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课外阅读专题卷
(一)
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第58次列车。
我躺在铺上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A)“小姑娘!”侧过脸,对面铺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枕边,我只好有礼貌地(B)。
夜深人静,我拿起苹果,那是一只很精致圆滑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呢?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小姑娘,早上好!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门在外加小心点是好的,不怪你,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昨天一见你,便觉得你很像我的女儿,一样留着长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喜欢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
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像得同她女儿一样可爱,而我却没有把她想象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苹果……
1.根据文意,在文中(A)(B)两处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 和 。
A.呼唤 B.呼喊 C.道歉 D.道谢
2.“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苹果”,那“我”还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自己一个人出门独行时,该如何应付类似的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二)葵花(节选)
曹文轩
①大麦地有不少人家的孩子不读书,因为没有钱。葵花都读了四年了,而且她家是大麦地最穷的一户人家。她知道,在这个家里,唯一一个吃闲饭的就是她。她是这个家沉重的负担。每当她看到爸爸妈妈在为钱犯愁时,她心里都会很难过。她把书读得那么好, 一是因为聪明;二是因为她知道要把书读好。
②现在奶奶生病了,需要一大笔钱住医院。她怎么还好意思读书呢 她不想读了,但又不敢和爸爸妈妈说。他们听了,一定会很生气的。
③这几天,她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好主意。这让她很兴奋。这个主意是她走在放学的路上突然产生的。 A. 这个念头吓了她一跳,她立即环顾四周,怕会被人看到这一念头似的。 这个念头像一只不安分的小鸟,在心的笼子里飞来飞去、撞来撞去,还叽叽喳喳地叫唤。她用手捂住嘴巴,好像心马上就要跳出来似的。
④这只小鸟,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来飞去、撞来撞去,是不能让它飞出来让人看见的,更不能让家人看见。
⑤此后的几天时间里,她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小鸟在笼子中的鸣唱。
⑥今天,再过一会儿,她就要实现这一个念头了:她要将各门功课全都考砸!
⑦ 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她将那些在她看来一点儿也没有难度的卷子,考得一塌糊涂。
⑧B. 她将这一切做完之后,反而觉得十分轻松。晚上,她陪着奶奶时,
其至将奶奶教给她的那些有趣的歌儿,唱了一首又一首。
⑨妈妈问爸爸:“这丫头捡到欢喜团子啦 ”葵花唱着唱着,唱出了门外。
⑩那是一个雪后的夜晚。树上、屋上、田野上,晚饭前刚落了一场大雪。
月亮很薄,但却很大。葵花一眼望去时,就觉得是在白天。她抬头
一看,甚至看到了在树上栖息的几只乌鸦。
远处是学校。高高的旗杆,成了一条细细的灰色的直线。
13.从此以后,葵花只能遥望着它了。
14.C.她哭了起来,但不是伤心。她终于可以不再增加家里的负担了。她还可以与哥哥一起帮家里干活。 她要与家人一起挣钱——挣钱给奶奶
治病。
15.她觉得自己长大了。
1.文中加点的“好主意”指 。
2.“她终于可以不再增加家里的负担了。”葵花考砸后如释重负,请从选文第①自然段中找出与这句话相呼应的句子,用“ ”画出来。
3.选文中A、B、C三处都是对葵花举动的描写,这些举动让你感受到葵花怎样的心理 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A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葵花为什么觉得自己长大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
几响清脆的锣声,划破了村庄的宁静,街上立刻响起忙乱的脚步。乡下 的孩子一听到这锣声,就会脚板下生风,不一会儿就把小小的糖摊儿围起来。 孩子们瞪大双眼,眼珠儿随着糖人师傅灵巧的双手滴溜溜地转,惊奇地看着一个个小玩意儿怎样诞生。
①糖人师傅的手像在变魔术,一会儿变出个孙悟空, 一会儿变出个大公 鸡, 一会儿是小白兔,一会儿又是老母猪……一块糖稀他捏几下,用嘴一吹 手上就托起了这些小生灵。“糖人师傅的嘴,怎么这么神呢 ”孩子们心里非常好奇,都伸长脖子瞪圆双眼,恨不得撬开他的嘴看个明白。
一会儿几个孩子掏出母亲给的钢销儿,买了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糖人,高 高兴兴地举着跑回家。没买糖人的孩子羡慕地跟随在后面,说说笑笑地走得老远,老远。
