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蓼(liǎo)洲 溷(hùn)藩 阉(yān)党 曷(hé)故 汨(mí)罗江
B.窒(zhì)息 婆娑(shuō)星宿(xiù)概率(lǜ)鹰隼(sǔn)
C.缱绻(juǎn) 齑( jī)粉 缙(jìn)绅 启碇(dìng)邂逅(hòu)
D. 谥(shì)号 纤(qiàn)绳 笳(jiā)笛 抛锚(máo) 瘠(jí)薄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撒切尔夫人在马岛战争中指挥若定,一言九鼎,凭借此役巩固了“铁娘子”作为女性领袖以及一位为了国家利益不惜一战的英国首相的声望。
B.教育专家就“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问题坐而论道,与会教师认真听讲,仔细记录,不断与专家互动,收获颇丰。
C.阿兰在演唱《赤壁》主题歌时,以高亢、清澈的声音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导演吴宇森称赞阿兰的歌声有如空谷足音,令人鼓舞激荡。
D.热比娅和美国一些反华势力推襟送抱,鼓动并支持新疆少数极端分子,打砸抢烧,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美国科学家梅洛希表示,假如该小行星撞击地球,然后在地面上砸出一个直径约6.4公里、深约518米的大坑,将导致7级地震,引发浪高约21米的海啸。
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个人所得税的调整涉及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不仅需要民众充分的公开讨论乃至观点交锋,更需要政府部门以及专家参与。
D.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手段?大规模动用武力是否会对国家安定大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果书也是植物,那么,书的花是什么呢? 。一本书能够开成千朵万朵的花, , , ,便成了一本书。如果是好书, ;如果赖书, ,但经不住时间的的煎熬。
①书却是作者的心事 ②香味会有一些 ③花都是作者的灵魂
④香味便挥之不去 ⑤当然是字 ⑥花开在心事之上
A. ⑤⑥①④②③ B. ①②④⑥③⑤
C. ①⑥③②④⑤ D. ⑤③①⑥④②
二、论述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2,共6分)
“微电影”大有可为
娄雪
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元素,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后来,类似“天堂鸟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使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上升到电影的层次。
近两年,我国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呈“井喷式”增长。从电影类型来看,在草根网民的原创作品层出不穷的同时,专业团队为一些品牌量身打造的商业微电影也开始盛行;从制作规模来看,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跻身微电影的制作,甚至一些知名导演也加入了微电影的制作行列。微电影的制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品质、格调也得以提升,实现了华丽转身。微电影的影响力也在日渐增强,由其催生的短片大赛、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等活动雨后春笋般涌现。
一些微电影在实现艺术追求的同时,也主动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以“7?21”大雨为背景创作的系列微电影《大雨》的主要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面对大雨造成的各种困境,他们团结互助、共抗灾难,共同演绎了充满温情与关怀、责任与坚守的感人故事。影片融入纪实的风格,片尾对人物原型的采访,使得“微”中有内涵,“微”中有新意。在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微电影中,《天堂忘记了》镌刻下自闭症少年的心灵界碑;《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一句“叔叔,你把我卖了吧!我还差1800块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对于弱势儿童群体的关注一刻都不该停止……这些微电影关注社会事件,从帮扶贫弱、关爱孤儿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多个方面,予以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以艺术的力量担当起社会责任,发出正义之声,温暖人心。
微电影的播放渠道正日趋多元化。微电影不仅通过网络、移动电话等新媒体呈现,传统的电视播放平台也为它大开“绿灯”。微电影传播平台的增加,微电影制作团队的日渐专业化都让微电影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未来,微电影还可能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以更加成熟的姿态面向观众。
(《光明日报》,2012年12月3日,有增删)
6 、下列关于“微电影”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微电影对观看时间和空间的要求较传统电影要低,移动状态和短时间休闲状态下都可以观看。
B.放映时间短、制作周期短、投资规模小是微电影的显著特征,但它的内容丰富,可单独成片,也可系列成剧。
C.最早的微电影是普通百姓用手机、相机、DV等拍摄的短片,它们仅仅是一些个人的随性表达。D.近两年微电影发展迅猛,影响力日渐增强,催生了许多公益活动,带动了多个产业的发展。
7 、不能说明微电影担负起社会责任的一项是( )
A.《大雨》融人纪实风格,在短小篇幅中展现了深刻的内涵,创作上有新意。
B.《天堂忘记了》展现了自闭症少年的心灵世界,启示人们应该关爱少年自闭症患者。
C.《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要求把自己卖掉换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
D.《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社会要持续关注弱势儿童群体。
