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重点中学高三语文4月检测卷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定远县重点中学高三语文4月检测卷三(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0 21:5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4月检测卷三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经典应该具有历史、思想、诗性三个方面的创造性特征,是史、思、诗的结合体。在历史层面,呈现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时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像,具有“史”的风范;在思想层面,具有深广的思想蕴含或特殊精神内涵,闪烁“思”的光芒;在诗性层面,提供前人没有提供的原创性艺术经验,体现作家对世界独特的艺术审美观照,是一个人心沟通、诗心沟通、文心沟通的审美结晶体。经典文学是作家对文学对象有思想深度的审美审视与独特而生动的艺术表达。经典既是一个实在本体,也是一个关系本体,是一个动态的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可阐释空间,经典延传是一个被不断阐释与建构的过程。文学经典研究,就是要从史、思、诗的结合中,深入揭示经典的思想价值与艺术魅力:“史”的特质,要求重返经典文学现场;“思”的特质,呼唤关于文学内蕴丰富性、复杂性的现代对话;“诗”的特质,则回应重返文学本体研究的诉求。
经典的形成常常需要漫长时间的检验,许多经典作家的作品都是经过若干时代的阅读、阐释和淘洗之后才存留下来的,那些只经过少数人或者一两代人认可的作家作品还很难成为经典。对现代文学经典的重释,是对新文学传统意义的再发现,对现代文学思想文化资源、艺术资源的再激活。当代文学的理论建构与创作实践,都需要从传统文学经典包括现代文学经典中汲取养料,获得新机。
(摘编自王泽龙《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重释的路径探究》)
材料二:
在我们的文学经典作品序列中,有一部分属于红色文学经典。红色文学经典是经过大浪淘沙的历史积淀和千锤百炼的时光筛选,留存下来的旨在传承红色精神基因的作品,而且是那些最具代表性、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这些作品具有穿越时空的精神感召力与思想引领力,总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绽放新光彩、释放新能量、彰显新魅力。
“红色经典”的现实主义创作立场对当下文学写作具有镜鉴意义,即文学书写如何紧扣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以精神方式参与国家和民族聚力前行的历史进程。
以《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为代表的红色经典小说,聚焦自晚清末年到20世纪中期中国社会的系列重大事件,以宏伟的史诗格局和磅礴的精神气势,多角度、全方位地再现中国人民抗敌御侮、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波澜壮阔的革命进程,钩沉出中华民族在困厄中破旧立新、求变图强、不断创新的历史发展逻辑。
“红色经典”弘扬英雄主义精神的思想导向,对当下文学创作具有引领意义,即文学书写如何精彩阐释生命个体与国家、人民、时代之间的意义联系,以弘扬中华儿女“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
“红色经典”所塑造的那些忠于革命信仰、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面对敌人屠刀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英烈形象,那些将卫国安邦的责任扛在肩上、面对火海刀山和流血牺牲也万死不辞的解放军英雄将士形象,飞扬着生命激情,辉耀着中华魂魄,为当代文学英雄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光彩。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的审美功能,更具有刻画民族表情、塑造民族人格、展示民族力量、弘扬民族精神的深厚文化意义。
“红色经典”提供的宝贵艺术经验对当下文学创作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即文学书写如何有机整合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守成与创新、笃实与空灵、明晰与隐晦、纯粹与杂糅等艺术思维和审美风格,建构一种具有民族文化鲜明辨识度的文学符号。
实事求是地说,以今天的审美眼光来看,一些“红色经典”在主题表达、人物塑造、艺术手法运用等方面,的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对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方式的基本遵循,对中国优秀文学传统和民间文化精髓的继承与创新,对多种创作方法和艺术形式的融会贯通,以及在现代汉语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丰富与工整,值得认真总结学习,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优秀文学作品在艺术构造上都有独到的匠心,从文本结构的创建、故事情节的铺叙到文化意蕴的彰显,从叙述方式的选择、表现手法的穿织到语言文字的运用,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历史是不能忘却的,“红色经典”的精神财富更不能抛弃。国族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面向未来,我们的作家既需要以笔为旗,立足大地、仰望星空,又要以笔为犁,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以坚实的思想质地、雄浑的艺术旋律、沉厚的史诗风格和鲜活的审美魅力,为中华民族培根铸魂。
