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10 20:2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长》
教材简析
《认周长》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建立周长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
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特别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背景,在编排时先引导学生认识实物表面的周长,然后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过渡到认识规则图形周长,这样安排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同时设计教学时,教材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鼓励通过“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多种活动去进一步感受、体验周长的含义,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学情分析
《周长》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这部分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什么是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可见,周长是“一周”的“长度”,“一周”是形,“长度”是度量,把二者结合起来理解便是周长概念的本质。学生已经会测量线段的长度,知道了四边形的特征。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所接触到的物体或图形,关注的往往是图形的形状或大小,关注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少之又少。而学习周长必须借助图形,关注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会带来负迁移,这给学习周长带来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设计各种感知一周边线的活动,以深入理解其核心意义。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试图突出两个重。一是重操作、重探索。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去思考、探索、实践。“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因此本课安排了感知和操作两个层面的活动。第一层面是感知层面,让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动画说一说,指一指,找一找,”剥一剥”等获得感性知识。第二层面是实践操作层面的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接感知基础上,主动探索测量周长的方法。
二是重交流、重思考,力争同桌、组内、全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合作交流,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实践操作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掌握不规则图形周长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类别:大直尺、大三角尺、钟表、小旗子4个、硬币、红绳、小磁铁若干个,学生奖品五角星若干,约2米透明可粘贴的细边线,40厘米软铁丝。
彩色卡纸:大三角形、大正方形、大圆形、大月牙;大爱心、大五角星:四张同样大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
学具:分10个学习小组,每组一个工具袋内有:图形两个(从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正五边形,月牙、圆形中选择),绳子,软尺、直尺,水彩笔,剪刀,一张图形测量作业单。每人一张小树叶打印纸。
教学过程:
课前引入——小小魔术“引周长”
1、《芷兰园》音乐短片欣赏
播放芷兰校园景色:标志性建筑屈原雕像及水池一圈,环形水池一圈,小树林瓷砖一圈,多个花坛栅栏一圈,运动场一圈,小学部金鱼池等,然后用不经意的色彩圈出上面的一圈,让学生似有似无地感受到一些与今天学习相关数学信息。
2、课前聊天 小魔术引出课题
老师这里有一根魔力铁丝,拉动它变变变,变成一个有魔力正方形;变变变,变成了一个圆形,再变变变变成一个三角形,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铁丝形状一直在变,但有个什么没变呢?
这里面就藏着 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重要知识:周长(板书)
魔力铁丝刚才又变出了这样的图形(不封闭图形),和之前变出的那些图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有什么不同?
是的,这一类图形没有封口,没有一周,怎样才是“一周”呢?(板书)
同学们都有一片可爱的树叶,拿出来看看,小组讨论讨论:“小树叶的一周在哪?”再彩笔描画出来。
一、感知周长 形成概念— -感知生活“觅周长”
1、说周长:感知周长的一周和边线
(1)讨论描画树叶的一周(课件)
(2)质疑:老师这里有我校两个同学描的一周,请评判对吗,为何?(课件)b 沿着边缘没有一周,没画完;a描画在叶子中的一圈,不在边缘
(3)关键词理解:一周(不多不少),边线(边缘)
2、找周长:身边物体表面及平面图形周长(课件)
(1)物体表面的周长(数学书封面、课桌面、钟面等)
(2)平面图形的周长(月牙、三角形 圆形)(贴出图形)
3、“剥”周长:感知周长“一周的长度”
(1)剥离边线:
A.从三角形这个点出发,剥离出三条线段,拉直贴出,神秘出现一条长线段!它就是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B.圆形同样剥出一周边线,它就是圆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圆形的周长
(2)深化理解 冥想发现——周长从哪里来?
从我们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中来,如数学书封面、课桌面等,抽掉中间的最大面,留下边缘一周细细的框架边线:再把边线完整的取下;从一点断开慢慢拉直,最后图形的周长就变成一条长长的- -线段!(课件展示动感变化过程)
4、定义周长
(1)初步揭示概念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小结完整概念:
A.设计冲突理解“封闭”
B.补充完整概念:补充重点词“封闭”
C.给不封闭图形补完整一周
(3)理解关键字:“周”“长”
二、探究策略 研究方法——动手实践“测周长”
1、说明测量要求(课件)
(1)小组同学团结合作,分工负责,测量学具袋中两个图形 形周长
(所有测量数据取整厘米数)
(2)为大家准备直尺、软尺、绳子,请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
测量工具
(3)发现有问题、有困难的相互交流探讨,想办法解决
2、学生实践测量
3、各组汇报 展示方法
(1)直边图形:量一量,再相加
A.一般三角形:每一条边长不一样,故先量出每条边长,再相加。如果是四、五边形呢?
B.正方形
a利用边长特点,只要量出一条边乘4就可求出周长.b还有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方法一样?三、五、六边相等的图形..五角星等
C.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a长方形对边相等,只要量出一条长和一条宽就可求周长。b还有图形和长方形方法一样?(平行四边形)把这个图形举起来(了不起,这都知道!)
它们对边相等,只要量出一长一短两条边就可求周长。
(2)曲线图形:圆、月牙(贴板书)
A.用软尺量
B.滚动法圆形 (学生及课件演示)
C.重讲用绳子绕
a还有哪些可用绳子量
b师生现场示范测量:测量两生的腰围,渗透健康教育
c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 无法用直尺直接测量,就可以先用绳子围一围,再将绳子拉直,测出绳子长度,这就是“化曲为直”(板书)的方法。
4、比较归纳
什么样的图形周长可直接用尺量(直边图形),什么样的图形不能用尺子量(曲线图形)
无论是直边图形还是曲线图形,图形所有边线的总和就是它们的周长。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走进生活“用周长”
1、看一看 周长在身边
(1)看短片《周长就在身边》基本生活应用
给我们的相片制作合适的相框,给花圃围上合适的栅栏,量树桩推算树龄,买衣服量量胸围腰围可以买到更合适的衣服等等。
(2)生活基本应用
关爱大自然,不踩踏花草,想给我校的“小树林”围上一个栅栏,需要怎么做?
(先测量各边,求出周长,再买栅栏围上;再出示各边数据,学生解答)
2、辨一辨 周长算算算
请你算算奶奶家的房子侧面的周长,聪明的你会吗
重点理解:小房子周长是边缘一圈所有边长的总和。
3、 想一想 周长妙妙妙
一次跑步比赛,在一块长方形草地上举行,喜洋洋绕A区跑一圈,灰太狼绕B区跑一圈,这样比公平吗?两个图形周长相等吗?
小结:比较周长时不能被图形大小所迷惑,应比较它们一周边线长度是不是相等。
4、玩一玩 周长变不变
(1)上课前老师这里的魔力铁丝的秘密,你知道答案了吗?(呼应课前解析悬念)
(2)老师有两张同样的张长方形卡纸,在这里减掉一个小长方形后,它们现在周长一样吗 (相同)周长减小增大又如何剪?视情况可作课后思考
四、全课归纳总结
同学们真厉害,希望将今天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找周长、一双灵巧的双手测周长,一个智慧的大脑玩转大千世界的所有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