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复习训练(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综合复习训练(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5-11 17:0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综合复习训练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述或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A.基态氧原子核外价电子排布轨道表示式
B.磷化铜(Cu3P2)用于制造磷青铜,电负性:Cu<P
C.用原子轨道描述氢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
D.在 分子中, C 原子和O 原子均为 sp3杂化
2.下列有关光谱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中的电子在跃迁时会发生能量的变化,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光(辐射),这也是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B.霓虹灯光、激光、焰火都与电子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C.通过原子光谱可以发现新的元素,也可以鉴定某些元素
D.同一原子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的特征谱线完全不相同
3.下列分子或离子的VSEPR模型与其空间结构一致的是
A. B. C. D.
4.配位化合物有顺铂和反铂两种同分异构体。顺铂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具有抗癌作用,反铂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无抗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顺铂在苯等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小于反铂
B.已知位于元素周期表第10纵列,则是d区的ⅦB族元素
C.分子中和N之间形成的是离子键
D.N原子杂化方式为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为角形的极性分子,形成分子晶体
B.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C.氯化硼的熔点为,氯化硼液态时能导电而固态时不导电
D.和的中心原子均为杂化, 分子呈正四面体形,呈三角锥形
6.硫代硫酸钠Na2S2O3(S2O相当于SO中一个氧被硫替代)可作为照相业的定影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Br+2Na2S2O3=Na3[Ag(S2O3)2]+NaB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态Br原子中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35种
B.[Ag(S2O3)2]3-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
C.S2O中心原子S的杂化方式为sp3
D.非金属元素S、O、Br中电负性最大的是S
7.我国的超级钢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某种超级钢中除Fe外,还含Mn10%、C0.47%、Al2%、V0.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上述五种元素中,有两种位于周期表的p区
B.超级钢的晶体是金属晶体
C.X-射线衍射实验可以确定超级钢的晶体结构
D.超级钢中存在金属键和离子键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双键、叁键都有π键
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
C.因每个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是一定的,故配对原子个数也一定
D.所有原子轨道在空间都有自己的方向性
9.解释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物质结构间的因果关系时,与化学键强弱无关的变化规律是
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C.F2、C1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D.Li、Na、K、Rb 的熔点逐渐降低
10.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都是微观粒子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
①Na2O2;②SiO2;③石墨;④金刚石;⑤CaH2;⑥白磷,其中含有两种结合力的组合是( )
A.①③⑤⑥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③⑥
1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不包括
A.能量守恒原理 B.能量最低原理
C.泡利原理 D.洪特规则
12.下列关于苯乙炔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分子有8个σ键,5个π键
B.该分子中碳原子有sp和sp2杂化
C.该分子存在非极性键
D.该分子中有8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13.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基态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B.过氧化氢电子式:
C.As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4s24p3
D.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二、多选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违反了洪特规则
B.氯原子由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
C.价电子排布式为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ⅠA族,是区元素
D.最外层为的元素一定为第四周期第ⅡA族或副族的金属元素
15.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作定影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Br+2Na2S2O3=Na3[Ag(S2O3)2]+NaBr,产物中的Na3[Ag(S2O3)2]常用于切花保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态Na+的核外电子存在10种运动状态