(摘编自李掖平《彰显超越时空的思想穿透力——谈“红色文学经典”的价值》)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典是一个动态的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可阐释空间,这与其延传是一个被不断阐释与建构的过程密切相关。
B. 文学经典必须经过若干时代的阅读、阐释和淘洗之后才形成,经一两代人认可的作品无法成为文学经典。
C. “红色经典”对当下文学创作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镜鉴、引领及启示意义。
D. “红色经典”具有穿越时空的精神感召力和思想引领力,在新时代可以助力中华民族培根铸魂,彰显新魅力。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角度与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强调了阐释与传承文学经典的重要性。
B. “红色经典”所塑造的英雄形象,将随时代的发展被不断阐释与建构,被赋予新的精神内涵。
C. 当代文学要建构具有民族文化鲜明辨识度的文学符号,需从传统文学经典包括“红色经典”中汲取养分。
D. “红色经典”旨在传承红色精神基因,因此其在主题表达、人物塑造及艺术手法运用等方面难免存在局限。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符合“红色经典”内涵的一项( )
A. 茅盾的 《子夜》描写民族工业资本家和买办金融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1930年前后中国动荡复杂的社会面貌,表明了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前途。
B. 巴金的《家》描写20世纪20年代初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美好生命的摧残,歌颂了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C.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描写东北地区一个村子从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过程,再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农村暴风骤雨般的阶级斗争。
D.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表现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中国当代的城乡社会生活,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4.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也是世人所公认的文学经典,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其成为经典的原因。
5.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在“红色经典”中的表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茶 干
汪曾棋
连万顺的门面很好认,是个石库门。麻石门框,两扇大门包着铁皮,用铁钉钉出如意云头。本地的店铺一般都是“铺闼子门”,十二块、十六块门板,晚上上在门槛的槽里,白天卸开。这样的石库门的门面不多。城北只有那么几家。一家恒泰当,一家豫丰南货店。恒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现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大棉席店和东街连万顺酱园了。
这样的店面是很神气的。尤其显眼的是两边白粉墙的两个大字。黑漆漆出来的。字高一丈,顶天立地,笔画很粗。一边是“酱”,一边是“醋”。
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拴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乡下人打油,都用一种特制的油壶,广口,高身,外面挂了酱黄色的釉,壶肩有四个“耳”,耳里拴了两条麻绳作为拾手,不多不少,一壶能装十斤豆油。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记”。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他们要的十斤干黄酱也都装好了。装在一个元宝形的粗蔑浅筐里,筐里衬着荷叶,豆酱拍得实实的,酱面盖了几个红曲印的印记,也是圆形的。乡下人付了钱,提了油壶酱筐,道一声“得罪”,就走了。
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作“茶干”。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闻出来了,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鸭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
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要说他有特别处,也有,有两点。一是他的酒量奇大。他以酒代茶。他极少喝茶。他坐在账桌上算账的时候,面前总放一个豆绿茶碗。碗里不是茶,是酒,——一般的白酒,不是什么好酒。他算几笔,喝一口,什么也不“就”,一天老这么喝着,喝完了,就自己去打一碗。他从来没有醉的时候。
