因适时选择性表达的调控之下。
(3)对于多细胞植物体来说,细胞与细胞之间、器官与器官之间的协调,需要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传递信息,会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起到调节作用。同时,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4)在个体层次,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休眠,实际上,是植物响应环境变化,调控基因表达以及激素产生、分布,最终表现在器官和个体水平上的变化。
一些种子(如莴苣)需要在一定光照条件下才能萌发,这类种子称为需光种子。在研究莴苣种子萌发时,科研人员利用红光(R)和远红光(FR)反复照射进行实验,得到如下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实验组 照射 萌发率
1 R 70
2 R+FR 6
3 R+FR+R 74
4 R+FR+R+FR 6
5 R+FR+R+FR+R 76
6 R+FR+R+FR+R+FR 7
注:在26 ℃下连续地以1 min的红光和4 min的远红光照射。
(1)接收光信号的是什么物质?其化学本质是什么?
提示 光敏色素。其化学本质是一类蛋白质。
(2)在本实验中,光和温度分别属于什么变量类型(自变量、因变量或无关变量)
提示 光属于自变量;温度属于无关变量。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对莴苣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的是哪种光?为什么?若用红光和远红光交替多次处理,则种子的萌发率取决于哪种光?
提示 对莴苣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的是远红光。根据表格中实验可知,第1、3、5次实验最后一次处理的都是红光(R),其萌发率都较高,第2、4、6次实验最后一次处理的都是远红光(FR),其萌发率都很低,说明对莴苣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的光是远红光。若用红光和远红光交替多次处理,则种子的萌发率取决于最后一次处理的是哪种波长的光。
6.科学家为研究影响莴苣种子萌发的因素(每组实验中莴苣种子数量均为100粒),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方法 一周内萌发种子数(粒)
一 黑暗处理 20
二 暗室中,以适宜强度红光处理 98
三 暗室中,以10-5mol/L的赤霉素处理 97
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种子萌发率
B.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红光提供能量
C.红光处理可促进种子细胞内赤霉素的合成
D.赤霉素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营养
答案 C
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处理方法,因变量是一周内萌发种子数,A错误;红光处理和赤霉素处理具有相同的效果,可推测红光处理可能促进种子细胞内赤霉素的合成,但不能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B错误,C正确;赤霉素可以调节生命活动,但不能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营养,D错误。
7.(不定项)植物的根具有向重力生长的特性,这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有关。下列是研究根向重力生长机理的两个实验。
实验1:示意图如下(提示:EDTA的作用是去除与其临接部位的Ca2+)。实验观察的结果是:甲组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乙组胚根水平生长。
实验2:示意图如下。实验观察的结果是:当A组胚根仍在水平生长时,B组胚根已弯曲向上生长。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有人作出如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实验1表明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与(根冠部位的)Ca2+有关
B.用实验2中B组的方法处理胚根一定时间后,再移去根冠外含Ca2+的琼脂块,胚根将继续弯曲向上生长
C.实验2表明:当胚根水平放置时,重力诱导Ca2+向根冠下侧移动,导致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比远地侧高
D.生长素对根生长的作用不能表现出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
答案 A
解析 实验1的自变量是Ca2+的有无,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与(根冠部位的)Ca2+有关,A正确;实验2的自变量是Ca2+的分布,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胚根向着Ca2+分布多的一侧弯曲生长,实验2中B组移去根冠外的含Ca2+的琼脂块,则胚根不会继续向上生长,B错误;实验2无法得出生长素和Ca2+之间的关系,C错误。
1.(不定项)(2021·江苏,17)下表和图为外加激素处理对某种水稻萌发影响的结果。萌发速率(T50)表示最终发芽率50%所需的时间,发芽率为萌发种子在总数中的比率。“脱落酸-恢复”组为1.0 mmol/L脱落酸浸泡后,洗去脱落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激素浓度(mmol/L) 平均T50(h)
赤霉素 脱落酸
0 83 83
0.01 83 87
0.1 82 111
1.0 80 未萌发
2.5 67 未萌发
A.0.1 mmol/L浓度时,赤霉素的作用不显著,脱落酸有显著抑制萌发作用
B.1.0 mmol/L浓度时,赤霉素促进萌发,脱落酸将种子全部杀死
C.赤霉素仅改变T50,不改变最终发芽率
D.赤霉素促进萌发对种子是有益的,脱落酸抑制萌发对种子是有害的
答案 AC
解析 据表格数据可知,0.1 mmol/L浓度时,赤霉素组的平均T50为82 h,与对照组基本相同,说明该浓度时赤霉素的作用不显著,脱落酸组的平均T50为111 h,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该浓度下脱落酸有显著抑制萌发作用,A正确;据表格数据可知,1.0 mmol/L浓度时,赤霉素促进萌发,1.0 mmol/L浓度时,脱落酸组不萌发,但不能说明脱落酸已将种子全部杀死,B错误;综合分析曲线图和表格数据可知,赤霉素仅改变T50,使种子提前萌发,但不改变最终发芽率,C正确;不能说赤霉素促进萌发对种子是有益的,脱落酸抑制萌发对种子是有害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D错误。
