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0张PPT)
主讲人
初中名著阅读系列
《昆虫记》
考情分析
考点
解读
(1)识记与法布尔有关的文学常识;
(2)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并识记一些有代表性的昆虫的生活习性;
(3)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关注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
(4)体会作者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昆虫记》
(八年级上)
作者:法布尔
类别:科普类文学作品
成书时间:1879 — 19
07年
作者作品
章节概括
文章主题
艺术特色
昆虫速记
阅读策略
经典例题
考查范围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
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
诗篇。
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
作家作品
法布尔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学界的荷马”和“昆虫学界的维吉尔”。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他也为漂染业做出贡献,曾经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法布尔于1879 — 1907年间将研究所得,陆续写出《昆虫记》10卷。19世纪末,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并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进化论的影响尤其大,达尔文的变形与适应的理论一度成为生物学界科学研究者的“时尚”。与此同时,哲学也逐渐盛行起来。《昆虫记》的思想内容主要受到这两种思潮的影响。
章节概况
论祖传
遵从兴趣 → 寻找鸟巢 → 采集野菌 → 建实验室
作者认为我们的才能和性格不都是从祖先那里遗传下来的,要遵从自己的兴趣,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法布尔小时候第一次找鸟巢,他把一枚蓝色的鸟蛋带回去作为纪念品,但牧师的话让他懂得了偷鸟蛋是一件残忍的坏事;第一次挖野菌,学到了关于真菌的知识。经过四十年的努力,他建立起自己的“实验室”-荒石园,实现了早年的愿望。
神秘的池塘
池塘印象 → 自然的魔力 → 室内池塘 → 生命的遐想
自然界的池塘
这是法布尔童年时的一个小池塘。池塘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使池塘变得辽阔神秘而又丰富多彩。法布尔还带领着一群小鸭探索小池塘,发现了池塘中的许多神奇的“珍宝”和生物。
玻璃池塘
这是法布尔童年时的一个室内玻璃池塘。从池塘的构成,到水草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作者由此对生命形成的遐想,无不表现了作者满怀童趣的好奇心和细致入微的观察。
蜜蜂、猫和红蚂蚁的寻家之旅
蜜蜂的本能 → 恋旧的猫 → 霸道的红蚂蚁
蜜蜂
为了确认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法布尔精心设计了一个实验:他在自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二十只蜜蜂,并在这些蜜蜂身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用纸袋装上带到离家二里半路的地方放飞,结果大部分蜜蜂都带着花粉成功返回。作者由此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蜜蜂不是拥有超常的记忆力,而是拥有一种难以解释的本能,而这种本能正是人类所缺少的。
猫
作者在文中讲述了两个故事:第一次搬家时,作者将收留的小猫留在了朋友家,这只猫历经千辛万苦,竟然又找到了他们;第二次搬家时,另一只小猫先后两次出逃,跑回了老家。这些作者亲自见证的故事证明猫和蜜蜂一样,有辨别方向的本领。
红蚂蚁
红蚂蚁生存的策略就是掠夺黑蚂蚁的儿女,把它们变成自己的奴隶。一次,红蚂蚁掠夺成功“得胜还巢”时,作者从原路返回的红蚂蚁中捉了几只放到了别处,结果这几只红蚂蚁就迷路了,而其他红蚂蚁都凭着记忆力原路返回了。这说明红蚂蚁不能像蜜蜂那样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只是凭借记忆找到回家的路。
松毛虫
松毛虫的卵 → 松毛虫的巢 → 用餐 → 有趣的实验
法布尔从松毛虫的卵、巢、服饰、用餐、团结一致工作、列队性、“筑路”精神等方面观察并记录了松毛虫的特性。松毛虫团结一致、互相帮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它们被困在花盆上,不断重复自己的路线而不去尝试寻找新出路的做法也启示我们:在困境中,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萤
捕食方法 → 用于吸附的细管 → 萤火虫的灯
萤火虫的注射器
本节介绍了萤火虫独特的捕食方法。萤火虫的捕食对象是蜗牛,每次捕食之前,它总是给猎物打上一针麻药,让猎物失去知觉和防卫能力。随后,萤火虫开始慢慢享用它丰厚的战利品。
蔷薇花饰物
萤火虫不是用普通的方式慢慢咀嚼品味蜗牛,而是将蜗牛制成稀薄的肉粥,然后“喝”下去,就像苍蝇吃小的幼虫一样。萤火虫的身体下面,接近尾巴的地方,有一块白点。这块白点是由一些短小的细管组成的,当它们张开时,就变成了蔷薇花的形状。借助这些细管萤火虫能牢牢地吸附在光滑的表面上向前爬行。
萤火虫的灯★
萤火虫闻名天下最主要的原因是它身上带有一盏灯。法布尔通过观察发现,雌性萤火虫一直保持着幼虫的状态,发光器在身体的最后三节处,前两节呈带状,第三节只有两个小小的点。而雄性萤火虫则只有尾部最后一节处的两个小点可以发光。萤火虫的光亮是由呼吸器官产生的,而且可以随心所欲地调节身上的光亮。萤火虫从生到死总是放着光亮,连它的卵和幼虫都发光!
