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清楚地看到诸多“颜色革命”带来的严重后果后,越来越多的国家站出来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随意践踏别国主权,强行干预别国内政。
??? B.惠特尼·休斯顿是美国著名歌星,她母亲也是一名出色的福音歌手。因为受母亲的熏染,惠特尼·休斯顿从小就对歌唱表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 C.三国时的曹植从小聪敏异常,写诗作文倚马可待,著名的《七步诗》就是在嫉恨他的哥哥曹丕的严加逼迫之下,在短短的七步之内创作而成的。
??? D.面对各种国际争端,我们要一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主权问题应寸步不让,意识形态问题可求同存异,其他不触及根本的问题则可大而化之。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雾霾、环保成为本次两会代表、委员最关注的焦点话题。有代表提出,我们要加大科技改造的力度,要使碳排放量至少降低一倍。
B.在湖南卫视举办的“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每年看上去很枯燥无趣的观众抽奖环节因为有了《爸爸去哪儿》剧组五个萌娃串场而显得看点十足,到场的观众们不但获得了快乐和礼物,而且十份特殊的大奖也通过荧屏送给了全球各地的粉丝们。
C.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D.今年初,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突然爆红,“炸鸡啤酒都教授”成为网络流行语。有关人士认为,这部剧爆红的原因是“帅哥美女、专业编剧班底、时时可以参与讨论的剧情”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它的重要功能在于“传递”历史
②这种传递,既包括历史事实的传递
③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件,研究历史离不开叙述
④历史叙述是对历史的记录和描述
⑤也包括历史叙述主题个人意识的传递
⑥意大利历 史学家克罗齐曾言,没有叙事,就没有历史
A.②③⑥①④⑤? ????????B.③⑤②①⑥④ C.②⑤③⑥①④ ?????????D.③⑥④①②⑤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南 轩 记
曾 巩
得邻之茆(máo)地,蕃之,树竹木,灌蔬于其间,结茅以自休,嚣然而乐。世固有处廊庙之贵,抗万乘之富,吾不愿易也。
人之性不同,于是知伏闲隐奥,吾性所最宜。驱之就烦,非其器所长,况使之争于势利、爱恶、毁誉之间邪?然吾亲之养无以修,吾之昆弟饭菽藿羹之无以继,吾之役于物,或田于食,或野于宿,不得常此处也,其能无焰然于心邪?
少而思,凡吾之拂性苦形而役于物者,有以为之矣。士固有所勤,有所肆,识其皆受之于天而顺之,则吾亦无处而非其乐,独何必休于是邪?顾吾之所好者远,无与处于是也。然而六艺百家史氏之籍,笺疏之书,与夫论美刺非、感微托远、山镵(chán)冢刻、浮夸诡异之文章,下至兵权、历法、星官、乐工、山农、野圃、方言、地记、佛老所传,吾悉得于此。皆伏羲以来,下更秦汉至今,圣人贤者魁杰之材,殚岁月,惫精思,日夜各推所长,分辨万事之说,其于天地万物,小大之际,修身理人,国家天下治乱安危存亡之致,罔不毕载。处与吾俱,可当所谓益者之友非邪?
