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年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红楼梦 夯基提能作业 部编版必修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2023年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红楼梦 夯基提能作业 部编版必修下册(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0 16:52:20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红楼梦
?基础巩固练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是一首诗,一首酝酿、积累了数千年,而由一位集大成的文学大师最终写就的________(填二字词语)而凄怨的诗篇。随着诗篇末尾________(填二字词语)般的残缺与悲剧的落幕,天地似为之易色,草木亦为之同悲,一个经历了繁华与苦难、坎坷与艰辛的伟大心灵发出了余韵悠悠的沉重叹息。在《红楼梦》中,作者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才华与诗情画意,以杜宇啼血般的笔调和________(填成语)的辞句,精心结撰了一个艺术世界,在这里,积淀着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生命信息和遗传基因,流动着中国古代诗歌的节奏旋律和精神气韵。
当我们以这样的眼光再一次感受和审视黛玉形象时,黛玉美丽多情,黛玉富于诗人气质与才情,黛玉敏感善良,但她已然不单纯是这样一位少女形象了,也不仅仅是揭示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某种本质与规律的典型,而是承载了几千年中华文化厚重负荷的一个永恒的诗性象征和一种富于典型意义的审美境界。从这一形象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中国古代许多文士淡淡的背影。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合乎逻辑和语段和谐,请改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____,是《红楼梦》艺术上的一大特色。《红楼梦》的诗词韵文,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主要的是大都符合人物的身份、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成为表现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如咏柳絮,薛宝钗表现出“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雄心”,(       )。
②____,海棠社、菊花诗、螃蟹咏、桃花社、柳絮词……大观园宛然一座诗意的乐园,激发了众姐妹对美的礼赞,对青春的觉醒,对生活的憧憬。作者写谁的诗词,就能____③____。书中所有的诗词,都是贴着人物的语气、性格和命运写的。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林黛玉表现出“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的无奈
B.林黛玉表现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的悲哀
C.林黛玉表现出“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的牵挂
D.林黛玉表现出“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的惆怅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某校举办的“《红楼梦》知识竞赛”活动的部分文字记录。请阅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主持人:《红楼梦》这部恢弘伟大的巨著,它那(   )的情节,伏脉千里的结构,玩味不尽的谜题暗语,(   )的语言,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又往往令我们(   ),不知该如何下手。
品味经典,要从最基本之处入手,不可好高骛远。今天,我们举办“《红楼梦》知识竞赛”这个活动,旨在督促大家熟悉文本,(   ),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红楼梦中人”!
接下来,我们进入知识竞赛环节。
题目如下,请选手们完成。
(1)“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说的是________。
(2)元迎探惜“四春”的丫环各有一个名字取“琴棋书画”之意,惜春的丫环是________。
(3)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________猜完四春的灯谜后,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
(4)第四十回中,有位姑娘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这位姑娘是________。
(5)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宝钗说:“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薛宝钗评价________为“呆子”。
(6)第六十五回中,小厮兴儿曾评价过贾府中的几位主子,对________的评价如下: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6.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波澜壮阔 琳琅满目 望而却步 胼手胝足
B.波谲云诡 美不胜收 望而生畏 胼手胝足
C.波澜壮阔 美不胜收 望而生畏 脚踏实地
D.波谲云诡 琳琅满目 望而却步 脚踏实地
7.请完成文本中相关的竞赛题。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
8.在班级“我读红楼”分享会上,有个小组准备介绍《红楼梦》的情节主线和作品主题,请你从下列“红楼梦曲”中为他们选择一首作为背景,写出曲词名和选择理由。
(1)《红楼梦曲·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2)《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3)《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班级正在开展以“从《乡土中国》的视角,窥破《红楼梦》里的诸事结局”为主题的整本书阅读主题活动。请参照示例,从以下两个问题中任选一个简要解读。
示例: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国人最大的毛病是“私”。
解读:王熙凤对于秦可卿的托梦,虽因弄权铁槛寺而惊疑,但后来经过大试身手,误以为自己当家的能力超强;且秦可卿建议虽好,却要自掏腰包出钱实施。王熙凤出于自己的私心,遂将可卿所托抛于脑后,而正是这种“私”,导致了宁荣二府最终走向衰亡之路。
问题:
(1)探春理家——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
(2)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之争——从社会关系上说,感情是具有破坏作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叫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这熙凤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文本二: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西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文本三: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宝玉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
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旧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来了!虽说太阳落下,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半日,黛玉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打后院子里去罢,回头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躁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拿着取笑开心了。”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情中情
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贾王两府的两次联姻,交代了贾王两大家族的密切关系。
B.“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这一连串的问话,看似是说给别人听的,实际表达了王熙凤对黛玉的体贴关心。
C.“只管告诉我”“也只管告诉我”,一方面说明王熙凤能力强、管事多,另一方面突出了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
D.“心动神摇”“如醉如痴”“心痛神痴”,既是对林黛玉听曲时的心理和神态的刻画,也表现出她细心敏感的特点。
1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两句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王熙凤“眼”“眉”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B.“两句吹到耳内”“止住步侧耳细听”“不觉点头自叹”等细节,层层推进,细细描画,写出黛玉由“不留心”到“点头自叹”的听曲过程。
C.“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水流花谢两无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展现了黛玉对青春易逝、寄人篱下、爱情无望的感伤之情。
D.“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这些心理描写表现了宝玉得遇这些红颜知己的感慨与暗喜。
12.作者是如何塑造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三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同样是前来看望挨打的宝玉,宝钗与黛玉两人的表现有哪些不同?请结合文本三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凤姐听说,便回身同了探春、李纨、鸳鸯、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凤姐儿却知说的是刘姥姥,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着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敁敠人位,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
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等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问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扣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文本二:一提起刘姥姥,我们眼前就呈现出一个“村气”十足的老妈妈,插了满头的花朵,喝得酩酊大醉,层出不穷地闹笑话。“刘姥姥进大观园”久已成为人们常常引用的语言。
那么刘姥姥是不是一个大傻瓜呢?作者一入手就说她是一个“久经世故的老寡妇”。她初次见到贾母,立刻想出一种奇特的称呼,她说:“请老寿星安!”多么巧妙而恰当。此后,和贾母的许多对话又多么得体。鸳鸯和凤姐设计取笑她,引起全场狂笑。但事后她对凤姐和鸳鸯说明:“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她为贾母和众姐妹讲乡村故事,什么下雪天一个红衣女孩儿抽柴草,什么九十多岁老奶奶抱孙子等等,完全为了迎合宝玉和贾母诸人的好奇心理。像这样见风转舵、信口开河、投其所好,叫人怀疑她是不是纯粹的农民老妇人所能擅长!