被管虫
被管虫的外衣 → 爱孩子的雌虫 → 纺织能力
衣冠华丽的毛虫
被管虫的外衣内外共有三层,它们按照一定次序叠加在一起。第一层是极细的绫子,它可以和毛虫的皮肤直接接触;第二层是粉碎的木屑,用来保护衣服上的丝,并使之坚韧;最后一层是小树枝做成的外壳。虽然各种被管虫的柴草外衣都是这三层,但不同种族被管虫的外壳也不相同。
昆虫界的慈母
作者介绍了被管虫幼虫从蛹到蛾的变化,以及雌蛾对后代的精心照料。雌蛾在离开蛹壳前,用一种近似机械的方式,把自己身上的毛弄下来,给孩子们制作舒适的床铺。
聪明的裁缝
除了幼虫母亲留下来的材料外,法布尔还为幼虫提供了整根的蒲公英、吸墨纸,甚至就算不提供任何材料,被管虫都能做出适合自己的衣服。在受到秋天寒冷天气的侵袭后,小毛虫就开始做保护自己的、温暖的外壳。
娇小的赤条蜂
建造巢穴 → 捕食毛毛虫 → 捕食技巧
毛毛虫大战
本节主要写了赤条蜂建造巢穴和捕食毛毛虫的技能。赤条蜂在疏松的泥土里建造一个垂直的洞作为巢穴,挖掘泥土中灰蛾的幼虫作为食物。它们能够连续几个小时在烈日下寻找猎物,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袭击毛毛虫
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赤条蜂的捕食技巧。在捕食毛毛虫时,赤条蜂先把它的刺扎在毛毛虫皮肤最嫩的地方,再依次刺中它背部的每一节,令它彻底失去抵抗力,但又能苟延残喘地活下去,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这样,等赤条蜂幼虫孵化出来的时候,就能马上品尝到母亲为它们准备好的大餐。
螳螂
外形 → 捕食习性 → 如何建巢
螳螂的生活习性
螳螂天生拥有一副娴美而且优雅的身体,同时在它的前足上长着一对极具杀伤力和富有进攻性的武器。螳螂捕捉猎物最常用的方法是先发制人,猛烈刺激敌人颈部,使其失去抵抗能力,也经常攻其不备,以快取胜。在作者笔下,螳螂集天使与恶魔于一身:天生丽质、气质不凡,却又穷凶极恶,一旦有机会就大开杀戒,甚至会吃掉自己的丈夫。
螳螂的巢★
本节详细描写了螳螂如何建巢,螳螂幼虫的孵化及其面临的危险。螳螂突出的优点是能建造精美的巢穴,母螳螂将卵产在自己排出的黏性泡沫中,同时制作出遮盖用的薄片和幼虫通行的小道。螳螂卵的孵化,通常都是在有太阳光的地方进行的,且大约是在6月中旬上午十点钟的时候。虽然螳螂是个威风八面的家伙,但在生命的初期却受到昆虫界的侏儒——蚂蚁的威胁,这使得螳螂产卵虽多,最后长大的却很少。
两种神奇的蚱蜢
外表 → 生活习性 → 孵化过程
“小鬼”恩布沙
本节主要描写一种非常奇特的小蚱蜢-恩布沙的外表和生活习性。首先介绍它复杂的身体结构,以及身体各个部分对它的意义;接着写它的外形与螳螂相似,性格却截然不同。这种不同源于它的食性与朴素的生活习性。作者从恩布沙身上体会到:无论人或动物,朴素的生活总可以使性格变得温和一些,质朴一些。
“白面孔”螽斯
“白面孔”螽斯全身灰色,一对大腮强而有力,宽阔的面孔是美丽的象牙色。“白面孔”螽斯咬力强劲,喜欢蝗虫、蚱蜢等新鲜的肉食。它们将卵种植在土壤里,像播种种子一般。小“白面孔”螽斯需要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孵化,刚出生的小螽斯有保护外衣,它们发育得很快,第二天就逐渐变黑了。许多小“白面孔”螽斯因不能忍受疲倦而死去,所以小螽斯的成长是历经艰险的。
石蚕
“潜水艇” → 小鞘的作用
石蚕在水中可以像潜水艇那样随意升降,作者对此感到十分好奇,觉得可能是石蚕的小鞘有木筏那样的结构,或者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的装备。于是作者将石蚕的小鞘剥去,把石蚕和小鞘同时放在水中,结果它们都往下沉,原来石蚕正是通过控制小鞘中的空气来达到上浮或下沉的目的。
黄蜂
壮观的蜂巢 → 工蜂与幼虫 → 重建家园
本章主要介绍了黄蜂的巢、它们的繁衍和生命的周始。黄蜂的巢是用一种薄而柔韧的材料做成的。它们懂得利用空气来保持温度,这样它们的巢既保暖,又经济。然而,只要在它们的洞口扣一个玻璃罩就能把它们困住,它们完全想不到去开辟一条新路。外面的黄蜂可以凭本能开辟新路回家,然而这并不能让里面的黄蜂觉醒。工蜂的主要职责是扩建蜂巢,同时也肩负着呵护幼虫的使命。它们可以无微不至地照顾幼虫,却也可以毫不留情地杀死幼虫,它们自己也会逐渐死去。等到第二年春天,新的黄蜂将重新建造新的家园,继续繁衍后代,继续抵御外来的侵略者,继续为蜂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蟋蟀