B.S2O的空间结构为四面体形,中心原子S的杂化方式为sp3
C.欲测定切花保鲜液中Na3[Ag(S2O3)2]的浓度,可用NaCl标准溶液滴定Ag+
D.NaBr的晶体结构与NaCl晶体相似,每个Br-周围有8个Na+
三、结构与性质
16.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其材料有单晶硅,还有含铜、锗、镓、硒等元素的化合物。
(1)亚铜离子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其电子占据的原子轨道数目为_______。
(2)图甲表示碳、硅和磷元素的四级电离能变化趋势,其中表示磷元素的曲线是_______(填序号)。
(3)氮化镓()的晶体结构如图乙所示.常压下,该晶体熔点为1700℃,故其晶体类型为_______。
(4)与镓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的硼元素具有缺电子性,因而硼酸()在水溶液中能与水反应生成.中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
(5)某光电材料由锗的氧化物与铜的氧化物按一定比例熔合而成,其中锗的氧化物晶胞结构如图丙所示,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已知该晶体密度为,晶胞边长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用含和a的关系式表示)。
17.C、N、O、P、S等元素的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N原子核外电子有______种不同的空间运动状态;基态P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中P的______杂化轨道与O的2p轨道形成______键。
(2)O、S、Se 为同一主族元素。
①H2S的稳定性比 H2Se______(填"强"或"弱");气态 SeO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
②H2O的沸点比 H2S 的______(填"高"或"低")。
③H2O可与 H+结合生成 H3O+,H3O+中H-O-H的键角比水中的______(填"大"或"小")。H2O2是常用的氧化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H2O2能与水混溶,却不溶于CCl4 的原因是______。
18.钛镍形状记忆合金(TiNi)被广泛用于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天线,在临床医疗领域内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基态T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Ni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
(2)钛镍合金能溶于热的硫酸生成Ti(SO4)2、NiSO4,二者阴离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是_______。
(3)与钛同周期的另一种元素钴(Co)可形成分子式均为Co(NH3)5BrSO4的两种配合物,其中一种化学式为[Co(NH3)5Br]SO4,往其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时,现象是____________;往另一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明显现象,若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则第二种配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四、原理综合题
19.镁元素在自然界广泛分布,是人体的必需元素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中,能量最高的是_______,能量最低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1s22s22p43s13px13py13pz1 b.1s22s22p33s23px13py13pz1
c.1s22s22p63s13px1 d.1s22s22p63s2
(2)Mg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Al元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gO是一种耐火材料,熔点2852℃,其熔融物中有Mg2+和O,这两个离子半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MgO的熔点高于MgCl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叶绿素a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含镁化合物,从叶绿素a的结构看,其中的碳原子既有sp2杂化,又有sp3杂化,以sp2杂化的碳原子有________个,叶绿素a结构中存在_______(填标号)。
a.配位键 b.π键 c.非极性键 d.氢键 e.极性键
(5)尖晶石是镁铝氧化物组成的矿物,有些尖晶石透明且颜色漂亮,可作宝石。如图为尖晶石的一种晶胞,晶胞中有A型和B型两种结构单元。则该尖晶石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五、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0.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A、B、C、D分别处于第一至第四周期,其中A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B原子核外电子有6种不同的运动状态,B与C可形成正四面体形分子,D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4s1。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2)C所在的主族元素气态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3)B元素可形成多种单质,其中“只有一层原子厚”的物质,被公认为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最坚硬、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该材料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
(4)D的醋酸盐晶体局部结构如图,该晶体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填选项序号)。