按照性格,刘姥姥也许是出身于城市居民,她曾有都市生活的见闻与磨炼。小市民固然常是身居下层的,但也常会具备庸俗、投机、狡猾、向上爬的品质,否则怎么有胆量到那“天堂”式的贾府去探险?她所谓到城里去“闯运气”“丢老脸”,总是多少有些估计的。当她初闯进大观园,必然有眼花缭乱、手足失措的过程,可是略经摸索,就窥见了一些门径。自己目的是明确的,内心是沉重的。作者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目的在于“告帮”,只是战战兢兢,十分紧张。第二次再来目的本是为了道谢,却不料受到人家的特别“欣赏”和“优待”,要她充当一个鼻子上抹着白粉的“女清客”,结果见机而作的刘姥姥不但大吃大喝,酒足饭饱,还得到许多恩赐的礼物,满载而归。从这方面看来她是的确具有丑角条件的。
但这并不在于贾府上对一个乡下老太婆“出洋相”的嘲笑。当时林黛玉就不欣赏刘姥姥那一套粗俗的表演,而且一针见血地指出刘姥姥来此大吃大喝的本质,曾讽刺她为“母蝗虫”,黛玉又叫惜春画一张“携蝗大嚼图”,嘲笑贾府贵人们兴趣之卑俗。从我们读者看来,刘姥姥既不是一个油嘴滑舌的骗子,也没有像某些贪利受辱的人们在王凤姐面前“跪着打磨旋儿”。二进荣国府的时候,王熙凤要刘姥姥为自己女儿取个名字,说要靠靠老人家的福。这是作者预先安排下将来荣国府溃败时巧姐被卖出去投靠了她的故事。到那时,只有一个刘姥姥是有义气,敢担当的。到那时,刘姥姥的面貌就一点也不滑稽了。这足见作者既揭出了刘姥姥的自觉扮丑角为人帮闲凑趣的一面,也指出刘姥姥平日生活并非丑角的一面。
刘姥姥在《红楼梦》主题中看来不重要,就是不写这个人物,对于整部故事的发展也并不产生什么影响。是不是作者出生贵胄,享惯荣华,后来又受尽贫穷无援之苦,既知深锁朱门的生活空虚,也深知一切小人物的哀愁。于是让读者从刘姥姥的眼中看到了富贵豪门之奢侈浪费,饱暖无聊,不自知惭愧,反以穷人开心。试看贾府那些高贵的老太太、太太们以及那些有权有势的管家奶奶们,又谁能像刘姥姥这样心底淳厚?作者用这样一个乡村老妇人和那么多的城市贵妇人来对照,刘姥姥就成为贾府的一面镜子。
(摘编自王昆仑《刘姥姥是丑角吗》)
14.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凤姐与鸳鸯定计捉弄刘姥姥,既反映了凤姐善于逢迎、讨好贾母的一面,又突出了她的阴险狡猾。
B.文本一在细节处彰显匠心独运,通过箸、桌、漱盂、麈尾等餐饮用具,反映了贾府奢华、排场的生活。
C.刘姥姥进荣国府,给生活沉闷空虚的贾府带来些许生气,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刘姥姥的聪明能干。
D.曹雪芹用白描手法绘了一幅“群笑图”,八位主子各具笑态,展现了人物的不同的处境、身份和性格。
15.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姥姥进大观园”指没见过世面的人来到陌生的花花世界,以讽刺人的见识短浅,与文本二观点一致。
B.城市居民出身的刘姥姥,具备了小市民庸俗、投机、狡猾、向上爬的品质,所以才敢去贾府“告帮”。
C.刘姥姥在荣国府看似滑稽的表演,与贾府溃败时收留巧姐的情节相得益彰,使刘姥姥的形象丰满动人。
D.曹雪芹借刘姥姥这个人物,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慨,即使不写刘姥姥,对《红楼梦》的主题也没有影响。
16.请从文本一最后一段选取两人,结合其“笑”辨析人物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王昆仑认为刘姥姥具备丑角条件,赢得了贾府的欣赏和优待,请结合两则文本概括其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红楼梦》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黛玉和宝玉二人站在花下,遥遥盼望。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也倒一步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根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做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止乖呢!”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不短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文本二: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众人来了,探春故问何事。凤姐笑道:“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越性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倒是洗净他们的好法子。”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凤姐陪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因命丫鬟们快快关上。平儿、丰儿等忙着替侍书等关的关,收的收。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凤姐只看着众媳妇们。周瑞家的便道:“既是女孩子的东西全在这里,奶奶且请到别处去罢,也让姑娘好安寝。”凤姐便起身告辞。探春道:“可细细的搜明白了?若明日再来,我就不依了。”凤姐笑道:“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探春冷笑道:“你果然倒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你趁早说明,若还要翻,不妨再翻一遍。”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探春又问众人:“你们也都搜明白了不曾?”周瑞家的等都陪笑说:“都翻明白了。”那王善保家的本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素日虽闻探春的名,那是为众人没眼力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家就这样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他自恃是邢夫人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今见探春如此,他只当是探春认真单恼凤姐,与他们无干。他便要趁势作脸献好,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凤姐见他这样,忙说:“妈妈走罢,别疯疯颠颠的。”一语未了,只听“啪”的一声,王善保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善保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说着,便亲自解衣卸裙,拉着凤姐儿细细的翻。又说:“省得叫奴才来翻我身上。”凤姐、平儿等忙与探春束裙整袂,口内喝着王善保家的说:“妈妈吃两口酒就疯疯癫癫起来。前儿把太太也冲撞了。快出去,不要提起了。”又劝探春休得生气。探春冷笑道:“我但凡有气性,早一头碰死了!不然岂许奴才来我身上翻贼赃了。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然后过去给大娘陪礼,该怎么,我就领。”那王善保家的讨了个没意思,在窗外只说:“罢了,罢了,这也是头一遭挨打。我明儿回了太太,仍回老娘家去罢。这个老命还要他做什么!”探春喝命丫鬟道:“你们听他说的这话,还等我和他对嘴去不成。”侍书等听说,便出去说道:“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舍不得去。”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探春冷笑道:“我们作贼的人,嘴里都有三言两语的。这还算笨的,背地里就只不会调唆主子。”平儿忙也陪笑解劝,一面又拉了侍书进来。周瑞家的等人劝了一番。凤姐直待伏侍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往对过暖香坞来。
(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四回)
1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探春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正面表现出来的,宝黛二人的谈话、凤姐对侍书“有其主必有其奴”的赞许则是从侧面表现探春。