温馨的住宅 → 产卵的过程 → 优美的音乐
本章主要写了蟋蟀的住宅、产卵的过程、演奏的乐器和音乐。蟋蟀的住宅安全而温馨,它们经常不停歇地做着对住宅的改良和装饰工作,直到死去。蟋蟀把卵产在离地面四分之三寸深的土地里,并排成一群,卵孵化的时间很短。虽然蟋蟀的卵数量众多,但很多都死于小型灰蜥蜴和蚂蚁的屠杀。蟋蟀演奏的乐器是它的翼鞘,而且始终都是右边的盖着左边的,不会因为人为破坏而改变。它们用乐观的心态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歌颂它生存的快乐,表达它对大自然的感恩。
寄生虫
各种寄生虫 → 寄生虫的强盗行径
本章主要对寄生虫的习性进行了描述。文章先从寄生虫的目标——蜜蜂写起,再具体介绍各种寄生虫是如何寄生的。最后,作者对“寄生”这种行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寄生只是昆虫的一种“行猎”行为,人类才是最大的猎手和最大的盗贼。
迷宫蛛
织网 → 捕猎 → 产卵
本章介绍了迷宫蛛,先介绍了迷宫蛛蛛网的大致形状和作用,然后说明迷宫蛛的捕猎过程,再写迷宫蛛产卵及对幼虫的抚养,最后写从巢里出来的小迷宫蛛。文章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迷宫蛛的一生。
蟋蟀
麻雀的巢穴 → 墙燕的巢穴 → 家燕的巢穴
本章主要介绍了燕子和麻雀筑巢的习性。首先介绍麻雀的巢穴,在没有屋顶和墙壁的年代,麻雀利用树洞作为其栖息之所;有了屋顶和墙壁后,麻雀就以屋檐瓦片为栖身之所。然后介绍燕子的巢穴,以墙燕和家燕为例,墙燕喜欢在屋檐下和建筑物的突饰底下或山岩峭壁上搭窝建巢,而家燕则喜欢将自己的窝巢筑于人类住宅的内部。
昆虫与蘑菇★
昆虫选择蘑菇 → 与人类看法的区别
本章主要讲述了几种以蘑菇为食的昆虫。昆虫是蘑菇的开发者,它们吃蘑菇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类是真正地啃噬蘑菇,一点一点地嚼烂了才咽下去,如鞘翅目昆虫、衣蛾的毛虫、软体动物、鼻涕虫等;另一类则是先把食物变为流质,然后再吸食,如双翅目的昆虫,统称为蛆虫。作者用撒旦牛肝菌作为实验品,进行了实验。当天,蛆虫就显示出强大的溶解能力。
昆虫和我们对蘑菇的看法很不同,我们觉得美味的蘑菇,有的昆虫宁可挨饿也不吃;而我们认为含有剧毒的蘑菇,却被一些昆虫视为美味佳肴。
金步甲的婚俗
实验 → 凶残的雌金步甲
本章主要介绍了金步甲的婚俗。作者在梧桐树下抓到了一只受伤的金步甲,然后放进了已有二十五个常住居民(金步甲)的玻璃瓶中,但很快这只金步甲就被掏空了肚腹,随后雄性金步甲一只接一只地死去,而凶手竟是雌性金步甲,这便是金步甲家族的婚俗。交尾后,雌性金步甲便迫不及待地将刚刚成为其丈夫的雄性金步甲开膛破肚,而雄性金步甲除了努力逃跑,并不做其他的反抗。
开隧道的矿蜂
矿蜂的巢穴 → 威胁 → 警卫员
本章主要写了矿蜂的巢穴及其面临的威胁。首先介绍矿蜂对自己巢穴的建设,而修建光滑的小巢的工具竟然是它们的舌头。然后写矿蜂辛勤采蜜、产卵,虽然矿蜂精心呵护自己的宝宝,但是有一种蚊子还是会剥夺它们的一切。充当警卫的老蜜蜂会尽职尽责地守护自己的家,不容许其他昆虫侵犯。
蜘蛛的网★
织网的过程 → 不被粘住的秘诀
本章详细地描写了园蛛织网的过程:先打牢“地基”,再在中央做一个丝垫子,然后从这个丝垫子出发做辐,最后再踏着辐围着中间开始绕螺旋形的圈子。不同的蜘蛛制作辐的数目是有所不同的,架子、辐、“休息室”、螺旋线也是用不同的丝制作的。蜘蛛身上有一层特别的“油”,可以使它在网上自由走动而不被粘住。
蜘蛛的几何学
蛛网的结构 → 蛛网的几何学
本章首先介绍了蜘蛛的网体现的几何学原理,然后自然引申出其他动植物在进化过程中运用到的几何学。这些从自然中总结出的规律可以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蜘蛛的电报线
捕猎 → 辨别信号
本章介绍了蜘蛛怎样捕捉猎物,如何辨别不同的信号所包含的意义。不论是待在网中心的蜘蛛,还是悠闲地躲在不远处的隐蔽地方的蜘蛛都能准确感知网上的变化,这是由于“电报线”传递了网的振动。蜘蛛根据不同的振动信号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
蝎子的免疫力★
蝎子的毒液 → 公平的造物主
本章主要介绍了蝎子的毒液对于部分昆虫的成虫有致命杀伤力,但是它们的幼虫貌似有天生的免疫力。作者用金匠花金龟、葡萄根柱犀金龟、天牛、鳃角金龟、高丽亚绥斯黑步甲、豹蠹蛾、蚕、大孔雀蝶等进行实验,发现它们的幼虫对蝎子的毒液有免疫力,成虫却没有。