吾窥圣人旨意所出,以去疑解蔽。贤人智者所称事引类,始终之概以自广,养吾心以忠,约守而恕者行之。其过也改,趋之以勇,而至之以不止,此吾之所以求于内者。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吾之不足于义或爱而誉之者过也吾之足于义或恶而毁之者亦过也。彼何与于我哉?此吾之所任乎天与人者。然则吾之所学者虽博,而所守者可谓简;所言虽近而易知,而所任者可谓重也。
书之南轩之壁间,蚤夜觉观焉,以自进也。南丰曾巩记。
(选自《唐宋八大家》延边人民出版社)
5.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蕃之,树竹木????????????????? ? 蕃:繁殖
B.然吾亲之养无以修????????????? ? 亲:亲戚
C.士固有所勤,有所肆?????? ??????肆:尽、尽力
D.贤人智者所称事引类???????????? 称:称赞
6.下列各句中的“于”字,与“吾之役于物”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吾之不足于义/或爱而誉之者/过也/吾之足于义/或恶而毁之者/亦过也
??? B.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吾之不足于义/或爱而誉之者/过也/吾之足于义/或恶而毁之者/亦过也
??? C.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吾之不足于义/或爱而誉之者/过也/吾之足于义/或恶而毁之者/亦过也
??? D.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吾之不足/于义或爱而誉之者/过也/吾之足/于义或恶而毁之者/亦过也
8.以下对文章的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作者自认更适合隐逸闲适的生活,但在现实中却饱尝役于外物之苦。其原因既是为奉养父母、供养兄弟,也是为了想有所作为。
B. 作者认为读书人的勤苦、快意之事,都是符合上天之意而必须承受顺从的。这样看来,身处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受到快乐。
C. 作者认为圣人的思想与众不同,是因为其出发点是消除疑惑、解除蒙昧。
D. 作者在文章中感叹,所学的虽广博,但其实坚守的很简要;所论述的虽浅显,但其实承担的很重大。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固有处廊庙之贵,抗万乘之富,吾不愿易也。(3分)
?? 译:
(2)人之性不同,于是知伏闲隐奥,吾性所最宜。(3分)
?? 译:
(3)其过也改,趋之以勇,而至之以不止,此吾之所以求于内者。(4分)
译: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③树烟。
注:①宗一:柳宗元的堂弟,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当时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柳州。②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③荆、郢:古楚都。
(1)从体裁的角度看,这首诗属于 。(1分)
(2)赏析本诗颔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3分)
(3)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这首诗与严羽所说的哪些方面相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
(2)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3)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 (杜牧《阿房宫赋》)?
(4)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
李德顺
①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少人认为“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而“大众文化”则是“低俗”的。其实,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分。那么,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
②对文化之“雅”和“俗”有两种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取它们的价值评价含义,就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这里的“雅”和“俗”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这也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③但是,在日常的语言和应用环境中,人们却还是要给“雅俗”加进另一种含义,就是“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这样,“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并不意味着“高低、优劣、贵贱”之分。
④对于“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水浒》、《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文化。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精英文化”也难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有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对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说来,都是如此。
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雅”和“俗”有一些严重的误解,甚至偏见。在某些人的潜意识中,一味地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等等。这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因为说到底,“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真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生命力的源泉。
⑥“雅俗”本身是对文化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判断,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质量为中心,并不是对文化主体的界定,不应该将二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同时,在如何看待“雅、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上,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
