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备课先锋】第24课 带上她的眼睛 课件(共45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备课先锋】第24课 带上她的眼睛 课件(共45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1 08:44:39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带上她的
眼睛
导入
浪漫又伤感

教学目标
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质,进而体会人性之伟大。

找出文中的悬念和伏笔,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

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核心素养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学生珍惜眼前的一切,关爱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
文化自信
领悟科幻小说中想象与现实的关系,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审美创造
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和精彩语段,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沟通,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
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小说情节。理解文中悬念和伏笔的写作手法,探究这种写法的妙处。
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
【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山西阳泉人,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阳泉市作协副主席,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代表作】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
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等。
2015年《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文体知识
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又称科学幻想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读准字音
点缀
压抑
蔚蓝
合拢
迟钝
闲暇
吟唱
心有灵犀
草籽
高频
覆盖
孤零零
蒙眬
凸现
铁镍
漫步
拍摄
不期而至
天涯海角


dùn
zhuì

wèi
lǒnɡ
xiá

yín

pín

línɡ

shè
màn
lónɡ
niè
( )湖泊
( )停泊



( )蒙眬
( )蒙骗
( )蒙古包

ménɡ
mēnɡ
【串句记忆法】闷(mēn)热的天气让他闷(mèn )闷不乐。
měnɡ
多音字
词语解释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蒙眬】模糊,不清楚,常用来表达视线或者心理状态不清楚。
【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心有灵犀】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整体感知
以“我”的经历见闻转变为主线,以“她”的故事回述为暗线。时间一个向前发展,一个往后推移,又同在最后交叉融合回到同一平面。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的线索是什么?
2.快速默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5):
故事开端。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第二部分(6—24):
故事发展。写“我”来到小姑娘起航前的地方,在草原上度假。
第三部分(25—45):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我”发现了小姑娘的真实身份,并补叙地航飞船失事的情况。
第四部分(46、47):
尾声。“我”挂念小姑娘,带有无限的伤感和咏叹。
精读细研
文章开头写“我”将带一位女航员的眼睛去度假,眼睛怎能被人单独带走 为什么要带走眼睛 带到什么地方去 那个地方怎么样
作者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第一部分
疑问:姑娘是谁?她在哪儿?
2.眼睛的主人给“我”最初的印象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在肥大的太空服中,显得很娇小,她面前有一支失重的铅笔飘在空中。”
“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 握在胸前, 双眼半闭着, 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 我不由笑出声来。”
疑问:表现更加奇怪,为什么她作出选择如此艰难?
印象:
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娇小,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
作用:
暗示小姑娘身份特殊,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所谓眼睛实质上就是一幅传感眼镜,其原理、功用有:
①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带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能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
②它还能采集电脑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
3.文中“她”的眼睛实质上是什么?它有什么原理和功能?
“这是高山与草原的交接处,大草原从我面前一直延伸到天边, 背后的群山覆盖着绿色的森林, 几座山顶还有银色的树冠。”
我带上“她”的眼睛去了哪里?看到并发生了什么?
大草原
第二部分
①看到野花,小姑娘的表现
她突然惊叫:“呀,花,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
“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 ”
“呀, 真美! 能闻闻它吗 不, 别拔下它!”
“啊, 我也闻到了, 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第12段中“‘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将两种感觉互通,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小姑娘对花香诗意的感觉,表现了小姑娘对大自然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通感
闻到
嗅觉
小夜曲
听觉
②看到小溪,小姑娘的要求
“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
她让我把双手举在草原的微风中, 直到手被吹干。
小姑娘为什么想感受下清凉的溪水,并让我把双手举高,让草原的微风慢慢吹干?
“你那很热吧?”
“热, 热得像……地狱。”
③在月光下,姑娘做的事
她没有回答我的话, 而是自己轻轻哼起了一首曲子, 哼了一小段后,她说:“这是德彪西的《月光》。”
那轻柔的旋律一直在我的梦中飘荡着。
2.找出文中“我”和小姑娘的心理感受描写并简要分析。
“这里真好!…我太怕封闭了!”
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
她突然惊叫:‘呀,花…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我又听到了她的感叹。
“热, 热得像……地狱。呀,天啊,这是什么?风,草原的风 !”
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我从眼睛中听到了她轻轻地叹息声。
……我不由笑出声来。
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我睡眼蒙眬中很不情愿地起了床。
……那轻柔的旋律一直在我的梦中飘荡着。
以上的经历很快就淡忘了…在我的意识深处, 也有一颗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当这种变化发展到让我觉察出来时,我又想起了她。
