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工业革命的前提;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市场的扩大会导致生产的专业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这里省略的内容是
A.民主政治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世界工厂
2.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谷价上涨5倍多,英法、德物价平均上涨2至2.5倍,西欧城乡人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甚至迅速走向贫困破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价格革命的刺激 B.物种交流的加剧
C.资本主义的发达 D.封建势力的剥削
3.16世纪初,欧洲市场尚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然而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西班牙、法国、英国、荷兰等主要欧洲国家物价均出现大幅度上涨。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A.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导致欧洲黄金数量增加
C.加速了西欧的社会转型 D.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葡萄牙在对日贸易中获得的白银绝大部分流入中国内地
B.西班牙在与墨西哥贸易中获得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
C.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D.中国完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5.有西方学者说:“罗盘针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发明,它放开我们的眼界,领导我们到世界主文。“这说明,罗盘钟推动了
A.欧洲人视野的开阔 B.世界文明加速传播
C.欧洲资产阶级夺权 D.西欧开拓世界市场
6.近代史上,美洲不但成为西班牙帝国的银矿开采基地,而且还是欧洲人进行产业转移的目的地,许多旧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如棉花,被移植到这里的种植园中进行生产。上述变化源于( )
A.商业革命 B.工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新航路开辟
7.“到十七世纪中期,它的造船业占当时世界的首位,商船吨位占欧洲总吨位的四分之三。挂着它的国旗的船舰游弋世界各大海洋。”这里的“它”是
A.荷兰 B.葡萄牙 C.英国 D.西班牙
8.下图是某贸易网络图。关于下图贸易对中国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②促进长途贸易和大额贸易发展
③有利于商业资本的聚集
④进一步刺激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16—17世纪的欧洲,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日益贫困,而靠投机经营的工商业者大发横财。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海外贸易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圈地运动
10.巴巴多斯岛位于西印度洋群岛的最东端,其经济主要依靠烟草,最初多数种植者是来自欧洲的移民和契约佣工,非洲奴隶只占三十分之一。但到了1680年,非洲奴隶已经是欧洲人的三倍。这一变化反映出
A.巴巴多斯岛经济成分单一 B.非洲奴隶的处境日益悲惨
C.当地的人口结构渐趋合理 D.欧洲殖民者侵略掠夺加剧
11.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
A.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B.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
C.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 D.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12.约在1600年,经好望角航线运往欧洲的胡椒是100万-200万磅,丁香、蓝靛、药品、肉豆蔻等区约35万至65万镑,而经过商队运进地中海的胡椒有300万-400万磅,丁香等共有70万-100万镑,另外还有生丝50万磅。这些数学说明( )
A.新航路开辟作用有限 B.地中海航线依然十分重要
C.航路中心转移不明显 D.西葡两国争夺贸易主导权
13.16世纪,古老的香料之路恢复了生机,并且逐渐繁荣起来。从此,地中海的胡椒贸易向西海岸发展,把葡萄牙国王经营的胡椒贸易挤到大西洋方向……不可否认的是,地中海重新控制了一大部分乃至绝大部分的胡椒贸易,又从大西洋手中夺回了财源。这表明( )
A.传统商路仍具有一定的活力 B.贸易中心又重新转移到了地中海
C.大西洋沿岸的贸易尚未兴起 D.东方经营的东西方贸易继续衰落
14.非洲人把自己的同胞卖给欧洲人后,作为回报,他们不仅得到了酒和武器,还得到了某些实用性商品和经济上具有生产性的商品,如纺织品、工具、玉米和白薯等。这反映出( )
A.朝贡贸易的积极影响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黑奴贸易的客观影响 D.物种交流的思想价值
15.下图为某一时期的世界贸易简图。它反映了( )
A.该时期世界市场最终得以确立 B.全球各地建立起直接商贸关系
C.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领先全球 D.新航路开辟后的国际分工格局
16.对于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三角贸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推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给美洲带去廉价自有劳动力 C.美国是最大的奴隶贩子 D.给非洲带来巨大的人口损失
17.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这一现象( )
①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②使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③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 ④造成美洲原有社会的瓦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15世纪末英国开始崛起,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其主要途径有
①新航路开辟后,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②政府采用“重商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参与贸易竞争,占领殖民地
③成立殖民贸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掠夺 ④圈地运动 ⑤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⑤
19.1565年开始,欧洲商人把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生丝等从马尼拉运往美洲换取金银,形成繁盛的“丝—银”对流,这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经营该贸易的是( )
A.葡萄牙 B.中国 C.西班牙 D.荷兰
20.16世纪后,可可豆生产由墨西哥野生树林转移到大种植园。可可树先在委内瑞拉、中美洲栽种,然后移植到菲律宾、印尼,最后移植到非洲。19世纪,巧克力在欧洲问世,巧克力甜点受到妇女、儿童的青睐,巧克力成为通俗食物。这一现象
A.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成熟 B.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C.有利于消除各地生活方式的差异 D.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驱动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获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1)材料一中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三、论述题
23.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不断进行殖民扩张,最终建立起殖民霸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理查德·哈克卢伊特(1552—1616)认为,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帝国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大量的移民进入殖民地,不仅可以扩大福音的荣耀,使美洲的土著人得以教化,还可使殖民地本身成为英国商品的巨大市场,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国内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也将增多。向运往殖民地的或来自殖民地的一切商品征税又可增加皇室的财政收入,并且殖民地还可作为袭击西班牙帝国的重要基地。
