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适应性练习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适应性练习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11 16:5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
2022-2023 学年度下学期泉州市高中适应性练习
2023.05
高 一 生 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
生应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
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考生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共 48 分)
1.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①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
②在“性状模拟分离比”试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要相等
③一个基因型为 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只能形成 2 种精子
④基因型为 Yy 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 1:1
⑤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一个基因
⑥摩尔根和孟德尔的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 四项
2. 下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内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每个细胞核中 DNA 含量的变化。
每个点代表记录到的一个细胞。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消耗的能量往往多于分裂期
B. 细胞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一半时,DNA 含量急剧增加
C. 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较多的原因是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较长
D. DNA 含量的相对稳定是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因素之一
高一生物(含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9 页)
3. 科研人员通过图所示方法直接利用卵细胞
培育具有新性状的二倍体金鱼,其中有一关键
步骤: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失活后的精子可
激活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两种育种的原理都是诱变育种
B. 辐射处理可导致精子染色体断裂,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C. 如果方法一产生杂合体,最大的可能性是因为基因突变
D. 方法二产生杂合体原因一定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
4.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有 3 条
性染色体的血友病男孩。某同学结合下图分析该
男孩的病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 XXY,则患血友病最可能与图丁有关
B. 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 XY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乙有关
C. 该男孩患病若与图乙有关,其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 XXY
D. 该男孩患病若与图甲有关,其父亲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5. 以下语句中说法正确的有
①甲型 H1N1 流感病毒自身可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②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 DNA 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③玉米体细胞中有 10 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5 对
④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⑤1 个 DNA 分子只能转录出 1 种 1 个 mRNA
⑥人类猫叫综合征是 5 号染色体丢失的结果
⑦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⑧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⑨人体某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从细胞质出来进入组织液共穿过 2 层磷脂分子层
A. ④⑧ B. ①④⑦ C. ⑥⑧⑨ D. ④⑤⑥⑨
高一生物(含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 9 页)
6. 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 XO(体细胞内只含 1 条性染色体 X)的果蝇,性别为雄性,不育。用
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进行杂交,在 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
为“W”)。为探究 W 果蝇出现的原因,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将 W 果蝇与正常白眼雌
果蝇杂交,再根据杂交结果,进行分析推理获得。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若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白眼,则 W 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
B. 若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则 W 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
C. 若无子代产生,则 W 的基因组成为 XrO,由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引起
D. 若无子代产生,则 W 的基因组成 XrY,由基因重组引起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假说
B. HIV 和 T2噬菌体的核酸种类和增殖过程相同
C. 孟德尔和摩尔根都设计了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
D. 32P 标记 T2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搅拌不充分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
8.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①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
②在“性状模拟分离比”试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一定要相等
③一个基因型为 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 4 种精子
④基因型为 Yy 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 1∶1
⑤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一个基因
⑥摩尔根和孟德尔的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A. 一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9. 某家族中有白化病致病基因(a)和色盲致病基因(Xb),基因型为 AaXBXb个体产生的一