一个糖人一个故事。孩子们凭借想象,讲述糖人的趣事,这个这么讲,那 个那么编,嘻嘻哈哈地说个不停。猛然发现糖人要融化,这才想起应该吃掉。 可是谁吃第一口,又成了难题。大家让掏钱的孩子先吃,掏钱的孩子又让别 人先吃,推让了好久定不下来,只好猜拳。猜胜了的孩子拿起糖人,端详一会 儿用舌尖舔舔,然后郑重地让给别人,别人依然用舌尖小心地舔舔,谁也不想咬碎这个糖人。 ②糖人就这样渐渐融化了,消失了。
我的童年早就过去了,可是这些事情却经常想起。每当想起这些,我就自然想起那些小伙伴。 ③原来糖人在我心中还没有融化呢。
1.给这篇文章选一个题目,最合适的一项是( )。
A.童年里的糖人 B.巧手师傅 C.糖人的故事 D. 心中糖人
2.短文第2~4自然段围绕“糖人”写了三件事,请补充完整。
( )糖人 → ( ) 糖 人 → ( )糖人
3.画线句①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体现了( )。
A.孩子们对糖人的期待 B.糖人师傅技艺高超
C.糖人形态多样 D.孩子们对糖人的好奇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需要用手,就能捏出各种样子的糖人。
B.每个糖人都有一个故事,但这些故事都是孩子们想象出来的。
C.第4自然段“谁也不想咬碎这个糖人”体现了孩子们对糖人的珍惜。
D.第 1 自然段“几响清脆的锣声,划破了村庄的宁静”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为下文糖人师傅的出场作铺垫。
5.句②和句③是否矛盾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短文,体会短文表达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杨靖宇誓死不降
佚 名
1938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 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杨靖宇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在零下40℃严寒 中,没有一粒粮食,仅仅依靠树皮棉絮和雪水充饥,但是他与600人的日伪军顽 强作战,誓死不降。 伪排长赵廷喜劝他:"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对投降的人 不杀头的。”杨靖宇平静地回答:“我是中国人,不能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咱们中国就完了。”
由于叛徒出卖,杨靖宇被敌人包围,在山林中与敌人激战数日,受伤多处,后被敌人包围,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击敌死伤 20余人,壮烈殉国。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剖开了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他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寇无不震惊。
他用鲜血浇灌着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了人类的正义。
1."惨无人道"的意思是 ,它的近义词有 、 等。
2.画线的句子写出了杨靖宇面临的困难主要有:① ;②________;③ ;④ 。在这种情况下,杨靖宇依然誓死不降,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3.读一读伪排长赵廷喜和杨靖宇的对话,想一想,杨靖宇的行为和下面哪句诗表现的一样 (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人无信不立。
C.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4.想一想,当敌人看到杨靖宇的胃肠里的枯草、树皮和棉絮的时候,会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有很多坚贞不屈的革命将士。除了本文中写到的杨靖宇之外,你还知道谁 请你写出两个人名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一)1.A;D
2.“我”并不信任陌生妇女,对她十分警惕。
3.人间的真善美
4.学会保护自己,也要给有需要的人提供一定的帮助。
5.陌生人的苹果
(二)1.她要将各门功课全都考砸
2.她是这个家沉重的负担。
3.心里紧张却激动万分。 轻松坦然。 充满留恋和高兴。(意思相近即可)
4.因为葵花为了给奶奶治病,故意将各门功课 全都考砸,这样她就可以不再上学,不再增加家里的负担,还能帮家里干活,所以她觉 得自己长大了。
(三)1.A2.捏 买 吃
3.排比 B4.A5.不矛盾。句②中的“糖人”是指当时买 的糖人,融化了;句③中的“糖人”指的 是作者童年的美好生活,虽然糖人不复 存在,但这份美好的回忆永驻心里。
6.短文以作者童年时的糖人为线索,引出 作者珍藏在心底的那份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快乐时光的追忆和怀念之情。
(四)1.残酷到了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 到了极点 心狠手辣 丧心病狂
2.战士少 严寒 没有粮食 日伪军人数众多强烈的爱国主义
3.A4.提示:他们会被杨靖宇坚贞不屈的精神而震惊, 不敢相信他竟然靠着这样的东西坚持了这么多天。
5.赵一曼、赵尚志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