①极性键   ②非极性键 ③配位键 ④金属键
(5)某学生所做的有关D元素的实验流程如下:
D单质棕色的烟绿色溶液蓝色沉淀蓝色溶液黑色沉淀
已知D的硫化物为黑色难溶性物质,请书写第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1.A、B、C、D、E、F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A元素的所有P能级都是半满状态,B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1/6,C元素是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的金属元素,D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差值为4,E元素核外未成对电子数在本周期最多,F元素M能层所有能级都排满电子,N层只有一个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和它的氢化物可以形成一种盐,常温下该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D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
(3)C元素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E元素核外有_____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5)F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1mol [F(AH3)4]2+配合离子中所含σ键的数目为 ___________。
22.现有七种元素,其中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F、G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A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
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
C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 I1=738 kJ·mol-1 I2=1451 kJ·mol-1 I3=7733 kJ·mol-1 I4=10540 kJ·mol-1
D原子价电子层的p轨道半满
E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
F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
G在周期表的第七列
(1)写出BA3的电子式:________。
(2)B元素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________个取向,原子轨道呈________形。
(3)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C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为
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B和D的电负性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5)G位于________族________区,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检验F元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基态氧原子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4,价电子排布轨道表示式,故A错误;
B.磷化铜(Cu3P2)用于制造磷青铜,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递增,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小,得到电负性:Cu<P,故B正确;
C.,左边是氢原子原子轨道,右边不是氢原子原子轨道,因此该原子轨道描述不是描述氢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故C错误;
D.在 分子中,第1个和第3个C原子有4个σ键,孤对电子为0,其杂化方式为sp3杂化,中间碳原子有3个σ键,孤对电子为0,因此化方式为sp2杂化,第1个和第3个O原子有2个σ键,孤对电子为2,其杂化方式为sp3杂化,中间氧原子有1个σ键,孤对电子为2,因此化方式为sp2杂化,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D
【详解】A.原子中的电子在跃迁时会发生能量的变化,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光(辐射),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A项正确;
B.霓虹灯光、激光、焰火都与原子核外电子跃迁释放能量有关,B项正确;
C.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C项正确;
D.同一原子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的特征谱线位置相同,D项错误;
答案选D。
3.A
【详解】A.价电子对数为,模型为平面三角形,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故A正确;
B.价电子对数为,模型为四面体形,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故B错误;
C.价电子对数为,模型为四面体形,空间结构为角形,故C错误;
D.价电子对数为,模型为四面体形,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故D错误;
故选A。
4.A
【详解】A.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顺铂为极性分子,反铂为非极性分子,A项正确;
B.位于Ⅷ族,为d区元素,B项错误;
C.与N之间形成的是配位键,不是离子键,C项错误;
D.N原子形成4个σ键,采取杂化,D项错误;
答案选A。
5.D
【详解】A.和相似,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在固态时形成分子晶体,A错误;
B.的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其模型为正四面体形,略去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B错误;
C.氯化硼的熔点为,氯化硼为分子晶体,液态和固态时只存在分子,没有离子,所以不能导电,C错误;
D.和的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均为4,所以中心原子均为杂化,没有孤电子对,所以分子呈正四面体形,有一对孤电子对,所以分子呈三角锥形,D项正确;
答案选D。
6.C
