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前知识完善:3、细胞代谢(1)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生物考前知识完善:3、细胞代谢(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10 23:0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考生物考前知识完善
三、细胞代谢(1)
一、能量来去——酶
1.温度影响酶活性实验需合适的材料,比如淀粉和淀粉酶。
2.用淀粉和淀粉酶做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检测结果宜用碘液。
3.胰蛋白酶作用的底物(反应物)是蛋白质。
4.新鲜肝脏中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加热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能量,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分解的活跃状态。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5.Fe3+和过氧化氢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但它们并未供给过氧化氢能量,而是降低了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6.学科交叉: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比较广。例如,酸既能催化淀粉水解,也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还能催化脂肪水解。
7.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0 ℃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因此,酶制剂适于在低温(0~4 ℃)下保存。
8.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在临床上与抗生素复合使用,能增强抗生素的疗效。
9.果胶酶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果胶,提高果汁产量,使果汁变得清亮。
10.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的是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不是直接来自生物体的,而是经过酶工程改造的产品,比一般的酶稳定性强。
二、能量来去——ATP
1.消化道中的水解反应与ATP的产生和水解无关,消化酶的分泌与ATP有关。
2.细胞内,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3.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含三个磷酸基团和一个腺苷。
4.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 ATP 直接提供能量的。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接受 ATP 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 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
5.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过对比可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三、能量来去——细胞呼吸
1.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活跃的化学能。
2.动物细胞若能产生CO2,则产生于线粒体;植物和酵母菌细胞中的CO2产生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细菌细胞中的CO2产生于细胞质基质。
3.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中的氧来源于丙酮酸和水。
4.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这种变化,不仅可验证CO2的有无,还可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估计CO2的多少。
5.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6.一般地说,线粒体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但是,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往往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肌细胞内的肌质体就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的,肌质体显然有利于对肌细胞的能量供应。
7.除没有线粒体的蛔虫等少数动物,大多数动物都能进行有氧呼吸并产生CO2。
8.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少数储存到ATP中。
9.一般水果保鲜的条件是低氧、中湿、零上低温。
10.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的原因:线粒体内缺乏分解葡萄糖所需的酶。
11.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的状态,葡萄糖的消耗剧增,但产生的ATP并没有明显增加,这是因为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不彻底,能量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12.小麦种子在含水量很低时,呼吸作用较弱,其主要原因是自由水含量少导致代谢反应速率减慢。
13.无论是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转化成乳酸,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 ATP。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则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
14.破伤风由破伤风芽孢杆菌引起,这种病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病菌就容易大量繁殖。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治疗,如清理伤口、敷药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15.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而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的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胀乏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