二是他说话有个口头语“的时候”。什么话都要加一个“的时候”。“我的时候""他的时候”“麦子的时候”“豆子的时候”“猫的时候”“狗的时候”……他说话本来就慢,加了许多“的时候”就更慢了。如果把他说的“的时候”都刷去,他每天至少要少说四分之一的字。
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门口的两个大字。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
(有删改)
文本二: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照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在背后称普普通通开酱园的连老板为“连老大”,这不仅说明他会做生意,更体现出他作为生意人的精明。
B. 乡下人进城直奔“连万顺”,把油壶放下,办完事再把油壶捎走,也不怀疑油的分量和成色,旨在说明乡下人的老实。
C. 圆形的茶干,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说明连老大的傲气。
D. 连老大的儿子没能继承家业制作茶干,这既从侧面反映出连老大的勤勉与认真,也借此展现了社会变迁。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塑造的连老大是一个乡土市井中普通小人物,这体现了汪曾祺关注小人物的独特审美以及对“微小”事物的趣味。
B. 小说写连老大酒量奇大和惯用的口头语,看似与做茶干无关,但有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开酱园的连老板这一人物形象。
C. 小说中使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方法塑造连老大的形象,如写他算账、喝酒时,就运用了动作描写。
D.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故事。这样的叙述角度,自由而灵活,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8. 研读文本,分析文本一的故事是否符合文本二中费孝通对乡土社会特点的理解,并谈谈“熟人社会”的优缺点。
9. 在《汪曾棋小说选》的自序中,汪曾祺说道:“我曾想打破小说、散文和诗的界线。后来在形式上排除了诗,不分行了,散文的成份是一直都明显地存在着的。”请简析这篇小说的散文化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此见众议以祥瑞为美事,频有表贺庆。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给人足,虽无祥瑞,亦可比德于尧、舜。若百姓不足,夷狄内侵,纵有芝草遍街衢,凤凰巢苑囿,亦何异于桀、纣?夫为人君,当须至公理天下,以得万姓之欢心,此是大祥瑞也。自此后诸州所有祥瑞,并不用申奏。”
八年,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多大水。太宗以问侍臣,秘书监虞世南对曰:“春秋时,梁山崩,晋侯召伯宗而问焉,对曰:‘国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为之不举乐,降服乘缦,祝币以礼焉。’梁山,晋所主也。晋侯从之,故得无害。 今蛇见山泽盖深山大泽必有龙蛇亦不足怪又山东之雨虽则其常然阴潜过久恐有冤狱宜断省系囚庶或当天意且妖不胜德修德可以销变 ”太宗以为然,因遣使者赈恤饥馁,申理冤讼,多所原宥。同年,有彗星见于南方,长六丈,经百余日乃灭。太宗谓侍臣曰:“天见彗星,由朕之不德,政有亏失,是何妖也?”虞世南对曰:“昔齐景公时彗星见,惧而修德,后十六日而星没。陛下若德政不修,虽麟凤数见,终是无益。但使朝无阙政,百姓安乐.虽有灾变,何损于德?”太宗曰:“吾之理国,良无景公之过。然自谓古来英雄拨乱之主无见及者,颇有自矜之意,此吾之过也。上天见变,良为是乎?”魏征进曰:“臣闻自古帝王未有无灾变者,但能修德,灾变自销。陛下因有天变,遂能戒惧,反复思量,深自克责,虽有此变,必不为灾也。”太宗深嘉其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灾祥》,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蛇见山泽/盖深山大泽必有龙蛇/亦不足怪/又山东之雨/虽则其常/然阴潜过久/恐有冤狱宜断/省系囚/庶或当天意/且妖不胜德修/德可以销变
B. 今蛇见山泽/盖深山大泽必有龙蛇/亦不足怪/又山东之雨/虽则其常/然阴潜过久/恐有冤狱/宜断省系囚/庶或当天意/且妖不胜德/修德可以销变
C. 今蛇见山泽/盖深山大泽必有龙蛇/亦不足怪/又山东之雨/虽则其常/然阴潜过久/恐有冤狱宜断/省系囚/庶或当天意/且妖不胜德/修德可以销变
D. 今蛇见山泽/盖深山大泽必有龙蛇/亦不足怪/又山东之雨/虽则其常/然阴潜过久/恐有冤狱/宜断省系囚/庶或当天意/且妖不胜德修/德可以销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无祥瑞”与《石钟山记》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的“虽”意思相同。
B. “亦可比德于尧、舜”与《促织》中“宰严限追比”的“比”意思相同。
C. “虽麟凤数见”与《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的“数”意思相同。
D. “颇有自矜之意”与《陈情表》中“犹蒙矜育”的“矜”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太宗以明君的清明之治与昏君的暴政之乱作对比,下令各州府不要再上报有关祥瑞之事。
B. 陇右山峰崩塌,大蛇多次出没,虞世南以古喻今,认为修炼道德并施行仁政可消除灾变。
C. 天降彗星久不灭,唐太宗虽有自责之语,但自认为能力挽狂澜,古来英雄没人能比得过他。
D. 唐太宗从谏如流,无论是虞世南还是魏征,只要他们进谏的言论合乎情理,他大都能接受。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宗以为然,因遣使者赈恤饥馁,申理冤讼,多所原宥。
②但使朝无阙政,百姓安乐,虽有灾变,何损于德?