⑦就我国具体情况而言,伴随着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了“重心下移”的趋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一些人称之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滥”。对此应有冷静的思考。“文化重心下移”应该说是一种具有历史合理性的进步,是我们的文化“为人民服务”之必须。
12.作者在阐述“对文化的‘雅’与‘俗’该如何正确理解”这个内容之前,先谈到了社会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雅”与“俗”的两种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依据 来划分,一种理解是依据 来划分。(4分)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分,它们之间的划分依据是有所不同的。
B.文化的“雅”“俗”可以通过其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及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来进行评判和区分。
C.对文化之“雅”和“俗”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D从逻辑上说,“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一般情况下并不意味着它们有高低、优劣与贵贱之分。
14.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
A.文化工作者只要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进行文化艺术创作,就能产生文化精品。
B.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如何看待“雅、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的相互关联问题上反映出来。
C.昔日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及状元文章如今却都成了历史的垃圾,可见“精英文化”也会出粗俗之作。
D.“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没有“大众文化”就不可能有“精英文化”。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第 二 天
茅 盾 ①那一夜的十二点左右,我尚在阅读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历史小说《杀人放火》。突然,轰轰地两声,冲破了午夜的寂静。全神都贯注在书上的"杀人放火"的我,略旋瞥眼睛看一下那紧闭的玻璃窗,便又再看书。早几天,我就听说闸北形势紧张,中日两方面的士兵隔沙袋铁丝网布防,并且当天傍晚我也看见了租界当局临时戒严的布告;但听得了不很分明的轰轰两声的那时,我当真没有转念到这便是中日两方军队开火。然而轰轰声音又接连而起。我放下手里的书了。辨认出这就是炮声。我开了玻璃窗,又开了玻璃窗外面的百页窗,夜的冷迫使我微微一噤。我看天空。没有什么异样。? ②但炮声是更加清晰,还夹杂着机关枪的声音。无疑的是打仗,而且无疑的是中日军队。一种异样的兴奋就布满了我全身;我心里说:? ③“嘿,到底来了!可惜外边戒严,禁止通行!"? ④书是不看了,我在房里踱着,设想那开火的结果。平常在街上看见的喂得很壮健的小腿肚就像太阳旗酒气粗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形象,对照着那些瘦黄短小的我们的"粤军"都一起在我眼前出现了。”不抵抗主义"又在旁边冷笑。我几乎要断定那轰轰的炮声以及卜卜的机关枪声只是单方面的进攻—-日本军过阴历年"送灶"。到一点钟左右,枪炮声已经沉寂,我就简直断定"送灶"已完,我非常失望了。? ⑤第二天早上九点钟方才醒来,就听得飞机的声音在天空中响。“还没完么?"我一面这样想,就抓起了本天的报纸来看,一行大标题:昨晚日军犯闸北失败!我急急吞完了那密排的详细报告,方才知道我昨晚上的假定是不对了;原来上海毕竟不同于东北,而且瘦小的广东兵也毕竟和关外大汉是两个爷娘养的!? ⑥于是接连地来了许多"十口相传战报"。日本海军司令部已经被我方占领了,上海义勇军下紧急命令了,上海全市罢市了,罢工了,闸北大火烧……记也记不清的许多可信可疑的消息。只有一件事是无可置疑的,在我们头上飞翔示威的五六架飞机全有红圈儿的太阳记号。有了海陆空军总司令又有海陆空军副司令的我们中国,光景只有十九路军还"抵抗"一下。? ⑦非出去看一下不可了。午后一时我跳上了公共汽车。说是"站数"已经缩短,只能开到四川路桥邮政总局门口了。我大为惊愕。设想到四川路桥以北大概是巷战的战场了,我忍不住笑起来。然而却又意外:邮政总局以北,居然如平常一样;只不过商店都关上了排门,行人道上有许多人无目的地走着看着,马路上拥挤着装满箱笼包裹的各式车子,疾驰而来的卡车满载日本兵,都挺着枪,似乎在战场上冲锋,而日本飞机的响声又在我头上来了;一架,两架,三架,尽在那里兜圈子。? ⑧到了蓬路,只有朝南走的人,我一个人朝北走,人家都注目。到海宁路转角,瞥见沿马路的一堵墙上有手写的"大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布告。几十人站在海宁路转角处朝北张望。我也挤了进去。前面马路上静荡荡地只有几个便衣的西洋人在那里来回地踱。我们前面也有几个便衣的西洋人阻止任何人朝北再走一步。附近时时传来劈拍劈拍的声响。
(9)我只能转入海宁路的西段了。这时我方才觉得有些小小的东西在空中飞。有一片飞到我身上了。是纸灰。海宁路上有一堆一堆的人都仰脸看着。我也学他们。正北天空,冲起三处黑烟,袅袅地在扩大。日本飞机钻进了那烟阵,又飞出来,只在那里循环地绕圈子。旁边有一个愤愤地说:“又在那里掷炸弹了!东洋赤佬的飞机!"? (10)我问明白了那三处黑烟是北站、商务印书馆等三处大建筑的火烧,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天空中满是小小的黑色的纸灰。我想了许多方法,走了许多路,企图从海宁路的每一通到华界的街道走进闸北区;可是各处全被阻止,不是租界上的巡捕,就是中国兵。同样的理由是:“危险!不能过去!"? (11)天渐渐黑下来了,三处的黑烟却越见红!我只好回去。到南京路浙江路转角看见《生活周刊》的号外,大书:张某某率义勇军尚在北车站抗战!下关日本军舰炮轰南京!商务印书馆全部烧毁!而日本飞机又是三架一队地在租界"领空"盘旋示威。? (12)《大美晚报》跟着万家灯火一起来了。有一点似乎无可置疑:日本军的进攻遇着了抵抗,而且大败,但没有被追;租界的尊严的"中立性"使得打败的日本陆战队能够回去吃饭睡觉休息,准备今天晚上再动手。可是晚上“休息”着的日本飞机今天却放硫磺弹烧了闸北最繁盛的宝山路!这回中国兵是抵抗了,但只是"抵抗"而已!我觉得一般小市民的忧愤的脸色似乎都透露了这样的失望与愤愤。? (13)可是他们只能愤愤一下儿。新历史的舞台上,他们早不是主角儿;呀,背里咒诅公平而又死心塌地看着公平脸色的童养媳似的他们!(有删改)
?