【详解】A.Br为35号元素,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其内层轨道全部占满,共占据14个轨道,4S能级3个轨道也占满,所以共有18种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A错误;
B.[Ag(S2O3)2]3-中存在着Ag+和 S2O之间的配位键,S原子和O原子间的共价键,但不存在离子键,B错误;
C.S2O与硫酸根离子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数相同,所以中心硫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硫酸根离子中心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属于sp3,所以S2O中心原子S的杂化方式为sp3,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O最强,所以电负性最大的是O,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A.上述五种元素中,C、Al的最外层电子都分布在p轨道,所以它们位于周期表的p区,A正确;
B.超级钢属于合金,它的晶体中只存在金属键,所以属于金属晶体,B正确;
C.X-射线衍射实验,可以对物质内部原子在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超级钢的晶体结构,C正确;
D.超级钢是金属晶体,因此只存在金属键,不存在离子键,D不正确;
故选D。
8.D
【详解】A. 双键中有1个π键、叁键中有2个π键,故A正确;
B. 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故B正确;
C.在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中一个原子含有几个未成对电子,通常就能与其他原子的未成对电子配对形成共价键,每个原子所能提供的未成对电子的数目是一定的,所以与其配对的原子个数也一定,这是共价键的饱和性,故C正确;
D. S轨道呈球形,没有方向性,故D错误;
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共价键的形成及性质,需要明确共价键的键长、键能、键角等参数的概念,注意掌握共价键的特征,该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9.C
【详解】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是因为氢原子和卤素原子间共价键的键能依次减小的缘故,与共价键的强弱有关,选项A不选;
B、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减低,是因为钠离子和卤素离子间的晶格能依次减弱的缘故,与离子键的强弱有关,选项B不选;
C、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是因为卤素单质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与化学键的强弱无关,选项C选;
D、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键逐渐减小,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则熔点:Li>Na>K>Rb,与金属键的强弱有关,选项D不选;
答案选C。
10.B
【详解】①Na2O2中存在离子键共价键;
②SiO2中只存在共价键;
③石墨中存在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④金刚石中只存在共价键;
⑤CaH2中只存在离子键;
⑥白磷中存在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含有两种结合力的是①③⑥;
答案选B
11.A
【详解】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为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2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洪特规则:洪特规则是在等价轨道(相同电子层、电子亚层上的各个轨道)上排布的电子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所以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不包括能量守恒原理。
故选A。
12.A
【详解】A.苯乙炔分子中含14个σ键,苯环中的碳原子都是SP2杂化,每个碳原子与另外两个相邻的以碳碳键相连每个也都生出一个单键比如苯中的碳氢键。同时六个碳原子还会各自提供一个碳原子形成大π键,含3个π键,故A错误;
B.分子中苯环中碳碳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特殊化学键,碳原子都是SP2杂化,碳碳三键中是sp杂化,该分子中碳原子有sp和sp2杂化,故B正确;
C.同种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碳碳双键为非极性键,故C正确;
D.苯环是平面形结构,碳碳三键是直线形结构,因此该分子中有8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故D正确;
故选:A。
13.D
【详解】A.核外电子排布图违背了泡利不相容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A错误;
B.过氧化氢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氧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B错误;
C.As原子核外共有33个电子,故简化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3,C错误;
D.氧原子质子数为8,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质量数为18,原子符号为818O,故D正确。
答案选D。
14.AD
【详解】A.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所以题中硅原子3p能级上的电子排布违反了洪特规则,A正确;
B.氯原子发生了电子跃迁,由基态转化为激发态,原子吸收能量,B错误;
C.该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ⅢA族,是p区元素,C错误;
D.最外层为的元素还可能为第四周期第Ⅷ族(属于副族)或第四周期第ⅡA族元素,D正确;
故选AD。
15.CD
【详解】A.基态Na+有10个核外电子,所以存在10种运动状态,A正确;
B.S2O的结构可以看做硫酸根中的一个氧原子被硫取代,结构和硫酸根类似,中心硫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为0,价层电子对数为4,所以空间结构为四面体形,中心原子S的杂化方式为sp3,B正确;
C.Na3[Ag(S2O3)2]中银离子与S2O形成配位键,无单独的银离子,不能用NaCl标准溶液滴定Ag+,C错误;
