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简约课堂
当地时间3月25日,洪都拉斯外交部发表声明,正式宣布与中国台湾断绝“外交关系”。
自2016年蔡英文上台以来,已陆续有9个国家与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分别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2016年)、巴拿马(2017年)、多米尼加(2018年)、布基纳法索(2018年)、萨尔瓦多(2018年)、所罗门群岛(2019年)、基里巴斯(2019年)、尼加拉瓜(2021年)、洪都拉斯(2023年)。
华春莹还在推特上写道,“洪都拉斯政府选择同世界上181个国家站在一起,承认并承诺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同台湾断绝所谓的‘外交关系’,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承诺不再同台湾发生任何官方关系,不进行任何官方往来。这是顺应大势、合乎民心的正确抉择。中方对此表示高度赞赏。中方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洪方加强各领域友好合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洪都拉斯与台当局“断交”后,台湾仅剩下13个“邦交国”,创下“邦交国”数量的新低纪录。13个“邦交国”分别为:瑙鲁、帕劳、图瓦卢、马绍尔群岛、伯利兹、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危地马拉、海地、巴拉圭、圣卢西亚、圣基茨和尼维斯、斯威士兰、梵蒂冈。
洪都拉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华春莹刚刚发推:“182vs13”
【环球网报道】3月26日,中国同洪都拉斯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洪都拉斯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两国政府决定自公报签署之日起相互承认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随后在推特上发文称,“182vs13:这是全球民心所向,也是历史大势所趋”。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还在推特上写道,“洪都拉斯政府选择同世界上181个国家站在一起,承认并承诺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同台湾断绝所谓的‘外交关系’,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承诺不再同台湾发生任何官方关系,不进行任何官方往来。这是顺应大势、合乎民心的正确抉择。中方对此表示高度赞赏。中方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洪方加强各领域友好合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导入新课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板书课题
2022年课标: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的席位;知道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实,认识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新成果;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了解中国全方位外交的新进展。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等史实;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全方位外交取得的成就。
2. 研读、分析相关资料,掌握分析资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
3. 通过学习,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增强热爱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使命感。
目标要求
(1)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是创始国,也是常任理事国;
(2)在美国等国家操纵下, 新中国被排斥在外,由台湾当局占据。
1945年顾维钧在联合国签字
后右二为共产党董必武
(3)新中国作了长期的努力。
年份 赞成 反对 弃权
1950 10 37 8
1955 12 41 6
1959 29 43 9
1962 42 55 12
1970 51 47 25
重返联合国经过
台湾占据着常任理事国席位
目标导学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新课讲解
1.背景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时间
会议
结果
意义
1971年10月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在联合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85-86页完成表格
自主学习
2.概况
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
知识拓展
材料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工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获得突破性发展。1964年到1967年,中国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打破西方核垄断。
材料二:1971年当联合国通过恢复中国合法席位决定时,76票赞成票中绝大多数是亚非拉国家投的。那天非洲人在大会会场激动地跳起舞,毛泽东说:是亚非拉朋友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3.我国为什么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1)对中国的影响:它是中国外交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对美国的影响:它标志着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
(3)对世界:它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通过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从此,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提示:从中、美、世界三方角度思考)
4.我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影响?
中国外交部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新知讲解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1954年,国际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
目标导学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背景
材料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苏关系发生急剧变化。“珍宝岛事件”使中苏关系恶化。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苏联对中国造成极大威胁。
中苏:处于“敌对”的状态;“水火不容”
共同要求
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丘吉尔
①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②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③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④美国陷于侵越战争的泥潭。
①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与苏联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
国家利益
拓展延伸
从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当中,可以看出:
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1971年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美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
一个中国原则
台湾问题
小球转动大球
“乒乓外交”
周恩来总理会见基辛格博士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撤军、废约)。
——《中美建交公报》
2.中美建交过程
不同时期中国新增建交国统计
意义:
年份 美国从中国进口额 美国对华出口额 双边
贸易总额
1971 4.7 0 4.7
1972 32.2 60.2 92.2
1979 592.3 1724.0 2316.2
美国官方统计相应年份中美贸易情况(单位:100万美元)
中美关系改善带来哪些影响?