B.作者通过对王善保家的心理描写,表现出她仗势欺人、自作聪明的性格特点,也侧面表现出探春在贾府的地位不高,连得势的仆人也敢轻视她。
C.在描写探春打王善保家的那一巴掌时,先写声音,然后才写这声音发自的动作,这凸显了这一巴掌打得响亮,烘托了探春不畏强权的个性特征。
D.从故意“命众丫头秉烛开门而待”到公然声明不能搜她的丫头再到言辞上步步紧逼,出手并痛骂王善保家的,探春形象愈加鲜明。
19.下列与选文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府为了迎接元春省亲,修建了大观园,里面分为荣国府和宁国府两部分。元春让家中的姐妹、寡嫂以及在姐妹丛中长大的宝玉,一起住进了园中。贾宝玉住的是怡红院,黛玉住的是潇湘馆,宝钗住的蘅芜苑。
B.《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索是丫头傻大姐在大观园里偶然捡到了一个绣春囊。邢夫人认为这是打击王夫人、王熙凤的一个良机,于是派亲信王善保家的将绣春囊送到王夫人那里,引发了种种矛盾冲突。
C.抄检大观园时,怡红院的丫头们无不战战兢兢、俯首贴耳,任人搜查,袭人却把自己的箱子往地上一倒,还顶撞了领头抄检者,她和探春一样有着蔑视权贵、敢于反抗的倔强性格,坚决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
D.大观园是作者极力刻画的诗化乐园,这里的人都有理想的人格,相互之间没有任何矛盾;抄检大观园意味着这一理想世界被世俗势力彻底破坏。自此,贾府的各种矛盾开始大爆发,贾府一步步走向没落衰亡。
20.《红楼梦》人物语言往往意蕴丰富,画线句是探春的一番话,这其中夹枪带棒,你觉得王善保家的应该从中听出几层警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果让贾探春全权管理贾府,能否缓解贾府的危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侍书一样预备下四份纸笔,便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嘲笑。迎春又令丫鬟炷了一支“梦甜香”。原来这“梦甜香”只有三寸来长,有灯草粗细,以其易烬,故以此烬为限,如香烬未成便要罚,一时探春便先有了,自提笔写出,又改抹了一回,递与迎春。因问宝钗:“蘅芜君,你可有了?”宝钗道:“有却有了,只是不好。”宝玉背着手,在回廊上踱来踱去,因向黛玉说道:“你听,他们都有了。”黛玉道:“你别管我。”宝玉又见宝钗已誊写出来,因说道:“了不得!香只剩了一寸了,我才有了四句。”又向黛玉道:“香就完了,只管蹲在那潮地下作什么?”黛玉也不理。宝玉道:“我可顾不得你了,好歹也写出来罢。”说着也走在案前写了。李纨道:“我们要看诗了,若看完了还不交卷是必罚的。”宝玉道:“稻香老农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评阅优劣,我们都服的。”众人都道:“自然。”于是先看探春的稿上写道是:
咏白海棠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大家看了,称赏一回。又看宝钗的是: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李纨笑道:“到底是蘅芜君。”说着又看宝玉的,道是: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大家看了,宝玉说探春的好,李纨才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因又催黛玉。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李纨等看他写道是: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看了这句,宝玉先喝起彩来,只说:“从何处想来!”又看下面道: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众人看了也都不禁叫好,说:“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又看下面道是: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众人看了,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李纨道:“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宝玉道:“我的那首原不好了,这评的最公。”又笑道,“只是蘅、潇二首还要斟酌。”李纨道:“原是依我评论,不与你们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宝玉听说,只得罢了。
李纨道:“从此后,我定于每月初二、十六这两日开社,出题限韵都要依我。这其间你们有高兴的,你们只管另择日子补开,那怕一个月每天都开社,我只不管。只是到了初二、十六这两日,是必往我那里去。”宝玉道:“到底要起个社名才是。”探春道:“俗了又不好,特新了,刁钻古怪也不好。可巧才是海棠诗开端,就叫个海棠社罢。虽然俗些,因真有此事,也就不碍了。”说毕大家又商议了一回,略用些酒果,方各自散去。也有回家的,也有往贾母王夫人处去的。当下别人无话。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文本二:海棠社只有八个成员,共雅集了两次,但在这弥漫着阳春白雪和骨肉亲情的氛围中,在评谁为第一的关键问题上就形成了三个派别。第一派是李纨、迎春、惜春三位社领导组成的诗作水平略逊的中间派,他们在诗社中和稀泥、搞折中。第二派是宝钗和探春的“含蓄浑厚”派,力挺宝钗摘冠。第三派是黛玉和宝玉组成的“风流别致”派,此派在第二次雅集时又加入了湘云,他们呼吁黛玉夺魁。激烈的桂冠之争至少反映出三个问题:宝钗与黛玉文采相当,矛盾是他们关系的主线,这一矛盾有着不可调和性,所以部分《红楼梦》续书让宝钗和黛玉同嫁宝玉,绝对不符合宝钗和黛玉的性格特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对宝钗与黛玉这两个人物倾注了同样的感情和笔墨,并无明显的抑扬。对人的亲疏好恶,决定着对诗的亲疏好恶,也就是所谓的“人品重于诗品”,竟然也成了海棠社这个远离利禄社会的文化沙龙的评诗标准。
《红楼梦》中的诗社除海棠社外,还有后来的桃花社等,从前到后也有不少作诗、评诗的描写,但都不及海棠社这样剑拔弩张、锋芒毕露,海棠社评诗集中展现了大观园内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入地研究海棠雅集,对于了解大观园中微妙的人际关系,对于了解红楼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甚至对于了解曹雪芹的诗学思想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节选自陈霞、杨桂华《海棠诗社的桂冠之争》)
22.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海棠诗社,通过典型场景片段写众人咏白海棠各言志趣,展现了大观园中黛玉、宝玉、宝钗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B.这是《红楼梦》中海棠诗社的第一次雅集,行文上体现了红楼梦“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结构特征,起了照应和伏笔作用。
C.选文重点表现了黛玉创作诗歌时构思专注、才思敏捷。黛玉一挥而就前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D.诗社雅集不仅反映了《红楼梦》中大观园文化生活的风雅,也展现了复杂的人物关系,文中的诗歌中多有暗示和隐喻的成分。
23.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两次海棠雅集进行了综合分析,按照评谁为第一的立场将与会的人物划分为三个派别,这让文章的层次显得更清晰。
B.宝钗和黛玉的艺术才能各有千秋,作者认为曹雪芹对于两人倾注了同样的情感和笔墨。本文作者也并没有将宝钗、黛玉分高下。
C.《红楼梦》中的作诗和评诗情节,丰富了作品内容,也提升了全书的文化品位。其中,海棠诗社及桃花社的情节都是典型情节。
D.海棠雅集集中展现了贾府内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对海棠雅集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作品表现的人际关系、人物形象。