14. 唐太宗在应对祥瑞和灾异时体现了其治国理政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15~16题。
省试湘灵鼓瑟①
钱 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②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 ①这首诗是钱起进士及第之前的一首试帖诗。“湘灵鼓瑟”是考题,原指湘水女神弹奏古瑟。②楚客,指像屈原一样被贬谪的人。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开篇紧扣题目,开门见山,点出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
B. 水神冯夷应歌起舞,楚客心有戚戚,他们均和湘灵瑟声产生共鸣。
C. 诗人着力渲染瑟声弥漫在天地之间,天地为之悲苦,草木为之动情。
D. 诗人运用想象写凄苦的瑟声,将湘灵的哀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16. 结尾两句被誉为表现音乐效果的神来之笔,与白居易《琵琶行》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陶潜诗句,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联想,表现琵琶声清脆如珠玉的特点。
(3)古代诗词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对举出现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更新,美颜滤镜成为影视剧调节色调、提升画面呈现效果的“利器”。于是,随着美颜滤镜的普及和过度使用,负面效果才显现出来。部分创作者想以厚重滤镜和夸张美颜追求画面的精致质感,却使演员妆容没有皱纹、斑点、毛孔,甚至连面部微表情也不见了,使观众看不到其表演的情绪和层次。有的作品中,服装干净整洁,即使经历____也一尘不染,看不到生活的痕迹,画面失真,让观众产生“跳戏”之感。还有的创作者把过度美颜和厚重滤镜当成拯救其低劣艺术质量的“捷径”。所谓前期_____,后期滤镜来救,结果反而_____,更增加了几分虚假感。
从本质上看,使用滤镜只是一项辅助工作,不可_____。创作者在学习应用高科技时,需在善用和滥用之间把握好尺度。一切为作品的艺术质量服务,为形成正向审美导向服务。唯有如此,影视剧才能呈现出更加充沛丰盈、富有生机的景象。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结合文本内容,给过度使用美颜滤镜的创作者提出三点建议,要求使用否定句,表达简洁流畅,每句不超过20个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虹膜作为人体最为独特的结构之一,在胎儿发育阶段就已经形成了。研究认为,每个人虹膜纹理的细节特征是由胚胎发育环境的随机因素决定的,即便是同卵双胞胎的虹膜信息也不尽相同。就算是同一个人,他的左眼和右眼也具有不同的虹膜图像。因此, ① 。
虹膜在近红外光下可以呈现出复杂的斑点、条纹、细丝、冠状、隐窝等纹理信息,这是虹膜识别的基础。每个人的虹膜信息还是终生不变的,因此 ② ,即不会因外部的干扰而发生变化。
基于“虹膜”的生物识别技术,是目前各种生物识别技术中安全性最高的一种识别方法。相对于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和DNA识别, ③ 。一是识别快速,虹膜识别只需要1秒钟,而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和DNA识别分别需要3秒、5秒和2天;二是误识率低,虹膜识别的误识率可低至百万分之一,而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的误识率分别为2%和0.8%。
在我国,虹膜识别凭借其超高的精确性,也已经被应用于公安、安防、金融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有一位顾客来手机店买手机,他准备买一部具有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功能的旧款手机,你作为售货员,请运用文中相关信息写一段推介语,向这名顾客推销具有虹膜识别功能的新款手机,不超过100字。
四、写作(本题共1题,共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过往年代,亲友之间关系热络,走动频繁;近亲或远戚讲求的都是“越走动才越亲”。这一现象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中国人的生活准则。而近年来,不管是平时还是逢年过节,年轻一代少了和虽有血缘关系但一年见不上几面的亲戚的往来,这一现象被称为“断亲现象”。同时,“宅男宅女”“社交恐惧症”成为时代热词。对此现象,知乎上有人援引王尔德的“自爱是人生浪漫的开端”予以评论,认为这也没啥不好。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
1~5.【答案】1.B 2.D 3.D 4.《红楼梦》①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时代与社会生活变迁,具有“史”的风范;②批判了封建礼教、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末路的规律),闪烁“思”的光芒;③突破了传统小说人物刻画及情节设计的固化模式,体现曹雪芹对世界独特的艺术审美观照;④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检验,得到多数人的认可。
5.①隽永的美:“红色经典”独特的艺术构思及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意蕴深远的审美魅力。②永恒的情:“红色经典”再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御侮、建立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等波澜壮阔的画面,充满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爱国主义激情。③浩荡的气:“红色经典”塑造了面对敌人屠刀坚贞不屈、卫国安邦万死不辞的革命英雄群像,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
6~9.【答案】6.D7.C