2.(2022·浙江6月选考,2)新采摘的柿子常常又硬又涩。若将柿子与成熟的苹果一起放入封闭的容器中,可使其快速变得软而甜。这主要是利用苹果产生的(  )
A.乙烯 B.生长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答案 A
解析 乙烯起催熟作用,成熟的苹果产生乙烯,使柿子“变得软而甜”,A正确。
3.(2022·湖北)水稻种植过程中,植株在中后期易倒伏是常见问题。在适宜时期喷施适量的调环酸钙溶液,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B.喷施调环酸钙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施用浓度
C.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可尽快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
D.在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抑制其伸长
答案 C
解析 赤霉素促进茎秆生长,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不能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C错误。
4.(2022·山东,10)石蒜地下鳞茎的产量与鳞茎内淀粉的积累量呈正相关。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石蒜鳞茎产量的影响,将适量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粉末分别溶于少量甲醇后用清水稀释,处理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鳞茎中合成淀粉的关键酶AGPase的活性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效唑通过增强AGPase活性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B.对照组应使用等量清水处理与实验组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
C.喷施赤霉素能促进石蒜植株的生长,提高鳞茎产量
D.该实验设计遵循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可知,多效唑可以增强AGPase活性,促进鳞茎中淀粉的合成,间接参与细胞代谢,A错误;对照组应使用等量的甲醇—清水稀释液处理,B错误;赤霉素降低AGPase的活性,进而抑制鳞茎中淀粉的积累,根据石蒜地下鳞茎的产量与鳞茎内淀粉的积累量呈正相关,喷施赤霉素不能提高鳞茎产量,反而使得鳞茎产量减少,C错误;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用外源激素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处理遵循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D正确。
5.(2020·山东,9)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间含量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根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
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
D.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
答案 A
解析 提高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间含量的比值,可以促进愈伤组织向芽的分化,A项错误;用生长素或其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雌蕊,促进子房发育,可获得无子果实,B项正确;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C项正确;乙烯是气体激素,可以促进果实成熟,D项正确。
1.判断关于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的叙述
(1)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 )
(2)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 )
(3)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 )
(4)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 )
2.判断关于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的叙述
(1)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 )
(2)在植物各器官中同时存在着多种植物激素,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
( × )
(3)各种植物激素是孤立地起作用,不需要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 )
(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的含量保持稳定不变( × )
3.判断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
(1)生长调节剂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使用量越多,效果越好( × )
(2)控制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时间、部位,有利于提高作用效果( √ )
(3)对于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说,施用浓度、时间、部位以及施用时植物的生理状态和气候条件等,都会影响施用效果( √ )
4.判断关于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的叙述
(1)光只参与光合作用,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
(2)光敏色素是植物体内唯一感受光的受体( × )