24.大观园也可说是“青春王国”,园里有青春的美好,试结合文本一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本二说海棠雅集评诗“剑拔弩张、锋芒毕露”,文本一中哪些情节体现了这种情形?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第七单元红楼梦
?基础巩固练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是一首诗,一首酝酿、积累了数千年,而由一位集大成的文学大师最终写就的________(填二字词语)而凄怨的诗篇。随着诗篇末尾________(填二字词语)般的残缺与悲剧的落幕,天地似为之易色,草木亦为之同悲,一个经历了繁华与苦难、坎坷与艰辛的伟大心灵发出了余韵悠悠的沉重叹息。在《红楼梦》中,作者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才华与诗情画意,以杜宇啼血般的笔调和________(填成语)的辞句,精心结撰了一个艺术世界,在这里,积淀着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生命信息和遗传基因,流动着中国古代诗歌的节奏旋律和精神气韵。
当我们以这样的眼光再一次感受和审视黛玉形象时,黛玉美丽多情,黛玉富于诗人气质与才情,黛玉敏感善良,但她已然不单纯是这样一位少女形象了,也不仅仅是揭示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某种本质与规律的典型,而是承载了几千年中华文化厚重负荷的一个永恒的诗性象征和一种富于典型意义的审美境界。从这一形象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中国古代许多文士淡淡的背影。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答:瑰丽____宿命____珠圆玉润
2.为了合乎逻辑和语段和谐,请改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黛玉已然不单纯是一位美丽多情、敏感善良、富于诗人气质与才情的少女形象。
3.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天地”“草木”拟人化,写出了《红楼梦》的大结局带来的伤感与悲叹,以及阅读者对人生宿命般的悲剧性的强烈感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____,是《红楼梦》艺术上的一大特色。《红楼梦》的诗词韵文,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主要的是大都符合人物的身份、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成为表现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如咏柳絮,薛宝钗表现出“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雄心”,(       )。
②____,海棠社、菊花诗、螃蟹咏、桃花社、柳絮词……大观园宛然一座诗意的乐园,激发了众姐妹对美的礼赞,对青春的觉醒,对生活的憧憬。作者写谁的诗词,就能____③____。书中所有的诗词,都是贴着人物的语气、性格和命运写的。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林黛玉表现出“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的无奈
B.林黛玉表现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的悲哀
C.林黛玉表现出“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的牵挂
D.林黛玉表现出“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的惆怅
【解析】 由上文“《红楼梦》的诗词韵文,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主要的是大都符合人物的身份、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成为表现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可知,符合人物的身份、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的悲哀”符合林黛玉的身份、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①用诗词韵文来表现人物__②《红楼梦》里众人结社作诗__③化作这个人的声调口气
下面是某校举办的“《红楼梦》知识竞赛”活动的部分文字记录。请阅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主持人:《红楼梦》这部恢弘伟大的巨著,它那(   )的情节,伏脉千里的结构,玩味不尽的谜题暗语,(   )的语言,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又往往令我们(   ),不知该如何下手。
品味经典,要从最基本之处入手,不可好高骛远。今天,我们举办“《红楼梦》知识竞赛”这个活动,旨在督促大家熟悉文本,(   ),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红楼梦中人”!
接下来,我们进入知识竞赛环节。
题目如下,请选手们完成。
(1)“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说的是________。
(2)元迎探惜“四春”的丫环各有一个名字取“琴棋书画”之意,惜春的丫环是________。
(3)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________猜完四春的灯谜后,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
(4)第四十回中,有位姑娘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这位姑娘是________。
(5)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宝钗说:“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薛宝钗评价________为“呆子”。
(6)第六十五回中,小厮兴儿曾评价过贾府中的几位主子,对________的评价如下: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6.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C )
A.波澜壮阔 琳琅满目 望而却步 胼手胝足
B.波谲云诡 美不胜收 望而生畏 胼手胝足
C.波澜壮阔 美不胜收 望而生畏 脚踏实地
D.波谲云诡 琳琅满目 望而却步 脚踏实地
【解析】 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褒义词;波谲云诡:原形容房屋构造就像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中性词。语境中形容《红楼梦》的情节设置规模宏大,应该用褒义词“波澜壮阔”。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形容美好的事物非常多,无法一一收纳,泛指美好的事物;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特指书籍或工艺品多。语境中用来形容语言美好,用“美不胜收”。望而生畏:意思是一见之下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形容人态度威严或事务艰难令人畏惧,强调客观对象的可怕;望而却步:一看就往后退缩,形容十分害怕困难和危险,突出主观心理的畏惧退缩。语境中强调《红楼梦》因情节、结构复杂,内容丰富等而令人敬畏,用“望而生畏”。脚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实事求是而不浮夸;胼手胝足:手脚上的老茧。手上脚上都生出了老茧。形容长期地辛勤劳作。语境中强调要踏实认真阅读,用“脚踏实地”。
7.请完成文本中相关的竞赛题。
(1)贾宝玉  (2)入画 (3)贾政
(4)林黛玉  (5)香菱  (6)王熙凤
8.在班级“我读红楼”分享会上,有个小组准备介绍《红楼梦》的情节主线和作品主题,请你从下列“红楼梦曲”中为他们选择一首作为背景,写出曲词名和选择理由。
