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能熟练的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2、过程方法目标:经历同一题目,不同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加深数学“转化”思维,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加深数学“转化”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有了初步的了解,同学们还记得怎么做吗?我们用一道题来练习一下。
出示题目:,这道题目应该如何做呢?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回答出来。
师:因为异分母分数是不能直接进行计算,所以我们要通分,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观察这两个分母,我们可以发现8和4是倍数关系,我们用数字较大的分数作为公分母,再进行计算,最后结果为。我们再来观察,通分后的式子我们可以理解为5个减2个,两分数的分数单位都是,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两分数相加减是计算相同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
师:那同学们中只有8这一个公分母吗?换句话说只有这一个分数单位吗?我们一起来看这道题。
二、新课讲授
题目:-
师:观察这道题我们可以发现,两分数的分母并没有倍数关系,像这样的题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呢?同学们想一想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练习纸上。
学情预设1:用两分母相乘作为公分母。
学情预设2: 运用最小公倍数通分
师: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进行计算,所以我们需要先通分,找两分母的公倍数,将不同的分数单位转化成相同的分数单位,再进行计算。我们先来看这位同学写的计算过程,他是将两分数的分母相乘作为公分母,42个 减10个最后结果为32个,约分最终结果为。
师:10和6的公倍数只有一个吗?它的分数单位只有吗?我们一起往下看。
10的倍数:10、20、30、40、50、60、70、80、90……
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54、60、66、72、78、84、90……
师:我们将10和6的倍数进行部分列举我们发现10和6的公倍数不唯一 ,也就是说两分数的公分母不唯一、分数单位也不唯一,那在这些公倍数中哪个计算最简便呢?
学情预设:通过观察学生们可以说出30作为公倍数最方便计算。
师 :在分数计算时公倍数越大,面临着我们计算的难度就会加大,所以在异分母分数计算时,我们通常会采用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所以-,这道题我们又有了一种新的解法,用最小公倍数30作为公分母,分数单位为,21个减5个等于16个,通分最后结果依旧为。
师:观察这两种计算方法我们发现第一种方法用作为分数单位,第二种方法用作为分数单位,两方法虽然分数单位不同,但结果相同。
师:哪个方法更好一些呢。
师总结:
优点 缺点
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 计算简单 有的异分母分数不容易一次性找到最小公倍数
两分母相乘做公分母 可以直接找到公分母 计算较为复杂
师:所以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同学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题,选择最合适的方法。但在计算出最终结果以后,一定要观察结果,能约分的一定要约分,将结果变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
师:你会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了吗?我们一起做几道练习检验一下。
习题1:两分数的分母不同 ,分数单位不同。我们用较大的分母作为公分母,用作为它们的分数单位;
习题2:两分数的分母不同 ,分数单位不同。我们找到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用作为它们的分数单位;
习题3:两分数的分母3和8是互质关系,两分母相乘的积24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用作为它们的分数单位。
四、课堂总结
师:观察这三道题,你能总结出哪些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小技巧呢?
学情预设:按照自己的想法表达。
师:习题1两分数分母属于倍数关系,较大的那个分母就是它们的公分母,习题2我们可以找两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习题3两分母也没有倍数关系,但是两分母是互质关系,因为互质的两个数它们的积就是最小公倍数,所以3和8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师:我们了解到在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
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不同—分数单位相同)
2、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3、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到这里就结束啦,再见!