(3)重力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但与植物形态建成无关( × )
5.填空默写
(1)(选择性必修1 P98)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2)(选择性必修1 P99)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3)(选择性必修1 P99)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调节网络调控的。
(4)(选择性必修1 P106)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5)(选择性必修1 P106)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
(6)(选择性必修1 P108)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2023·山东烟台高三期末)下图表示甲、乙、丙三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可与细胞分裂素协同促进细胞分裂
B.乙为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并促进气孔关闭
C.甲、乙的含量比值会影响花的性别分化
D.与丙作用相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结构都与丙相似
答案 D
解析 甲是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二者具有协同作用,A正确;乙促进种子休眠,抑制植株生长,是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并促进气孔关闭,B正确;黄瓜茎端赤霉素(甲)和脱落酸(乙)的比值影响花的性别分化,二者比值低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C正确;与丙(生长素)作用相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结构不一定与丙相似,如NAA,D错误。
2.油菜素内酯是近年新发现的第六类植物激素,芸苔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内酯类似物。某科研人员为了研究芸苔素对侧枝长度的影响,以拟南芥的野生型植株和突变体植株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芸苔素可能通过参与细胞代谢过程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B.芸苔素能促进野生型拟南芥侧枝的伸长,可用于解除生长素对侧枝的抑制作用
C.据图推测,拟南芥的突变体植株有可能缺乏识别芸苔素的特异性受体
D.农业生产中使用芸苔素时需要考虑施用时间、处理部位和施用方式等因素
答案 A
解析 芸苔素是人工合成的激素类似物,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植物基因组的表达以达到调节植物代谢的效果,并不参与代谢,A错误;据题图推测,施加不同浓度的芸苔素对突变体植株的侧枝生长无影响,推测拟南芥的突变体植株有可能缺乏识别芸苔素的特异性受体,C正确。
3.(2023·江苏扬州高三模拟)某研究小组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分别处理玉米矮生突变体A和矮生突变体B,结果发现矮生突变体A能生长到正常玉米的高度,但矮生突变体B不能长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种子可促进其萌发
B.矮生突变体B矮生的原因与其合成赤霉素的能力较弱有关
C.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促进矮生突变体A的生长
D.赤霉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会立即被灭活
答案 B
解析 施加赤霉素处理后,玉米矮生突变体B没有任何改变,说明突变体B是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其矮生的原因不是合成赤霉素的能力较弱,B错误;突变体A是赤霉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施加外源赤霉素,可以通过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进而促进矮生突变体A的生长,C正确。
4.如图是草莓从开花至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BA的含量在开花后第28 d较高,加快了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B.在开花后的第7~14 d,IAA含量迅速增长可能与种子发育有关
C.在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两种激素的峰值有一定的时间顺序
D.草莓果实的发育成熟,只与该两种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有关
答案 D
解析 在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两种激素的峰值有一定的时间顺序,ABA在28 d或28 d后达到峰值,IAA在第14 d左右达到峰值,C正确;草莓果实的发育成熟,与该两种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有关,但是无法说明与其他激素无关,D错误。
5.(202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关于植物激素调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促进树枝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
B.“一个烂苹果会糟蹋一筐好苹果”,与这种现象有关的植物激素主要是脱落酸
C.茄子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受粉,可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2,4-D以避免减产
D.小麦种子成熟时,若经历持续的干热会导致脱落酸降解,遇大雨天气则种子会在穗上发芽
答案 B