中美关系 建交国家数量
和解前 (1971年之前) 64国
和解后 (1972年) 新增18国(日本、英国、联邦德国、澳大利亚等)
建交后 (1979年) 119个国家
②促进中美双方的合作。
①促进了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3.中美建交影响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1972年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
亲切接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 联合声明 ,宣布结束两国战争状态,恢复邦交正常化。在日本断绝了与台湾的官方关系后,正式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4.中日建交
目标导学三:全方位外交
①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②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④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全方位外交
同世界所有重要力量都发展外交关系,同步前进。
大国是关键
周边是首要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多边是重要舞台
1.改革开放后的外交举措
2017年中国与巴拿马建交
2018年5月多米尼加建交
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亚洲开发银行
联合国
世界卫生组织
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2.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中国举办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4中国北京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亚信峰会
2.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2023年3月3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
2023年4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
2023年4月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
2023年3月3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
2.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2023年4月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改革开放后的外交的意义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国力强大才是根本原因 !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温馨提示:请从国家实力、外交政策、国际环境方面思考。)
合作探究
课堂总结
恢复一个合法席位: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一个公报:中美《联合公报》
两国建交: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三人访华: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 年田中角荣访华
四大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由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迎来了第二次高峰时期。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1.1971年10月,刚果总统约见中国驻刚果大使时表示:“这不仅是人民中国的胜利,也是所有进步国家的胜利,是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的胜利。”刚果总统所指的“胜利”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正式建交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美正式建交
2. 1957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于1972年向38户美国商户发出了与会邀请,应邀到会的有42人,这是中美贸易中断20多年后首次有美国商户到会。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中国开始突破计划经济束缚
B.中国联合美国对抗苏联
C.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D.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3.为发展中日关系,周恩来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主张与对新中国友好的日本人士合作,打开了中日民间接触的途径。后来,周恩来在回顾中日恢复邦交的历程时说:“(中日交往)就照国民外交的方式做下去……(民间团体)把两国间要做的事情都做了,最后只剩下两国部长签字,这也很省事,这是很好的方式。”材料旨在说明( )
A.新中国外交的灵活性 B.民间交流主导国家外交事业
C.中日建交的漫长历程 D.国际环境利于中日关系发展
A
D
A
课堂检测
4.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既表达了中国人“一起向未来”的和平理想,还搭建了中国与世界深度对话的平台。在冬奥会前后,中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外交,进行了深化合作、维护主权等问题的讨论。这反映了新时代
( )
A.中国注重发展睦邻友好的关系 B.中国积极推进大国外交的策略
C.中国发挥世界大国的引领作用 D.中国代表世界文明的发展方向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睦邻友好对外政策 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B
D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背记与检测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等史实;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全方位外交取得的成就。
2. 研读、分析相关资料,掌握分析资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
3. 通过学习,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增强热爱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
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思维导学】
【背记要点】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2)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是,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为争取恢复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努力,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3)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4)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中美、中日建交
(1)新中国的成立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失败。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2)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3)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4)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6)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拓展延伸】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中美关系从对抗到正常化使我们认识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和长期对抗的国家,可以求同存异,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美建交,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
长期阻碍中美关系改善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
3.全方位外交
(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活动。
(2)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3)中国还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亚欧首脑会议、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等,加强国际合作。
(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5)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6)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易错易混】
1)1971年,新中国是“重返”联合国,而不是重新“加入”联合国;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中国和主持正义的其他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重大胜利,而不是中美关系改善的结果,更不是美国把中国“送进”联合国。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安理会的创始会员国和常任理事国之一。
2).1972年,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的中美建交。
3)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论坛性质的区域组织,所达成的共识也不具有执行力和约束力。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答案见题后)
一、选择题
1.(2022年广西贺州)1971年10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各国人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有权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体现了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A.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多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D.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
2.(2022年贵族黔东南)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在访华欢迎宴会上致辞说:“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这与我国哪一项外交方针相近?