(1)《红楼梦曲·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2)《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3)《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答:示例:《收尾·飞鸟各投林》。作为十二曲的总结,飞鸟各投林隐喻诸芳流散,家散人亡。也隐喻着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贵族阶级盛极而衰的必然结局。
9.班级正在开展以“从《乡土中国》的视角,窥破《红楼梦》里的诸事结局”为主题的整本书阅读主题活动。请参照示例,从以下两个问题中任选一个简要解读。
示例: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国人最大的毛病是“私”。
解读:王熙凤对于秦可卿的托梦,虽因弄权铁槛寺而惊疑,但后来经过大试身手,误以为自己当家的能力超强;且秦可卿建议虽好,却要自掏腰包出钱实施。王熙凤出于自己的私心,遂将可卿所托抛于脑后,而正是这种“私”,导致了宁荣二府最终走向衰亡之路。
问题:
(1)探春理家——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
(2)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之争——从社会关系上说,感情是具有破坏作用的。
答:(1)探春理家的举措是建立在与嬷嬷、丫鬟们的交情上,还是以她们的人情来维持的熟人与熟人间的交易,没有打破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更没有进化到真正的商业思维。这就注定了开源举措格局过小,虽然能为贾府赚来银子,却远比不上贾府这个大窟窿花掉银子的速度。
(2)宝玉对黛玉是一种无比激动、强烈的感情,而宝玉对宝钗更多的是一种姐弟式的听话、撒娇的平淡感情,费孝通曾指出只有这样淡漠的感情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而最终也正是宝玉和宝钗结为连理,避免了宝黛爱情的热烈可能会带来的不必要的变故。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叫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这熙凤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文本二: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西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文本三: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宝玉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
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旧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来了!虽说太阳落下,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半日,黛玉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打后院子里去罢,回头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躁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拿着取笑开心了。”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情中情
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贾王两府的两次联姻,交代了贾王两大家族的密切关系。
B.“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这一连串的问话,看似是说给别人听的,实际表达了王熙凤对黛玉的体贴关心。
C.“只管告诉我”“也只管告诉我”,一方面说明王熙凤能力强、管事多,另一方面突出了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
D.“心动神摇”“如醉如痴”“心痛神痴”,既是对林黛玉听曲时的心理和神态的刻画,也表现出她细心敏感的特点。
【解析】 “看似是说给别人听的,实际表达了王熙凤对黛玉的体贴关心”错误,没有体现对黛玉的关心。王熙凤根本不给黛玉回答的机会,她的问话一方面是为了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由此可见王熙凤的逢迎和虚伪。
1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两句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王熙凤“眼”“眉”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B.“两句吹到耳内”“止住步侧耳细听”“不觉点头自叹”等细节,层层推进,细细描画,写出黛玉由“不留心”到“点头自叹”的听曲过程。
C.“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水流花谢两无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展现了黛玉对青春易逝、寄人篱下、爱情无望的感伤之情。
D.“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这些心理描写表现了宝玉得遇这些红颜知己的感慨与暗喜。
【解析】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错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水流花谢两无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没有对比。
12.作者是如何塑造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三简要回答。
答:(1)神态描写:“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表现了王熙凤的美丽和威严。
(2)语言描写:通过写王熙凤夸赞黛玉像老祖宗的嫡亲孙女、询问她读书及身体情况,最后通过两个“只管告诉我”交代黛玉在贾府的生活,写出了王熙凤善于讨好、左右逢源、喜欢炫耀的性格特点。
(3)侧面描写:通过文本一黛玉的观察、贾母的介绍和文本三黛玉的评价,侧面写出了王熙凤性格外向、泼辣精干的特点。
13.同样是前来看望挨打的宝玉,宝钗与黛玉两人的表现有哪些不同?请结合文本三简要分析。
答:(1)宝钗生怕宝玉不知道她关心宝玉,故意地表现出亲切稠密,大有深意,而且表现得娇羞怯怯的。
(2)黛玉与宝钗不同,生怕别人知道自己关心宝玉。她偷偷去看宝玉,听到有人来看宝玉赶紧躲出去。
?阅读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凤姐听说,便回身同了探春、李纨、鸳鸯、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凤姐儿却知说的是刘姥姥,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着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敁敠人位,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
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等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问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扣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文本二:一提起刘姥姥,我们眼前就呈现出一个“村气”十足的老妈妈,插了满头的花朵,喝得酩酊大醉,层出不穷地闹笑话。“刘姥姥进大观园”久已成为人们常常引用的语言。