D.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有6个Cl-,每个Cl-周围有6个Na+,NaBr的晶体结构与NaCl晶体相似,则每个Br-周围有6个Na+,D错误;
故选:CD。
16. (或) 14 b 共价晶体
【详解】(1)为29号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得到,则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其电子占据的原子轨道数目为;
(2)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P元素原子的轨道为半充满的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由图甲中第一电离能大小可知,曲线c代表元素;P原子失去第3个电子后,轨道为全空的稳定结构,第四电离能对应为失去轨道中的1个电子,与第三电离能相差较大,可知曲线b代表P元素、曲线a代表C元素;
(3)常压下,晶体熔点为1700℃,故其晶体类型为共价晶体;
(4)中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4,其杂化轨道类型为;
(5)晶胞中含有氧原子数目为,锗原子数目为4,故该物质的化学式为;设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可得,解得。
17. 7 sp3 σ 强 平面三角形 高 大 H2O2为极性分子,而H2O为极性分子,CCl4为非极性分子
【详解】(1)N为7号元素,N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因此基态N原子核外电子有7种不同的空间运动状态;P为15号元素,基态P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3,价电子排布图为;中P的价层电子对数==4,P为sp3杂化,杂化轨道与配位原子只能形成σ键,即中P的sp3杂化轨道与O的2p轨道形成σ键;
(2)①非金属性S强于Se,因此H2S的稳定性比H2Se强;SeO3中Se的价层电子对数=3+=3,没有孤电子对数,因此气态SeO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②H2O分子间存在氢键,故H2O的沸点比H2S的高;
③H2O中O原子有两对孤对电子,H3O+中O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因为孤电子对间的排斥力>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力>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力,导致H3O+中H O H键角比H2O中H O H键角大;由H2O2的结构可知,H2O2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H2O2为极性分子,而H2O为极性分子,CCl4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H2O2能与水混溶,却不溶于CCl4。
18. 1s22s22p63s23d24s2或[Ar] 3d24s2 第4周期第VIII族 正四面体 sp3 产生白色沉淀 [Co (NH3)5SO4]Br
【分析】(1)根据构造原理,由原子序数即可写出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2)根据价层电子数及中心原子进行判断;
(3)络合物由内界和外界组成,络合物溶于水发生电离生成内界离子(络离子)和外界离子,与BaCl2或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肯定为外界离子,由此可判断络合物的组成。
【详解】(1)基态T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d24s2或[Ar] 3d24s2。Ni的原子序数为28,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4周期第VIII族;
(2) SO42-的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n==4,所以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是sp3,S原子与4个O原子形成4个σ键,所以SO42-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
(3)由[Co(NH3)5Br]SO4可知,硫酸根离子为配合物的外界,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会与钡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加入BaCl2溶液时,无明显现象,说明硫酸根离子在内界,若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溴离子在外界,因此另一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o (NH3)5SO4]Br。
【点睛】本题考查了电子排布式的书写、等电子体原理、杂化类型的判断、配合物的组成及性质、晶体类型的判断及晶体结构等知识,是物质结构和性质的核心,应熟练掌握。本题易错点是没注意题目要求,如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了价电子排布式。
19. b d Mg和Al原子价电子排布式分别为为3s2、3s23p1,Mg的最外层能级处于全满结构较稳定 r(O2-)>r(Mg2+) MgO的晶格能高于MgCl2 25 abce MgAl2O4
【分析】(1)基态原子具有的能量最低,得到能量后,电子发生跃迁,从低轨道跃迁到高能级的轨道;
(2)Mg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处于全充满状态,基态Al最外层电子为3s23p1;
(3) Mg2+和O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MgO与MgCl2具有相同的电荷数,而氧离子半径小于氯离子;
(4) 从叶绿素a的结构看,存在C=C键、C=O键,且只含有3条键的碳原子共有25个;叶绿素a结构中存在C-H极性键、C-C非极性键、N与Mg之间的配位键,共价键中的第二条键为π键;
(5)根据晶胞结构,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A、4个B,则A中含有Mg=4+1=,O=4;B中Mg=4=,Al=4,O=4,则Mg、Al、O的个数比=2:4:8;
【详解】(1)基态原子具有的能量最低,得到能量后,电子发生跃迁,从低轨道跃迁到高能级的轨道,能量最高的是b,能量最低的是d;
(2)Mg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处于全充满状态,基态Al最外层电子为3s23p1,则Mg的第一电离能高于Al元素;
(3) Mg2+和O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则r(O2-)>r(Mg2+);MgO与MgCl2具有相同的电荷数,而氧离子半径小于氯离子,则MgO的晶格能大于MgCl2的,则MgO熔点高于MgCl2;