8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微电影只能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一般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
B.专业团队加入微电影的制作,不仅大大地增加了微电影的数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其质量。
C.微电影篇幅小的特点有助于其实现主题的立意深远和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刻思考。
D.微电影正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不久会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
三、阅读《鸿门宴》中的一段文字,完成9—13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时与臣游 交往 B、君安与项伯有故 缘故
C、沛公起如厕 上厕所 D、再拜献大王足下 拜两次
10、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亚父者,范增也。
A、得复见将军于此 B、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C、此天子气也 D、吾属今为之虏矣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贾谊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文章以《过秦论》和《论积贮疏》最为著名。
C.《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河”指黄河。“沛公居山东时”句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D.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列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排在最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三叔。
第Ⅱ卷(94分)
四、
14、翻译下面语句(8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2分)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分)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3分)
16、名句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
2、大阉之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5、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宜深慎。
6、________________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7、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综合应用(8分)
1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 ) 抚仙湖的蓝不在表面,它是透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抚仙湖呢,______________。 ①长白山天池的水也是深阔而湛蓝 ②滇池和洱海的水曾经也蓝的碧透青天,空渺灵动 ③不在一时一域,它是圆满的 ④但它们都往往是平明阔阔的写意,或者静美或者波涛汹涌 ⑤天山天池的水遥映着雪线,蓝的有层次感,静处山中,当然也蓝的文静、恬媚 ⑥它四时有浪,风鼓浪动 A.③①④⑥②⑤ B.③①⑤②④⑥ C.⑥②③①⑤⑥ D.⑥②①⑤③④
18.仿照下面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示例:生活是酒,只要把它喝入口中,就能陶醉我们;生活是画,只要把它挂在眼前,就能打动我们;生活是诗,只要把它藏于心里,就能涵养我们。
六、文学文本阅读(14分)
19、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老实人的虚伪
沈祖连
老四的嘴唇出奇的厚,两片加在一起,侧面看去,如同一只紫红紫红的蝴蝶趴在那里。再配上那双久睁不眨的浊眼,呆滞呆滞的;你要是第一次同他相对象,准吹。
不过,他也并不一辈子打光棍,27岁上也就结了婚。猪八戒都有人看得上,自然也有看上他的人。
别看他呆憨,他那厚嘴唇,那呆滞眼,就像一本书,一本写着“老实”二字的书,只要一看,就能读懂。
小孩子爱他的老实。只要他在,他们就跟他恶作剧,给他装狗尾,有时把他的鞋子藏起来,他便扭动着笨拙的身子去找,嘴里还会不断地发出一个音节:“唔?唔?”小孩们自然乐在一边。
女工们也欺他老实。粗活、重活、脏活总推他去干。他也听话,他有的是气力,他也不吝啬气力,反正不出也留不住的。于是,逢着搞清洁什么的,他总是拉大车、搬砖石,别人一拉二推三个人的活,他常常是一个人就干了。
领导们更是爱他的老实。每逢值夜班,一时抓不到人,就想到他,“老四老实,叫他吧。”他也随叫随到。分戏票,有时分完了,少一两张,他们就减了他的,反正他不会提意见。不过,他为此遭到老婆不少的骂:“你真是泥肠石肚木头肝泡沫的肺,一根肠子直到底,上面倒米,下边流粥!”他也只是憨厚地笑笑。
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房子。单位的住房紧张,这是有名的,他们结婚时,只分得一间小储藏室。窗子开在房顶上,冬天挺暖和,可夏天热得不行。说是暂时,谁知一“暂”便“暂”了五年。好在他的那口子坚持要等分到房子才要孩子,要不,小孩入蒸笼,不成个蒸乳猪才怪。
单位也在不断地盖房子。但远远未能满足。按年限、论需要、讲贡献,他都是理所当然的享受者。可一次下来,分完了,没有他的。领导拍拍他肩膀,叫他等下批。
他等了。
下批又分了。还是不够,领导考虑其他紧缺户。反正他老实,老实人工作好做。他的名额又被别人占去了。他还是没做声,老婆却骂了三天的街,也骂了他三天。然而不顶用,她是外单位的。
他被骂急了,说:“下一批吧!”
“下批你再要不到,我就上医院做手术,这辈子不生了!”
“那可使不得!那可使不得啊!”他急了,“下批我一定能分到!”
老婆见他那副笃实劲,倒也相信了。不相信也没办法,反正这几年都是在希望和理想中过下来的。
市里新调来位书记,姓孙。
这天上班,老四迟到了。整整一刻钟,班长拦住他,要扣他的奖金。他不慌不忙地说:“领导召见,也扣吗?”他从来都是不紧不慢的。
“谁召见你了?”
“我表兄。”
“哪个表兄?”
“市委孙书记呗。”
“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新来的市委书记是他表兄!”同事们先是一笑,你有那么大的表兄?不过,细细一想,也都信了,老四什么时候骗过人?