那么刘姥姥是不是一个大傻瓜呢?作者一入手就说她是一个“久经世故的老寡妇”。她初次见到贾母,立刻想出一种奇特的称呼,她说:“请老寿星安!”多么巧妙而恰当。此后,和贾母的许多对话又多么得体。鸳鸯和凤姐设计取笑她,引起全场狂笑。但事后她对凤姐和鸳鸯说明:“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她为贾母和众姐妹讲乡村故事,什么下雪天一个红衣女孩儿抽柴草,什么九十多岁老奶奶抱孙子等等,完全为了迎合宝玉和贾母诸人的好奇心理。像这样见风转舵、信口开河、投其所好,叫人怀疑她是不是纯粹的农民老妇人所能擅长!
按照性格,刘姥姥也许是出身于城市居民,她曾有都市生活的见闻与磨炼。小市民固然常是身居下层的,但也常会具备庸俗、投机、狡猾、向上爬的品质,否则怎么有胆量到那“天堂”式的贾府去探险?她所谓到城里去“闯运气”“丢老脸”,总是多少有些估计的。当她初闯进大观园,必然有眼花缭乱、手足失措的过程,可是略经摸索,就窥见了一些门径。自己目的是明确的,内心是沉重的。作者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目的在于“告帮”,只是战战兢兢,十分紧张。第二次再来目的本是为了道谢,却不料受到人家的特别“欣赏”和“优待”,要她充当一个鼻子上抹着白粉的“女清客”,结果见机而作的刘姥姥不但大吃大喝,酒足饭饱,还得到许多恩赐的礼物,满载而归。从这方面看来她是的确具有丑角条件的。
但这并不在于贾府上对一个乡下老太婆“出洋相”的嘲笑。当时林黛玉就不欣赏刘姥姥那一套粗俗的表演,而且一针见血地指出刘姥姥来此大吃大喝的本质,曾讽刺她为“母蝗虫”,黛玉又叫惜春画一张“携蝗大嚼图”,嘲笑贾府贵人们兴趣之卑俗。从我们读者看来,刘姥姥既不是一个油嘴滑舌的骗子,也没有像某些贪利受辱的人们在王凤姐面前“跪着打磨旋儿”。二进荣国府的时候,王熙凤要刘姥姥为自己女儿取个名字,说要靠靠老人家的福。这是作者预先安排下将来荣国府溃败时巧姐被卖出去投靠了她的故事。到那时,只有一个刘姥姥是有义气,敢担当的。到那时,刘姥姥的面貌就一点也不滑稽了。这足见作者既揭出了刘姥姥的自觉扮丑角为人帮闲凑趣的一面,也指出刘姥姥平日生活并非丑角的一面。
刘姥姥在《红楼梦》主题中看来不重要,就是不写这个人物,对于整部故事的发展也并不产生什么影响。是不是作者出生贵胄,享惯荣华,后来又受尽贫穷无援之苦,既知深锁朱门的生活空虚,也深知一切小人物的哀愁。于是让读者从刘姥姥的眼中看到了富贵豪门之奢侈浪费,饱暖无聊,不自知惭愧,反以穷人开心。试看贾府那些高贵的老太太、太太们以及那些有权有势的管家奶奶们,又谁能像刘姥姥这样心底淳厚?作者用这样一个乡村老妇人和那么多的城市贵妇人来对照,刘姥姥就成为贾府的一面镜子。
(摘编自王昆仑《刘姥姥是丑角吗》)
14.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凤姐与鸳鸯定计捉弄刘姥姥,既反映了凤姐善于逢迎、讨好贾母的一面,又突出了她的阴险狡猾。
B.文本一在细节处彰显匠心独运,通过箸、桌、漱盂、麈尾等餐饮用具,反映了贾府奢华、排场的生活。
C.刘姥姥进荣国府,给生活沉闷空虚的贾府带来些许生气,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刘姥姥的聪明能干。
D.曹雪芹用白描手法绘了一幅“群笑图”,八位主子各具笑态,展现了人物的不同的处境、身份和性格。
【解析】 “又突出了她的阴险狡猾”错误,凤姐捉弄刘姥姥,并无害人之心,只是想让她用滑稽的言行让贾母等人高兴,说“阴险狡猾”言过其实。
15.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刘姥姥进大观园”指没见过世面的人来到陌生的花花世界,以讽刺人的见识短浅,与文本二观点一致。
B.城市居民出身的刘姥姥,具备了小市民庸俗、投机、狡猾、向上爬的品质,所以才敢去贾府“告帮”。
C.刘姥姥在荣国府看似滑稽的表演,与贾府溃败时收留巧姐的情节相得益彰,使刘姥姥的形象丰满动人。
D.曹雪芹借刘姥姥这个人物,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慨,即使不写刘姥姥,对《红楼梦》的主题也没有影响。
【解析】 A.“与文本二观点一致”错。文本二中指出刘姥姥可能出身于城市居民,是曾有都市生活见闻与磨炼的相对较聪明的乡村妇女,并没有讽刺其见识短浅。B.“城市居民出身的刘姥姥”错误,原文有“也许”一词,只是推测;“庸俗”“向上爬”的说法言过其实。D.“即使不写刘姥姥,对《红楼梦》的主题也没有影响”错误。原文是“刘姥姥在《红楼梦》主题中看来不重要,就是不写这个人物,对于整部故事的发展也并不产生什么影响”,不受影响的是“故事的发展”;“看来不重要”,不代表真的不重要。刘姥姥与贾府的人物形成对比,拓宽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16.请从文本一最后一段选取两人,结合其“笑”辨析人物特点。
答:①史湘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个“喷”字毫无女儿矜持之态,展现了她天真烂漫、随性率直的性格(纵情爽朗的笑)。②林黛玉一笑便“岔了气”“伏着”既体现身体娇弱,又展示其本真的性情。③王夫人作为贾府当家人,是现场唯一能指责凤姐捉弄刘姥姥的人,但笑得太厉害“说不出话来”,只好“用手指着”,这很合王夫人身份、地位,正表现了王夫人的贤淑端庄。④惜春在四位小姐中最小,受到贾母怜惜,她笑得肚子疼,便跑到奶母身边撒娇地叫“揉揉”,非常合乎她的年龄、身份、地位。⑤探春是贾府三位小姐中的佼佼者,精明强干,性格外向略带几分泼辣,她笑得幅度很大,因而才有了“手里的饭碗都扣在迎春身上”。⑥宝玉被贾母以最高权威的身份娇养在内帏,宝玉大笑,自然顺势撒娇“滚到贾母怀里”,宝玉的笑体现了他在贾府最得宠的身份地位。⑦而贾母兴致正高,“搂”着宝玉忘情地道出“心肝”,体现了老太太对孙子的疼爱和宠溺。⑧薛姨妈忍俊不禁,一口茶喷到近旁探春裙子上,不足为奇,但和端庄贤淑而不苟言笑的王夫人相比,就不那么拘谨了。
17.王昆仑认为刘姥姥具备丑角条件,赢得了贾府的欣赏和优待,请结合两则文本概括其理由。
答:①具备打诨逗乐的表演才能,言行滑稽博得众人欢乐。②刘姥姥身居下层,经历生活磨炼,为达到目的,敢于也愿意承受被取笑的耻辱。③说话得体,投人所好,在不同场合对不同人的话语都巧妙妥当。④见机行事,自觉扮丑角配合凤姐等人设计逗乐贾府众人。
阅读《红楼梦》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黛玉和宝玉二人站在花下,遥遥盼望。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也倒一步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根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做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止乖呢!”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不短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文本二: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众人来了,探春故问何事。凤姐笑道:“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越性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倒是洗净他们的好法子。”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凤姐陪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因命丫鬟们快快关上。平儿、丰儿等忙着替侍书等关的关,收的收。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凤姐只看着众媳妇们。周瑞家的便道:“既是女孩子的东西全在这里,奶奶且请到别处去罢,也让姑娘好安寝。”凤姐便起身告辞。探春道:“可细细的搜明白了?若明日再来,我就不依了。”凤姐笑道:“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探春冷笑道:“你果然倒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你趁早说明,若还要翻,不妨再翻一遍。”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探春又问众人:“你们也都搜明白了不曾?”周瑞家的等都陪笑说:“都翻明白了。”