自然是公平的造物主,它给万物这一方面能力的时候,也会顺便减少其他方面的能力。有些昆虫逐渐进化得高级了,但是它们却失去了对蝎毒的抵抗力;有些昆虫虽然低级,但却具有很强的毒素免疫力。
文章主题
文章主旨
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通过详细、深刻地描绘各种昆虫的外部形态和生物习性,记录各种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艺术特色
以人性观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
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汇到行文之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昆虫的生活,以人性观照虫性,使笔下的昆虫具有了与人类相似的独特灵性。同时作者又以虫性反观社会和人生,睿智的思考不时跃然纸上,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与对于生命的热爱,生命的敬畏之情。如作者以“可怜天下父母心”去歌颂象态橡栗象的母爱。
表现手法多样
书中不仅大量地运用了拟人手法,而且随处可见各种象征手法。昆虫的交配成了别开生面的婚礼,挖洞、织网成了建造住房……这一切都充满了浓厚的爱意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为了突出各种昆虫的异同之处,法布尔还大量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有时候是同一种昆虫雌雄、长幼间的对比,有时候是同一科、属的昆虫进行对比,有相同习惯或生活方式、体貌特征的昆虫也可以进行对比。在不断的对比中,各种昆虫的独特性得到了彰显。
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和诗意
《昆虫记》的语言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通篇充满着盎然的生机和情趣。如圣甲虫的进食活动的描写;“象态橡栗象脚上蹬着黏性套鞋”,活脱脱模拟了人的穿着和动作;绿蝈蝈还懂得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科学饮食呢。
观察细致,科学性与文学性完美统一
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可以说十分细微,文中处处有他自己的新发现。比如他观察意大利蟋蟀放声歌唱时和声音低小时,它的鞘翅都是不同的状态。
为了说明自然界中处处体现数学法则,他举出很多例子,植物花瓣和小蕊的排列,蜗牛的螺线,蛛网的结构等等,资料翔实,论证严谨。
昆虫速记
石蛾
石蛾科石蛾属动物
外形特征:石蛾的幼虫隐藏在用枯枝做的小鞘中。小鞘是石蛾随身携带的“活动房子”,也是它的保护壳。当敌人袭击它的时候,石蛾会想出“金蝉脱壳”的妙计溜走!石蛾还会改变小鞘里空气体积的大小,让自己一会儿浮到水面上晒太阳,一会儿沉到水底休息,像人类的潜水艇。
生活习性: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小鞘既是它的寓所,也是它的防御工具;可以利用小鞘在水里自由地升降。
蝉
半翅目蝉科动物
外形特征:从壳中蜕变出来后,双翼湿润,沉重透明,翅上有浅绿色的脉络,胸部略呈棕色,身体的其余部分呈浅绿色,有一处处的白斑。经过约两个半小时,身体终于完成变色。
生活习性:幼虫生活在地下四年,靠吸食植物根部汁液而活;出洞后,寻找到枝杈类的支点,便从壳中蜕变而出。
长腹蜂
切叶蜂科尖腹蜂属动物
外形特征:有着十分美丽而动人的身材,体态轻盈,身体中间部分十分瘦小,但后部非常肥大,由一根长线连接起来。
生活习性:怕冷,将巢筑在烟囱等温度高的地方;孤僻,喜欢流浪,将巢穴筑在离家族成员较远的地方;坚持不懈、不辞劳苦地筑巢;将蜘蛛作为食物,蜂卵总是放在蜘蛛身上最肥的地方,方便幼虫进食。
螳螂
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目
外形特征:形体优美,体色淡绿,薄翼修长;小嘴尖尖,脖颈柔软,头可以左右旋转,俯仰自如;腰肢长而有力,内侧饰有黑圆点,中心有白斑,圆点周围有细珍珠点作陪衬;大腿前半段内侧有两行尖利的齿刺,外面只有四颗齿刺;小腿与大腿有关节相连,也是一把双排刃口钢锯,齿刺比大腿上的短一些,但数量更多更密。