女工们也看着他笑。过后,也都相信了。
消息传到厂长耳朵里,厂长震惊了,老四老实人一个,这可了不得了,他的亲戚在当书记哪!
神奇得很,第三次分房方案提前宣布了,老四住三楼,并且是三室一厅。
他抱起妻子说:“你得给我生个胖儿子了!”
妻子嗔着说:“你想死了,耍虚伪!”
老四淡淡地笑笑,嘴唇出奇的厚,两片加在一起,侧面看去,如同一 只紫红紫红的蝴蝶趴在那里……(选文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使用白描手法刻画了老四的嘴唇——“出奇的厚,两片加在一起,侧面看去,如同一只紫红紫红的蝴蝶趴在那里。”
B.“他那厚嘴唇,那呆滞眼,就像一本书,一本写着‘老实’二字的书,只要一看,就能读懂。”表现了老四的外貌特点。
C.小说对同事的攀附心理、领导的前倨后恭、“老实人”老四一反常态的行为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D.小说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于小处尽见人情和社会的斑斓;语言诙谐、幽默,对社会丑陋现象的嘲讽直接强烈。
E.小说截取生活片段,故事情节完整,叙述简约。在构思上,“蓄势于前,突转于后”,结局亦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2)小说中的老四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3)小说前后两次写到老四那厚得出奇的嘴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七、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喧嚣”的常用义为“声音杂乱,不清净”。面对今天越来越热闹纷乱和骚动不安的股市、网络、娱乐圈以及青春、人生……,很多人认为用它来概括当今世界和当前生活的特点十分恰当。而面对喧嚣,人们的态度也是多种多样,耐人寻味:有人选择淡然,有人选择逃避,也有人选择融入甚或是享受,还有人……??????
?请以“面对喧嚣”为题目作文。自定立意,自选角度,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4、略
15、(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
??? 《吴松道中》共有两首,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古,富有当时当地色彩。遣词用语,不事雕饰,浅近自然,与诗人随意挥洒的诗情相合。这里选的是第二首。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 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一是“鱼惊荡桨跳”: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看着有趣,不知不觉间,夜已来临,尾联便写夜宿枫桥。枫桥在苏州城闻门外十里枫桥镇,原本称“封桥”,因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而得此名。天既已黑尽,诗人便盘算着: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呢?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他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
16、略
面对喧嚣
世界因多彩而精彩,却也受多彩所乱。茫茫人海渺渺苍生触于繁华瞥眼凉。
大千世界,光怪陆离。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到处都充斥着喧嚣纷杂下的骚动与不安。有人在这片喧嚣中迷失了自我,当人心受到如此蛊惑,未免会消散了一些本来的色彩,沾染上些许粉尘。
若说浮华之地,乃以娱乐圈为大。多少家喻户晓的明星在舞台下偷偷地吸食毒品,只贪一时之欢。他们之中大多是跟风盲从,并非本来意愿。可仍有浊水中的一支清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为心中的艺术流血流汗。如当红明星吴奇隆,早年身负巨债却仍未做任何过格之事。有网友戏言:“苦不苦,想想当年霹雳虎;红不红,看看当今吴奇隆”,此言不假,面对喧嚣浮华,他只做自己,二十年的血汗交错,方铸成今日眉眼间淡去远山的男子。
若说纷杂之时,莫过于青春时光。十六七岁的时期是我们刚刚踏足社会之时,最先入目的往往并非什么道德与责任,而是一波又一波喧嚣的浪涛:鱼龙混杂的网吧歌厅、灯红酒绿的街头,诱惑人心的网络、各种时尚报刊上的奢侈品、玩弄戏世的爱情、大量的不良信息……时时刻刻充斥着我们的一切感官。面对喧嚣冗杂,迷失方向者有之,迷乱心智者有之,丧失志向者有之。而真正有志气的人,当学会以静制动、乱中求稳、杂中取胜。青春的喧嚣所在,可以是一颗懵懂的心,可以是一份不羁的倔强,可以是一丝欲语还休的苦涩,半边厚重半边轻浮。真正沉心于杂乱,才能面对那儿年的燥乱。
面对喧嚣,陶潜游刃有余地纵情于山水,弃尘世纷腾于身后,杜甫却终身陷于欲拒还迎的矛盾之中;李白可做“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猖獗的自己,柳永却只能终身放浪于烟花巷柳……取取舍舍,哭哭笑笑,如人饮水,其中滋味无需他人置喙。但这世界风云莫测,一切的繁华与离散,都将匿迹销声,静默在时光的风。
面对喧嚣,请守住心中那份坚持与宁静吧!
面对喧嚣??