——摘编自黄光耀《谋求帝国——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英国主流社会思潮评述》
材料二 西欧资产阶级通过新航路对海外进行贪婪的殖民掠夺,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而世界市场也开始逐步形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革命如狂风骤雨般横扫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说,殖民扩张活动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助跑点。
——摘编自胡海梅《欧洲近代殖民扩张活动的双重历史作用分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理查德·哈克卢伊特提出的建立北美殖民地的理由。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二中的观点,以英国为例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逻辑关系可知,亚当·斯密的言论是对题干前半部分的解释,结合所学可知,商业革命使得市场得以扩大,因此省略的内容是商业革命,选项B正确;民主政治时政治领域,与题干逻辑关系不符,排除A;价格革命不会与市场扩大无关,排除C;世界工厂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非前提,排除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题干的逻辑关系,即亚当·斯密的言论是对题干前半部分的解释。
2.A
【详解】16世纪末,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引发价格革命,导致物价上涨,A正确;物种交流并不能导致物价上升,排除B;16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并不高,排除C;封建势力的剥削并不能导致显著的物价变化,排除D。
3.C
【详解】根据“西班牙、法国、英国、荷兰等主要欧洲国家物价均出现大幅度上涨”可得出是指西欧的价格革命,封建地主衰落,加速封建制度瓦解,促进社会转型,C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早已出现,排除A项;B项是现象,不是影响,排除B项;初步形成是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而新航路开辟后只是形成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葡萄牙以澳门为据点,在对日贸易中获得的白银绝大部分流入中国内地;西班牙在与墨西哥贸易中获得的白银,经菲律宾也大量流入中国;日本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点睛】解答否定型选择题,审清题型、题意是解答否定型选择题的必要前提,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题:1)直选法,根据所学知识,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2)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3)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
5.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的罗盘应用于航海,对新航路的开辟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而将相对孤立的世界各地连接起来,促进了西欧对世界市场的开拓,故选D;视野的开阔和文明的加速传播都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结果,不是罗盘针直接推动的结果,排除AB;欧洲资产阶级兴起和夺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和罗盘针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
6.D
【详解】根据材料“美洲不但成为西班牙帝国的银矿开采基地”“被移植到这里的种植园中进行生产”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殖民者对美洲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疯狂开采美洲银矿,发展种植业经济,D项正确;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都是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排除AC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故选D项。
7.A
【详解】根据题干“十七世纪中期,它的造船业占当时世界的首位”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荷兰在当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A项正确;葡萄牙与西班牙殖民扩张是在15、16世纪,排除BD;英国在18世纪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排除C项。故选A
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图片中呈现的是15-18世纪中国与欧洲之间的海上贸易,主要包括了中国与西班牙之间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中国与葡萄牙之间经澳门的印度洋贸易,以及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海上贸易,②正确,在当时的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使得大量白银流入中国,①正确,白银流入使中国在明朝中后期实现了白银货币化,促进了商业资本的积累,③正确,由于当时的中外贸易大多通过东南沿海地区的港口进行,有利于带动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黄金涌入西欧,引发通货膨胀,地主的收益下降,促使地主转变传统轻商观念,由此可知,材料所述现象是由价格革命引起的,故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向外殖民扩张,从殖民地掠夺回大量的金银,引发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所以海外贸易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A项;商业革命主要表现为商品流通种类与数量增多,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世界市场的形成,故排除B项;圈地运动发生在14、15世纪,故排除D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巴巴多斯岛种植烟草的人由最初多来自移民的契约佣工到大量使用奴隶,这反映了欧洲殖民者侵略加剧,故D正确;通过材料无法判断巴巴多斯岛的经济成分,故A错误;通过材料看不出非洲的奴隶的处境,故B错误;材料与人口结构无关,故C错误。
11.C
【详解】材料内容表明世界各地之间联系的加强,从而促进了各洲之间物种的交流,这对当时人们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世界贸易的发展,A错误;商业革命促进各洲之间物种的交流,从而导致饮食结构变化,B错误;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物种交流,D错误。
12.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地中海区域贸易数额仍较大,这说明地中海航线依然十分重要,B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重要影响,不是作用有限,排除A项;新航路的开辟促使航路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C项;材料未波及西葡两国争夺贸易主导权,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根据“不可否认的是,地中海重新控制了一大部分乃至绝大部分的胡椒贸易,又从大西洋手中夺回了财源。”可得出虽然新航路开辟,有了到达东方的新航线,但传统的地中海路线的贸易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一定的活力,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排除B项;“不可否认的是,地中海重新控制了一大部分乃至绝大部分的胡椒贸易,又从大西洋手中夺回了财源”说明大西洋沿岸的贸易已经兴起,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线路的不同,而没有体现衰落,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非洲人把自己的同胞卖给欧洲人”指的是黑奴贸易,作为回报,非洲人得到了“酒和武器”“某些实用性商品和经济上具有生产性的商品”,这反映了黑奴贸易的客观影响,C项正确;朝贡贸易指的是中国古代为了宣扬国威进行的活动,排除A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工业革命后,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物种交流的思想价值,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图中所示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贸易状况,世界贸易以欧洲为中心,且欧洲输出的多为手工制成品,而亚洲、美洲、非洲三大洲向欧洲输送的多为原料,非洲向美洲输送的为奴隶,据此可知各州在国际贸易中分工不同,故D项正确;此时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全球各地建立起直接商贸关系”与当时的史实不符,材料中亚洲和非洲之间没有建立起直接的贸易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领先全球,故C项错误。