解析 尿液中含有生长素,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促进树枝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A正确;“一个烂苹果会糟蹋一筐好苹果”,与这种现象有关的植物激素主要是乙烯,B错误;茄子的食用部分主要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生长素促进子房壁的发育,茄子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会影响受粉,可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2,4-D以避免减产,C正确;小麦种子成熟时,若经历持续的干热会导致脱落酸降解,脱落酸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当脱落酸减少时种子萌发便不受抑制,遇大雨天气则种子会在穗上发芽,D正确。
6.(2023·辽宁沈阳高三模拟)光敏色素是一种接收光信号的蛋白质。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光敏色素A缺失的突变体、光敏色素B缺失的突变体的水稻种子播种在含不同浓度赤霉素合成抑制剂(PAC)的培养基上,光照下培养8天后,测量幼苗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AC处理对地上部分生长有抑制作用
B.PAC浓度小于10-5 mo1/L时,对主根生长起促进作用
C.光敏色素A对地上部分的生长几乎无影响
D.在一定PAC浓度范围内,光敏色素B对主根生长起促进作用
答案 D
解析 根据曲线图一分析可知,光敏色素A缺失突变体和野生型的水稻种子地上部分生长长度减少的变化一致,说明光敏色素A对地上部分的生长几乎无影响,C正确;根据图二曲线分析可知,光敏色素B缺失突变体的水稻种子比其他两组主根生长长度较大,说明没有光敏色素B,主根生长更快,因此光敏色素B对主根生长起抑制作用,D错误。
7.(2023·湖南衡阳高三模拟)春化处理是指对种子或植物给予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促进其花芽形成。现研究发现,赤霉素能够促进淀粉酶的合成,进而催化淀粉水解,代替春化处理而收到同样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春化处理时淀粉酶的活性升高,淀粉水解加快
B.春化处理可能产生某些蛋白质改变种子代谢过程
C.赤霉素可进入细胞内促进淀粉的水解,促进种子萌发
D.海南夏季水稻没有经过春化处理,种子发芽效果较差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意,春化作用与赤霉素的效果相同,而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淀粉酶的合成,而非因为淀粉酶活性升高,A错误;赤霉素属于激素,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与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起调节作用,C错误。
8.当受到干旱、盐渍或寒冷环境胁迫时,植物体内的脱落酸(C15H20O4)水平会急剧上升,并出现若干特定基因的表达产物,抗逆性增强。倘若植物体并未受到胁迫,只是吸收了相当数量的脱落酸,其体内也会出现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及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都具有调节作用
B.果蔬、粮食中均天然含有脱落酸,对人类和环境安全
C.使用外源脱落酸可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可用于农业生产
D.环境影响脱落酸的含量,脱落酸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
答案 D
解析 据题意可知,使用外源脱落酸,植物体内也会出现若干特殊基因的表达产物,可增强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盐性,用于农业生产,C正确;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为RNA或者是蛋白质,从脱落酸分子式(C15H20O4)可以判断出脱落酸既不是RNA也不是蛋白质,所以脱落酸不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D错误。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
9.(2023·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某实验小组欲探究不同浓度的生根粉(ABT)溶液和α-萘乙酸(NAA)溶液对大叶栎幼苗根的生长的影响,采用水溶液叶面喷施的方法,一段时间后,观察和统计大叶栎幼苗根的生长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植物生长调节剂 浓度 平均主根长度/cm 平均侧根数/个
对照组 水 4.66 18
ABT 30 mg·L-1 4.94 23
50 mg·L-1 4.80 29
100 mg·L-1 4.62 22
NAA 30 mg·L-1 4.08 21
50 mg·L-1 5.04 22
100 mg·L-1 3.86 15
A.ABT和NAA都是大叶栎自身产生的发挥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B.实验中,高浓度的ABT溶液和NAA溶液对主根长度和侧根数都会表现出抑制作用
C.实验表明,ABT与NAA共同作用可协同促进大叶栎主根的生长
D.生产中可用一定浓度的ABT溶液处理增加侧根数,有利于大叶栎吸收水分和养分
答案 D
解析 ABT和NAA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大叶栎自身产生的发挥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A错误;与对照组相比,实验中,ABT对侧根数的作用只表现为促进作用,B错误;实验中只进行了单独施加ABT和NAA对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的影响,并未进行ABT与NAA共同施加的实验,无法得知二者是否协同促进大叶栎主根的生长,C错误;生产中可用一定浓度的ABT溶液处理增加侧根数,侧根数目增多有利于大叶栎吸收水分和养分,D正确。
10.(2023·山东济南高三模拟)油菜素内酯(BL)是一种植物激素,研究表明其对植物应对盐胁迫(环境中盐浓度过高)有重要作用,如图所示为不同条件处理对某品种棉花钠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CK代表对照组,NaCl代表高浓度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
A.盐胁迫可能会降低植物光合速率,且处理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
B.油菜素内酯会催化叶绿素合成,且在盐胁迫条件下作用更显著
C.油菜素内酯在盐胁迫情况下能降低植物器官中钠的含量,且对茎影响最显著