15.本文作者以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连用三个“他们”,有何作用。(5)
16.结合全文,分析第六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
?
17.本文虽是散文,但行文却有一波三折之感,请加以分析。(6)
18.第十二自然段里作者用了两个“休息”,请分别加以探究,体会其意味。(7)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12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材料一、孔子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水火之心。故曰“载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①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顾炎武语)??
材料二、所谓慷慨、从容者,非以一身较迟速也。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但不容已;古今成败利钝有尽,而此不容已者,长留於天地之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②,贤圣指为血路也。(黄宗羲语)
材料三、凡先生(注:顾炎武)之游,载书自随,所至阨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材料四、立言但论是非,不论同异。是,则一二之见不可易也;非,虽千万人所同,不随声也。岂惟千万人,虽百千年同迷之局,我辈亦当以先觉觉后觉,竟不必附和雷同也。
【注】①指,通“旨”,要旨,要义;②说铃:这是一部清代的笔记小说。
(1).以上是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派的言行,请解释“经世致用”的含义,并概述明末清初知识分子经世致用的内容。(6分)
(2).湖湘文化继承明代经世致用之学,并涌现了大批救国救民之子,清末湖南“狂人”,湘潭人杨度说“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足见湖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与气魄。请结合材料(一则即可),举一个湖南人(有名的)的例子谈谈湖湘文化的特点(6分)
20.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2分)
新华网南京2月7日电(记者王伟)新华网江苏频道记者从无锡市滨湖区委宣传部官方微博获悉,2014年2月7日中午,无锡市滨湖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收到了张艺谋、陈婷夫妇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全额缴纳的计划外生育罚款及社会抚养费748万余元。
陈婷、张艺谋按照2014年1月9日收到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的要求,在30日内通过银行转账方式一次性向滨湖区计生局缴清了被征收的计划外生育费及社会抚养费。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无锡市滨湖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将上述款项已上缴国库。
请为上述消息拟一个标题。(3分)
(2)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不少于180字。(9分)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有三个人流落到一个荒岛上,突然天降大雨。
甲说:“荒岛之上,没有地方可以躲雨,何必奔逃,徒劳无功。”便泰然处之,静静地待在原地。
乙说:“荒岛这么大,也许其他地方并没有下雨,依我看,不如四处找找。”于是不辞辛劳,到处寻找没有下雨的地方。
丙说:“静坐无聊,奔走无益,何不雨中漫步,享受自然妙趣。”便慢悠悠地在雨中行走。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类似的情况。这三个人的言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观点。
要求:①自选角度??? ②自拟题目????? ③文体特征鲜明????? ④不少于800字。
6、C(A.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本句选自荀子《劝学》。 B,于,介词,引进处所或对象,可译为“在”;本句选自班固《苏武传》。C.于,表被动,可译为“被”或“受”,与例句中的“于”字用法相同;本句选自韩愈《师说》。D,于,介词,可译为“对”,引进对象;本句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7、C 附原文的标点: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吾之不足于义,或爱而誉之者,过也。吾之足于义,或恶而毁之者,亦过也。
8、C(“圣人的思想”“其出发点是消除疑惑、解除蒙昧”于文中无据,文章讲的是我研究圣人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消除疑惑、解除蒙昧)
9.(1)?? 译:世上固然有身在朝廷的显贵,财富与国君匹敌(相当)的富商,但我不愿意和他们互换位置。(计分点:“贵”与“富”,“抗”,“易”。3分)
