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前知识完善
十一、个体稳态与调节(2)
一、动物激素调节
1.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证明狗的小肠黏膜能分泌促胰液素,它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
4.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5.垂体分泌的,与甲状腺激素有着相似生理作用的激素是生长激素。
6.健康人因低血糖而惊厥昏迷的直接原因是血糖不足而致脑细胞功能障碍。
7.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的因素往往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两激素间的直接相互促进或抑制一般不考虑,主要根据两者含量一般会此消彼长来分析)。
8.某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靶细胞的根本原因:相应受体蛋白的基因只在特定细胞中才表达。
9.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10.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11.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二、动物神经与体液调节
1.研究密闭容器中成年小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实验结果的检测指标是耗氧量。
2.血浆中的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对呼吸中枢产生刺激,并且使呼吸加深、加快,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若题中只谈到二氧化碳能通过体液的传送并对呼吸中枢进行调节,则仅属于体液调节。
3.炎热或剧烈运动时皮肤的反应主要是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加。
4.下丘脑调节垂体,而垂体再调节甲状腺,这种方式叫分级调节。
5.寒冷时人体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炎热时人体体温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
6.短跑过程中呼吸加快,是呼吸中枢在CO2的调节下引起的。
7.喝水过少、吃食物过咸、失水过多会造成血浆渗透压增大,渗透压的感受器在下丘脑,渴感的形成在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分泌于下丘脑,释放于垂体,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作用是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8.人体可调节产热或散热量,在炎热环境下,人体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调节体温。
9.血糖调节中枢主要在下丘脑。
10.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神经中枢细胞接受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其兴奋后,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代谢速率加快(神经中枢能接受传入神经的递质,从而兴奋,兴奋态的神经细胞钠离子的内流活跃,所以通透性改变;兴奋后的细胞要再把兴奋传出或分泌激素等,所以代谢速率会增强)。
三、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
3.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开始于抗原直接或间接刺激T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
4.免疫排斥主要是由T细胞引起的,该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5.有些疫苗需要多次注射,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使特异性免疫力维持更长时间)。
6.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B细胞。
7.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
8.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艾滋病病人由于免疫功能缺失,所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升高。
9.减毒抗原作疫苗,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而获得长期免疫力。
10.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11.癌细胞或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受效应T细胞作用后,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12.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机体免疫能力过强的自身免疫病。
13.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分布不同(前者主要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后者主要在血清中)。
四、植物激素调节
1.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2.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
3.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4.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植物体内没有分泌激素的腺体,这说明植物激素至少在合成部位上与动物激素有明显不同。
5.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6.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7.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1)浸泡法:要求溶液浓度较低,处理几小时至一天,最好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2)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 s),深约1.5 cm即可。
8.某果园除虫时误喷了一种除草剂,使植物叶片枯死脱落,这种除草剂是生长素类似物。
9.植物根部进行渗透吸水的细胞主要是成熟区细胞,而连续分裂细胞在分生区,生长素主要促进伸长区细胞的伸长生长。
10.油菜、小麦在扬花期因阴雨天气影响了传粉受精,不能用生长素处理减少损失。
11.促进果实发育的激素主要是生长素。
12.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合成部位是植物体的各个部位,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13.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14.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类似物也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15.用乙烯利催熟凤梨,就可以做到有计划地上市;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就可以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
16.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贮藏期的青鲜素(抑制发芽)可能有致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