A.互不侵犯 B.互不干涉内政
C.互相尊重领土完整 D.求同存异
3.(2022年重庆B卷)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毛泽东的安排,《人民日报》于1月28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这表明
A.中美双方都有意改善两国关系 B.中美双方彻底结束对抗状态
C.中美关系的缓和始于民间交往 D.中美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4.(2022年广西河池)1971年10月25日晚,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表决刚结束,会议大厅一片沸腾,支持中国的国家代表用不同的语言欢呼:“我们胜利了!”这项决议是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C.成立亚太经合组织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5.(2022年江苏镇江)在某校“纵览时代风云,汇聚中国智慧”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中,展示了如下大事年表。它所汇聚的“中国智慧”是( )
时间 大事
2014年 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办
2016年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杭州成功举办
2017年 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厦门会晤
2019年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22年 第24届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在北京举行
A.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积极推动与西方国家建交
C.争取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
6.(2022年湖南湘潭)1972年9月29日,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在北京记者会上宜布:“日台和约已丧失其存续意义,可认为已终止。”该讲话的背景是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7.(2022年湖南衡阳)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由此可见,当时我国取得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有力的外部环境 B.稳定的国内形势
C.人民群众的愿望 D.决策者的作用
8. (2022年湖南怀化)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这些反映出中国外交
A. 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 B. 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 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
9.(2022年贵族毕节)2017年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演讲时指出: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世界命运应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由各国共同分享。这体现的主题是( )
A.既定的国际规则不需要改变 B.霸权主义威胁已经不复存在
C.要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世界由单极化向多极化转变
二、综合题
18.(2022年贵州六盘水)五千年的文明光耀着华夏,四大发明的美誉灿烂着中华。作为炎黄子孙,我们 倍感自豪和骄傲。历史不会每天都是朝霞丽日,但也造就了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铸造了坚强的中国脊梁。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铸牢了中华民族同心圆,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大国风范。
【中国精神】
“长征精神”是指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 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 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紧紧依靠群众,同人民 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有何重要意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应该如何践行长征精神?
【中国英雄】
你们班准备组织一次以“崇尚英雄气概,传承时代精神”为主题的故事会,讲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
(2)请将你心中崇尚的一位英雄模范人物的名字及主要事迹分享给大家。
【中国智慧】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状况 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3)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特征。图中的成果得益于我国在民族地区实行的哪一“中国智慧”?邓小平为解决香港问题运用的“中国智慧”是什么?
【中国担当】
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
(4)改革开放后,为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在外交方面如何展现“中国担当”?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各国人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有权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体现我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B项正确;ACD说法都不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排除ACD项。故选B项。
2.【答案】D
【解析】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尼克松在访华欢迎宴会上致辞的内容与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相近,D项正确;尼克松的观点体现了求同存异,与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互相尊重领土完整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3.【答案】A
【解析】材料中说明美国总统和中国的毛泽东都愿意改变对对方的态度。说明中美关系的缓和符合双方的意愿,A项正确;中美双方彻底结束对抗状态是1979年建交,排除B项;材料不是说明中美关系的缓和始于民间交往,排除C项;中美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是1979年,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A
【解析】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由材料“1971年10月25日晚,第26届联合国大会”“支持中国的国家代表”,可知该项决议是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A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于2015年12月25日,排除B项;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排除C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杭州成功举办”“第24届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在北京举行”等内容可得出,中国为应对全球问题问题,加强国际间的协商合作,因此材料中的内容所汇聚的“中国智慧”是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D项正确;AB项都只是涉及到一个方面,不全面,排除AB项;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C
【解析】根据“1972年9月29日”“日台和约已丧失其存续意义,可认为已终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背景是1972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项正确;1953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A项;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排除B项;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D
【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突破性大发展,主要原因有: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局势的变动等,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的重大调整,促进了这一外交局面的出现。故答案为D。
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继续分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分析题干信息,中国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可以看出中国形成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B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与题意不符,排除AD项;20世纪50年代,在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排除C项。故选B项。
9.【答案】C
【详解】据题干“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世界命运应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由各国共同分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的主题是要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项正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一定能够改变不合理的国家政治格局,推动世界先多极化方向发展等,而且霸权主义依然存在,ABD说法错误,排除。故选C项。
10.【答案】(1)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如何践行长征精神:当代中学生,在弘扬长征精神时要坚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坚定信念,勇于追求,不怕挫折。在学习上要刻苦努力,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锻炼,学以致用;在生活上要做到艰苦朴素,不盲目攀比,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个人生活;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活动,同时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让他人觉得有你的存在让他们感觉到幸福。
(2)焦裕禄:兰考县委书记。带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水涝。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王进喜:大庆石油工人。他带领工人艰苦奋斗,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桶油,赢得了“铁人”的称号。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4)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已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建交,参与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如何践行长征精神可根据自身学习生活实际情况进行作答。如:当代中学生,在弘扬长征精神时要坚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坚定信念,勇于追求,不怕挫折。在学习上要刻苦努力,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锻炼,学以致用;在生活上要做到艰苦朴素,不盲目攀比,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个人生活;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活动,同时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让他人觉得有你的存在让他们感觉到幸福。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有焦裕禄:兰考县委书记。带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水涝。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王进喜:大庆石油工人。他带领工人艰苦奋斗,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桶油,赢得了“铁人”的称号。
(3)根据表格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为解决香港问题运用的“中国智慧”是“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已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建交,参与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