16.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三角贸易”中西欧殖民国家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当时美国还未建立,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三角贸易”推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给美洲带去廉价自有劳动力和给非洲带来巨大的人口损失,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A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价格波动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殖民扩张掠夺造成美洲原有社会的瓦解,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18.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⑤均是英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方式,通过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英国的资本主义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答案选B项。
考点:英国的崛起
点评:18世纪中期英国取代荷兰成为世界殖民霸主,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地理优势:位于大西洋沿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②制度保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物质基础: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为殖民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④武力保障:英国政府一贯重视海外殖民扩张,为此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
19.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16—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其殖民地与本土之间进行的商贸活动中的一环,在整个贸易过程中,西班牙人先用从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的马尼拉来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将这些商品运抵新西班牙殖民地(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运送到美洲来换取金银,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中经营的国家,排除。故选C。
20.D
【详解】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兴起,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美洲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可可豆生产和可可树培植得以逐步传入亚、非等洲18—19世纪,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展,由可可豆制成的巧克力食品产量和流通量进一步扩大,成为大众喜爱的食品,D项正确;国际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标志着世界市场成熟,材料没有反映这个内容,排除A项;原始积累指圈地运动、奴隶贸易等,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近代以来,世界各地生活方式保持了多元性,说法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
21.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
【详解】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17世纪的世界形势、荷兰和中国的社会状况回答。新航路开辟后,荷兰等国开始了殖民扩张,台湾是其扩张中的殖民地之一。而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国力强盛,人口众多,有着巨大的利润市场。从中国自身来看,当时正处于明末战乱时期,政府顾不上边疆地区。
22.(1)主要原因是: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发展。
(2)对殖民国家而言: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对殖民地而言:①亚非拉长期遭受西方发达国家的控制奴役,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②殖民主义瓦解了亚非拉传统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的现象是反映世界范围内的物资物种的交流,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应该包括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因素,本题并不是什么难题,先判断现象,然后再寻找原因。
(2)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主要影响是一道老题,关键是要分类进行不同的论述,对殖民国家和对殖民地的影响要分开进行论述。对殖民国家的影响主要突出“殖民扩张和掠夺极大的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对殖民地的影响既要回答出消极影响也要回答客观上的积极影响即可,关键是要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论述影响即可。
23.(1)理由:传播宗教;扩大商品市场;刺激英国工业发展;增加政府收入;争夺殖民霸权。
(2)观点:殖民扩张推动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开展。
论证: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通过殖民掠夺的方式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的原料、劳动力和资金,并且扩大了商品市场,促进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得以壮大。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君主专制,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最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18世纪中期,英国海上殖民霸权的建立,不仅为英国提供了资金来源,而且扩大了海外商品市场,尤其是棉纺织品的需求空前扩大,进而推动了英国生产技术的革新,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展
【详解】(1)结合材料信息“扩大福音的荣耀”“使殖民地本身成为英国商品的巨大市场,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国内工业的发展”“增加皇室的财政收入”“可作为袭击西班牙帝国的重要基地”等概括,得出理查德·哈克卢伊特提出的建立北美殖民地的理由为传播宗教;扩大商品市场;刺激英国工业发展;增加政府收入;争夺殖民霸权。
(2)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可以说,殖民扩张活动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助跑点”以及设问限定信息“以英国为例”,亮明观点,然后结合英国相关史实进行论证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