生活习性:专吃活物,饭量极大,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伏敌人;能够建造十分精美的巢穴;同类相食。
绿蝈蝈儿
无脊椎动物
外形特征:浑身嫩绿,体侧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均匀,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生活习性:嗜食昆虫,尤其爱吃没有过硬盔甲保护的昆虫;喜欢吃甜的食物;存在同类相食的情况;吃饱之后很安静,夜幕降临时分最为活跃。
蟋蟀
直翅目蟋蟀科
外形特征:刚蜕皮的蟋蟀呈栗红色;成年蟋蟀的前翅透明,呈非常淡的棕红色。
生活习性:生性孤僻,夜间活动;心灵手巧,通常选择排水条件优良,有充足阳光的地方,亲自建造住所。
萤火虫
昆虫纲鞘翅目萤科
外形特征:身体呈棕色,胸部呈粉红色,环形服饰的边缘点缀着两个红红的小斑点,有略为坚韧的外皮。有六只短足,还有两片呈钩状的颚作为武器。雄性萤火虫发育完全时会长出鞘翅,雌性萤火虫终生保持着幼虫形态。
生活习性:主要以蜗牛为食,捕捉时,先要用颚给猎物注入毒液,将其麻醉,再动嘴进食;萤火虫无论雌雄、长幼,最后一个体节上的尾灯都可以发光;雌性萤火虫到婚育年龄时,两条宽带在腹部下面发光;萤火虫发光的原因是氧化作用。
大头黑布甲
鞘翅目甲科
外形特征:身体闪着黄铜色、金色以及佛罗伦萨铜色的光辉;穿着黑色衣服,衬以闪着紫晶光泽的绲边;乌黑的鞘翅,有凸纹和凹斑的小链条,有无坚不摧的大颚。
生活习性:凶恶残忍,喜欢吃蜗牛等软体动物;嗜斗好战,有的步甲会在杀戮时伴随强刺激的气味;遇到强敌仰卧在地,选择装死;习惯夜间巡猎。
朗格多克蝎子
蛛形纲蝎目
外形特征:身长可达八九厘米,色泽金黄;它的肚腹是系五节相连的棱柱体,尾端还有一个第六节体,用于制作并储存毒汁;毒腔终端是一个弯弯的螯针,既硬又尖;针尖不远处有一细孔,毒汁从这里渗进被尖头刺破的对方的伤口中;蝎钳从口中伸出。
生活习性:生活在地中海沿岸;四月开始恋爱、婚配,婚配结束后,雌蝎会把雄蝎吃掉。
阅读策略
第一周:昆虫的习性
阅读范围:与蝉、螳螂、红蚂蚁、西班牙粪蜣螂、圣甲虫、泥蜂等昆虫有关的章节
阅读目标:了解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点、捕食及产卵的过程;体会法布尔细腻的笔触和无与伦比的观察力;体会法布尔在观察研究中值得我们学习的科学、严谨的精神。
阅读任务:快速阅读文章,圈点勾画出昆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点、捕食产卵的过程,体会法布尔的科学精神,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体会法布尔严谨又不失幽默的语言,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二周:昆虫的生活
阅读范围:与蝗虫、狼蛛、蟋蟀、萤火虫、大孔雀蛾、朗格多克蝎子等昆虫有关的章节
阅读目标:了解各种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等生活情景;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阅读任务:跳读的同时,挑选一些典型的昆虫进行精读,着重体会其语言之幽默风趣,文笔之流畅优美,思想之深邃宽广;体会法布尔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生命、自然发自内心的敬畏与热爱。
经典例题
一、(2021·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鲁迅评价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科学巨著《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简述这本书在“有趣、有益”方面的特点。(限6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有益:《昆虫记》以其瑰丽丰富的内涵,唤起人们对万物、对人类、对科普的深刻省思,激发起人们的科学探究精神。②有趣: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详细、深刻地描绘了各种昆虫的外部形态和生物习性,记录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以及它们为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等内容,十分有趣。