“我”
“她”
天真、纯洁,感官细腻,感受敏锐,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对生活和美好的事物无比热爱和珍惜。
终日忙于工作,对美好的事物不屑一顾,对世界上的很多东西已经感到麻木。
1.如何理解“我”精神上的变化?
由对自然的漠视到感觉的复苏。是小姑娘细腻的情感,丰富的内心世界,坚强、乐观的精神感动了“我”,使“我”精神上发生了变化。使我不再那么孤独寂寞,开始关注大自然的鸟语花香。
“小姑娘”在地心虽然身体被围困,心灵却是敏感的,是诗意的;而“我”在地球上,虽然身体是自由的,但内心却是封闭的,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人们心灵的空虚和乏味。从而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荒芜的心灵需要爱心、善良的灌注。
第三部分
2.小姑娘的具体身份是什么?他们在什么地方?
她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
她在地球的最深处——地心,被束缚在一个活动范围不到10立方米的闷热的控制舱。
3.为什么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经丰富到了不正常的程度?
“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了,领航员小姑娘被困在了地心,再也无法看见地面世界,所以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那是她最后一次领略地球的美!
作者善于制造悬念,文中也在多处埋下伏笔,请结合文中的悬念和伏笔,体会其作用。
悬念一
悬念二
悬念三
悬念四
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
为什么“她”做出去“起航前去过的地方”的决定这么艰难?
为什么“她”看到花草、溪水、微风激动不已?
为什么“她”这么遗憾没有看到日出?
伏笔
照应
(第2段)“她面前有一支失重的铅笔飘在空中。”
(第4段)“这个决定对她似乎很艰难……我不由笑出声来。”
(第15段)“热,热得像……地狱。”
(第24段)“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
(第26段)“她头顶上打转的失重的铅笔……那支飘浮的铅笔又在我的眼前出现了。”
(第42段)“那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
(第38段)“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第42段)“那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
作用:
设置层层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通过埋下多处伏笔,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加合理,结构更加严谨。当谜团揭开后,读者会在恍然大悟之余,不禁陷入深深的回味与反思。
悬念和伏笔
悬念:也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暂不做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伏笔: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事或物做的某种提示或暗示。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伏笔交代含蓄,有助于达到文章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4.地航员们为什么会有一种“难以想象的压抑感”?
4.地航员们为什么会有一种“难以想象的压抑感”?
地航飞船周围都是刺目、翻滚的岩浆,它会瞬间充满飞船通过的空间。
飞船上方巨量的地层物质会不断增厚。
5.第36段介绍“落日六号”的遇险情况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揭示了前文的悬念,小姑娘的种种奇异举动都有了合理的解释,使文章结构完整。
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所有的科学实验都存在风险,许多科学家和宇航员为之献出了生命。
6.第32—43段属于何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插叙
交代了“落日六号”的失事过程,解开所有的疑惑和悬念,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
7.从第45段中,可以看出小姑娘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这段话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小姑娘勇敢、善良、坚强、乐观的性格特点和不怕牺牲、坚持进行科学考察的精神品质。
8.如何理解小说中的“我”和小姑娘这两个人物形象?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我”和“她”(小姑娘)。
“我”是小说的叙事者,也是小说中“行动着”的人,起着串联情节的作用。“我”的性格既有开朗热情的一面,也有灰色伤感的另一面,内心深处的悲悯情怀,使“我”这个形象更加丰满。
小姑娘作为地航飞船的领航员,身处险境而不惊恐、不慌乱,还不告诉“我”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倾诉自己的郁闷,以大无畏的精神继续坚守岗位,不仅表现出勇敢、乐观、坚韧的品质,更带有一种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
我看到了停泊在地心的“落日六号”地航飞船, 感受到了从地球中心传出的她的心跳,听到了她吟唱的《月光》。
有一个想法安慰着我: 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远了。
第四部分
1.小姑娘以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落日计划”的庄严,这时我仿佛“看到了……感受到了……听到了……”,这些表现是否多余
不多余。既是在表明小姑娘对我的影响之大,又是在点明她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她的崇高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热血人士为解开未知的宇宙之谜而不懈奋斗。
2.如何理解小说中“我”的人物形象?
“我”是作者刻画的主人公之一。从文中可以看出“我”工作压力大,内心孤独寂寞,精神世界贫乏,但也有着自己的真性情:休假调整自己,乐于助人。所以我是一个既有缺点又有优点的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
写作特色
1.想象奇特、善用悬念、构思巧妙。
(1)巧设悬念:
“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
开篇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令读者对她奇怪的表现感到好奇
“她身处的环境常…奇怪的隔热太空服”
她身处的环境不得不令人深思
(2)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我太怕封闭了”
“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个活动范围不到10立方米的闷热的控制舱”
……
2.科学与幻想的结合。
(1)科学的语言:
“从地层雷达的探测中得知……物质状态也由固态变为液态”“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对地航飞行的想象涉及了一些科学知识,令人感到真实。
(2)奇特的幻想:
传感眼镜;地心探险
板书设计
开端: 带上“眼睛”去旅游
发展:神奇的眼睛
高潮:小姑娘献身于地航飞行事业
结局:铭记精神,砥砺前行
带上她的眼睛
想象奇特、构思巧妙
喜欢探险
无私无畏
乐于奉献
勇于献身
主旨归纳
这篇科幻小说叙述了“我”带着一个因事故被困地心深处无法返回地面的地航飞船领航员小姑娘的“眼睛”(即传感眼镜)去草原旅行的故事,赞美了小姑娘不怕牺牲、坚持进行科学考察的精神,凸显了人性的光辉和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崇高情怀。
课后作业
目前来看,身陷绝境的小姑娘获救的希望是渺茫的。但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希望。经过20年的研制,第一艘能够进入地心航行的地航飞船“落日20号”研制成功。你很荣幸,成为了“落日20号”地航飞船的地航员,进入地心,找到了“落日六号”并同它成功对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展开你的想象,续写一段文字。
谢谢观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