那王善保家的本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素日虽闻探春的名,那是为众人没眼力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家就这样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他自恃是邢夫人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今见探春如此,他只当是探春认真单恼凤姐,与他们无干。他便要趁势作脸献好,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凤姐见他这样,忙说:“妈妈走罢,别疯疯颠颠的。”一语未了,只听“啪”的一声,王善保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善保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说着,便亲自解衣卸裙,拉着凤姐儿细细的翻。又说:“省得叫奴才来翻我身上。”凤姐、平儿等忙与探春束裙整袂,口内喝着王善保家的说:“妈妈吃两口酒就疯疯癫癫起来。前儿把太太也冲撞了。快出去,不要提起了。”又劝探春休得生气。探春冷笑道:“我但凡有气性,早一头碰死了!不然岂许奴才来我身上翻贼赃了。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然后过去给大娘陪礼,该怎么,我就领。”那王善保家的讨了个没意思,在窗外只说:“罢了,罢了,这也是头一遭挨打。我明儿回了太太,仍回老娘家去罢。这个老命还要他做什么!”探春喝命丫鬟道:“你们听他说的这话,还等我和他对嘴去不成。”侍书等听说,便出去说道:“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舍不得去。”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探春冷笑道:“我们作贼的人,嘴里都有三言两语的。这还算笨的,背地里就只不会调唆主子。”平儿忙也陪笑解劝,一面又拉了侍书进来。周瑞家的等人劝了一番。凤姐直待伏侍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往对过暖香坞来。
(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四回)
1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探春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正面表现出来的,宝黛二人的谈话、凤姐对侍书“有其主必有其奴”的赞许则是从侧面表现探春。
B.作者通过对王善保家的心理描写,表现出她仗势欺人、自作聪明的性格特点,也侧面表现出探春在贾府的地位不高,连得势的仆人也敢轻视她。
C.在描写探春打王善保家的那一巴掌时,先写声音,然后才写这声音发自的动作,这凸显了这一巴掌打得响亮,烘托了探春不畏强权的个性特征。
D.从故意“命众丫头秉烛开门而待”到公然声明不能搜她的丫头再到言辞上步步紧逼,出手并痛骂王善保家的,探春形象愈加鲜明。
【解析】 “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正面表现出来的”中的“心理”错误。如“探春道”“探春冷笑道”“探春又问众人”“又说”“探春冷笑道”“探春喝命丫鬟道”等为语言描写;如“王善保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善保家的问道”为动作描写等。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不是主要的描写手法。
19.下列与选文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
A.贾府为了迎接元春省亲,修建了大观园,里面分为荣国府和宁国府两部分。元春让家中的姐妹、寡嫂以及在姐妹丛中长大的宝玉,一起住进了园中。贾宝玉住的是怡红院,黛玉住的是潇湘馆,宝钗住的蘅芜苑。
B.《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索是丫头傻大姐在大观园里偶然捡到了一个绣春囊。邢夫人认为这是打击王夫人、王熙凤的一个良机,于是派亲信王善保家的将绣春囊送到王夫人那里,引发了种种矛盾冲突。
C.抄检大观园时,怡红院的丫头们无不战战兢兢、俯首贴耳,任人搜查,袭人却把自己的箱子往地上一倒,还顶撞了领头抄检者,她和探春一样有着蔑视权贵、敢于反抗的倔强性格,坚决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
D.大观园是作者极力刻画的诗化乐园,这里的人都有理想的人格,相互之间没有任何矛盾;抄检大观园意味着这一理想世界被世俗势力彻底破坏。自此,贾府的各种矛盾开始大爆发,贾府一步步走向没落衰亡。
【解析】 A.“修建了大观园,里面分为荣国府和宁国府两部分”错误,荣国府、宁国府不在大观园里。C.“袭人却把自己的箱子往地上一倒,还顶撞了领头抄检者”错误,在抄检大观园时,敢于反抗的丫头应该是晴雯而不是袭人。D.“这里的人都有理想的人格,相互之间没有任何矛盾”错误,大观园是作者精心虚构的一座人间仙境,但这里的人并不是都有理想的人格,例如林黛玉,她学识渊博,善良纯真、清高独立。但也有多愁善感、尖酸刻薄的一面。“相互之间没有任何矛盾”也不正确,例如黛玉与宝钗之间就存在矛盾,黛玉因为贾宝玉和薛宝钗走得比较近,对宝钗怀有敌意。
20.《红楼梦》人物语言往往意蕴丰富,画线句是探春的一番话,这其中夹枪带棒,你觉得王善保家的应该从中听出几层警告?
答:①别妄图僭越自己的身份,对主子无礼。②你做的那些作耗生事的行径别以为没人知道,不要越做越过分。③不要因为迎春软弱,就欺负她。④我尊重太太,别想着回去向她告状或者搬弄是非。
21.如果让贾探春全权管理贾府,能否缓解贾府的危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示例1:不能。①从贾府外部环境来说,探春改革失败是因为贾府日益衰败,财政上日见拮据。当贾府在朝中失去庇护,家族大厦倒塌,探春的改革不过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②从贾府内部矛盾来说,贾府众多子孙只知道安富尊荣,并不致力于革除弊病。探春的改革孤掌难鸣,难以为继。③从探春的身份地位而言,封建贵族社会等级森严,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庶出”身份的探春并不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才华。王善保家的翻探春衣服前想到“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可见仆人都因探春的出身而轻视她。由于性别和出身的影响,探春再有才华也很难得到施展。④贾探春的改革远未触及贾府沉疴积弊的根本,一旦改革触犯了王夫人或其他人的利益,或者中间有小人进行挑拨,这种改革必将难以为继。从文本来看,宝玉认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短了他的,就说明有些利益是不容触碰的。而这正是贾府的沉疴所在。文本里说的“专管生事”“挑唆主子”“从家里自杀自灭”这也说明贾府的人事非常复杂,小人多,矛盾深。⑤就探春改革的实质而言,探春是站在封建正统立场上,自觉维护封建正统秩序,希望使贾家衰而复兴,封建纪纲伤害了探春,又被她用来伤害别人。
示例2:能。①探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她对于贾府的兴衰荣辱、浮沉治乱命运有整体性思考和清醒的认识。抄检大观园事件中,蕴藏了致贾氏家族于一败涂地的一切危机、一切病灶。②探春具有机敏的办事能力。探春理家精细、公正,有与众不同的经济见识,办事有策略。③探春与凤姐比起来,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畏强权,一心为贾府打算。作为贾家的一份子,贾府本来就不如先时风光,府里的人又整天吃喝嫖赌无恶不作,还到处煽风点火挑唆事端,联想到甄家不久前才被抄了家,看到自己家里的人如此不团结又没出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她不禁流泪;明知道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陪房,也毫不留情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侍书一样预备下四份纸笔,便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嘲笑。迎春又令丫鬟炷了一支“梦甜香”。原来这“梦甜香”只有三寸来长,有灯草粗细,以其易烬,故以此烬为限,如香烬未成便要罚,一时探春便先有了,自提笔写出,又改抹了一回,递与迎春。因问宝钗:“蘅芜君,你可有了?”宝钗道:“有却有了,只是不好。”宝玉背着手,在回廊上踱来踱去,因向黛玉说道:“你听,他们都有了。”黛玉道:“你别管我。”宝玉又见宝钗已誊写出来,因说道:“了不得!香只剩了一寸了,我才有了四句。”又向黛玉道:“香就完了,只管蹲在那潮地下作什么?”黛玉也不理。宝玉道:“我可顾不得你了,好歹也写出来罢。”说着也走在案前写了。李纨道:“我们要看诗了,若看完了还不交卷是必罚的。”宝玉道:“稻香老农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评阅优劣,我们都服的。”众人都道:“自然。”于是先看探春的稿上写道是:
咏白海棠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大家看了,称赏一回。又看宝钗的是: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李纨笑道:“到底是蘅芜君。”说着又看宝玉的,道是: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大家看了,宝玉说探春的好,李纨才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因又催黛玉。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李纨等看他写道是: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看了这句,宝玉先喝起彩来,只说:“从何处想来!”又看下面道: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众人看了也都不禁叫好,说:“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又看下面道是: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众人看了,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李纨道:“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宝玉道:“我的那首原不好了,这评的最公。”又笑道,“只是蘅、潇二首还要斟酌。”李纨道:“原是依我评论,不与你们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宝玉听说,只得罢了。
李纨道:“从此后,我定于每月初二、十六这两日开社,出题限韵都要依我。这其间你们有高兴的,你们只管另择日子补开,那怕一个月每天都开社,我只不管。只是到了初二、十六这两日,是必往我那里去。”宝玉道:“到底要起个社名才是。”探春道:“俗了又不好,特新了,刁钻古怪也不好。可巧才是海棠诗开端,就叫个海棠社罢。虽然俗些,因真有此事,也就不碍了。”说毕大家又商议了一回,略用些酒果,方各自散去。也有回家的,也有往贾母王夫人处去的。当下别人无话。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文本二:海棠社只有八个成员,共雅集了两次,但在这弥漫着阳春白雪和骨肉亲情的氛围中,在评谁为第一的关键问题上就形成了三个派别。第一派是李纨、迎春、惜春三位社领导组成的诗作水平略逊的中间派,他们在诗社中和稀泥、搞折中。第二派是宝钗和探春的“含蓄浑厚”派,力挺宝钗摘冠。第三派是黛玉和宝玉组成的“风流别致”派,此派在第二次雅集时又加入了湘云,他们呼吁黛玉夺魁。激烈的桂冠之争至少反映出三个问题:宝钗与黛玉文采相当,矛盾是他们关系的主线,这一矛盾有着不可调和性,所以部分《红楼梦》续书让宝钗和黛玉同嫁宝玉,绝对不符合宝钗和黛玉的性格特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对宝钗与黛玉这两个人物倾注了同样的感情和笔墨,并无明显的抑扬。对人的亲疏好恶,决定着对诗的亲疏好恶,也就是所谓的“人品重于诗品”,竟然也成了海棠社这个远离利禄社会的文化沙龙的评诗标准。
《红楼梦》中的诗社除海棠社外,还有后来的桃花社等,从前到后也有不少作诗、评诗的描写,但都不及海棠社这样剑拔弩张、锋芒毕露,海棠社评诗集中展现了大观园内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入地研究海棠雅集,对于了解大观园中微妙的人际关系,对于了解红楼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甚至对于了解曹雪芹的诗学思想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节选自陈霞、杨桂华《海棠诗社的桂冠之争》)
22.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写海棠诗社,通过典型场景片段写众人咏白海棠各言志趣,展现了大观园中黛玉、宝玉、宝钗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B.这是《红楼梦》中海棠诗社的第一次雅集,行文上体现了红楼梦“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结构特征,起了照应和伏笔作用。
C.选文重点表现了黛玉创作诗歌时构思专注、才思敏捷。黛玉一挥而就前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D.诗社雅集不仅反映了《红楼梦》中大观园文化生活的风雅,也展现了复杂的人物关系,文中的诗歌中多有暗示和隐喻的成分。
【解析】 “重点表现了黛玉创作诗歌时构思专注、才思敏捷”的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嘲笑”,可以看出黛玉创作此诗并不是很专注的构思,是闲淡的、从容的样子,以此更能体现其才思超群。
23.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将两次海棠雅集进行了综合分析,按照评谁为第一的立场将与会的人物划分为三个派别,这让文章的层次显得更清晰。
B.宝钗和黛玉的艺术才能各有千秋,作者认为曹雪芹对于两人倾注了同样的情感和笔墨。本文作者也并没有将宝钗、黛玉分高下。
C.《红楼梦》中的作诗和评诗情节,丰富了作品内容,也提升了全书的文化品位。其中,海棠诗社及桃花社的情节都是典型情节。
D.海棠雅集集中展现了贾府内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对海棠雅集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作品表现的人际关系、人物形象。
【解析】 “其中,海棠诗社及桃花社的情节都是典型情节”的说法于文无据。文本二最后一段写道“《红楼梦》中的诗社除海棠社外,还有后来的桃花社等,从前到后也有不少作诗、评诗的描写,但都不及海棠社这样剑拔弩张、锋芒毕露,海棠社评诗集中展现了大观园内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可见桃花社只是小说后面比较有名的诗歌雅集罢了,主要是作诗、评诗的描写,但没有“海棠社评诗集中展现了大观园内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显然情节就算不上和海棠社同样“典型”。
24.大观园也可说是“青春王国”,园里有青春的美好,试结合文本一进行简要分析。
答:①从人物描写来看,大观园里海棠社雅集,宝玉、黛玉、宝钗等等,个个青春芳华、容颜出众。单从黛玉“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嘲笑”的描写可见一斑,简单几笔活画出青春美少女的孤芳自赏、闲雅从容的风韵。②从情感角度来看,宝黛爱情,纯真美好,这是青春花季的宣言。文中宝玉多次关切地问黛玉构思好没有,这种情窦初开、情有独钟的滋味独属于“青春王国”。③从他们吟咏的诗作来看。无论是“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还是“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都有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这正是青春的美好。
25.文本二说海棠雅集评诗“剑拔弩张、锋芒毕露”,文本一中哪些情节体现了这种情形?请简要概括。
答:①众人都说黛玉的“上乘”,但“和稀泥”的李纨作为评判,结论:各有千秋、难分伯仲。②宝钗的拥趸者探春,直接说“潇湘(黛玉)居第二”,搞得局面剑拔弩张。③李纨只好顾左右而言他,说宝玉的诗垫底。④黛玉的支持者宝玉,叫李纨再斟酌蘅、潇二首,再次搞得气氛紧张。⑤李纨最终一锤定音,我是裁判听我的,不要再讨论谁是第一。冠亚之争背后的派系斗争暂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