个异常卵细胞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细胞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B. 该细胞的产生是由于次级卵母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而致
C. 若该卵细胞与一正常精子受精,则后代患 21-三体综合征
D. 若该卵细胞与一表现型正常男子产生的精子受精,后代患色盲的概率为 0
高一生物(含参考答案) 第 3 页 (共 9 页)
10.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 G1期、S 期和 G2期)
和分裂期(M 期)。下图标注了某动物(2n=12)甲种细
胞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 DNA 含量,若向该种细胞的
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 S 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处
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处于 M 期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是 12→24→12
B. 加入过量胸苷约 7.4h 后,甲种细胞都将停留在 S 期
C. G1期发生的变化主要是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 若乙种细胞周期为 24h,M 期为 1.9h,选择甲种细胞观察有丝分裂染色体变化更合适
11. 花粉植株是体细胞遗传研究和突变育种的理想材料。培育四季柑桔(2N=18)花粉植株
的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花粉植株培育的原理是花粉粒细胞具有全能性,其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
B. 过程③是细胞再分化,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C. 4 种培养基均属于固体培养基,其中所含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有差异
D. 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四季柑桔花粉植株根尖细胞,可观察到 18 条染色体
12. 图甲是某二倍体高等植物在生殖发育过程
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乙是该生物一个
细胞的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包括①③⑤⑥⑦
B. 图甲中 A 过程表示减数分裂,C 过程表示有丝分裂
C. 乙图表示表示的为有丝分裂中期
D. 乙图所示细胞只有 8 个 DNA 分子
高一生物(含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9 页)
13. 下图表示用胸苷(TdR)双阻断法使细胞周期同步化,其中甲表示正常的细胞周期,G1、S、
G2、M 期依次分别为 12h、8h、4.5h、1.5h;乙表示经第一次阻断,细胞都停留在 S 期;丙表
示洗去 TdR 恢复正常的细胞周期;丁表示经第二次阻断,细胞均停留在 G1/S 交界处。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 若改用秋水仙素处理,则细胞会停留在 G2/M 交界处
B. 第二次阻断应该在第一次洗去 TdR 之后的 8h 到 18h 之间
C. 胸苷(TdR)很可能是通过阻碍核糖体与 mRNA 结合发挥作用的
D. 实验中需要对细胞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以便于显微镜下观察
14. 下图是两种单细胞藻类(伞藻)示意图,该细胞中通常不能发生的过程是
A. 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 B. 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
C. 渗透吸水和主动转运 D.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15. 有关科学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1928 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B. 1903 年,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 1910 年,摩尔根通过红眼和白眼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 1866 年,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证明了伴性遗传
16. 下图是果蝇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及其部分染色体组成(数字代表对应的染色体,字
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考虑染色体变异,据图判断此果蝇基因型是
A. AaBbdd B. AaBbXdY
C. AaBbXYd D. AaBbXdXd
高一生物(含参考答案) 第 5 页 (共 9 页)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 某植物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植物的叶鞘被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
基因 A、a 控制,被毛为显性性状)。现有纯合雄性被毛植株与纯合雌性无毛植株杂交,F1中
雄性全为无毛植株、雌性全为被毛植株。研究小组拟通过假说演绎法探究相关基因的位置。
请完善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提出以下两种假说:
假说一:控制叶鞘被毛与否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假说二:控制叶鞘被毛与否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性状与性别相关联。Aa 表现型为
__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说明
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帮助他们从现有材料中选择合适的亲本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探究上述假说是否成立。(要
求写出实验思路并分析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植物茎有紫色和绿色两种,由等位基因 N-n 控制。某科学家用 X 射线照射纯合紫茎植株
Ⅰ后,再与绿茎植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茎 732 株、绿茎 1 株(绿茎植株Ⅱ),绿茎植株Ⅱ与正
常纯合的紫茎植株Ⅲ杂交得到 F1,F1再严格自交的 F2。(若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
生存,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
①若 F2中绿茎植株占比例为 1/4,则绿茎植株Ⅱ的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②绿茎植株Ⅱ的出现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______,则 F2中绿茎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
18. 小鼠品系众多,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
下图是某品系小鼠(2N=40)的某些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排列情况。该品系成年小鼠的体重受独立遗传的
三对等位基因 A-a、D-d、F-f 控制,这三对基因的遗
传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AADDFF 的成鼠最重,aaddff 的成鼠最轻)。请回答下列问
题:
(1)在该小鼠的种群中,小鼠的表现型有________种。用图中亲本杂交获得 F1,F1雌雄个
体相互交配获得 F2,则 F2中成鼠体重介于亲本之间的个体占________。
(2)小鼠的有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 E、e 控制,位于 1、2 号染色体上。