(4) 从叶绿素a的结构看,存在C=C键、C=O键,且只含有3条键的碳原子共有25个;叶绿素a结构中存在C-H极性键、C-C非极性键、N与Mg之间的配位键,共价键中的第二条键为π键,答案为:25;abce;
(5)根据晶胞结构,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A、4个B,则A中含有Mg=4+1=,O=4;B中Mg=4=,Al=4,O=4,则Mg、Al、O的个数比=2:4:8,化学式为MgAl2O4;
20. Cl Cu HCl sp2 ①②③ [Cu(NH3)4]2++H2S+2H2O=CuS↓+2 NH+2NH3·H2O
【分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A、B、C、D分别处于第一至第四周期,其中A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则A为氢元素,B原子核外电子有6种不同的运动状态,即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故B为碳元素,B与C可形成正四面体形分子,则C是第三周期氯元素,D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4s1,则D是铜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1)氯是这几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铜为金属,容易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最小。
(2)第ⅦA族中,因HF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导致其沸点最高,其他氢化物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故HCl的沸点最低。
(3)该单质为层状正六边形结构,故碳原子采取sp2杂化。
(4)(CH3COO)2Cu中CH3COO-离子中存在非极性键、极性键,CH3COO-与Cu2+之间存在配位键。
(5)结合图示和Cu2+能够形成[Cu(NH3)4]2+,其转化关系为Cu→CuCl2→CuCl2溶液→Cu(OH)2→[Cu(NH3)4]Cl2→CuS沉淀。则离子方程式为[Cu(NH3)4]2++H2S+2H2O=CuS+2NH4++2NH3·H2O。
21. c((NO3-)>c(NH4+)>c(H+)>c(OH-) Cl- >Mg2+> Al3+ Al2O3+2OH-=2AlO2-+H2O 24 3d104s1 16NA
【分析】A元素的所有P能级都是半满状态,则A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3,即A为N;B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1/6,设B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由于B的原子序数比A大,则有=,解得x=2,则B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2,故B为Mg;D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差值为4,且D的原子序数比B大,则D位于第三或第四周期,若D位于第四周期,则D的族序数为8,与“主族”矛盾,故D为与第三周期,其主族序数为7,则D为Cl;C元素是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的金属元素,且C的原子序数在B、D之间,故C为Al; E的原子序数大于D(Cl),且E元素核外未成对电子数在本周期最多,则E位于第四周期,其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即E为Cr;F元素M能层所有能级都排满电子,N层只有一个电子,则F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则F为Cu;综上所述,A为N,B为Mg,C为Al,D为Cl,E为Cr,F为Cu。
【详解】经分析,A为N,B为Mg,C为Al,D为Cl,E为Cr,F为Cu,
(1)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HNO3和它的氢化物NH3形成的盐为NH4NO3,是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为:c((NO3-)>c(NH4+)>c(H+)>c(OH-);
(2)B、C、D的简单离子分别为Mg2+、Al3+、Cl-,则离子半径由大到小为:Cl->Mg2+> Al3+;
(3)C元素的氧化物Al2O3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
(4)E为Cr,是24号元素,核外电子数为24,则其核外有24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5)F为Cu,其价电子排布为3d104s1;1个[F(AH3)4]2+即[Cu(NH3)4]2+中含有16个σ键,则1mol该离子含有16NA个σ键。
22. 3 哑铃 泡利原理 N P 第ⅦB d 1s22s22p63s23p63d54s2 焰色反应 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或基态时,将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分析】ABCDE为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A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说明A 为氢元素,B为氮元素,C为镁,D原子核外电子所有的p轨道全满或半满,说明是磷,E为第三周期的第ⅦA族,即氯元素,FG为第四周期的元素,F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即为钾,G为周期表中的第七列,则为锰。
【详解】(1)BA3为氨气,电子式为;
(2)B为氮元素,能量最高的电子为2p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里有3个方向,p轨道是哑铃型的;
(3)由泡利原理可知,电子在同一轨道内的自旋方向相反,C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中3s上的两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同,则违反了泡利原理;
(4)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向下,电负性依次减弱,所以电负性顺序为:N>P;
(5)锰元素在第四周期第ⅦB,最后填充的电子为d电子,在d区,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54s2;
(6)F为钾,检验钾元素应利用焰色反应,原因是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电子浓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