8.①符合。连老板做生意的对象多是熟人。他主要做本街和乡下人的生意,大家彼此信任。比如,乡下人上城就直奔连万顺,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等问题,符合费孝通所写乡土社会的特点。
②“熟人社会”的优点:大家都是熟人,从熟悉得到信任,非常可靠。人们除了生意上的往来,还带着一份人情味。比如,大家把连老板叫做“连老大”,连老大去世多年,年纪比较大的人都还记得他的音容笑貌,记得他家茶干的味道。
③“熟人社会”的缺点:以人情为规矩,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乡土社会因规矩而维持信任,不再适合现代社会。
9.①淡化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②虚化人物。作者对连老板的描写刻画不多,人物并不立体、典型。③语言散文化。多是简单的生活化语言,质朴而接近口语。④意境散文化。小说写了和气的老板、美味的茶干、精美的酱菜、彼此信任的人际关系,营造了一个独具民情风俗的艺术境界。
10~14.【答案】10.B11.B12.C13.①唐太宗认为对,于是派使者赈济抚恤饥饿的人,伸(申)张冤屈,审理诉讼,(得到)原谅宽宥的人很多。
②只要让朝廷处理政事没有过错,百姓安居乐业,即使有灾害变故,哪会损害陛下的圣德
14.①以民为本(不好大喜功);
②善于反省;
③善于纳谏;
④重视德政。
15~16.【答案】15B
16.①两首诗运用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方式来衣现音乐的感染力。“江上数峰青”以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来抒发湘灵寄托在瑟声中的哀怨之情;“唯见江心秋月白”,以江面的清冷来写琵琶女琴声的清冷幽怨。②两首诗运用留白手法表现余音袅袅。一曲终了,只有“江上数峰青”,余音不绝,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琵琶行》中舫船无言、江面清冷、圆月高悬,给读者以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③两首诗以诗境突转表现音乐,都在尽情地描写乐曲的表现力之后,戛然而止,出人意料,又韵味无穷:“人不见”后以“江上数峰青”收结,诗境从虚幻世界猛然转换回到现实世界。琵琶声停,一切又归于静寂,诗境由音乐之境转换回现实世界。
17.【答案】(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2)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3)示例一: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示例二: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示例三: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18~20.【答案】18颠沛流离 粗制滥造 欲盖弥彰 喧宾夺主
19.然而,随着美颜滤镜的普及乃至过度使用,负面效果开始显现出来。
20.①不能用美颜滤镜单纯追求画面的精致感;②不能依赖美颜滤镜来拯救作品的低劣质量;③不能把滤镜这个辅助工作当作主要工作。
21~22.【答案】21.①每个人的虹膜都是独一无二的。②又具有稳定性的特点。③虹膜识别具有独特的优势。
22.示例:先生/女士,我建议您购买具有虹膜识别功能的新款手机。它所采用的虹膜识别技术,比起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不但能更快速地完成身份识别,而且误识率低,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是目前各种生物识别技术中安全性最高的一种识别方法。
23.【参考答案】
学会沟通,战胜孤独
以前,亲友之间频繁往来,关系十分的亲近,不论是远亲还是近亲,大家都讲究“越走动才越亲”。这一现象实际山反应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中国人的生活准则。但是近年来,“断亲现象”屡见不鲜,不管是是平时还是逢年过节,亲戚之间的往来在不断锐减,同时,“宅男宅女”“社交恐惧症”成为时代热词,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现代的人活在自己的圈子中,不会也不愿意和他人交流。但是我想说,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应该要有亲朋好友,与亲朋好友的沟通交流是消除孤独的一种有效途径。
鸟儿的快乐在与它们可以在无垠的蓝天中自由的飞翔,鱼儿的欢笑在于它们可以在广阔的海洋中肆意游动。人类则不同于这些动物,他们只有自己的亲人、挚友来交谈,诉说自己的所思所想,而这只停留在自己熟知的人。
曾经,有个粮仓中有很多老鼠,它们吃掉了很多粮食,村民们决定把它们赶出来,他们采取了烟熏的方式,这天,熏过烟后,村民们进仓查看情况,发现几乎所有老鼠都从大门跑掉了,只有两只老鼠,一只拼命往墙角跑,一只拼命把它往大门拉,朝墙跑必定被熏死,而朝大门跑才是求生之路。
村民感觉很奇怪,就去一探究竟,原来往墙角跑的那只老鼠双目失明,另一只则是它的同伴,村民们听到后很感动,纷纷猜测它们是什么关系,有人说:“是父子关系”,“是兄弟关系”,“是叔侄关系”莫衷一是,这时,一个孩子问道:“为什么一定要有关系呢?“孩子的一句话引人深思,人们的想法总是那么复杂,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总是那么少,以至于当灾难来临时的一瞬间,来自别人的一点帮助都认为老鼠之间有着血缘关系,竟不敢想象两只萍水相逢的老鼠的帮助。
在人类世界中,来自陌生人的帮助少之又少,而家人给予的帮助却很多。人们在大部分时候拒绝了与别人沟通,总认为这种动机不单纯,殊不知,在这种行为的背后,埋下的多少人际交往的盲点。
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渴望着与别人交流,但当有些陪伴在他旁边时,有事那样的苛刻,人性是弱小的,只有不断沟通才能使别人了解自己,快乐地生活。试想,当世界上没有语言,无法沟通时,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无法想象,不过,这总是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但在现在社会中,沟通还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的心是封闭的,那么就敞开心扉,与别人交流吧。
第2页,共1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