经多次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亲本杂交得到 F1后,让 F1的雌雄小鼠自由交配,所得 F2中有
毛鼠所占比例总是 2/5,请推测其最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生物(含参考答案) 第 6 页 (共 9 页)
(3)小鼠的体色由两对基因控制,Y 代表黄色,y 代表鼠色,B 决定有色素,b 决定无色素
(白色)。已知 Y 与 y 位于 1、2 号染色体上,图中母本为纯合黄色鼠,父本为纯合白色鼠。
请设计实验探究另一对等位基因是否也位于 1、2 号染色体上(仅就体色而言,不考虑其他性
状和交叉互换)。
第一步:选择图中的父本和母本杂交得到 F1;
第二步:让 F1雌雄成鼠自由交配得到 F2;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 1、2 号染色体上;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也位于 1、2 号染色体上。
19. 亨廷顿症(HD)的一种发病机制是由编码亨廷顿蛋白的基因(H 基因)内含子序列中
的三个核苷酸(CAG)发生多次重复所致。下图 1 是某亨廷顿症(HD)患者家系的遗传系谱
图(方框和圆圈中的数字代表患者发病时的年龄),图 2 是图 1 每个个体 CAG 重复序列扩增
后的电泳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H 基因中 CAG 多次重复属于___(变异方式)。据图 1 分析,H 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
(2)由图 2 中 I1、I2、Ⅱ1、Ⅱ2、Ⅱ3、Ⅲ1、Ⅲ2 的电泳结果可推测,当 H 基因中 CAG 重复
次数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25 次时才可能患病。从患者发病时的
年龄和 CAG 的重复次数角度分析,与Ⅲ1、Ⅲ2 相比Ⅲ3;尚未发病的原因可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生物(含参考答案) 第 7 页 (共 9 页)
(3)上图 3 是亨廷顿症致病机理图,其中前体 RNA 中被剪切下来的重复序列 RNA 异常聚集
(也称 RNA 团簇)使剪接因子失去功能。过程①、③所需的原料分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RNA 团簇募集剪接因子后,最终导致__________________缺失,从而发
病。据图 3 可进一步判断 HD 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3(H 基因中 CAG 重复 62 次)色觉正常,其成年后和一正常女性(其父亲是红绿色盲患者)
婚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2 分),若该男孩患亨廷顿症,其致病 H 基因
中 CAG 重复次数为___________。
20. (一)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广泛开展
动植物育种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新品
种,这一过程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
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棉花、小麦、玉米等植
物的人工进化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棉花纤维颜色和棉酚含量出现新类型,是因为 60Co 导致相应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Co 处理后棉花产生棕色、低酚等新性状,
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从图甲诱变Ⅰ代中选择表现型为________和________
的植株作为亲本,利用________育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
(3)图乙中,真菌抗虫基因能整合到小麦 DNA 上的基础是二者均__________与图甲中的诱变
育种方法相比,该技术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4)图丙中方法 A 处理后所得植株为________倍体;方法 B 处理可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题图可知,人工进化与自然进化的实质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下图中地雀 A 与地雀 B 可以交配产生可育
后代,地雀 C 与地雀 A、B 之间不能互相交配。
图 1、2、3 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
(1)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___,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
______________。
(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 C。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起到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上是由于不同种群内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
(3)若图 2 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所示。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总数

个体数 20 22 4 20 12 3 9 8 2 100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个体数 196 168 36 400
①种群甲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 ______________。
②种群甲中基因 A 的频率为________。
③已知表中种群乙每个个体有 -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概率都是 10 5,则该种群中出
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_______。
高一生物(含参考答案) 第 8 页 (共 9 页)
2022-2023 学年度下学期泉州市高中适应性练习
高一生物参考答案
1. B 2. B 3. C 4. C 5. A 6. C 7. C
8. A 9. D 10. C 11. D 12. B 13. B 14. B
15. C 16. C
17. (1)雌性个体为被毛、雄性个体为无毛;基因选择性表达;表现型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
结果
(2)让 F1雄性无毛植株与雌性被毛植株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让 F1雄性无毛植株与纯合雌
性无毛植株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若杂交后代出现雄性被毛:雄性无毛:雌性被毛:雌性
无毛=1:1:1:1,则假说一成立;若杂交后代出现雄性被毛:雄性无毛:雌性被毛:雌性无毛
=1:3:3:1,则假说二成立(若杂交后代均为无毛,则假说一成立;若杂交后代出现雄性无毛:
雌性被毛:雌性无毛=2:1:1,则假说二成立)
(3)①基因突变
②含 N 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1/7
18. (1)7;31/32
(2)E 基因显性纯合时致死
(3)观察统计 F2中小鼠的毛色(或观察统计子代小鼠的毛色)的性状分离比
①若子代小鼠毛色表现为黄色:鼠色:白色=9:3:4
②若子代小鼠毛色表现为黄色:白色=3:1
19. (1)基因突变 常
(2)大于 年龄小 CAG 重复次数少
(3)核糖核苷酸 氨基酸 Htt 蛋白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4)3/8 >62
20. (一)(1)增添、缺失或替换;多方向性(不定向性)
(2)棕色高酚;白色低酚;单倍体
(3)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且都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4)单;抑制了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5)基因频率的改变
(二)(1)地雀 A 和 B;地雀 A、B 与 C
(2)海洋环境的变化;基因频率
(3)①基因库 ② 0.7 ③80
高一生物(含参考答案) 第 9 页 (共 9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