(2)?? 译:世人的性情各不相同,由此而明白处于闲散的生活状态中,隐居在僻静的处所,对我的性情最为合适。(计分点:“于是”,“ 伏闲隐奥”,“宜”。3分)
(3)?? 译:人有过错就改正,凭勇敢去对待所要奔赴的事业,靠永不止息来实现最高的目标,这些都是我要从内心来加以索求的东西(原因)。(计分点:“所以”“求于内”“至之”,注意“以勇”“ 以不止”与“此……者”的句式特点。4分)
10、(1)从体裁的角度看,这首诗属于 律诗或七律 。(1分)
(2)“一身”与“万死”对比,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实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 “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滴的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3分)
(3)全诗融“别离”与“迁谪”于一诗。“别离”之意,集中于诗歌的首联、颈联、尾联中。首联点题,直接抒发兄弟惜别之情。颈联通过两地景物对比渲染,既暗示自己环境之险恶,又遥寄骨肉之相思。尾联则以“梦”中见郢树烟来表达恩亲之切。 “迁谪”之情,主要集中于颔联。颔联“万死”“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包藏着诗人遭贬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4分)
11.(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2)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
(4)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2、一种理解是依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划分,一种理解是依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 来划分。(4分)
13、B(“对文化之‘雅’和‘俗’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错,据第2段,应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区分文化的“雅”与“俗”,意味着……)
14、C(A.“只要……就”的推断与原文“只有……才”不合;B.把原文的特称判断“大都”变为全称判断“都”;D.因果推断不成立。)
15.答:采用第一人称,以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构成文章的主体,内容更具真实性(1),并借此直接鲜明地表现作者的内心,彰显主观情感的色彩,让读者产生共鸣(1)。
连用“他们”,实际上是借他们表现自己内心强烈的忧愤之情(1);同时,反映大众的心态和处境,从个人到大众,点面结合,扩大了文章表现的范围(1),同时透露出客观性和理性,使文章更深刻(1)。
16.答:第六自然既有作者的所闻,又有作者的所见,在全文中起承上起下的作用(2):
写所闻,承前文作者通过报纸了解战局而来,表现了作者急于获得相关信息的心态(1);写所见,用以表现作者对战局的猜测,从而引出下文,为下文写其冒着危险外出了解情况做铺垫。(1)?(符合大意即可酌情计分)
17.答:得知中日开战,感到兴奋,却在对比中日军人形象,听到枪炮沉寂之后感到失望,这是第一折;(2)
看到报纸上的报道后对粤军充满了赞赏之情,但在看到日军的飞机在天上飞之后对抗战情况流露出不满之情,这是第二折;(2)
外出,通过公交车的站数推测战局,感到欣喜,但随着了解的深入,逐渐变得失望与愤怒,这是第三折。(2)
18.答:第一个“休息”,充满了讽刺批判的意味,中日冲突,处于战争形式中,日军却能在中国领土上从容休整备战(2),既讽刺了所谓的租界制度:连敌人也因为这丧权辱国的租界而受到保护,也讽刺中国政府、中国军队在中日对抗中存在讲和的幻想、对抗不彻底的绥靖心态(1);
第二个“休息”作者打上引号,是反语,实际上是说日军在持续不断的进攻,没有停息(2),表现了日军的残暴无理,这也与中国军队的退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反衬了中国军队的无能与可笑(2)。
19、(1)第一问,“经世”:治理世事;致用为:尽其所用。只答“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的只计1分.第二问,①务实,务当务之务,或者:少空言,多行动。②有强烈的责任心,勇于任事的精神;③注重调查研究;④有独立的见解,不随声附和。(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2)湖湘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强烈的责任心,敢于担当的气魄(1分)。谭嗣同(1分)为变法而死。变法失败后,有义士救他出去,他坚决不走,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最后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就义诗。以生命作代价,唤起国人之醒悟,此乃强烈的责任心和气魄令人感动。(4分)(计分方式:文化特点1分,人名1分,事实2分,表达逻辑清晰2分)
20.⑴张艺谋、陈婷夫妇全额缴清计划外生育(超生)罚款748万余元。(意合即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