D.油菜素内酯在盐胁迫情况下作用明显强于正常情况,体现了植物激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答案 BD
解析 油菜素内酯(BL)是一种植物激素,激素有调节作用,没有催化作用,B错误。
11.(2023·江苏连云港高三模拟)为探究长日照植物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的开花情况,科学家预先将拟南芥的开花基因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并将其种子送入“天宫实验室”,进行跟踪观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日照长短和微重力环境,需要地面同步实验作对照
B.通过实时荧光图像技术能够在分子水平检测开花基因在微重力下的表达动态
C.拟南芥是双子叶植物,可以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荧光蛋白导入其种子细胞
D.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拟南芥中的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根失去向地生长特性
答案 ACD
解析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微重力环境,日照长短是无关变量,在“天宫实验室”和地面实验室里,除了微重力这个自变量之外,其他条件如果相同且适宜,则可以在地面同步实验作对照,A错误;农杆菌转化法是导入目的基因的一种方法,因此不能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荧光蛋白导入拟南芥种子细胞,C错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的影响,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拟南芥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在太空的微重力条件下,根失去向地生长特性,是因为在太空的微重力条件下,生长素不能横向运输,当根横放时,近地侧和远地侧的生长素含量基本一致,根不会向地生长,D错误。
12.(2023·湖南永州高三模拟)“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依靠内含“淀粉体”的细胞感受对重力的单一方向的刺激。淀粉体是一种特化的白色体,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聚合成淀粉,再以淀粉粒的形式储存于淀粉体中,淀粉体也含有自己的环状DNA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淀粉体中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变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C.植物根部的向地性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特点
D.根的背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生长较快,而使根向地生长
答案 AD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淀粉体也含有自己的环状DNA分子,会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植物的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根的近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细胞生长受抑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细胞生长快,使根向地生长,D错误。
三、非选择题
13.(2023·江苏淮安高三检测)凤丹是一种油用牡丹,因其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亚麻酸含量超过40%,被称为“液体黄金”。实验人员以凤丹种子为实验对象,探究吲哚乙酸、赤霉素和乙烯利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种子萌发率=(发芽种子粒数/实验种子总粒数)×100%,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浓度单位为mg/L)
处理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S10 S11 S12 S13 S14 S15 S16
名称 CK 乙烯利 赤霉素 吲哚乙酸
浓度 0 100 200 400 600 1 000 100 200 400 600 1 000 100 200 400 600 1 000
(1)本实验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3)据表分析,不同浓度乙烯利对凤丹种子萌发所起的作用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果表明相同浓度的赤霉素对提高种子萌发率的效果___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烯利,吲哚乙酸对凤丹种子萌发起________作用。
(5)科学家发现在凤丹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内同时存在多种植物激素,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激素的种类和浓度 (2)催熟(或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 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 (3)不同 低浓度促进种子萌发、高浓度抑制种子萌发 (4)大于 抑制 (5)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 (3)据表格和柱状图可知,乙烯利浓度为S4时萌发率最大,小于S4的浓度起促进作用,大于S4的S5浓度起抑制作用,据此可知不同浓度乙烯利对凤丹种子萌发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即低浓度促进种子萌发、高浓度抑制种子萌发。(4)据表格和柱状图可知,S2与S7、S3与S8、S4与S9、S5与S10、S6与S11相比,S7~S11种子萌发率高于S2~S6,说明相同浓度的赤霉素对提高种子萌发率的效果大于乙烯利。吲哚乙酸处理后,与对照组(S1)相比,萌发率降低,据此可知吲哚乙酸对凤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