二、(2021·浙江宁波·统考中考真题)下面是班级“科普作品 智慧之光”小组阅读成果分享现场。请你参与其中,从《昆虫记》《寂静的春天》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内容,补充丙同学的发言。
甲:科普作品中呈现的科学研究方法闪耀着智慧之光,尤其是“先假设后求证”的研究方法,同学们在阅读中感受最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乙:好。我发现,科学工作者往往循着“提出假设——用实验或数据分析等推理求证——得出结论”的路径进行研究。下面,我们请丙同学说一个具体的例子。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昆虫记》中,法布尔提出了蝉的歌唱与爱情无关这一假设。之后他多次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说得真好,这样的研究方法充满智慧。让我们在阅读中获得真知,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
三、(2021·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昆虫记》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请根据下面选段,简要分析。
蜜蜂来了,它心平气和……不一会儿,它就沉浸在采蜜的工作中了。潜伏在花下窥伺的强盗——蟹蛛,便从隐藏之处现身,它绕到忙碌的蜜蜂身后,偷偷向
验,发出各种声音,但雌蝉都没有任何反应,得出蝉的听觉很迟钝,蝉的歌唱只是表达生命乐趣的手段,与爱情无关这一结论。
它接近,然后猛冲上去突然咬住它的脑后根……这一咬瞬间致命,因为它破坏了蜜蜂颈部的神经节。不多时,可怜的小蜜蜂便蹬着腿死去了。这时,凶手便舒舒服服地吸起受害者的血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20·江苏南通·统考中考真题)名著阅读。
法布尔笔下的昆虫既有虫性,又有人性。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就《昆虫记》“以人性看虫性”这一特点进行了研究性学习。你建议以“蝉”的图片作为研究
答: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使作品文学色彩浓厚;用词准确贴切,真实再现昆虫生活场景,富有科学性。
性学习报告的封面,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20·浙江宁波·统考中考真题)有同学发现:读《红星照耀中国》就像从平面镜中看客观世界,读《昆虫记》就像从显微镜中看微观世界,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就像从哈哈镜中看变形的世界。请从《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中任选一部,结合内容,参考示例,说说该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以人性看虫性”,蝉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习性。地下蛰伏四年,地上生活五周,每天都尽情地歌唱,它们积极乐观,毫无怨言。
【示例一】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就像从显微镜中看微观世界。因为作者通过
细节描写呈现出一个有趣的昆虫世界。例如,作者在记述蝉幼虫脱壳的过程时,细致地描写了蝉的动作,让读者看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昆虫世界。
【示例二】读《红星照耀中国》,就像从平面镜中看客观世界。因为作者用纪实手法忠实地描绘了中国红色区域的真实情况。例如,作者深入根据地,经过大量访谈,客观记录了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经历,让人们了解了他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