??古有诗约:“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面对喧嚣,青竹留一份正气给自己;面对喧嚣秋菊留一份淡泊给自己;面对喧嚣,寒梅留一份孤傲给自己。面对喧嚣要有自己的选择,当你选择融入它享受他时你已经赢了它。
??山野里渔讴鸟歌,市井中喧嚣尘上,喧嚣不止,狂心不已。当时代飞速的进步,那昔日的宁静已经退去了属于它的色彩。常常对比过后,不适应喧嚣中的嘈杂与迷乱,但喧嚣只是一种表象,于是面对喧嚣需要勇敢面对。
??面对喧嚣,从容安然。宋朝是一个喧嚣的时代,君主的软弱,佞臣的猖獗,边境的战乱,官场的黑暗,而在这遍处阴霾而嘈杂的年代,有一名垂后世的文豪,他被三贬、被冤狱,饱尝宦海沉浮之苦,可谓生不逢时,“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此般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积极应世的豁达情怀,给自己及苍生一个无边的天空。
??面对喧嚣,挺身而出。1943年为了取得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她出使访问美国,她优美的仪态,高雅的风度赢得了罗斯福夫妇的认同,成为第一位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中国人,劝说美国将注意力从欧洲战场转移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为中国赢得了美国的同情,她所到之处,人们鼓掌欢呼,慷慨捐款,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美国国会更顺势飞出实行已有60年恶名昭著的“排华法案”,提高美国华人的地位。她是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她面对众生的喧嚣选择去击败,她不怯懦,因为这份担当,给予国共抗日更多的战争便利条件。
??面对喧嚣是要种勇气,避世的表象是超然的态度,而其内在其根本就是逃避,闪躲自己的恐惧,尘世中尚且有怡然的生活,可灵魂又怎能偏安一隅?当许多人屏息静气,努力在喧嚣的尘世之中寻觅一种纯净、和谐之音,却只是一己之逃离,何不坦然的去面对,用逃避的力量去迎击。
??面对喧嚣,只有怀着一颗纯净无杂的心,才能享受喧嚣,只有沉淀下内心去享受喧嚣,才能享受生命。
面对喧嚣
常常想找一块净土,那里有一汪净水,去洗洗身上的尘埃。因为在喧嚣里活得太久,所以觉得内心尘埃堆积。那么一方净土,这一汪净水在哪儿,它就在我们心灵里,面对喧嚣,需要用心。不要忘记了埋没在尘埃中的心灵迷失了自己。 面对喧嚣,以心相对。面对世间种种,我们常常发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常常在喧嚣中感到孤身一人,在喧嚣的世界里发现自己何其渺小。对世俗的厌恶,让我感到孤立无助。但渐渐发现,喧嚣只是一种表象,内心的清静在于自身,于是面对喧嚣时,心平气和,用心聆听喧嚣中的宁静,于是发现世界很静,心灵很清,其实喧嚣不必逃避。 面对喧嚣,选择很重要。屈原生活的时代当是喧嚣的了。君主的无能,谗臣的猖獗,政治的腐败,给屈原这位生不逢时的人物写下了一生的悲哀。屈原说过:“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其对喧嚣的世俗的看法。于是不愿意再被世俗污辱而投了汨罗江。这是屈原的选择,在面对喧嚣时,他选择了摒弃喧嚣,保其清白。 而另一位大家司马迁,受难后,在世人的取笑,内心的谴责中艰难的完成《史记》。这当是在面对喧嚣中选择了生,把喧嚣置之度外。我们当然不能够评价这两位的选择谁对谁错,但我们知道,他们都是依心而行。面对喧嚣,我们要有自己的选择,要以自己的方式来抵御喧嚣带来的影响,让喧嚣不要成为阻碍我们成功的绊脚石。 面对喧嚣,要在心灵中找一片净土。常常发现在喧嚣中发现失去了自我。所以我们应当找回自己,毕淑敏说过要有精神的三间小屋。那我们何不在心灵里找上一方净土,蓄上一汪净水,种上一排绿苗,吸收那来自喧嚣中的尘埃。那么如何找这一方净土呢?我们应该先避开喧嚣,先扫扫心灵上的落叶,然后让心静下来,去读书,读书是最好的修身养性的方法,它能让你的心灵里蓄起净水,种起绿苗,让你对喧嚣增强抵御力。 面对喧嚣,我们应当用心坦然相对,这样才能发现闹中有静;面对喧嚣,我们应当选择态度,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它;面对喧嚣,我们还应当找一方净土,让心灵喘息,让心灵更有抵抗力。 点评:这是此次写得最好的一篇考场作文。文章采用一句话开头,表明自己“想寻找一块净土,一汪净水,去洗洗因世俗喧嚣而沾染的尘埃。”面对“喧嚣”关键在于选择,文章以所学文章为例,引用屈原和司马迁的选择,他们都没有被“喧嚣”左右自己的内心。而后引用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来说明现在的我们面对喧嚣应该用心坦然面对,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可见作者书读的不少,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多读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