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2022-2023第二学期“期末冲刺”分类题型训练(七):植物与土壤 填空(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2022-2023第二学期“期末冲刺”分类题型训练(七):植物与土壤 填空(1)(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10 19:3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台风过后,城市里的大树往往会出现倒伏现象,相同情况下农村地区的大树却很少出现倒伏的现象,这与城市大树移栽过程需要砍断部分树根有关。回答问题:
(1)城市大树容易倒伏的原因,体现了植物根系的__________作用。
(2)移栽成功的大树根部会长出大量新的根,根的生长主要依靠图示根尖结构中的[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移栽大树的根系萌发后,可以进行土壤施肥,但施肥浓度不宜过大,否则容易造成“烧根”,其原因是__________。
2.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将大小相同的萝卜条甲和乙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中,放置一段时间,分析会出现的变化。
(1)图中甲放入的是__________(填“清水”或“浓盐水”)。
(2)生活中所说的“烧苗”原理与__________(填“甲”或“乙”)一样,该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填“<”或“>”)周围溶液浓度,遇到此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及时__________缓解。
3.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如图甲,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14C的部位)。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14CO2主要是通过图乙中的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进入到叶片中的。
(2)一个14CO2分子中中子的数目是__________。
(3)叶片中的14C主要是通过茎中的__________ 送到该植物的根部。(填“木质部”或“韧皮部”)
(4)一段时间后,该研究小组在容器A外的空气中发现了14CO2,是因为植物进行了__________作用。
4.小乐在进行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实验时遇到了如下问题,请予以解释:
(1)如图甲所示,锥形瓶内的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仍不熄灭,其原因是__________。
(2)实验室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小乐发现用如图乙所示方法也能收集到二氧化碳,其原因是__________。(通常状况下lL水大约能溶解lL二氧化碳气体)
(3)如图丙所示,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发现上层蜡烛先熄灭。 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上层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
5.如图所示是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烧杯中铁块和土壤的体积均为V。当向盛有土壤的烧杯内注入水时,会看到土填表面产生了许多__________,当烧杯中的水分别刚好浸没铁块和土壤时,盛有铁块的烧杯中注入水的体积为V1,盛有土壤的烧杯中注入水的体积为V2。此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 。
6.图甲是根尖结构图,图乙中A、B分别为根成熟区细胞的两种不同的状态,据图回答:
(1)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尖的上部形成导管,用以运输__________。
(3)在种植蔬菜时,如果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原因是__________。这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白菜根毛细胞处于图中__________状态(选填“A”或“B”)。
7.图甲是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植物细胞内进行生命活动的示意图,其中A为细胞内有关结构,a、b分别表示某种气体。据图回答问题:
(1)植物吸收的水绝大部分通过__________作用散失,其失水的“门户”是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乙a、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则A代表的结构是__________,图甲中有此结构的是__________(选填序号)。
8.2020年10月,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试验种植的“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如图所示为“海水稻”植株和根尖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海水稻”的根系为__________(选填“直根系”或“须根系”),根能够不断伸长的原因是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和[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和结构名称)细胞能较快生长。
(2)“海水稻”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和结构名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其吸水时,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9.某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取两块等大的萝卜条,各放入等体积的透明液体中,20min后,该同学取出萝卜条发现: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了,B烧杯中的萝卜条软了。请你帮他分析其中的原因:
(1)“魔术”的奥秘在于A,B烧杯中的液体,它们分别可能是__________。
A.清水、清水
B.清水、10%盐水
C.10%盐水、10%盐水
D.10%盐水、清水
(2)萝卜条软硬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失水和吸水。C,D两幅图哪一幅能说明B烧杯中的现象?__________。
(3)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在根尖结构(E图)中,__________(填序号)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4)根细胞吸水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
10.图1是一片移栽的香樟树。为了保证树木移栽的成活率,给树木挂上含有各种营养液和生长素的“吊瓶”(如图2)。
(1)移栽的香樟树被剪去了大部分叶的目的是减弱其__________作用,以减少其体内__________的散失。
(2)营养液输入的位置愈低愈好,为便于操作,常选择在距离地面30cm以内的范围钻注输液孔。钻注孔的深度达到图3中茎的结构4部位的原因是该处是__________部,内有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__________管。
11.小金发现糖拌菠萝时,盘中会渗出很多汁液。于是提出“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对植物吸水和失水有影响”的假设,并利用新鲜的萝卜、浓盐水、清水等实验材料,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观察比较萝卜条①、③的变化,可推测A烧杯中盛放的是__________。观察比较萝卜条②、④的变化,这是因为萝卜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烧杯中液体的溶质质量分数,萝卜细胞发生了__________(填“失水”或“吸水”)的过程。
12.科学家在耐盐植物试种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叫“冰菜”的植物对盐碱地有较强适应性。“冰菜”能在盐碱地生长可能是其细胞液的浓度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常见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冰菜”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散失到空气中,小部分被作为原料用于植物的某些生理作用,比如__________。
13.按照下图,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在A、B萝卜洞内分别装上等量的盐水和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萝卜洞内水的变化。试分析:(1)A萝卜洞里的水变__________,B萝卜洞里的水变__________;(2)这个实验说明当细胞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参考答案
1.(1)固定。 (2)[②]伸长区、[③]分生区。 (3)当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
2.(1)清水(2)乙;<;烧水
3.(1)气孔 (2)24 (3)韧皮部 (4)呼吸
4.长颈漏斗末端未伸入液面,造成气体逸出 二氧化碳溶解性有限,从导管口产生的气泡在水中能较快浮起而逸出进入集气瓶 二氧化碳不可燃且不助燃 因上层燃着的蜡烛先接触到倒入的二氧化碳
5.气泡 (V2 V1)/V×100%
6.(1)[①]根毛区(或成熟区)(2)水分和无机盐(3)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使细胞失水;B
7.(1)蒸腾,⑤气孔。(2)叶绿体,②
8.(1)须根系,[②]伸长区。(2)[①]根毛区;大于。
9.(1)B (2)C (3)① (4)小于
10.(1)蒸腾,水分。(2)木质,导。
11.浓盐水;吸水
12.大于;蒸腾;光合作用
13.多 少 大于
植物与土壤填空(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